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延枫主持发布会,介绍“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机制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延枫主持发布会,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严宝玉、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兼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许江、平安银行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孙献军出席,介绍“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机制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罗延枫: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8月20日我们举办了第一场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二场发布活动,这一场我们聚焦“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机制建设这一主题,围绕金融管理部门前期出台的一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金融机构如何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产品服务等做法进行沟通交流。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女士,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兼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许江先生,平安银行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孙献军女士,以及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先生,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严宝玉女士,请五位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银保监会:强化监管激励 推动建立“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机制

毛红军:

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目标,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引导建立“敢贷、愿贷、会贷、能贷”的机制。从信贷投放、资本监管、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激励支持政策。今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迅速出台金融惠企的金融保障措施,指导银行精准加大信贷投放。针对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面临的突出困难,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制定实施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在部分省份试点推进应急贷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与核心企业、政府部门相关系统对接,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二是将阶段性纾困和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监管激励约束。明确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标准,督促银行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分支机构,在内部考核中适当提高容忍度。对因疫情影响发生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有充分证据应视为不可抗力,对相关人员免予追责;对此类贷款损失可适当简化内部认定手续,加大核销力度。同时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锻强长板、补齐短板”,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三是联动多部门协同发力,进一步优化外部配套支持。推动财税部门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与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深化“银税互动”“信易贷”相关工作,推动地方政府搭建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数据整合共享,为银行提供依法合规对接涉企数据的便利渠道。

截至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1万亿元,与2018年初相比,两年多时间,余额将近翻了一倍;较年初增速19.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43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397.16万户,较年初增加285.23万户,阶段性实现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37.1%;全年有望超额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0%增速目标。2020年1—7月,全国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93%,较去年全年利率水平下降0.77个百分点;其中5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此类贷款利率为4.25%,较好地体现了降成本的“头雁”作用。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集成政策 提升能力 建立“敢贷、愿贷、会贷、能贷”长效机制

郭新明: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紧密结合江苏实际,以实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8+10”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突破,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融入“敢贷、愿贷、会贷、能贷”长效机制和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3%;制造业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302亿元,创7年新高;6—7月江苏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本金352.5亿元、延期率达47.5%;前7个月江苏1—5级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新增额中信用贷款占比达22.4%。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会同相关部门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消除银行机构对风险和追责的担忧,调动基层行和一线人员“敢贷”的积极性。推动银行机构有效落实尽职免责制度,1—8月全省主要银行机构累计进行责任认定人数2.57万人,其中免于追责2.1万人,占比达81.7%。在苏州高标准建设全国首家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累计帮助4万户小微企业获得1000亿元贷款。

二是建立健全银行机构外部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银行机构“愿贷”的主动性。前8个月,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566亿元,引导银行机构向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惠及市场主体13万户。督促指导各银行机构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转移定价,推动各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内部绩效考核权重提升至10%以上。

三是创新技术、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银行机构“会贷”的专业性。截至7月末,江苏省内107家银行机构依托230个线上金融产品,对10.5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12亿元。指导推动各银行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微贷技术”“信贷工厂”等信贷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

四是提升内部经营要素质量,强化银行机构“能贷”的可持续性。今年上半年,全省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830亿元。各银行机构大力引进金融科技人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强化信息化系统建设。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聚焦“四贷”机制 促进稳企业保就业

严宝玉: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结合四川实际,聚焦基层“敢贷、愿贷、会贷、能贷”四个关键环节,着力疏通内外部的政策传导机制,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截至7月末,四川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2%,1—7月贷款同比多增1168.8亿元,创历史新高;有贷款余额的市场主体比年初增加了8.4万户。

一是帮助银行打消顾虑,着力解决“不敢贷”的问题。牵头建立“天府信用通”平台,向银行、企业免费开放,共享53类信用信息14亿条,注册企业达到6.9万户,银行累计查询量达到96.2万次。联合银保监等部门,指导全省167家法人银行单独制定小微企业的授信尽职免责细则,单独设立不良贷款容忍度。开展信用帮扶,加强违约惩戒。对暂时遇到困难、发展前景较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信用救助,在全省开展金融债权案件专项执行活动。

二是注重内外激励引导,着力解决“不愿贷”问题。推动银行内部优化考核机制,激励基层放贷,督促银行提高普惠小微考核权重、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用好两个直达实体工具,鼓励基层放贷。8月份,全省银行对41.4%的普惠小微到期贷款进行了延期。联合财政等部门推出“战疫贷”“稳保贷”,通过“再贷款资金+省市财政贴息”向全省2.8万户企业和商户进行了大幅度让利补贴支持,协调地方政府设立信贷分险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撬动金融加大投入。

三是下沉金融服务重心,着力解决“不会贷”问题。在全省实施“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计划”和“个体工商户‘金融甘露’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三访、三问、三送”活动,督促银行下沉业务重心。截至8月末,银行共走访2.1万户重点对接市场主体,向1.1万户发放贷款1853.8亿元,1—7月,全省新增首贷企业2.5万户。开展政策传导渠道疏浚畅通行动,组织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培训880场次,编写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汇编电子书,开通“在线政策答疑直通车”,提升基层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

四是发挥政策工具合力,着力解决“不能贷”问题。支持法人机构多渠道的补充资本金,减缓资本对信贷增长的约束。运用央行再贷款增加银行的低成本可贷资金。8月末,全省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63.2%。组织银行创新产品,促进“金融政策产品化、金融产品案例化”。1—8月,全省银行向市场投放了信贷产品232个,其中信用贷款产品71个。

农业银行:多措并举 精准施策 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许江:

农业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按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要求,深化具有农行特色的“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农行力量。

一是全力以赴支持市场主体发展。6月末,央行定向降准口径普惠领域贷款余额1.35万亿,比年初新增3755亿元,占全行新增贷款的37.43%。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46.23%,信贷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150万户。上半年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00个基点;收费能免尽免,上半年减免小微企业收费达36亿元。

二是多措并举提供精准金融服务。2月份即出台“宽期限+展期+续贷+中长期贷款”的政策包,推出线上“续捷e贷”产品,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还本的小微企业应延尽延。目前,已累计为5.3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823亿元延期还本付息支持。推出“复工贷”产品,支持28万户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推出线上信用贷款和供应链融资产品,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20%,共为12152户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累计发放贷款7万笔、468亿元,笔均贷款66万元,利率最低达到2.85%。

三是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打造覆盖城乡的1900家普惠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2048个县支行、12521个县以下网点和60万个“惠农通”服务点。实施普惠和三农金融服务专项考核,两项考核合计占比26%;今年普惠信贷规模2400亿元,三农信贷规模5000亿元;建立差异化的普惠政策制度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前后出台了三份小微企业尽职免责文件,今年又出台了14条免责规定,形成“敢贷、愿贷、会贷、能贷”的良性机制。

平安银行:智能化小微业务为市场主体输“金融活水”

孙献军:

平安银行加快智能化小微业务平台建设和普惠小微业务的结构调整,全力支持“六稳”“六保”,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支持实体经济、保市场主体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2020年7月末,平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客户数超过60万户,在股份制银行中客户数量最大,当年新增贷款客户中20%以上为首贷户,60%以上为信用贷款户,普惠型小微贷款客户户均贷款余额35万。

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大数法则、小额、高频、分散这样一些风险管控策略来进行小微贷款的管理。通过科技手段使小微客户获取贷款更加便捷,客户经理管理小微贷款更加高效。

客户可7×24小时全线上无接触办理业务、高效便捷。在内部实现智能展业,主动定位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经理更好地服务客户。智慧风控有效解决了小而分散的小企业业务中贷前贷后的工作压力,为我行做“真小微”提供了保障。

着力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升级“平安好链”平台,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优化注册、审批、出账等业务流程,大幅提升客户体验。6月末,累计为525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上半年累计交易量239.41亿元,同比增长38.9%。

打造口袋财务APP的全面升级版——“数字口袋”,将以客户和场景为出发点,通过数字证、数字分及“1+N”账户体系,以轻量级的用户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及企业员工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6月末,口袋财务APP累计注册开通企业客户达46.6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9.7%;累计交易笔数达349.19万笔,同比增长60.2%,累计交易金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罗延枫:

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的主题提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最近几年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背后也需要银行有能力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请问银保监会在推动银行落实“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效果?

毛红军:

一是形成服务小微的专业机构和队伍。2017年起,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建设条线化垂直管理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的“五专”机制。

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帮助解决“缺信息”“缺信用”瓶颈。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对接公共部门涉企信息数据,将公共数据与银行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为客户准确“画像”。推广全流程线上办理、后台集中审批风控的“小微快贷”模式,有效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

三是持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银行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主动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办理续贷业务。截至7月末,小微企业续贷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9%。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贷时间。

四是推动建设涉企信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中央层面,与税务总局从2015年起,就共同推动“银税互动”,搭建线上直连的银税信息共享平台。截至7月末,全国“银税互动”类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15亿元,同比增长65%;户数93万户,同比增长88%。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银商合作”,联合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信易贷”等工作。在地方层面,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区域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是江苏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很快,将近40%。我想知道金融支持普惠小微方面,江苏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有哪些好的经验?

郭新明:

江苏中小微企业超过300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精准滴灌小微企业。今年前8个月,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566亿元,引导银行机构支持13万户涉农和小微经营主体;6—7月全省银行机构一共为2.4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91亿元贷款提供了延期还本服务。

二是推动金融创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全省107家银行机构依托230个线上产品,对超过10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12亿元。积极运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打造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截至8月末,全省累计通过平台促成应收账款融资3.8万笔、金额近2万亿元。

三是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苏州实验区,累计帮助4万余户企业获得超1000亿元贷款,其中首贷户占比70%以上。推动建立江苏省联合征信公司,汇集税务等相关信息,做到互联互通。目前江苏省联合征信公司已累计共享各类企业信息3.2亿条。

四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督促指导各银行机构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转移定价,让利小微企业。前7个月,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92个基点。

今年以来,江苏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7月末增速达39.3%;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全省正常经营的市场主体总数786万户,较上年增长13.9%。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今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情况下遇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四川的金融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严宝玉:

四川脱贫攻坚进入了百米冲刺阶段,金融部门主要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扶贫工作。制定全省金融扶贫年度实施方案和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工作计划,推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促进贫困地区持续增收脱贫。

二是落实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运用扶贫再贷款支持建设现代粮食生产等基地189个。落实扶贫贷款“应延尽延”政策。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70多亿元到期贷款实施了延期还本。

三是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深化“分片包干、整村推进”模式,全省1/3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金融支持。开展信用救助,帮助受疫情影响、贷款出现不良的1.9万贫困户恢复信用、发展生产。

四是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建立“政担银企户”五方参与的金融扶贫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建立了产业扶贫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有3400多个。指导金融机构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乡创业农民工的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3941亿元,其中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3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32.5%。

金融时报记者:

疫情以来很多银行都推出了线上非接触的金融业务,请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利用金融科技促进银企线上融资对接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许江:

一是推出在线预约,开户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以内。对全国60万个“惠农通”服务点进行全方位互联网化升级改造,在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区为190个空白乡镇提供移动金融服务。

二是推出“纳税e贷”,推出一年就达到了千亿级。

三是形成较为完善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包含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票据等各类产品。

孙献军:

一是小微信用贷款已全部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无接触,大数据建模、机器学习、智能风控等使得传统信贷尽职调查做不到、判断不了的经营问题变得可观察、可判断,使得贷款风险的识别和计量准确。

二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过多种量身定制的产品,提供30万至500万乃至更高额度的融资服务。打造智能产品平台,大幅提升产品上线效率。通过金融产品打通数据流,让平台客户高效地用到平安银行模块化、组件化的金融功能服务。

中国证券报记者:

请问郭行长,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成效怎么样?

郭新明: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一系列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至7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6.1%,比去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前7个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一是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组织实施“金融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龙头核心企业融资对接”等专项行动,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重大制造业项目。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大对无锡物联网、泰州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聚焦石化、冶金、纺织、建材等江苏传统优势产业技改升级,满足企业在技术引进、智能改造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融资需求。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扩大金融资源投入。前7个月,全省制造业企业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近400亿元,同比多发行近150亿元。积极推进外汇领域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前7个月,全省制造业外资流入61.3亿美元,占全省外资流入的37.5%。

四是聚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积极发展弱担保、无担保信贷产品。截至7月末,全省47家银行共推出52款免担保免抵押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

路透社记者:

请问农行,在今年年初货币政策转为中性以后,国有大行似乎出现了核心负债缺乏的情况,比如说在7、8月份大量发行同业存单,您觉得这种状况会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障碍吗?

许江:

上半年,人民银行加大了流动性的投放力度,采取了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长。现在疫情情况好转,我国经济率先进入复苏,经济运行逐步进入正轨。货币政策宏观总量目前都是在可控范围,还在适度合理增长,总体上还是非常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农业银行的情况来看,资产负债的情况非常平稳,我们刚刚发布了中期业绩,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

农业银行会继续严格执行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确保信贷投放的总量和结构协调增长,对普惠、“三农”、制造业,农业银行将全力保障贷款的投放。同时,会继续以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为驱动,大力发展线上业务。进一步加强存款和其他低成本资金的组织,巩固传统低成本负债比较优势,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经济参考报记者:

请问严行长,在疫情中个体工商户由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受疫情影响更大。四川省个体工商户占比较高,请问有没有什么专门的举措来支持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另外,这些措施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严宝玉:

四川省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的比例超过70%,我们针对个体工商户制定了专门的金融支持政策,主要措施有:

一是联合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甘露”行动计划。重点是针对没有贷款的个体工商户,开展首贷融资培育;针对有贷款的个体工商户,促进其提升融资水平。截至7月末,四川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2845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贷款户数5.8万户。

二是发挥财政和金融政策合力,降低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成本。联合财政部门创新“战疫贷”产品,对个体工商户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对经办金融机构给予业务奖补,通过这个模式向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30多亿元,财政贴息以后的融资成本不超过4%。

三是促进个体工商户与金融机构的供需对接。跟相关部门进行合作,通过科技手段筛选34万、近三年有稳定收入的个体工商户,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线上和线下对接。组织个体工商户在“天府信用通”平台注册并发布融资需求,在线对接成功率达26%以上。

四是提供贴心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针对餐饮行业、地摊经济、乡村旅游等行业特点,创新推出“烟火贷”“商摊贷”“农旅e贷”等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产品399个。

新华社记者: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有一些风险特点,所以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网点和业务人员对于小微企业有一种“惜贷”和“惧贷”的心态。请问在建立小微企业敢贷、愿贷机制方面,监管有什么样具体的措施?商业银行在调动一线员工方面有哪些做法?

毛红军:

银保监会近年来持续引导银行形成长效机制,解决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

一是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对小微贷款给予优惠,解决银行基层做小微不划算的问题。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均按照不低于50个基点给予优惠。

二是要求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指标在其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到10%以上,解决小微业务条线没绩效的问题。合理设置考核内容,把重心放到有效服务的客户数、覆盖面和信贷增量上。

三是明确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不良容忍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考虑银行根据不同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差别化地制定内部的容忍度。

四是银保监会制定监管指引性文件,要求商业银行细化授信尽职免责内部制度,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和申诉异议渠道,为基层员工解除做小微的后顾之忧。

孙献军:

一是鼓励创新,出台创新业务沙箱机制,对进入“沙箱”的创新业务给予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对孵化期产生的损失予以单列。

二是完善小微信贷问责考核标准,明确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以外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可以尽职免责,为分支机构加大对小微业务投放,有效落实“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提供了一个机制保障。

在资源配置、调动一线积极性方面,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明确重点小微业务的提奖率高于普通对公业务,提高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多次下调内部资金的转移价格,提高分支机构的积极性;提升普惠业务在分支行的考核权重,给高级管理人员一定的约束。

二是以数据驱动,不断地精准客户画像,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商机精准推送到客户经理手机,科技赋能销售,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设立7×24小时一线快报机制,鼓励一线员工将关于产品、业务流程方面的改善意见传达到总行,总行会及时响应。通过各种集训、培训、赋能客户经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