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出口的“韧性”与远景

二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屡超预期、呈现较强“韧性”,市场对“韧性”来源关注较多。

作者:赵伟团队 

来源: 赵伟宏观探索 

报告要点

需求修复、替代效应等支持出口“韧性”,关注疫苗等对美欧复苏进度等影响

2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屡超预期、呈现较强“韧性”,市场对“韧性”来源关注较多。疫情影响下,美、欧2季度GDP同比增速普遍跌至-10%上下、创历史新低,但我国出口表现却屡超预期,单月同比增速震荡回升、7月达7.2%,前7个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4.1%;相较韩国等其他出口型经济体,我国出口也表现较好。

疫情催生防疫物资、“宅经济”等消费品需求,叠加国内复产较早对海外产能的“替代效应”等,部分解释出口“韧性”。我国在消费品领域具备较强优势,口罩类、手机类出口占全球比重均在4成左右;这类消费品占我国全部商品出口比重约两成,拉动2季度出口增速近7个百分点。此外,我国工业生产修复较早较快、4月即基本恢复,国内产能对海外的“替代效应”也对出口起到一定提振。

6月以来,伴随部分国家推行复产复工,我国部分零部件、设备等生产所需商品,出口也在好转,对欧美改善尤为明显。6月以来,非防疫物资类商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7月年内首次重回正增长;生产所需零部件和设备等,出口跌幅都在收窄。分国别来看,伴随美欧复产复工,我国对其出口化工品、电气机械等出口增速明显改善;东盟等新兴经济体,防疫物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需求加快增长。

结合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德国等出口型经济体的出口来看,外需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中短期来看,我国出口将延续修复态势,改善幅度或受疫情发展、美欧经济修复节奏等扰动。疫苗研发进度,将是影响全球经济修复进度的重要变量。部分经济体实际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经济具备周期复苏能力;伴随后续疫苗顺利研发、投入市场,美国等经济复苏力度、及对外需的拉动等值得关注。


报告正文


出口的“韧性”与远景


事件:2020年7月,按美元计,全国出口同比7.2%(前值0.5%,市场平均预期-0.7%);进口同比-1.4%(前值2.7%,市场平均预期0.8%)。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点评:

2季度以来,我国出口表现持续好于预期、且优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其“韧性”来源引发关注。2020年初以来,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错位”蔓延,对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普遍形成较大冲击;例如,美国1、2季度GDP增速分别跌至0.3%和-9.5%,欧元区1、2季度GDP增速也分别跌至-3.1%、-15%,创单季最大跌幅。这一背景下,我国出口却呈现较强“韧性”,单月同比增速震荡回升、7月达7.2%,前7月累计同比增速-4.1%;相较韩国等其他出口型经济体,我国出口表现也相对较好。

从防疫物资到“宅经济”电子产品等,疫情相关消费品需求高增,对我国出口起到相当程度的支撑。疫情影响初期,居民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需求快速增长;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居家办公需求、“宅经济”等推升手机、家电等消费品需求。中国在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电子品领域具备较强优势,口罩类、手机类出口占全球比重均在4成左右;与此同时,这类消费品占我国全部商品出口比重约两成左右,出口受到明显的结构性提振。

我国非防疫物资商品出口,在全球疫情“错位”、国内产能对海外的“替代效应”支持下,也并未出现“断崖式”下跌。我国疫情防控启动和见效较早,工业生产在3月即开始修复、4月已经恢复增长。相较之下,日、德、韩等出口型经济体,工业产出普遍在4、5月跌至最低,此后修复也较为缓慢,生产与外需之间存在一定缺口。中国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海外转移订单、使得出口并未出现“断崖式”下跌。2季度,中国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进口中占比均大幅抬升。

6月以来,伴随部分国家推行复产复工,我国部分零部件、设备等生产活动所需商品,出口开始出现好转迹象,对欧美出口改善尤为明显。6月以来,非防疫相关商品的出口增速有所回升,7月重回正增长;其中,零部件和资本品出口跌幅都在收窄。分国别来看,美国和欧洲防疫物资需求增长最快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6月起口罩等进口增速从高位回落,而化工品、电气机械等工业生产所需资本品和零部件进口快速增长。相较之下,东盟对防疫物资需求加快增长,进口增速改善明显的也多为玩具等劳动密集型消费品。

结合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德国等出口型经济体的出口来看,外需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多在4、5月前后见底,此后开始回升;其进口表现,也多数是在4、5月跌至低位,之后出现改善迹象。这可能意味着,伴随美欧等复产复工持续推进、经济活动修复,全球需求最差的阶段可能正在过去。结合德国等出口型经济体的出口结构来看,中国经济修复较早较快、美国修复弹性较大,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引领全球经济修复的重要驱动。

但疫情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或对美欧等经济修复节奏形成扰动、使其在疫情影响消退前难以大幅改善。6月下旬以来,美国经济活动随复产复工逐步修复,但新增病例也在“带病复工”下激增,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由2万例/天左右飙升至约6万例/天;其中,激进复工及防控措施缺位的佛罗里达、德克萨斯、亚利桑那等南方州,新增确诊病例增长最为明显。受此影响,美国失业潮等改善缓慢,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进程持续放缓,进而掣肘经济修复进度。这意味着,在疫情对经济的干扰结束前,美国经济或难大幅改善。

中短期来看,我国出口或将延续修复态势,改善幅度或受到疫情发展、美欧经济修复节奏等因素扰动。疫苗研发进度,将是影响全球经济修复进度的重要变量。部分经济体实际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经济具备周期复苏能力;伴随后续疫苗顺利研发、投入市场,美国等经济复苏力度、及对外需的拉动等值得关注。中长期来看,我国全产业链生产、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布局等趋势愈加清晰,有助于抵御局部冲击、保持贸易链的相对稳定。

研究结论

(1)2季度以来,美、欧GDP同比增速普遍跌至历史新低,而我国出口表现屡超预期,且显著好于韩国等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呈现较强“韧性”。

(2)疫情催生防疫物资、“宅经济”等消费品需求,叠加国内复产较早对海外产能的“替代效应”等,部分解释出口“韧性”。

(3)6月以来,伴随部分国家推行复产复工,我国部分零部件、设备等生产所需商品,出口也在好转,对欧美改善尤为明显。

(4)外需最差的阶段可能正在过去。中短期来看,我国出口或将延续修复态势,改善幅度或受到疫情发展、美欧经济修复节奏等因素扰动。

(5)疫苗研发进度,将是影响全球经济修复进度的重要变量。部分经济体实际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经济具备周期复苏能力;伴随后续疫苗顺利研发、投入市场,美国等经济复苏力度、及对外需的拉动等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等出现大幅调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