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群,美国的群

自由贸易区不只关乎贸易,更关乎秩序与权力。

作者: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频道

2014年,亚洲开发银行发布过一份报告,题为《TPP vs RCEP:对成员与议程的控制》。

TPP,是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RCEP,是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报告中说:

重要的不仅是观察区域框架中包含了哪些经济体,还有排除了哪些经济体。例如,TPP的明显特征是排除了中国,而RCEP排除了美国。尽管经济学家倾向于强调成员——谁在团体中,但要理解团体的形成,政治上更重要的是排除。因为寻求领导地位的国家,必须排除竞争对手。

报告采用的是政治学分析方法,但其中道理,连中国小学生都明白:建立小团体,关键不是我们一起玩,而是我们不带谁玩。

两年多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退出TPP。

六年后,2020年11月15日,中国和其余1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RCEP协定。

这不是中美各自建群的开始,更不会是终结。


美国的群


TPP最初并非由美国发起,而是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提出的构想。后来文莱加入谈判,四个国家于2005年签署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SEP)协定。

当年,四国的GDP总和为3750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的0.79%。

2008年,美国决定加入。当年它的GDP为14.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的23.10%。

谁是主?谁是客?主不在乎。

美国带来了很多改变。原本的TPSEP雄心勃勃,计划到2015年减免成员国之间所有的贸易关税。美国可不想玩这么大,重要的是建群,又不是真的自由贸易。

实际上,在美国贸易代表眼中,并不是TPSEP在接纳美国这个后来者,而是美国在主导一份新的协议——TPP。

称作“新的协议”也不太准确。后来协定全文公布时,美国两位学者进行过文本分析,他们比对了TPP协定和各成员国此前签署的74份贸易协定,发现与TPP文本重合度最高的10份,都来自美国。

甚至,美国与巴林的双边贸易协定(USBFTA),超过50%的内容可以在TPP中逐字找到。

美国此前的贸易协定,平均有近45%的内容出现TPP文本中,而日本此前的贸易协定平均只有不到25%。

这份研究名为:“谁编写了TPP的规则?”角度刁钻,结论实锤。

美国参与谈判后不久,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就相继加入了群聊,之后是马来西亚,再之后是加拿大和墨西哥。日本最为扭捏,直到2013年5月才入群,是最后加入的谈判国。

2015年10月,谈判完成,只待最终签约。据《华盛顿季刊》称,在当场宣布的那个亚特兰大宴会厅里,响起了官员、商人和贸易专家们长达一分钟的自发掌声。

这将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赞这项协议为美国商品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

但普遍的分析认为,对美国的经济影响没那么大,重点是地缘政治。《纽约时报》表示:这是美国与中国争夺亚洲影响力方面的胜利。

然后,他来了,“兴风作浪的哥哥”来了。

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就屡屡炮轰TPP是对美国制造业的“致命打击”“持续强奸”,是“领导者崇拜全球主义(Globalism)而非美国主义(Americanism)的后果”,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退群。

这位商人总统的视角与前任颇不相同。影响力?地缘政治?能当饭吃吗?重点是贸易,是红脖子老哥哥们的饭碗!

说到做到,就任总统第四天,特朗普就签署了退出TPP的总统令。

美国主流媒体一片哀号。

《国家利益》杂志表示,TPP之死是中国遇到过的最好的事(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China),美国的主要亚洲伙伴在中国主导的RCEP上退缩,是因为他们更愿意把TPP建设成该地区的主导经济框架,现在,它们可能被迫转向RCEP。

但特朗普想做的不止于此。

在大选中抨击TPP的同时,特朗普还批评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美国的“就业杀手(job killer)”,伤害了铁锈地带的老哥哥们,要重新谈判,谈不好就废除。

这份协定是希拉里的丈夫比尔·克林顿批准的,特朗普以此攻击他的民主党对手。

但无论初衷为何,上任之后,特朗普再次践行了承诺。2018年11月,美墨加三国签署了新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正如外界预期,墨西哥和加拿大做出了更多的让步。

这份协定最出名的条款,并不是关于农产品,也不是关于汽车,而是关于“排除”。

32.10条款规定,如果三国之中的任何一个缔约国,要和非市场国家(non-market country)达成自由贸易协定,那么:

1. 谈判开始前三个月就要告知其他缔约国;

2. 要提供有关谈判目标的尽可能多的信息;

3. 签约前30天,要提供协定全文供其他缔约国审查,包括任何附件和辅助文书,如需保密,其他缔约国应一同保密;

4. 任一缔约国与非市场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则另外两国可以在六个月后终止美墨加协定,并以双边协定取而代之。(有删节)

怎么才算是非市场国家呢?交由三国各自的法律认定。

舆论普遍推测,这项条款针对中国。彭博社甚至直接称之为“中国条款”。

但更有名的称呼,来自美国商务部长罗斯,他说:“这是合乎逻辑的,这是一种毒药(poison pill)。”于是,这一条又称作“毒药条款”

罗斯表示,“毒药条款”可以在今后的协定中被复制。

你看,特朗普不是只讲贸易不讲政治,而是“我全都要”。在他手里,“美国的群”才算进化成了完全体。不仅不走寻常路,还要让中国无路可走。


中国的群


2016年,特朗普胜选之后、就任之前,奥巴马政府选择了暂停TPP进程。当时,有媒体问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有关自贸安排之间应该相互促进,防止出现“碎片化”,更不应将经贸安排政治化。基于以上考虑,中方近年来同有关方一道启动并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

意思是说,中国也在建群,一个不排他的群,一个不搞政治搞经贸的群。

这个群就是RCEP。

RCEP,最初是由中国和日本“分别”发起的。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东盟10+1)。在随后的2004、2007、2009年,中国与东盟相继签署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

与此同时,中国希望将自贸区扩容,于是开始对“东亚自由贸易协定(EAFTA)”进行研究论证。

2003年,日本也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并于2008年签署协定。日本也希望将自贸区扩容,但和中国的扩法不同,于是加速启动对“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EA)”的研究论证。

中国的提议,是东盟10+3,也就是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

日本的提议,是东盟10+6,也就是在10+3的基础上,再加上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之所以要加入印度和澳大利亚,是为了削弱中国的影响力,从而确保自身的领导地位。

东盟不知道该支持谁。

东盟试图融合两份提议。

但两份提议有着根本分歧。

转眼到了2011年,中日两国突然联合提出,“加快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最终是10+6的方案。

也是在这一年,中日韩自贸协定有了突破性进展,三国领导人宣布在年内完成规划设想,并在2012年启动谈判。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一种推测是,美国推动TPP,引发了中国的危机感

另一种推测是,中国对自身的经济实力越发自信,不再担忧日本挑战其领导地位——就在2010年,中国GDP超越了日本。

至于日本,则是希望在美国面前打“中国牌”。以东亚的谈判进程,换取跨太平洋的谈判筹码。

2012年,RCEP谈判正式启动。一谈就是八年,共经历了31轮谈判和磋商。

家家都有各自的小九九,日本希望保护本国的农业,中国希望培育本国的高端制造业,印度希望保护本国的农业和制造业……

按照中国商务部的说法,2016年年中,RCEP谈判迈入了攻坚阶段。

接下来的半年里,特朗普攻击TPP,当选总统,退出TPP。

失望的TPP成员们开始更多关注RCEP。正如《外交政策》杂志所说:特朗普政府退出了TPP,并倾向于彻底的贸易保护主义,促使16个RCEP国家解决了长期的分歧。

一个群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其他群的进程。

2019年11月4日,RCEP主体谈判完成。同日,印度宣布退出,中国和日本表示挽留,但印度去意已决。

一年后,也就是几天前,RCEP协议终于签订。这意味着,真正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成立,涵盖22亿人、26.2万亿美元GDP(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和近28%的全球贸易。

这也意味着,中国和日本、韩国和日本,首次出现在同一个自贸框架下。或许要等到猴年马月的中日韩自贸区,也没那么遥远了。

国家领导人说:这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

国家领导人还说: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国退出TPP后,其余成员建立的新群)。


交集


TPP与RCEP,有一些交集成员,包括: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澳大利亚、新西兰。

既想加入中国的群,又想加入美国的群,它们的态度在当今世界很有代表性。

大则如日本,即便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还是一边讨好着美国,一边又想从中国身上得利。最终没捞着TPP,只好搭一个CPTPP;不能主导RCEP,但也要加入。

小则如新加坡,立场更为……玄妙。

2016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经力挺TPP,当时他说:美国在亚洲的每个重要贸易伙伴,如今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但是,这些国家都很清楚,如果由美国而不是中国书写贸易规则,它们将有更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体系。

四年后,RCEP签订,李显龙接受彭博社专访,此时他说:我想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加入一个会排除其他国家的联盟,尤其是一个没有中国的联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