A股30年 | 那些年,那些韭与刀

股灾极简史

作者 | 削橙子

指导 | 沽民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编者按】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12月19日,上海交易证券所迎来敲钟时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从23亿到现在的约80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从8家增至4000余家,投资者开户人数达1.6亿人……三十年间,A股缔造了一座里程碑。

三十年,世事变幻;三十年,沧海桑田。车轮滚滚向前,市场在不断更变。站至这个节点,回望中国股市30年的曲折历程,纵然有万般不尽人意,但万物皆有规律可循。为此,格隆汇倾心推出#A股三十年#系列,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股市的起落浮沉,在不断求索中,一路兼程、无惧风雨。

本文是本系列第一篇

18世纪初,英国掀起由南海公司引起的购买股票热潮。适逢经济繁荣,政府债主、税收优惠、垄断贸易特许经营的绩优股题材,再配合自编自导“发现金矿”故事的预期,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投资者趋之若鹜,当时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都加入了抢购队伍,甚至英国国王也投资了10万英镑。在牛市旗手的带动下,一时之间,所有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上到国王下到家庭妇女,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连智商140的牛顿也没能抵住诱惑,卷入了漩涡当中。

1720年,南海泡沫破灭,时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牛顿割肉离场,亏损2万英镑,相当于他在皇家铸币厂十年的工资收入。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但即便智者如牛顿,照样“一入股市深似海”,光荣地成了人类韭菜史上的一员。

如今,A股即将迎来成立30周年,我们抚摸着那些已经泛黄的老照片,一如感受当年股市炮火的余温,回顾A股这三十年间的故事。正是:

一将成名万古枯,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春风不度玉门关。


  1  

无知,无畏,无路可退(1990)


1988年4月,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开业,经营股票挂牌交易,当时交易的唯一的股票就是深发展,一家由21家经营不善的农村信用社重新组建的股份制银行。

由于只有一只股票,全年的成交额只有400万元,证券公司只能依靠自营交易来活跃市场,深发展成交价在20到22元之间来回震荡,当时投资股票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1988年,深发展银行通过改革实现了惊人的业绩增长,首次向股东派息分红,每股红利2元,按照20元的股价看,年化收益率达到10%;1989年,深发展又推出年中分红:每2股送1股,每股分红7元。

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所有人,引发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狂潮。

1990年初,中国还没有正式的股票交易所,疯狂的股民早已就位。

是年3月,原野实业(000005)发行1650万股,引发万人空巷,凌晨一点证券公司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龙,面对人山人海,主管部门紧急出动大批警察维持秩序。早上证券公司一开门,人潮一下子涌进去,把证券公司的玻璃柜台都挤碎了。

一江之隔的香港媒体都震惊了。港媒报道,某村全村老少派村长用蛇皮袋扛着全村凑的钱来深圳炒股,港澳台的资金悄然介入。就连普陀山的僧人也筹集了20多万元,派僧人来炒股。

热潮一起,股票是什么东西已经不重要了。

3月份,深发展进行了拆股,将面值从20元拆细为1元,每股2.8元。4月底股价涨到了11元,涨幅达到290%。

股市突然连续翻番上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埋头冲进去的人,政府也开始慌了,急忙出手调控:

5月28日,深圳政府第一次推出涨跌停板制度,每天限制涨跌10%;

6月18日,每天限制涨跌5%;

6月26日,股价涨幅限制在1%,跌幅可以为5%。

7月1日,开征印花税和入息税,股息红利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部分要缴纳1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

10月,深圳市政府发布严令,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得买卖股票。

但已经杀红了眼的股民们将这些警示和利空抛诸脑后,仅有的5只股票被炒上了天,天天封板,丝毫不知害怕为何物。

灭亡前的疯狂。

6月底,深发展的股价涨到了24元,不算拆股配送后稀释的部分,半年之内就涨了900%。当年10月,深发展涨到了62元,7个月翻了22倍多。

“我在交易厅外转了一会,100元变成了200元,200元转眼变成了800元。”

同样,半年之内,万科从1.3元涨到了17.19元,金田从24元涨到了215元,安达从1.5元涨到了20.89元,原野从13元涨到了143元。

11月,深圳市政府再次加大股市调控力度,涨幅限制再减半,到千分之五;印花税加倍,双向征收。同时市场传出将开征差价税等谣言,一时之间市场情绪降至冰点,有人率先抛售股票,股市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下跌。

就在这风雨飘摇的市道中,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门营业。

5个月后,1991年4月3日深圳股票指数发布。然而这个指数一经问世就头也不回地往下掉,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开盘跌停,成交量上也全是卖盘。4月22日更是堪称奇观——全市场只有卖盘没有买盘:

全天成交为零。

9月6日深成指跌至历史低位397.67点,当天深发展股价只剩下13.7元,跌去近8成。

股民1.0时代,只有个体在搏杀,是理智收割冲动的时代,跑得早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但更多地还是义无反顾高点冲进场接盘的韭菜。

无知,无畏,无路可退。


  2  

等开户,等7000点,等解放军(2007)


步入21世纪,新一代的股民们慢慢学会了电脑盯盘,也学会了技术分析,K线图、分时线、市盈率,学习炒股已经分成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等派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指标、做攻略。奈何股市始终萎靡不振,成交量惨淡,颇有一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2007年的6124点铺垫了很久,起点是2005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上证指数跌至998点的历史大底,PE为15倍。

估值低、经济基本面向好,加上政策推动,连年的熊市过后股票的价值属性回归。聪明的资金开始买入股权分置概念股,赚钱效应吸引大量沉寂的股民重新进场交易。这是分析师的观点。

而老股民的话说得比较简单:股权分置改革需要一波大牛市。

2005年年底,牛市第一波开启,到2006年5月上证指数从1100点冲上了1700点。连续的上涨触发赚钱效应;赚钱效应是韭菜的培养基。

随后盘整的3个月中,大量散户跑步进场,新增开户数在5月份达到了68.79万。

8月末第二波浪潮来临,大象开始起舞,指数呈45°上涨,2000,3000,4000,上证指数接连创出历史新高,涨到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超高点位,一天成交量几千亿习以为常,个股平均涨幅90%,百元股比比皆是。

什么PE,什么基本面,什么理性投资,全都抛诸脑后,市场到处充斥着疯狂。

韭菜是不懂泡沫的,他们只知道冲冲冲。当然,还有些人知道已经很危险了,但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还是要抓住牛市的尾巴。2007年,新增开户数突破历史记录,当年8月份最高达到了892万人。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排队开户,甚至不少地方出现黄牛倒卖开户序号,一个位置最高可以卖到上百块钱。

2007年股民排队开户

图片来源:新文化网

“追涨”成了这一年的关键词。为了追涨,很多投资者卖房、卖车、贷款……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抓住这只“狂牛”的尾巴,所以即便是6124宇宙点后的连续暴跌,每月仍有3、400万的中国大爷大妈埋头进,那时个股的市盈率已经突破天际,动辄就是成千上万。

随便一搜07年的新闻,就是初生牛犊新股民的众生相:辞职炒股、现场学看K线、交易厅抢座位、和尚炒股做善事。甚至你去买个茶叶蛋,老板都会和你聊股票:

“兄弟,你买了什么股票,看在你买了个蛋的份上,我有个消息……”

从股权分置试行到6124点的两年多里,A股的“造富神话”堪称历史之最:

广船国际从2.21元涨到了130.67元(股改送后复权价格),59倍;

中国船舶从7.75元涨到了396元,51倍;

国金证券从3.25元涨到了159元,49倍;

山东黄金从6.77元涨到了298.75元,44倍;

……

股民情绪决定进场资金,而进场资金决定市场价格。因此,股民的情绪是市场点位的二阶导。也就是说,如果人人都开始谈论股票,市场动能已经非常强了;这时候即便你把货币的闸门关了,市场情绪还能继续推动大盘往上走个一两千点!

所以,不能在已经滚开的油锅上面浇凉水,而是应该在锅底刚开始冒泡的时候就慢慢撤掉柴火。监管为行情降温,需要比市场提前半个周期,而2007年这次调控,来得太晚了。直到2007年5月才意识到需要给行情降温,这也就是俗称的“5·30半夜鸡叫”。

2007年5月30日,证监会深夜重拳出击,宣布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股市立马暴跌,当天沪指暴跌6.5%,900多只个股跌停,而当时两市股票总数不过1500只,之后震荡了一个多月。然而一朝失去了信念的支撑,泡沫就开始崩塌。

下跌持续了一年多。

到2008年11月市场见底的时候,不少股票已经跌去了9成。特别是在牛市顶点2007年下半年上市的许多新股,再也无法回到上市的位置。例如中铝(601600)这种股票,与2007的高点相比,现在累计跌幅已经超过94%;还有暴风等当年的明星股,如今已经退市,累计跌幅也在90%已经上。当年“满仓中石油,子孙养老不用愁”等豪言壮语,也随风飘散,沦落天涯。

一位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波动的老股民意味深长地说:

“新股民的炒股有点近似疯狂,一个涨停还没有感觉,要连着二三个涨停才说过瘾!他们不知道熊市是什么,漫漫熊市的那种等待的痛苦,没有经历过是不知道个中滋味的。”

等开户,等7000点,等解放军。


  3  

加仓,加杠杆,加班站岗(2015)


A股的年龄一天天在增加,慢慢向着成熟迈进,股民也在进化。

2010年以后的股民以80、90后为主,他们普遍操作大胆、反应迅速,采用“1+2”的炒股方式:同花顺获取行情资讯,微博获取股市内参,微信获取小道消息。这个年轻群体有着以往老股民没有的个性和活力,朋友圈充斥着股票和段子,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炒股起点都远超以往,但终究难逃韭菜的命运。

2014年两会中,中央提出了以互联网+、工业4.0为核心的新发展战略,配合以降准降息、利率市场化、全民创业等一系列经济利好政策。这一切似乎都向人们传达一个信号:新一轮经济增长时代已经到来。

而从另一个角度,创业板从2009年成立已经四五年了,积累了手握股权无处变现的大股东。同时人民币的汇率早就从习惯性低估(升值压力)转变为惯性高估(贬值压力),资金外流的趋势巨大。所有这些,亟待资本市场的兵车相会,一场大捷,百邪全消。

于是,财经媒体开始摇旗呐喊,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股市,分析师也耐不住寂寞叫出歌声:牛市大幕就此拉开。

2014年6月到11月,上证指数从2000点冲到了2500点,2500余只股票有43%的涨幅在50%以上,270多个股股价翻倍,兰石重装涨了近15倍,三钢闽光涨812%,同花顺涨748%。

就像前几次牛市一样,躺着赚钱的诱惑摆在面前,人们开始忍不住了,一批批地往里冲。

沉寂了4年之久的融资融券业务也一下子火了起来,场外配资风靡一时,尤其伞形配资和P2P配资最为盛行,大量的股民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加上杠杆,最高甚至达到过1:10。这意味着你10万块钱入市,最多可以买卖100万的股票,涨的时候赚10倍,亏的时候自然也是10倍。

2015年6月,也就是大盘暴跌之前,A股总市值大约60万亿元,杠杆资金就有4万亿以上,其中券商放出的融资融券高达2.3万亿元,场外配资据推算约为1.8万亿。

巨额资金推动下,短短7个月,上证指数直线飙涨,3000,4000,5000,每一个“股神”都是满面红光,有股市的红,有赚快钱的兴奋,有冲动加仓的疯狂。

时隔8年,跟风赶去开户的人再次挤满了银行和券商营业部,又是一次全民炒股,大街小巷、大爷大妈,从政府办事处到居民菜市场,都在谈论股票和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2015年6月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达到1285万人,同比增长28.5倍,疯狂长度远超07年那一波。

股市里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当你平时不炒股的亲戚都开始推荐股票,就是股市见顶的信号。

牛市眼看就要被玩坏,人们等着上证冲上6000点,然而等到的却是查处场外配资。这与2007年5·30半夜鸡叫加印花税的操作类似,看上去是要给行情降温,结果却炸了锅。

然而,还是那句话,监管需要比市场情绪提前半个周期;你真的等到连买个油条烧饼都能推荐股票的时候再给行情降温,那一定是灾难性的。

7月3日,千股跌停;7月8日,两市仅有7只股票上涨,1300只股跌停,另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停牌,超过A股总数的一半。

7月份的下跌止住之后,8·11汇改的大幕揭开,人民币汇率从此不再锚定美元,改为浮动汇率制。汇改当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跌超6%,而股市的暴跌则又来一波。

有人把7月的暴跌指责为没有熔断机制,于是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国股市推出熔断机制。出于对流动性黑洞的恐惧,熔断机制推出后资金疯狂逃离,4天之中竟有3天发生了熔断,于是不得不在1月4日晚间取消熔断机制。熔断闹剧以再度爆发股灾而匆匆收场。

至此,2015年这一波股灾,终于跌透了。

中国股市,每一轮股灾都有许多人在见顶之前减持。而2015年这一波股灾,减持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截止到2015年7月,922家公司大股东减持1亿元以上,累计减持套现近5000亿元,为历史之最。

股灾过后,有人反思,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减持的大股东。然而,有一位大股东是这样说的:

“我从来没觉得我的公司值这么多钱,是你们非要炒这么高。我根本没想到他们会来炒我的公司。我有雷锋那么高的觉悟,我想为国家工作到70岁,但我经历过破产,我50多岁了,我有两个孩子在国外读书,我爸妈都生病了。我知道行情好的时候必须得吃饱点,不然危机来了就扛不住了。换你,你也会在那个时候减持。”

一边是疯狂地加杠杆买买买,一边是大股东减持卖卖卖。你说谁错了,谁都一肚子委屈。

加仓,加杠杆,加班站岗。


  4  

结 语


中国股市建立至今,30年,两代人的时光。当初股市血本无归的散户,有的转身在楼市赚了大钱,有的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总之天无绝人之路。

股民这个群体,从最初的50后60后,到现在00后已经开始进场;如果说股民这个人群的画像有什么变化,那一定是有的。不论是学历、常识、经济与金融知识、还是投资理念,当下的股民与前几轮牛市中那些鲜活的面容,都有着巨大的变化。最初那群人,炒股为的是一夜暴富;而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是站在资产配置和财富保值增值的角度去参与股市。

回顾中国股市的几轮股灾——无一例外都是散户在赚钱效应的驱使之下形成的正反馈强化过程。

赚钱效应是韭菜的培养基。价格的上涨本身具有自反性,价格来到足够高的位置之后,就会出现“庞氏状态”,即需要持续的进场资金才能维持价格自身的高位。然而进场资金一定会枯竭,而高价格最终难以维持。于是,先前的“一致行动人”转眼就成了“对手盘”,最终演化为夺路而走的踩踏效应。这就是每一轮疯牛转化为股灾的必经过程。

古人云:韭菜不可被教育,只能被消灭。而我们的监管,不负责教育韭菜,不负责消灭韭菜,却要负责保护韭菜。这的确不容易。

如果总结这几轮股灾的教训的话,监管提前出手是防止疯牛行情的必要措施。

而经历了这么多轮股灾,中国证监会似乎也学聪明了。我们看得到,在2018年那一轮长达一年的下跌之后,监管开始学会提前出手。

现在,每当牛市的信号稍一出现(开户量激增、微信群讨论股市变多、市场出现赚钱效应等,监管层都不惜代价地打压市场。例如强调宏观杠杆率,强调货币供应量总闸门,打击场外配资,甚至是监管当局直接喊话为行情降温。2019年4月如此,今年7月也是如此。也正是因此,这两轮看上去就要玩成“疯牛”的行情,就活生生地被干了下去。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此,我的观点从来没有变过:只有过程中任何时候看起来都不像牛市,最终结果才能走出长牛慢牛。


更多系列文章请点击:A股30年系列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