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免税业5年增千亿?百联申免税牌照子公司六连板

部分地方零售或其他龙头企业或在国内免税政策不断利好的大趋势下,寻求积极参与免税行业的机会

作者:邹沅铮

来源:新浪财经

7月9日消息,百联股份再度开盘涨停,收获六连板,截至收盘报26.37元/股,总市值439亿。7月6日晚间,百联股份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百联集团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但该项工作由于尚在推进过程中,免税品经营资质获批存在不确定性。

中信建投指出,从百联集团申请免税牌照的行动来看,反映出部分地方零售或其他龙头企业或在国内免税政策不断利好的大趋势下,寻求积极参与免税行业的机会。其研报透露,2019年末国内免税空间超500亿元,并预计2025年国内免税空间突破1500亿元,长期或突破2000亿元。


  海南自贸区免税政策落地,或打破免税业垄断局面


2020年6月29日,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第33号文,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进行第七次调整,自7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且不限次数,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手机等电子消费类产品纳入其中,同时取消了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

对此,申万宏源社服首席分析师刘乐文表示,海南新政将打开市场空间,多渠道运营补足国际客流下滑。他预计,离岛免税新政将多角度全面放开消费客单价和转化率空间。

据刘乐文介绍,一季度离岛免税销售额下滑30.3%,而五一期间销售额已恢复到2.98亿元,6月的补购业务和线下销售共同使得销售额进一步大幅上行。他强调,叠加政策放开的因素,预计离岛免税全年销售额将达到约300亿元。

此前,在申万宏源举办的“中韩对话市内免税机遇”电话会中,韩亚金融投资消费首席分析师朴钟大认为,海南岛免税店本身也是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一项举措,中国政府对于第一批免税运营商的牌照不考虑境外的免税运营商。因此,虽然中国出台了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但目前没有看到韩国免税龙头乐天、新罗、新世界三大免税运营商在海南岛有布局。

不过太平洋在其研报中提出预测称,从国家大力发展免税业的政策方向看,未来可能会继续下发免税牌照,包括可能引入国际免税运营商。同时,由于国内没有奢侈品上游产业链,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只会导致利润外流,所以引入竞争者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市场健康发展壮大,共同做大蛋糕。

在暂不考虑境外运营商的同时,不难发现,中国的免税市场目前更接近于垄断格局。经新浪财经梳理发现,现阶段我国共有8张免税业牌照,分别属于中免、日上免税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及王府井。其中,中免、日上、中侨、海免同为中国国旅旗下,而中出服被凯撒旅业(20.340, 1.85, 10.01%)深度绑定,珠免则于不久前加入格力地产。据悉,中免和日上免税行合计的市占率达到了82%。

最新加入免税行列的是王府井,其于6月上旬对外宣布获得免税资质。王府井的“入围”,以及百联的可能性,会否打破原有的垄断格局呢?

中信建投表示,从未来国内免税业态长期看,王府井免税新牌照的落地,加之海南离岛免税细则的落地,预示着国内将逐步形成健康的有限竞争格局,促进国内免税业整体规模的成长。他们预计,未来几年,拉动消费回流仍然是政策的主要目标,政策红利或仍将持续,免税板块或将整体受益。

国信证券分析称,在消费升级和免税消费回流的大背景下,中国免税产业正在驶入快车道,“一超多强”格局初步显现,目前市场情绪高昂。

而对于免税消费回流的说法,朴钟大则认为,代购使得短期把大部分的海外消费需求转到国内存在难度。“中国政府的免税促进政策固然重要,但是更要关注欧美知名品牌对中国每一地区的产品供给战略及变化如何,而这与全球游客或者是旅游产业的恢复水平直接挂钩。”他这样说道。


  上海扶持市内免税店,疫情或利好国内零售


此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商业发展若干政策》发布称,免税店入驻临港扶持力度达“全国最大”。政策规定,新零售品牌线下首店、市内免税店,以及中华老字号、全国连锁品牌首店入驻临港新片区,同时签订不低于5年租赁协议的,经评审认定,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总额的30%给予扶持。

有媒体报道,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开设市内免税店很有意向,计划在滴水湖地铁站附近布局一片市内免税店,争取对标三亚免税店模式,不用离境也能免税购物。对此,业内认为,在免税相关个股火热的当下,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力市内免税业务,或将分享免税政策红利,有望获得市场资金重视。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预计2025年,市内免税的空间将在400-600亿元之间。天风证券分析师刘章明也分析称,随着国内其他免税运营商开始放开经营免税店的地域和类别限制,我国离岛免税及市内免税政策有望持续放开,更多的免税经营主体或将参与进免税行业竞争中。

据了解,市内免税店分为两种——出境市内免税店和进境市内免税店,分别针对入境游的外籍人士和归国中国居民。市内免税店是全球免税店行业规模最大的经营模式,全球免税行业39%的收入都来自市内免税行业。韩国、香港两个地区的市内免税业务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旅客,对当地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北京、上海可以新设免税店,但至于是否能像韩国首尔一样做到免税业态遍地开花,关键在于中国当地的居民能否成为活跃的用户,以及免税店是否能获得主要香化集团的免税采购渠道。”朴钟大持有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免税店最终目的和想达到的效果,一方面是使得游客购买高性价比的高端品牌产品,另一个方面是促进旅游产业。但是如今全球的旅游产业链规模大幅缩小,以韩国为例,最近免税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受到冲击。

不过与此同时,他发现,疫情也使得本来到海外旅游的消费需求都转移到国内,所以可能百货商店的零售销售额反而会增加。

免税行业向来是韩国的一大特色,且利润丰厚。那么中国百货的市内免税是否能从韩国免税业中获得一些经验或者合作机遇呢?

“如果中国和韩国是以合资的形式来开展业务,韩国的免税运营商能拿到多少份额是不确定因素,中方也不会放弃控制权的地位。”朴钟大称,从免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在构建与大型品牌产品供给的关系上,中国与韩国的免税运营商合作是有意义的。

在朴钟大看来,所谓的全球免税运营商价格战其实局限于中国和韩国市场,因为这两个市场的切换频率高,免税运营商有激励降低两地价差,促销力度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