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近500亿,这家创新药巨头三年两次上市,启明、红杉等机构加持

上市前,再鼎医药共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超过10亿人民币。

作者:柴佳音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

2020年9月28日,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再鼎医药登陆港股,该股高开9.16%,报613.5港元,对应总市值52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64亿元)。

曾经,在资本的加持下,再鼎医药创下了创立三年即登陆美股的“神话”。如今,香港二次上市,再鼎医药也再度成为备受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

这又何尝不是VC/PE的一场狂欢。数据显示,上市前,再鼎医药共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超过10亿人民币,主要投资机构包括启明创投、红杉中国、泰福资本、尚珹投资、奥博资本等。

其中,启明创投、红杉中国、泰福资本在2014年再鼎医药创立之初便参与了公司的A轮融资;2016年,启明创投与红杉中国等再度投资,成为公司的B轮投资方。

记者了解到,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再鼎医药的单一最大股东启明创投实益拥有约12%已发行股本,公司二次上市之际账面回报堪称丰厚。


“中国生物药界教母”打造“再鼎模式”


根据招股书,再鼎医药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癌症、自身免疫和感染性疾病的以Lisence-In(许可引进)模式为主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目前,再鼎医药的肿瘤管道侧重于6大常见的肿瘤类型,包括妇科癌症(卵巢癌和乳腺癌)、胃肠道癌、脑癌(胶质母细胞瘤)、肺癌以及血液瘤等。

再鼎医药董事长兼CEO杜莹博士被称为“中国生物药界教母”。

毕业后,杜莹的职业生涯始自国际著名药企美国辉瑞,从研究员做起,一直晋升到管理层。在辉瑞公司,杜莹参与过多个早、晚期阶段生物创新药的开发,其中2个药更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其后转职至公司全球战略收购部作为主管。辉瑞公司的职业经历奠定了杜莹博士在生物药行业的地位。

2001年,杜莹从美国辉瑞回到张江,一手奠定与包办了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在中国医药市场的根基。

2011年,杜莹离开和记黄埔,加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门投资医药健康行业,并投资了包括贝达医药在内的四个医药界极具影响力的项目,取得了很高的收益。

在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梁颕宇眼中,拥有深厚的科研实力与投资经验的杜莹,是绝无仅有的人才。

因此,当杜莹下定决心再次创业时,梁颕宇毫不犹豫地给予了鼓励与支持。“中国内地具有远见、执行力、研发力同时对政府运作及国情有一定了解的医药人才实在屈指可数。”

值得一提的是,再鼎医药创立后,引领了一种备受市场认可的业务模式,即“VIC”模式。

所谓VIC,即“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研发外包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从新药研发到制造到最终商业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既能够充分利用VC/PE等投资机构的市场前瞻性,利用资本动力带动IP的创造或引进,也可充分利用国内爆发式增长的CRO服务资源。

由此,市场一度将“VIC模式”称为是“再鼎模式”。


手握16款药物,2款已实现商业化


招股书显示,再鼎医药的产品组合包括16种产品及候选药物,其中2项已商业化,7项处于关键临床阶段,主要聚焦于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等疾病。

截至目前,再鼎医药已上市的产品包括Optune及则乐。

其中,公司的Optune于2018年获CFDA授予创新医疗器械认定,2020年获批获推荐用于治疗GBM新患者(1级证据)并以一类推荐纳入指南。

则乐,是再鼎医药产品中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则乐是中国第一款PARP抑制剂,主要用于卵巢癌治疗。2018年年底,再鼎医药的卵巢癌新药则乐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此后公司股价一路走高,至今翻了接近三倍。

2019年年底,则乐在中国内地获批上市,这是再鼎医药在中国内地获批上市的首款产品,也是首个由中国本土药企参与开发和生产的卵巢癌治疗创新药。

当下,中国对于卵巢癌的一线疗法是手术和铂类化疗,85%化疗患者复发,五年生存率低于4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常用疗法有PARP抑制剂等,中国仍在追赶。

截至目前,国内仅有两款PARP抑制剂上市:除了2018年上市的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尼,就是再鼎医药的则乐。据介绍,则乐是潜在同类卵巢癌最佳PARP,获推荐用于一线维持单药疗法,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适用于所有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群体、而无论BRCA是否突变的PARP抑制剂。

除Optune及则乐外,再鼎医药当前的大部分产品尚处于在研阶段,费用开支中以研发费为主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再鼎医药的策略方面,杜莹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对于外行人来说,药物研究(drug discovery)和药物开发(drug development)似是同样的含义,但实际上这两者差异甚远。

在杜莹看来,药物研究是先期的药物探索,是前瞻性的创新,药物开发则是把具有治疗应用价值之药物产业化或商业化,推进它去临床实验、进而申请药监局的批准,成功率较高。

于是,针对新药研发的“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的特点,杜莹为再鼎医药量体制作了新的策略,即“Lisense-in(许可引进)与内部研发相结合”,通过引入国际先进医药公司正在研发的新药,在中国进行后续临床试验、通过审批并最终商业化。

当该模式带来利润之后,本身作为一名新药研发专才的杜莹即可带领团队将收益反哺新的药物研究,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启明创投、红杉中国等头部机构加持,回报堪称丰厚


登陆港股,是再鼎医药的第二次上市。

2017年9月20日,成立仅3年的再鼎医药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第一家在未产生销售收入前,以超过10亿美元市值上市的企业。

再鼎医药的飞速发展,也为其背后的投资者带来了高额回报。

数据显示,上市前,再鼎医药共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超过10亿人民币,主要加持者包括启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泰福资本、尚珹投资、奥博资本等。

梁颕宇介绍称,2014年,在再鼎医药仅有2人的情况下,启明创投便领投了公司的A轮融资。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启明创投(QM11 Limited)实益拥有约12%已发行股本。

再鼎医药股权结构(来源:再鼎医药招股书)

“启明创投是第一个也是连续投资再鼎医药的机构投资人。我们很高兴成为再鼎医药的一员,见证再鼎医药如何成为全球众多生物科技公司在中国拓展业务的窗口及合作伙伴。”梁颕宇称,自2014年起,启明创投先后总计投资再鼎医药超过3200万美元。

近年来,全球肿瘤药物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预期由2019年的143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444亿美元,5年CAGR达11.2%。预期到2030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3,913亿美元,5年CAGR达8.2%。增长驱动力主要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科技进步及新疗法的推出。

市场爆发之际,再鼎医药的上市产品也在陆续进入收获期。根据招股书,自2018年起,公司开始通过销售商业化产品产生收入。

2018年,再鼎医药的收入主要来自则乐在香港的销售。2019年,再鼎医药的收入主要来自则乐及Optune在香港的销售。截至2020年06月30日止六个月,再鼎医药的收入主要来自则乐及Optune在香港及中国的销售。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921.3万美元,同比增长4.6倍。

根据招股书,再鼎医药上市所得收益将加强公司的研发和商业化。

与此同时,再鼎医药也在计划进行投资,“推进正在进行的和计划中的临床试验,并为其他候选药物的注册备案做准备,探索新的全球许可和合作机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