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活的苦“B”生意

撰文 \ 吴不知编辑 \ 杨一枝【这是银杏财经第248篇原创文章】名称但凡带个“趣”字的公司,都给人根骨奇特的感觉,比如趣店和趣头条,现在还多了一个趣活。 北京时间7月11日,趣活登陆美股,当天高开近70%,短时间内三度触发熔断,成为当天

撰文 \ 吴不知

编辑 \ 杨一枝

【这是银杏财经第248篇原创文章】

名称但凡带个“趣”字的公司,都给人根骨奇特的感觉,比如趣店和趣头条,现在还多了一个趣活。

 

北京时间7月11日,趣活登陆美股,当天高开近70%,短时间内三度触发熔断,成为当天中概股中最闪耀的星。截止7月16日,盘后报收于11.3元/股,距离10元发行价只有一步之遥。

 

这家公司号称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运营解决方案平台,从招股书内容看,主营业务包括四个方面,按需送餐解决方案、共享自行车维护解决方案、乘车解决方案、客房服务解决方案和其他服务。

 

不过四大业务营收占比严重失衡。按需送餐解决方案占比高达98.62%,加上共享单车维护解决方案占比1.03%,另外两项业务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显然,这家被誉为“中国外卖包工头”的公司与本地服务巨头关系颇为密切。

 

成立于2012年的趣活美食送(趣活科技前身)与即时配送、出行两大领域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是这家公司上市,很难想象滴滴与美团这两家高举解决“最后一公里”旗帜的背后竟然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劳力公司。

 

 

三个物流人

 

回首七年,互联网除了行业并购之外,网购走过普及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变化。

 

那年马云刚刚把阿里CEO交给陆兆禧,外界以为他要离开,仅仅过了18天他又杀了回来。

 

2013年5月28日,深圳前海经济特区,阿里联合银泰、复星、三通一达等机构斥资1000亿打造骨干物流网络,几年之后被童文红称为“阿里下半身”的菜鸟网络巩固了淘系造节的基础。

 

与物流大动脉不同,即时配送更像是毛细血管。王慧文领着一帮人马草创美团外卖,几年之后数十万外卖小哥组成的配送网络构成了美团的“下半身”。

 

物流的两条道路终于在今年社区电商风口之下有了合流的可能,阿里与美团恩怨多年,如今似乎到了拼刺刀的时候了。

 

其实早在七年之前,物流领域已经出现两条并行发展之路,一条是B2C电商(如电商-物流网络)的跨区域物流,另一条路是O2O电商的同城配送(如团购-外卖)。

 

这种分野就曾在趣活创业初期发生过。

 

十多年前,虞阳、杨树轶、巴朕、Mirek、段琰五个DHL货运的年轻人因为聊得来,常常以项目小组的形式交流观点。

 

他们志趣相投,又同时对现有物流业务牢骚满腹,所以有了共同创业的打算,用Mirek的话说,最初的想法就是肢解DHL,改造传统物流模式。

 

当把想法落到实处时,五人发生严重分歧,Mirek与段琰想要从技术与基础设施入手改变行业,这条路后来跑出了菜鸟网络。而虞阳、杨树轶、巴朕则想从O2O即时配送做起,虽然起步低了点,但稍微发力就能办到。

 

双方经过激烈争吵后,分道扬镳,Mirek与段琰单独创立了运输服务平台项目oTMS,而虞阳、杨树轶、巴朕则成为趣活科技三位联合创始人。在后来的发展中,两拨人马都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下,无一人掉队。

 

因为善于给大佬做工作,趣活的募资进程一直比较顺利。

 

2012年初春成立时吸引了长石资本、Pre-Angel、起点资本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

 

O2O领域创业,数百万只是杯水车薪,三人节衣缩食,置办了一套二手物什,每个月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好不容易捱过了拮据的一年,当时还叫“趣活美食送”的项目转年就见到了曙光。

 

不知三位创始人是否学习了马云蹲洗手间拿到投资的经验,从2013年A轮到2017年D轮,四年时间公司一共融了四轮,软银从未缺席过。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一路人。

 

 图片来源:企查查

 

拿到软银前两笔融资,又恰逢2013-2015年正值互联网与物流高速发展时期,看到资本源源不断涌入之下很多创业者实现了财务自由。还先后在2013、2014两年拿下饿了么与美团两个烧钱的“金主”。

 

看着两支队伍打得不可开交,自己作壁上观,三个创业者有些飘,相信自己就是那只风口上的猪。

 

真正的“风猪”其实很少,倒是不少人成了“疯猪”,趣活当时有点后者的味道。

 

它很早就有过做外卖的想法,只不过是在流量思维下做产品,团队当时认为餐饮外卖是流量入口,想要抢占赛道。可做了一阵子才发现这个赛道的风太大了,需要庞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一般的猪只能被吹上天堂,只有体量足够大的公司才能循序渐进,缓缓上天。

 

2014年,外卖界只有美团、饿了么、百度三家拿到了船票,而趣活慢慢没了声响。

 

“风猪”还是“疯猪”?

 

当时外卖行业并不成熟,趣活创始团队有些急迫,盲目扩大规模、打造无人门店、金融代运营、外卖平台,甚至为了揽活儿不顾质量也要亏钱配送。

 

创业者上头之时,就是创业项目跑偏之日,加之四面出击之后,钱也基本花光了。

 

原本趣活的定位是白领群体,实际上却越做越下沉,眼看着公司驶向“趣店”的路子,虞阳开始慢慢冷静下来。

 

“做当初梦想中的事情——打造一款好产品”。于是趣活转变业务方向,最后做起了服务巨人的生意。

 

三位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杨树轶认为,只有互联网才是中国物流的切入方式,但三位创始人都是物流公司流水线下来的实干家,对于程序开发和流量的认识并不足。

 

巧的是那年软银与锴明投资砸了1000万美元C轮投资,近亿元人民币的款项到位后,管理层觉得兹事体大,容不得半点闪失,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巨头身后安全。

 

资本并不单是贪婪,投资人不仅给创业者提供资金帮助,往往还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思考。

 

锴明投资的总经理陈维立,曾参与风头机构德同资本的运作,早年还有过一段P2P创业经历,一家名为Billpoint的在线个人支付项目后来被eBay收购,作为在线拍卖市场的支付工具。

 

那几年,锴明投资先后投了许多B2C与O2O项目,做生鲜的甫田网、搜索网站帮5网、供应链管理机构梦芭莎等等,真正跑出来的项目,趣活算是一个。

 

市场教育、资本点化、团队自省之下,趣活调整业务方向,主攻即时配送。

 

小米高管常程有“万磁王”的称号,外界用“打不过就加入”来形容他从联想跳槽到小米的经历。趣活团队比常程坚持一点,它打不过三家外卖巨头,退而求其次选择与之合作。

 

2013年,杨树轶还作为创业者接受过36氪采访,透过文字内容人们得以窥探趣活背后的商业逻辑。

 

在创业之前杨树轶曾负责DHL构建业务流程和培训方案落地,得益于这段经历,他对社区电商智能化配送有着独特观察。未来海量配送可以通过智能化批量操作,减少重复投递与资源浪费,提升配送效率。

 

只是他并未想到,快递员也有情绪,不可能长时间像机器一样处在密集、连续的配送活动之中。

 

是否体感外卖从业者权且不提,杨树轶的前瞻性着实不错,他老早就发现生鲜电商的未来是朝社区电商过渡,眼下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让不成熟的市场走向成熟,挡在中间有两道门槛: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与普及产品的推广成本。

 

大方向上,通过宅配与地推的方式避免前期规模化营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问题。对于推广,杨树轶别出心裁的想到用桌媒的方式推广业务。

 

当用户看到购买桌垫纸上抢眼的图片时,他们可能会掏出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如果他有兴趣购买某件产品,那么“3公里、30分钟、恒温速递”的配送就将把商品送到客户面前。

 

画面很美,但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低毛利与高诉讼

 

趣活上市之后,更多财务数据得以披露,外界才发现公司毛利率低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2017-2019三年,毛利率维持在7.9%以下,此间净利润一直在亏损之中挣扎。很大原因是公司近80%的成本支出被骑手与管理人员服务费用占据,而这些刚性开支包括社保、佣金、培训费等等,几乎不可能压缩太多。

 

财报披露最近三年趣活主营业务都靠外卖苦苦支撑,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创始人的视界所致。

 

比如杨树轶读高中的时候曾想做一间“待用制衣厂”,为无衣之人提供帮助。成年回看觉得年轻时的想法太飘,所以后来自己创业也没能落地。他高中时期的理想距离商业很远,距离慈善很近,所以趣活为解决基层人民工作需求的价值更突出。

 

介入外卖劳动力业务的创业灵感源于一次高尔夫经历,当时虞阳、杨树轶、巴朕中午饥渴难耐,遂点了一份外卖。可由于配送不及时等问题,菜品已经失去原有风味。

 

不过公司跑了那么多年,管理层距离当年想象的“物流成本为0”还有很大距离。

 

那时,杨树轶的逻辑是专业化集中配送与智能化调配,只要有一套运筹系统实时分配,就有解决单位动作成本高的希望。可当时趣活没有考虑过运筹系统、预约赔付、用户需求与商家供应精准匹配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要花钱的。

 

另一个就是其业务推广方式虽然不是以桌媒展开,现在主要把招聘信息印到外卖箱上,或者以个人名义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招聘信息,还是那套低成本的随缘广告。

 

哥们创业:趣活美食送,最专业的及时派送服务……底薪3000元有提成,有上升空间…(地点)上海。这是六年前一条由个人微博刊发的招聘广告,下面评论褒贬参半。通过个人介绍可以发现,这位用户已经外出创业了,项目与国际物流相关。

 

或许是因为公司毛利率一直很低,因而管理层才用这种方法竭力控制成本。

 

O2O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线下落地,尤其是末端配送有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如道路环境、配送人、配送内容、到达地,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配送延迟、物品损毁、纠纷等不可控风险。

 

最后一公里的有太多问题缠着这家灵活用工平台。

 

趣活在全国26个省份设置分支机构,2019年月活劳动力超4万人,庞大的线下配送团队挣着辛苦钱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纠纷。如北京、上海、宁波等分公司皆涉及大量诉讼官司,其中主要涉及交通与劳动纠纷。

 

图片来源:企查查

 

堆积如此多的诉讼,造成企业经营不确定性成本高企,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个介入低毛利运营的公司更依赖外部资本投入。

 

根据企查查所提供的股权情况看,目前北京趣活科技有限公司(趣活科技主体)最大股东为宁波迈肯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背后控制人是巴朕。而孙莉莉与杨树轶分别持股25.73%、24.98%依次分列为二三大股东。

 

而孙莉莉曾是女子十二乐坊成员之一,主司扬琴,不知从何时开始弃乐从商,转行到美食送(北京趣活科技有限公司)坐到了CEO的位置。好在有个COO虞阳打理,CEO还有很多继续锤炼管理技能的空间。

 

扬琴有“弹、轮、颤、滑、点、拔、揉、勾”八种演奏技巧,不知在孙莉莉治下,趣活未来是打算揉还是勾呢?

 

 结语

除了趣活之外,6月5日另一家规模更大的达达快递提前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后股价一路扶摇直上,截止北京时间7月15日,股价已累计上涨近70%,市值一度突破60亿美元。与趣活上市三日高开低走形成鲜明对比。

 

达达巨幅亏损股价尚能坚挺,趣活只是千万级亏损却并不被市场看好,不仅仅是体量大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达达拥有两个非常成熟的物流配送业务,一个是“达达快递”,另一个是为电商巨头服务的“京东到家”。

 

相比而言,同样身处“最后一公里”赛道的玩家,趣活仅有4万名活跃骑士很难与拥有63.4万名骑士大军的达达相提并论。

 

末端配送的有效范围、效率高低、运营成本与配送团队规模负相关,如果没有规模优势,降本增效的途径并不多。

 

何况,趣活超90%的营收来自美团与饿了么,两大末端配送巨头主要以自建配送队伍为主,辅之以第三方,为趣活前景增添一份疑云。

 

长期来看,局部地区会出现更多标准化场地,机器配送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配送的比例,即便不能做到完全替代,人工协同的过渡形式也将让不少外卖从业人员下岗。

 

致力于灵活用工的趣活没有基础像达达一样构建末端配送的基础网络,只能向其他领域拓展。新一期财报中,除了给“懒人”投食的外卖劳力业务、帮滴滴挪挪共享单车之外,恐怕只有乘车解决方案、客房服务解决方案或可有些许前景。

 

但营收体量着实太小,难堪转型重任。

 

此外,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玩家,如阿里、美团正在加速构建同城网络,像外卖这类基础网络建设,只有钱多、有耐心、赛道广阔的巨头才能坚持到最后。

 

挣辛苦钱的趣活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是卖给美团,还是阿里呢?

 

以前女子十二乐坊的孙莉莉说过,扬琴是一场修行。现在对于趣活CEO孙莉莉而言,下一场修行才刚刚开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