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一骑绝尘,互联网泡沫2.0降临美股?

大型科技股从3月低点开始,引领着大盘戏剧性反弹,乃至于不断刷出新高的一路上。

来源:腾讯美股

今天的科技股繁荣真的是互联网泡沫2.0吗?答案是,如果单单看科技股的估值,似乎是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如果看看生产率,就会明白两个时代之间有巨大的不同。

美股市场上,科技股,尤其是大型科技股从3月低点开始,引领着大盘戏剧性反弹,乃至于不断刷出新高的一路上,一直都有质疑者宣称,这其实是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的2.0版本,而最近,市场遭遇波折,大有发生深度盘整的可能性,这种声音自然也就更加响亮了。

那么,今天的科技股繁荣真的是互联网泡沫2.0吗?答案是,如果单单看科技股的估值,似乎是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如果看看生产率,就会明白两个时代之间有巨大的不同。

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能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安心。新冠病毒疫情爆发,颠覆了太多的东西,但是科技股的价格却获得了接近完美的表现。开年至今,科技股指标纳指已经上涨了25%之多,使得过去十年的总涨幅达到了400%以上。

同时,如果不是苹果和微软等少数科技巨头的贡献,标普500指数今年本该是下跌的。在1990年代晚期的泡沫结束之后,科技股对于大盘从来不曾像现在这么重要过,其交易从来不曾像现在这么活跃过。

只不过,对于狂热的投资者而言,这样的比较也会带来一个如冷水浇头般的关键事实——在2000年3月见顶后,纳指迅速崩盘,最终损失了73%。只不过,当时与现在相比,最令人不安的其实还不在于市场层面的诸多相似,而是在于经济层面的巨大差异。

两轮繁荣确实不单单是股价走势类似,还有着其他一系列共同点。两轮行情能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着新资金的持续流入。1990年代晚期,折扣券商和线上交易平台兴起,吸引了大量的新玩家进入这个当时看似永远不会下跌的市场。现在,则是零星股票和衍生产品等在Robinhood这样的新平台上崛起。

1990年代晚期,为高估值寻找合理性根据的激进牛派宣称,眼下已经到了新经济的黎明,这个时代属于更强大的电脑,更复杂的软件,以及无所不能的互联网。今天,市场上的乐观主义者则在强调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以及区块链改变世界的潜力。

经济的具体表现,第一眼看上去也颇为相似。1990年代晚期,失业率低到只有4%,而工资在快速增长。本次疫情爆发前,美国的失业率处在半个世纪的最低点,工资也结束了乏善可陈的十年,开始提速增长,达到2008年以来最快。根据劳工统计局9月15日发布的数据,2019年当中,真实家庭收入中值增速达到了6.8%。

然而,在一些关键的领域,这两个时期却是大相径庭。在199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主流经济学家都对新技术大幅提升企业效率的能力估计不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Robert Solow)1987年甚至曾经揶揄说,“你在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电脑时代的到来,维度在生产率数据当中看不到”。

可是,到了1990年代中期,现实却已经完全不是他说的那样了。1998年到2000年期间,美国的每工时产出增长3%以上,上次经济实现如此壮举,还要追溯到1970年代早期。西北大学的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0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了大约2%。这样速度大幅超越了1973年至1995年间的0.5%,可以和1947年至1973年的大增长周期相提并论了。

相比之下,2010年代的生产率,未免就有点让人汗颜了。从2010年到现在,劳动生产率年增速从来不曾高过2%。根据旧金山联储的资料,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更是跌到了历史的谷底——2003年到2019年年均只有0.3%,而如果从2010年算起,更是只有可怜的0.1%。

正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强势增长,1990年代才能够出现工资大增,同时企业利润却没有受到挤压的情形。虽然人们说起当初的互联网泡沫,脑子里往往首先想到那些尚未盈利,甚至连清晰的盈利路线图也没有的企业获得了高到离谱的估值,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从1990年到1997年,企业税后利润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占比从4.7%增长到了6.7%,到世纪之交时有所回落,但也还有5.6%。

然而,在2010年代当中,企业利润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虽然高于当年,其大趋势是下滑的,从2010年的10.4%降低到了2019年的9.0%。

不过,更重要的,或者说更具有说明性的,还是企业在这两段不同时期当中的一些具体行为。在1990年代当中,他们投资于电脑设备、软件和研发的资金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增长了1.5%。可是,在2010年代当中,虽然整体利润水平比当初高了不少,但是前述投资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只增长了0.7%。

1990年代晚期股市的超级大繁荣,其中固然是有非理性的成分在内,但是也必须看到,当时确实在发生一场科技驱动的结构性大变革。事实上,生产率提升的急先锋,正是电脑制造商本身。伴随电脑价格大幅度降低,功能日益增强,其他企业也开始向这种新设备进行投资。生产率的提升开始在整个经济领域内扩散开来,帮助企业进一步整合了制造流程,推动了一些关键行业的变革。

哪怕在股市崩盘之后,这样的趋势其实也还在继续,甚至还进一步加速了。虽然不少狂热时代的宠儿灰飞烟灭了,但是那个时代建设起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却保留下来了,更不必说,那个时代也成就了许多一直到今天还屹立不倒的真巨头。

比如,亚马逊2001年3月曾经被《经济学人》杂志认定,“这样的企业即便能够存活下来,也很难恢复到旧日的面目了”。确实,当时亚马逊已经在崩盘当中损失掉了90%的市值,股价跌到了不足10美元,可是《经济学人》没有想到,这只股票今天已经涨到了大约3100美元。

其实,今天也有一些被部分投资者目为泡沫的股票,最终被证实为是优秀的投资选择。要对经济前景持乐观判断,总归是需要一点信念的,而且现实也确实有值得期待的地方。一些经济学家估计,那难以度量的所谓“无形投资”,比如花在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上的时间,在企业界整体层面上正在增长。如果他们的判断是准确的,那么完全可以说,无论是当前的投资数字,还是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其实都可能被低估了。

每工时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019年都有所提速。虽然当下依然不能和1990年代相提并论,但是这一加速表现也可能是预示着又一波经济转型浪潮即将到来。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当然是使得企业行为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但是这很可能反而加速了新科技驱动的重组。

在科技股3月以来的大涨之中,这个因素恐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虽然表面上看来,今日科技股估值的高企与1990年代极端相似,但是两者的基础却全然不同,当年更多是基于眼前的现实,而今日更多是基于未来的可能性。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也必须学会这样去考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