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50亿,1万港币卖身?站在风口被吹上天的猪,掉下来快摔死了……

市场大但钱不是那么好挣的!

作者: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01


黄渤代言过不少公司,广告铺的最多的估计就是人人车,估计很多人都看过:

就是这家公司,这几天盛传将要作价1万港币卖给58同城。

1万港元也就8586元人民币,这也太便宜了吧?果然,人人车和58同城双方都回应,收购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现在很多辟谣的事最后都成了真,所以真相是啥得等等看。但不管咋说,传言背后,人人车的困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白菜价卖身也非空穴来风。

先是人人车的创始团队接连出状况,一口气走了四个人,光是工商变更发生变化的就有十几项,天眼查的资料显示:

●  人人车创始人李健退出北京人人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股东、执行董事。

●  法定代表人由杜希勇变更为赵松。

●  公司原股东王清翔、原监事陈颖、经理杜希勇也相继退出。

●  此外,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早在2019年年初,人人车就率先退出了烧钱的广告大战,而且收缩了直营门店,宣布自己转型轻资产化,变成一家二手车信息中介平台。

缩减门店就不需要那么多员工了,人人车先是强制离职了一批员工,接着创始人李健号召了剩下的员工转型为公司的合伙人,而要成为合伙人,需要缴纳1万元保证金……

看起来身份变化了不少,但这是花钱买的啊,而且公司也不像蚂蚁金服那样能看得到光明的“钱景”,感觉就是变相辞退员工,于是很多人表示不服,北京总公司、西安分公司、成都分公司都有一些员工维权。

通常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般就是——没钱了。

自从2014年创建以来,人人车其实是融了不少钱的,前后加一起有7.6亿美元,约合51亿元人民币左右,二手车市场每年的交易规模在一万亿左右,非常大的市场,养活了很多人,为啥这些互联网公司带着大钱冲进去却落个惨败的下场呢?


02


不知不觉的,二手车电商行业已经有六年历史了,但全行业都没有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2014年是中国二手车电商平台元年,仅仅一年时间,二手车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资金也跟着冲进去,给这些平台补充弹药,各个平台开始重金砸广告,同时大规模扩张线下网点,从线上转为线上+线下。

二手车市场水很深,被坑的人太多了,这些新来的创业公司瞄准这些痛点,推出了自己的定位:什么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啦,什么全国比价啦,透明、靠谱之类的,吸引了不少人。

2017年,竞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当年的二手车电商融资额超过200亿,背后都是些大厂,但二手车市场不需要什么大投入的科技研发,除了增加人手,剩下大笔的钱都用在广告上了,逻辑也挺简单:广告洗脑、占领心智、品牌定位,等你想买卖二手车的时候自然会找到他们。

大家都是一个套路,于是当年二手车行业的广告费不断创新高,到年底,一大批平台烧光钱之后死了,只剩下三家大头逐鹿中原,打得更狠了。

那几年,视频网站、电梯、地铁…..只要能投放广告的地方,铺天盖地地都是黄渤、孙红雷和小李子,优信甚至重金包下世界杯期间的黄金时段做广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好车卖好价”,“大平台,更省心”等广告语也嗡嗡回响在耳边:

「这是三张自带音效的图片」

据说,当时有商家跑到分众传媒问:“能不能给我们留点资源?”分众传媒摆摆手:“没有办法,好资源都被三家二手车电商瓜分了。”


03


按说大钱砸出来的用户就好好服务呗,想简单了。

真实情况是,用户越多,丑闻越多,虽然说享受好服务的人一般不怎么出声,但是关于二手车电商的投诉、抱怨实在太多了,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一家二手车平台是无辜的。

比如买到泡水车的:

有位王先生在头部第一梯队的瓜子买了辆奔驰E200L,开了没多久,车就出了很多问题,王先生一查出险记录,这车遭遇过暴雨泡水。维权过程中,瓜子的售后对出险记录不认账,且悄悄修改了初检报告,把原文的“非泡水车”改成“该车为泡水车”:

惠州的瓜子二手车严选店也被爆出售撞过7次的事故车,车梁柱都撞断过,却在检测报告事故排查中,写了一切正常,直到车年检的时候才露了馅,最后客服还想以3000元补偿封口:

同样的情况也在人人车上出现:

优信也有:

看来车辆漏检隐瞒这件事情上,二手车行业都是一样一样的,而更多小问题咱们就不罗列了,写本手册都列不完,口碑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04


但问题是,整了这么多花样,好像还是挣不到钱。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动歪脑筋,干金融!咋干呢?融资租赁,说白了,就是借你钱让你买车,但成本不低。

比如弹个车的“1成首付,先租后买”创新金融方案,消费者支付一成首付便可以提车使用,但第一年属于租用,一年到期后进行征信审核,若通过审核则办理过户,消费者可买断也可分期贷款;若征信未通过,消费者可继续租用或买断或退车,退车需支付一定比例违约金。

但是实际操作中,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第一年是租车,以为自己已经成功购车,还当占了个大便宜,等第一年结束后不得不重新申请征信:

如果资质不通过则会被银行打回,第一年的十几万“购车款首付”就打了水漂,还要另外承担违约金、违章保证金等费用。

如果资质申请通过,续租再两年分期,累计支出的金额远超购车价,甚至比新车还要高。

类似的套路,瓜子二手车的兄弟公司毛豆也有,搞的0元首付买新车,秒放款,不少人买车后发现,车不在自己名下,身上却有贷款,利息还比银行高。

优信也一样:

套路贷除了大幅提高购车成本,还存在不合规操作。

在《弹个车员工成长手册》中,介绍过一个破首单案例——销售人员将自己的朋友变成了客户,由于朋友不怎么用支付宝,也没有淘宝,就将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和密码和银行卡密码发给了销售人员,让销售人员帮他操作。

在这段案例的自述中,有这样一段话:“等到提车的时候他才知道桑塔纳是这个样子,连内部配置有什么、颜色、有没有天窗都不知道,傻傻的就买了。”

字里行间都是销售人员的自豪感,还觉得这是件好事,杀熟脸都不红。


05


买车质量没保障,还总遇到套路贷,二手车电商平台的风评越来越差,这时候汽车行业的拐点来了——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也首次出现下滑,需求逐渐减弱,二手车电商平台也越来越不景气。

2019年人人车“首创”员工转型合伙人,很快员工从近万人降至几百人,被同行喷为变相裁员。

半年后,大家都真香了。好不容易市场体量赶超人人车的优信,也搞起了合伙人式裁员,只把换了个名字,叫“代理人”。

其他几家二手车平台也不好过,瓜子二手车一样加入了裁员大军。

其实,二手车电商平台们活下去最大的问题,出在盈利模式上。

理论上来说,服务费是能覆盖一辆车的交易成本的,然而在各家二手车电商烧钱混战后,获客成本变得奇高,同时行业各种黑幕频出,导致口碑很快崩塌,除非账上钱够,不然真熬不下去。

今年的疫情,更是压垮二手车电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流通一度停滞,居民活动大幅减少,汽车业成了疫情袭来后冲击最严重的领域之一,新车也开始大降价,二手车市场就更加艰难了。

站在风口就被吹上天的猪,风停了,终究是会摔死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