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策略】复盘13-15:从创业板结构牛到全面牛

2013-2015年牛市是如何诞生?这轮牛市的行情又是如何演绎?

作者:张启尧 程鲁尧

来源:尧望后势 

前言2019年下半年以来极致演绎的成长股行情,不禁让人回忆起七年前那一轮轰轰烈烈的创业板牛市。经历2012年的漫长熊市,2013年开始创业板率先走出一轮波澜壮阔的独立行情,并在2015年带领大盘冲上5000点走向全面牛市。2013-2015年牛市是如何诞生?这轮牛市的行情又是如何演绎?


1 背景:改革转型推进,流动性走向宽松


1.1 宏观环境:经济增速下台阶,改革转型推进

2013年至2015年经济增速缓慢下台阶。GDP增速持续小幅度下滑,由2013年一季度的7.9%持续下滑至2015年第四季度的6.9%,PMI在49-51之间震荡,2015年基本处于枯荣线以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以及出口额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从经济驱动力来,投资对GDP的拉动持续下滑,消费的拉动稳步上行,净出口保持在0%左右。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速逐步下台阶。

经济结构转型,旧的动能已不能持续,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2013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对GDP贡献首次达到52.4%,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之后一直保持领先位置,到2015年第四季度,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度达到55.9%。经济增速主要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向高技术等科技产业倾斜,经济发展重心向培育新的增长点转变。

通缩风险显现,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加深输入性通缩。2013年CPI和PPI相对平稳,CPI在2%~3%之间震荡,但PPI维持在-2%负区间。但2014年和2015年的CPI和PPI一路下行,CPI从2014年3月的2.38%下行至年底的1.51%,2015年初更是进一步下行到了0.76%,创5年新低;PPI从2014年3月的-2.3%滑向了年底的-3.32%,并且整个2015年间PPI仍在持续下滑,到2015年底时下滑至-5.9%的更深度通缩水平。而2014年3月的两会将2014年的预期目标设定为3.5%,现实与预期的背离,显示这经济运行之疲软。除此之外,国际原油的下跌加深输入性通缩,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布伦特原油从2014上半年的120美元下跌至2015年底的30美元左右,跌幅达75%。

1.2 流动性环境:钱荒冲击、定向宽松、全面宽松

货币政策总基调从相对紧缩,到定向宽松,最终转向全面宽松。2013年流动性环境相对紧缩,2014年房价和油价下跌加重经济悲观预期,流动性趋于渐进放松,2014年底降息开启新一轮“名稳实宽”的大放水周期,2015全年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在宽松的货币基调下,2013-2015年货币增速处在高位,M2同比增速在10%-14%之间,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货币传导机制不通畅,2013年6月货币市场出现“钱荒”,10月和12月又经历两次小钱荒。2013年货币政策定力十足,全年无降准、无降息,M2与社融自年中开始逐步回落,10年国债收益率自4月开始大幅上行,从年初3.5%涨至年末4.5%左右。2013年6月货币市场出现“钱荒”。6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便开始上行,6月18日央行发行20亿央票,隔夜Shibor上涨78.3BP至5.60% ,6月20日Shibor全线上涨,隔夜SHIBOR上涨578BP,达到13.44%,创下历史新高。此后央行通过SLF等向一些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促使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向市场融出资金,6月末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回落,钱荒基本结束。下半年10月和12月又经历两次小钱荒,央行及时出手呵护,冲击远小于6月。

2014年货币政策边际放松,从定向宽松转向全面宽松。2014年央行分别在4月和6月进行了定向降准,并在11月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和0.25个百分点。在降准降息的背景下,2014年整体的流动性环境较为宽松,M2增速中枢维持在13%左右,远高于8.5%的名义GDP增速。就利率而言,10年期国债收益从2013年底的4.5%降至2014年底的3.5%,而7天期的Shibor利率中枢则稳定在3%这一较低水平。

2015年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五次降息、五次降准。2015年央行共降息5次,分别降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125BP至1.50%和4.35%,降准5次(含2次定向降准),累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7天逆回购利率从年初的3.85%下调至2.25%。

1.3 政策环境:经济改革持续深化,资本市场监管放松周期

新一届政府上台,开启经济改革的新局面。2012年11月十八大新一届政府上台,“深化改革”成为本届政府执政的新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拉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在这期间,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推出。

经济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培育新的经济驱动力。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给出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判断。旧有的经济动力增长乏力,继续新的增长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前。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新兴产业”成为这一轮政策的发力重点,涵盖“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与“旧经济”形成鲜明对比,“新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

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拉开序幕,监管步入放松周期。面对2012年以来断崖下行的经济与高企的债务压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呼声再起。伴随着2013年3月17日证监会主席换届,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正式开启。2013年作为新一轮改革元年,全年围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展开,例如推出RQFII试点、新三板试点推广至全国、并购重组审核、现金分红、发展券商资管业务、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并购重组新股、优先股试点等陆续展开。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下资本市场地位得到空前抬升。2014年IPO重启、2014年5月创业板再融资松绑、2014年11月并购重组松绑,股市迎来扩容的黄金时代。2014-2016年A股迎来定增的黄金年代,季度平均定增实施数目达到175项左右,2015年四季度更是达到了333项之多。同时,并购重组及借壳上市也同样迎来了爆发增长,2015年分别达到345例和42例的高峰。中小创板定增快速崛起,成为创业板牛市的重要推手。


2 演绎:13-15牛市的风格大切换


2013年——2015年的牛市行情可以划分为创业板结构牛、大盘牛、全面牛、股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月-2014年2月):创业板结构牛。此阶段上证指数震荡下行,而创业板指大幅上涨,二者涨跌幅分别为-6.2%和121%。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大盘牛。上证指数上行而创业板指震荡,二者涨跌幅分别为57.3%和2.57%。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全面牛。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快速上涨,二者涨跌幅分别为54%和166%。

第四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股灾。市场见顶后急速回落,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分别跌落41%和46.6%。

2.1 第一阶段(2013.1——2014.2): 创业板结构牛

上证指数震荡下行,创业板单向上行,创业板走出独立牛市。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上证指数整体呈震荡行情,指数点位从2277点(2013/1/4)震荡下行至2135点(2014/2/17),跌幅为6.2%,市盈率由11.8倍调整至9.7倍。但创业板指大幅上涨,指数点位从705点(2013/1/4)上涨至1558点(2014/2/17),涨幅达121%,市盈率由34.7倍上升至69.8倍,创业板走出独立牛市行情。

2.1.1 三大周期叠加,创业板盈利上行成为独立牛市的底层驱动

产业政策周期、科技周期、监管放松周期三期叠加,创业板相对盈利上行成为成为独立牛市的底层驱动。

科技创新迎来政策红利期。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在2013年不断深化。2013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和《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开始,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成为这一轮政策的发力重点,涵盖“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与“旧经济”形成鲜明对比,“新经济”也成为了2013年全年题材炒作最有力的支撑。

4G开启移动互联时代,催生新一轮科技周期。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了TD-LTE制式的牌照,预着中国正式的进入了4G时代。2013年进入建设期,2014年开始商用。2015年全面商用。上游设备、中游运营、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受益:从频谱划分开始到牌照发放,主要是通信设备、光模块、天线和射频会最先有表现,随后是光纤光缆;从建设期过渡到商用期,则轮换到运营商、手机天线、以及游戏等板块表现。

监管放松周期是2013~15年创业板牛市的重要驱动。监管放松周期之下,2013年开始A股定增市场迎来黄金年代。2014-2016年季度平均定增实施数目达到175项左右,2015年四季度更是达到了333项之多。与此同时,定增募集金额在该阶段突飞猛进,成为股权融资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定增融资规模占股权融资比例在此阶段基本维持在80%左右的水平。

三大周期叠加,创业板迎来长达四年的盈利上行周期,主板盈利步入下行通道。自2010年以来,全A各板块盈利增速持续下行,2012年企稳筑底。2013年开始,全A盈利触底反弹,创业板业绩回升幅度远超过主板(以沪深300为代表)。2012年创业板净利润增速为-9.2%,2013年四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是10.2%、9.9%、13.2%、21.1%,由此开启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与此同时,上证综指在2013年一季度迎来短暂上行后,全年增速基本不变,并于2014年起盈利步入下行通道。

2.1.2 成长风格贯穿始终,从传媒一骑绝尘到成长雨露均沾

在第一阶段(2013年1月—2014年2月)28个行业中19个行业上涨,9个行业下跌。成长风格类股票表现亮眼,并且贯穿整个阶段,没有出现阶段性的调整。传媒行业表现最为亮眼,全阶段涨幅达147.6%,计算机、电子、通信、电气涨幅靠前,分别为99.2%、66.6%、59.6%和53.7%。周期股全阶段处于下跌状态,采掘、有色金属、钢铁、建筑装饰、房地产跌幅相对较多,分别为-33.3%、-26.2%、-19.6%、13.9%和12.1%。

以2013年6月为界,上涨行业范围扩大,从传媒一骑绝尘过渡到成长雨露均沾。2013年前6个月,共有8个行业上涨,其中传媒行业一骑绝尘,涨幅达64%,与涨幅第二的电子(20.2%)差距巨大。而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共有22个行业上涨,上涨的行业范围扩大,传媒继续领涨,成长风格类其他行业紧随其后,计算机、电子涨幅与传媒相差不大。

传媒成为2013年当之无愧的超级巨星。除了4G周期驱动之外,传媒行业自身景气与政策共振,传媒行业也因此爆发出巨大上涨动力。炒票房、炒流水、炒游戏成为一种市场炒作新范式,西游降魔、致青春和一个个爆款的手游不断刺激着市场,并购重组持续煽风点火,传媒行业也因此爆发出巨大上涨动力,2013年全年涨幅107%居行业之首。

  •  一是大部制改革点燃了整个行业的整合热情,接连不断的并购重组事件下持续成为行业上涨的催化剂。2013 年 3 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将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打开行业并购重组格局。华谊兄弟收购张国立旗下浙江常升影视公司70%的股权、乐视收购花儿影视、华策影视收购海宁华凡、光线传媒收购新丽传媒等等均成为热点。

  • 二是影视与手游迎来爆发增长期。2012年年底“泰囧”横空出世,票房的巨大爆发力使得投资者对影视公司充满了想象力,以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为代表的影视制作股涨幅惊人,而智能机的日益普及,手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是催化了投资者对游戏股的追捧,以中青宝、掌趣科技为代表的手游概念股股价接连暴涨。

TMT行业表现占优,同样得益于大幅改善的净利润增速。4G周期驱动下,通信、电子、传媒、计算机等行业净利润明显改善,尤其是处于前期建设阶段的通信和电子,净利润增速达到82%和67%,偏向后期应用的计算机和传媒则是在2014年之后迎来业绩爆发增长。伴随新一届政府上台,受反腐、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冲击,食品饮料等消费行业净利润大幅下滑。成长类行业业绩大幅改善,叠加我国经济当时面临转型,产业亟待升级,恰逢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台,不断出台关于经济结构调整与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持文件,新经济模式给与了市场较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带来戴维斯双击。

2.2 第二阶段(2014.3——2014.12): 大盘牛

创业板步入调整,上证指数崛起,尤其是在2014年底。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上证指数上行,指数点位从2056点(2014/2/28)上行至3235点(2014/12/31),涨幅为57.3%,市盈率由9.4倍上升至14.2倍。创业板指维持震荡,指数点位从1435点(2014/2/28)至1471点(2014/12/31),涨幅为2.57%,市盈率由59.8倍调整至56.3倍。

2.2.1 流动性从边际宽松转向全面宽松,经济刺激政策加码

流动性转向全面宽松,经济刺激政策强力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加速,大盘迎来加速上涨,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进入调整阶段。

2014年货币政策从边际放松逐渐转向全面宽松,流动性环境改善。2014年央行分别在4月和6月进行了定向降准,并在11月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4和0.25个百分点。就利率而言,10年期国债收益从2013年底的4.5%降至2014年底的3.5%。

政策强力托底经济,房地产全面松绑,大盘股周期股修复。7月29日,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稳投资”和“稳增长”并举,将内需定调为双扩,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双扩基调下,各项政策放松出台托底经济。2014下半年开始,从地方政府陆续放限购,到银监会首次从中央层面发布文件支持首套住房的需求,再到央行放开“二房贷“政策,房地产政策全面松绑。8月4日,国务院发文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推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以基建和地产拉动内需,央行向国开行提供1万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此外,一带一路项目稳扎稳打,国家领导人在14年多次外出访问一带一路国家,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2014年11月,发起建立亚投行以及设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给予了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的资金保障。一带一路的的快速推进,在以基建先行的规划布局中,周期大盘股从中受益。

资本市场改革加快脚步,股市迎来扩容的黄金时代。2014 年5 月9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新国九条的发布表明决策层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自此,沪港通试点、退市制度、并购重组、新三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引领资本市场生态格局新变化。此外,2014年IPO重启、2014年5月创业板再融资松绑、2014年11月并购重组松绑,股市迎来扩容的黄金时代。

公募、外资、个人、两融等各路增量资金也开始逐步入场。2014年下半年,基金发行开始增多,2014年全年发行股票和混合型基金总计1954亿份,是2013年的2倍。海外资金入市预期增强,沪港通由中国证监会在2014年4月10日正式批复开展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政府在7月宣布沪港通在11月开通,陆股通开通首月(11月)净流入资金达到120.8亿元,12月净流入47.2亿元。9月22日,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695只扩大至900只,两融余额突飞猛进,至12月19日就达到10001亿元,突破1万亿关口。个人投资者大量涌入,个人资金涌入股市,单月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不断攀升。

2.2.2 周期风格为主,大小盘风格两度切换

在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2月)28个行业中27个行业上涨,1个行业下跌,大盘周期股涨幅居前。非银金融行业表现最为亮眼,全阶段涨幅达130.4%,建筑、钢铁、房地产、银行涨幅靠前,分别为89.7%、86.1%、66.3%和63.9%,周期股全阶段表现亮眼。2013年一骑绝尘的传媒下跌2.9%,电子、医药、轻工制造、电气设备上涨较少,分别为3.7%、8.0%、14.1%、16.7%。中证100涨幅远大于中证1000,大盘股表现好于小盘股。

从风格切换来看,经历了5月和10月两次较为明显的风格切换。

  • 2月—5月市场整体处于下跌调整状态,此时周期股和大盘股相对抗跌,中证100指数下跌6.4%,而中证1000指数下跌-10.8%。房地产、银行、钢铁、建筑材料、有色等周行业更抗跌,而在第一阶段大涨的传媒、计算机、电气设备等调整最为猛烈。

  • 5月—10月,市场重回上扬趋势,此时小盘股的表现明显好于大盘股,中证1000指数和中证100指数分别上涨38.7%和9.8%。在2—5月下跌较多的计算机、电气设备等成长股回升较多,周期行业钢铁、汽车等表现一般。国防军工较为突出。

  • 10月—12月,大盘股重回领先地位,中证100上涨56.5%,而中证100下跌3.0%。非银金融、银行类金融股和建筑装饰、钢铁、交通运输等表现优异。

2.3 第三阶段(2015.1——2015.6): 全面牛

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双双加速上行,创业板引领全面牛市。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上证指数指数点位从3350点(2015/1/5)上涨至5166点(2015/6/12),涨幅为54%,市盈率从14.7倍上升至23倍;创业板指指数点位从1465点(2014/2/28)上涨至3899点(2015/6/12),涨幅达166%,创业板指涨幅远高于大盘涨幅。创业板指市盈率从58.8倍上升至135倍的历史高位。

2.3.1 流动性全面宽松,短线资金蜂拥入市

过溢的流动性和蜂拥而来的杠杆资金、场外配资、散户给股市提供了充足的弹药,结构牛演变成全面牛。

2015年整体货币政策基调相比于2014年更为宽松,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已满溢。央行频繁的降准降息。2015年存贷款基准利率各自均下调了6次,调降幅度同为1.25%。2015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降了4次,下调幅度2.5%。长短期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从年初的3.64%下降至年末的2.83%,降幅达0.80%;1周SHIBOR利率从年初的4.88%一路下行至年末的2.3%,降幅过半。2015年各评级的产业债信用利差在全年均呈现出持续显著下行的走势,如AAA、AA+、AA评级的产业债信用利差到2015年底时候最多分别下行了60、65、40个BP,发债信用利差相对无风险利率高0.7%、1%、1.8%左右,且利差呈继续下行的态势。

散户大举入市与场内外杠杆资金成为疯牛的助推器。2015年5月20日成功突破2万亿,6月中旬达到顶峰,规模达2.27万亿。泛滥的场外配资助推股市加速上涨。在狂热牛市的驱动下,大量中小信托机构、境外机构,以及一些P2P平台,直接或间接为股民提供资金投资股市。中国证券业协会6月30日答记者问时公布的场外配资规模为5000亿,其中HOMS系统约4400亿元,上海铭创约360亿元,同花顺约60亿元。但实际规模远大于6月公布的数据,据估算大概在1.5万亿元左右。同时A股开户数量创历史新高,4-6月单月开户数维持在1200万户以上。

2.3.2 风格向TM及创业板切换,成长重回巅峰

在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28个行业全部上涨,小盘股和成长股涨幅居前,成长股重回巅峰。计算机行业表现最为亮眼,全阶段涨幅达200.8%,传媒、轻工制造、纺织服装、通信涨幅靠前,分别为163.0%、157.9%、155.7%和143.6%。银行、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采掘上涨较少,分别为17.8%、21.5%、67.5%、69.0%。中证1000涨幅远大于中证100,小盘股表现好于大盘股。

2.4、第四阶段(2015.1——2015.6): 股灾

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双双急速下跌,“股灾”出现。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上证指数指数点位从5166点(2015/6/12)下跌至3052点(2015/9/30),跌幅为41%,市盈率从23倍下降至11.6倍;创业板指指数点位从3899点(2015/6/12)下跌至2082点(2015/9/30),涨幅达46.6%,市盈率从135倍下降至64.4倍。

2.4.1 清理场外配资,短线资金离场,股市崩盘

清理场外配资引发市场崩盘,杠杆资金离场加深股市下跌。

监管层整治场外配资和高杠杆行为,大量资金迅速撤离。2015年4月16日,证监会表示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型信托等活动;5月21日,证监会机构部和协会领导要求券商就参与场外配资业务提出严格自查自纠;5月22日开始不断有券商紧急下发内部通知,要求全面自查自纠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6月12日,证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明令禁止证券公司为场外配资提供证券交易接口的行为;7月12日,证监会再次急发《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将继续严查场外配置,防止违法交易卷土重来。清除场外配资,使得高杠杆客户大多被强制平仓或被逼补仓,大量资金迅速撤离,加速股市下跌,成为刺破牛市泡沫的最大诱导因素。

面对惨烈的股灾,管理层不断推出救市措施,“国家队”出手托底。股灾导致股市波动过于剧烈,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多次上演,市场处于“跌死”状态,流动性岌岌可危,若任由流动性危机蔓延下去,整个金融体系都将受到冲击。为维护金融稳定、恢复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管理层果断采取综合措施救市。自6月27日央行降息开始,到8月23日,国务院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金入市政策落地。在管理层一系列的救市措施下,市场情绪逐渐企稳回升,最终在9月底大盘止住下跌,开始走出至年底的一波反弹。

2.4.2 行业普跌,防御性较强的行业与大盘股相对抗跌

在第四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28个行业全部下跌,防御性较强的银行、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行业更抗跌。银行、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休闲服务跌幅较少,分别为-24.3%、-35.0%、-36.7%%和-39.3%。计算机、非银金融、有色金属、机械设备跌幅较多,分别为-52%、-51%、-48.5%、-49.3%。中证1000跌幅远大于中证100,大盘股相对抗跌。


3.鲜明热色:概念主题贯穿牛市始终


2013年—2015年经济改革积极推进,有对旧有的经济制度进行调整,也有新的经济制度产生。经济制度的变动产生了许多新的经济概念,有的是从无到有的,例如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互联网+等,也有的是概念表面相同,但实质不同的,如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主题炒作成为13-15年牛市的鲜明特色,热点概念贯穿牛市始终。本文选取上海自贸区、并购重组以及互联网+做一定探讨。

3.1 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8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正式设立,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与其相关的概念股备受关注。从万得上海自贸区概念指数来看,2013年—2015年,该主题有两段较为明显的投资机会。第一阶段是2013年8月——10月,主要受益于8月22日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设立和9月29日的正式挂牌;第二阶段是2014年底至2015年6月,主要受益于2014年12月上海自贸区开始开展扩容。

与上海自贸区主题相关的行业主要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房地产、非银金融、传媒等。金融方面,自贸区支持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先行先试,支持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地产方面,自贸区建设有利于激发上海写字楼市场和住宅市场需求。交运方面,将影响到航运港口、航空机场及综合物流等多个交通运输子行业,其中对航运港口行业影响最大。

3.2 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火热态势贯穿2013—2015年并购数量与并购交易金额持续上升,2015年并购综数达到5271综,交易金额达到21810亿元。2013年11月发布《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借壳上市的制度,即“与IPO标准等同”。2014年10月,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提高并购重组审批效率是此次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修订大幅取消了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审批,取消了向非关联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门槛限制。重组办法的修订将A股并购重组推向高潮。

围绕着并购重组概念的股票表现极为亮眼。总体来看,重组指数和CSWD并购指数在2013年和2014年处在缓慢上升状态,2015伴随着牛市的走强,两个指数也一路高歌猛进。

3.3 互联网+

“互联网+”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概念代表着新经济改革的前进方向。2013年—2015年一系列改革的目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核心就是互联网与智能。所以从市场表现来看,互联网板块的走势与创业板指的走势大致趋同,相应的,涨势也最为疯狂,并且贯穿整个牛市始终。第一阶段(2013年1月—2014年2月)互联网指数从2800点左右上涨到9000点,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指数处于震荡状态,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指数从10000点左右上行至38000左右的高点。

从行业来看,除了狭义的互联网行业本身表现优异,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诞生了许多新的交叉行业概念,在整个牛市中同样表现优异,例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传媒、互联网工业等。

从“新经济”重回“旧经济”,从流动性稳健到大水漫灌,从长线资金缓慢入市到杠杆资金大举入市再匆匆撤离,13-15年的结构牛与全面牛两阶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愿景与现实还是背道而驰,落得一地鸡毛收尾。站在当下,似曾相识,又到了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2、海外超预期波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