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7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全文)

付凌晖: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7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供给继续复苏,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新动能成长壮大,市场信心趋于增强。

据中国网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8月14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2020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0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付凌晖先生作介绍。

付凌晖: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7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供给继续复苏,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新动能成长壮大,市场信心趋于增强,国民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6月份持平;环比增长0.98%。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7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股份制企业增长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6%;私营企业增长4.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6%,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7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0%、9.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2、5.0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挖掘、铲土运输机械,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46.1%、26.8%、19.4%、19.2%、17.8%。

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115亿元,同比下降12.8%,降幅比1-5月份收窄6.5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5%,增速比5月份加快5.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生产加快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较6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1-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4.7%,降幅比1-6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7%,增速与6月份持平;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4%、7.8%、3.3%,比6月份分别加快2.9、3.9、2.3个百分点。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处于临界点以上。从行业看,邮政快递、住宿、餐饮、电信、证券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月份,业务总量有所增加。文化体育娱乐业和居民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9%、51.1%,分别高于6月份6.1、1.9个百分点。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降幅比1-5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7%。

三、市场销售继续回暖,商品零售月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5%。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9亿元,同比下降9.9%,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7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025亿元,同比下降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78亿元,下降1.3%。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282亿元,下降11.0%;商品零售28920亿元,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增长0.2%。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0.7%、6.9%、6.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持续改善,7月份,汽车类商品增长12.3%,6月份为下降8.2%;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3%、9.2%。网上零售持续向好。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60785亿元,同比增长9.0%,比1-6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比1-6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收窄,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9214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7月份环比增长4.85%。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0%,制造业投资下降10.2%,降幅分别比1-6月份收窄1.7、1.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比1-6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36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商品房销售额81422亿元,下降2.1%,降幅分别比1-6月份收窄2.6、3.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7%,比1-6月份加快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4%,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8%,1-6月份为下降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比1-6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4%、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7%、7.3%;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4%、24.4%。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7%,比1-6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8.2%、13.5%,比1-6月份分别加快3.0、2.7个百分点。投资增长后劲较足,1-7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5.8%,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1%。

五、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主体活力增强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9270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16846亿元,增长10.4%;进口12424亿元,增长1.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422亿元,比6月份扩大1133亿元。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71650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出口93981亿元,下降0.9%;进口77669亿元,下降2.6%。贸易方式继续调整,主体活力有所增强。1-7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3%,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6%,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持平

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96万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6月份持平;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下降0.2个百分点;但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与6月份持平。7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与6月份持平。

七、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平稳。分类别看,7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0.2%,衣着下降0.5%,居住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4.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3%,医疗保健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上涨85.7%,鲜菜上涨7.9%,粮食上涨1.6%,鲜果下降27.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比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4%,降幅比6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3%,降幅比6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7%。

付凌晖: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矛盾并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多。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着力畅通经济循环,落实“六保”促进“六稳”,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寿小丽: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问: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请您介绍一下原因是什么?另外,您怎么评价7月份的经济运行特点?谢谢。

付凌晖:7月份以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发力,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了稳定复苏态势,主要指标继续回暖。从7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稳定恢复;二是向好态势持续发展。

经济稳定恢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生产稳中有升。从工业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上月持平;从产品和行业看,有六成产品和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支柱型行业增长明显加快。服务业生产指数7月份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二是需求逐渐改善。从消费来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从商品零售额看,6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了0.2%,7月份同比增长0.2%,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从投资来看,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四是物价涨势温和。虽然由于汛情的影响,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比上月略有扩大,总的看仍低于3%,仍然是温和上涨。五是外贸形势好于预期。7月份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增长10.4%;出口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好于预期。外汇储备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7月末比6月末增加了421亿美元。我们看到经济在逐步恢复。

付凌晖:向好的态势还是在持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态势没有改变。从工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9.8%、13%,都明显快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从服务业来看,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态势较好,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7%,也是快于整体服务业的增长。二是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在疫情冲击下,网络销售、互联网教育、医疗等快速发展,1-7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增速比1-6月份在加快。同时一些新产品增势强劲,比如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三是市场预期在整体改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是51.1%,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是54.2%,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都是连续5个月高于临界点。这些情况充分说明7月份延续了经济稳定复苏态势。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还是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还在蔓延,近期全球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0万例,同时世界经贸增长出现萎缩,二季度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都明显下滑。从国内来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周期性矛盾交织,经济的循环还有待进一步畅通。下一步,要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地推动“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谢谢。

问:请问发言人,7月份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CPI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预计下一步猪肉价格走势会是怎样?CPI会不会继续走高?谢谢。

付凌晖:谢谢你的提问。价格问题最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在回落,近两个月CPI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从7月份看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占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99.3%,所以食品价格是推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上涨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猪肉价格上涨,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是2.3个百分点;二是鲜菜价格7月份同比上涨7.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近0.2个百分点。这两项对于整体的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是主要推动因素。

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餐饮服务逐渐恢复,对于餐饮相关的猪肉需求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7月份南方汛情对于生猪的生产和调运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到猪肉价格涨幅过大。鲜菜的主要因素是汛情影响生产和调运。对于猪肉价格,去年以来由于一些不合理的限养禁养措施,生猪产能受到了一定影响。各级政府及时增加了生猪产能,从调查情况看,生猪存栏量在逐季上升,但从供给情况看,生猪生产供给还处于紧平衡,价格高位运行会持续一段时间,总的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鲜菜价格主要是短期因素的冲击,鲜菜生长周期比较短,对整体价格影响不会产生明显推动。

食品价格稳定还是有很好的基础,我们看到食品价格中最主要的还是粮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是逐步加大,中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看我们的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今年的夏粮也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总的看,这些年农业投入逐步增加,粮食稳定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全年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从工业消费品看,目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加上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不存在,所以总体看,全年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谢谢。

问:有两个问题,关于就业能不能多描述一下,有什么新岗位增加,还有农民工到城市的就业情况怎么样?第二个问题关于网上消费,有报道说7月份直播带货是有下降,这对整体网上购物有怎样的影响?谢谢。

付凌晖: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无论是“六保”还是“六稳”,就业都位于首位,就业优先政策在今年稳定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就业形势看,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7%,其中就业主体人群25-59岁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0%,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随着稳就业政策的发挥,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整体改善。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影响,有大量农民工滞留在原地。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发力,复工复产取得很好成效。二季度末,外出农民工达到1.775亿人,已经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7.3%。从二季度和一季度的对比看,二季度外出农民工比一季度增长了5500多万人。从7月份来看,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农民工的调查失业率是5.7%,整体上比4月份的6.4%是回落的。农民工的总量在增加,同时就业水平也在提升。

我们还要看到,随着经济形势的恢复,就业需求实际上是在扩大的,一些灵活就业在增加,比如直播带货、移动出行、网络零售等等增加了一些新型就业,整体上对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看,就业压力还是存在的,我们看到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7月份随着大学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失业率在上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对于这些重点群体的压力还是要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一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对于稳定就业要高度重视,要落实好相关的援企稳岗政策,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带动整体就业岗位的增加。

关于您提到的网络零售情况,1-7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比1-6月份加快,特别是网络零售在促进市场发展和带动整体消费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播带货等一些新型销售形式对整体推动销售还是有积极的作用。谢谢。

问:从7月的数据看,工业产出快于需求、消费、投资,假如这个格局不能改变,会不会对未来经济复苏包括物价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您怎么评价现在出现的中美可能脱钩的风险,对咱们的经济会不会有影响?谢谢。

付凌晖:谢谢你的提问。对于工业来看,7月份保持了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季度工业回落幅度比较大,二季度整体上在稳步复苏。从总量上看,工业生产由下降转为增长;从结构上看,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长比较快,工业中新动能保持了较快增长,比如刚才提到的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等新产品的增长态势还是不错的。

关于你提到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关系的问题,总的来看,在整个经济恢复过程中,供给端的恢复增长还是有支撑的,我们通过一系列复工复产政策和企业纾困政策促进生产恢复。同时需求也在加快,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在收窄,商品零售额这个月已经转正;1-7月份投资降幅也在明显收窄,对于生产的带动作用在逐步增强。

从全年增长来看,保持稳定增长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第一个方面,国内本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和阻断。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坚决措施阻断了疫情,虽然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一些散发的情况,但总的看是可控的,这为整个经济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个方面,今年针对疫情冲击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宏观政策力度在加大。我们看到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同时金融系统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到2.5万亿元。这些措施对企业纾困和经济下半年恢复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第三个方面,整个市场需求在增加。可以看到制造业PMI当中的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在回升。第四个方面,企业的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企业活力在增强。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5%,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恢复。从下半年来看,改革开放创新的力度还会加大。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开放步伐,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第二个问题,这些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从过去对外需依赖相对比较大,转变为现在主要依靠内需。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是比较强的。中美关系的这种变化,对于中国肯定有影响,当然对美国也有影响,对世界也有影响。世界经济当中,中国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我们还是希望保持平等互利的发展。

问:我们注意到6月份外贸迎来了进出口增速的双转正,刚刚公布的今年7月份货物进出口数据也显示继续较快增长,保持了双正增长,您怎么看这样的数据增长?另外,疫情促使全球消费趋势从线下转到线上,出口跨境电商也正在成为支撑中国外贸的重要力量,您怎么看这样一种变化?

付凌晖:谢谢你的提问。今年外贸的情况总体上好于预期。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增长10.4%,连续4个月实现了正增长。外贸的增长好于预期,可能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巨大。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面对世界经贸的变化,调整和适应能力比较强。二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稳定外贸的政策,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保等,对于企业稳定和扩大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中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比较强,主要产业调整适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四是面对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在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抗疫物资的出口对整个外贸的拉动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还要看到,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挑战下,部分经济体生产停滞,一些订单向国内的转移也对外贸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总的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的条件和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你提到的跨境电商的问题,一些新的外贸形态对于外贸增长的支撑作用在增强。从近期商务部公布的情况看,跨境电商对于外贸增长的支撑作用在增强,增速明显快于其他进出口。从未来发展看,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畅通物流。跨境电商是新事物,涉及到国内国际物流,怎样畅通国内国际物流是要继续推动的。二是资金流。跨境电商在物流基础上还涉及到不同的境内境外资金流流动,怎样使资金流快捷、顺畅地交流,对于跨境电商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三是信息流。怎样通过信息流的畅通更好地服务用户,通过信息流满足主要用户的需求,快捷、迅捷地服务客户的要求。

问:刚才提到夏粮的数据,近期粮食安全问题引发了不少关注,请问今年早稻的收成情况如何?统计数据能否反映出南方洪涝灾害对早稻收成和晚稻播种的影响,会不会对全年产生影响?

付凌晖:今年洪涝灾害引起了大家关注,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的来看,今年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对于早稻单产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有一个特点是早稻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综合来看,目前总的判断早稻还是有可能丰收的。

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0.9%,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很好基础,早稻的情况总体可控。从整个粮食生产来看,大头在秋粮,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目前看,60%的秋粮在北方地区,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这些年,对于农业生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六保”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保粮食能源安全,对于农业方面的投入在加大,国内的抗灾减灾能力增强了。因此,整体看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问:我们关注到,今年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在7月底发行完毕,再加上之前发行的一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很大地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从投资的数据来看,资金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谢谢。

付凌晖: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投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降幅也在收窄。从资金情况看,财政资金对于投资的支撑作用在增强。1-7月份的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1%,已经转正。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20%以上,对于整个投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从投资整体情况看,今年的投资和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采取“大水漫灌”那种强刺激。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是投资政策中的重要方面,民生领域投资增长也比较快。从1-7月份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社会领域增长8.7%,社会领域中的教育、卫生投资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在高技术产业投资当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长比较快。从相关部门情况看,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态势比较好,新建5G移动基站数量超过20万个,包括信息领域投资增长也在两位数。这些投资对于当前稳定经济,对于未来发展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谢谢。

寿小丽:最后两个问题。

问:香港的商业主体一直是内地境外投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份数据显示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6%,是不是意味着港商依然是内地投资的活跃主体呢?

付凌晖: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工业生产,这个月的突出特点确实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比较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有相当大联系。7月份汽车工业无论是产量还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由于我们的汽车生产企业很多是合资企业,对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来说,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总的看,中国经济综合竞争的条件和基础在全球来看还是比较强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还是在不断地扩大。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仍然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上半年来看,外资大项目还在继续增加,中国经济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谢谢。

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指示,敦促通过立法和监督制止餐饮浪费,请问此时聚焦“舌尖上的浪费”,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今年会发生粮食危机吗?

付凌晖:谢谢你的提问,关于粮食生产、供给的情况,刚才已经提到了,总的来看,中国的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供给能力、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稳定性都在提高。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的生产能力和稳定性是有充足条件和基础的。

关于你提到的制止粮食浪费的问题,中华民族一直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我们要坚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此外,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通过减少粮食浪费、实现集约化生产,对实现绿色发展有重要作用。谢谢。

寿小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付凌晖司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