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印钞时代:钱,是如何印出来的?

我们总在谈的印钞或者印钱,究竟是怎么回事?

作者:徐瑾

来源:FT中文网

在现代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

信用这个词,就意味着货币可以无中生有。那么我们总在谈的印钞或者印钱,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张张的纸甚至符号,如何对应价值?

众所周知,早期货币是金银这样的贵金属,而早期银行家,其实许多出身金匠。而最早的纸币或者钞票,其实是银行券的一种。所谓银行券,也就是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用这个票据,你可以按照纸面上的面值多少,拿它兑换多少贵金属。比如英格兰银行发展早期,发行100磅的银行券,当时随时可以拿到银行里去兑换成价值100磅的贵金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纸币单位都是来源于重量。

刚开始,有多少银行券就有多少的贵金属的对应储备。随后,在17世纪,欧洲出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银行得到了解放,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钱。比如,银行只需有50块钱的储备金,他就可以放出去100块钱银行券的贷款。这个,其实就是一个货币扩张的过程。所以银行的作用很大,可不仅仅是发钞,还有放贷。而且,通过发钞放贷,以前的50块钱的准备金,可以倍增为100块钱的贷款,这样银行就创造了新的货币。下面我详细地告诉你这一行为的结果。

今天这个时代,属于法币时代,也就是“法定货币”时代。简单说,就是我们的主要货币也就是纸币,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

放在中国的情况,不少读者可能就说,印钞嘛,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刷刷钞票就出来了。或者央行某个人,敲几下键盘,钱也就多了。这个,真没有那么简单。

确实,我们在用的纸币,表面看起来,都是央行在发行。但是你要注意,货币,并不仅仅是纸币。我们的货币很多时候不是现金的形式,而是银行账目上的数字。一种观点认为,央行只是决定了其中一部分,甚至是被动地接受。我比较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这样说?这个时代,其实也是信贷经济的时代,也就是说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在推动经济。存款和贷款,就是货币,而且是货币的主力。我们理解印钞,就需要从它们入手。

先看过去主流的看法,是因为我们存款,所以银行有钱了,去贷款给企业;这样就制造出新的贷款,这叫做存款创造贷款。这种看法很主流,也很符合直观想象,但是其实不完全正确。真实情况是如何的?一些研究发现的,可能是和我们直觉相反的。

在现实中,往往是我们贷款了,银行贷款给我们,我们往往不会以现金方式拿走,而是付给另外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人。这样,他们的账户上,就会自然多出一部分存款——这就是贷款创造存款。这样银行通过贷款,就可以源源不断制造出信贷与存款,也就是货币,无论你叫他广义货币M2还是社会融资总额这些名词。关于这方面,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人民银行孙国峰博士的研究。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贷款,贷款多少,决定了银行提供多少信贷,也间接决定了有多少货币。

在过去,经济学家往往认为是货币是中性的,也就是对经济运行没啥用,就是个记录价格的符号。于是,银行也是一个中性的机构,一个中转站而已。现在看起来,货币不简单,贷款不简单,银行也不简单。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扩张,主要是由银行在推动。在今天,很多人,对于货币的感觉还是来自贵金属时代,认为银行可以存款或者印钞创造货币。其实,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的钱或者经济中的货币,不是印刷出来的,而是通过贷款,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

中央银行,往往决定一国货币政策。但是一国货币多少,不是央行一家说了算。中国的央行就是人民银行,美国的央行就是美联储,一般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只有一家。但是注意到么,存款贷款的商业银行,却有很多家。你家门口的商业银行,比如工行建行或者城商行,有很多。货币,正是这些商业银行制造的。

一说到印钱,背锅侠就是央行。过去很多人认为,印钞票啊或者印钱啊,这只是中央银行的事。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可以看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确实,央行可以控制一部分货币,但是大多数货币,不是人民银行这样的中央银行印出来的,而是普通的商业银行在贷款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所以你,老百姓说的印钱,其实就是货币的扩张。到了人民币的时代,也就是所谓法币时代,含义和过去有些不一样。我们平常老说印钱。其实,钱更多不是央行印出来的,而是商业银行系统创造的。更准确地说,是银行体系响应大家的贷款需求,也就是实体经济需要,创造出更多信贷,间接创造更多货币。

这个理论,这也是货币内生理论的立场。早在1931年在《货币论》中,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指出,货币供给,并不是央行可以自行决定的。这个思想,主流不太重视。但是,很多后凯恩斯主义学者发挥了这个思想。在大印钞时代的,这些思想更应该得到重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