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疫情”冲击下的中国出口

疫情推动全球供应链调整,中国装备制造业受益于产能的率先恢复

作者:张璐 姚世泽

来源:莫尼塔宏观研究

报告摘要

1、近期海外的“二次疫情”,集中于美国、巴西、印度,其它地区相对稳定

2、今年5月以来中国主要出口地经济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二次疫情”是否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新一波冲击取决于:1)美国是否会重新加强社交限制措施,2)印度反应,3)英国、新加坡、荷兰这些疫情得到控制但经济尚未显著恢复的国家。我们认为可能的情形是:美国在疫情与经济之间求动态平衡,而很难重回封锁,其它国家的经济恢复更加谨慎,中国出口将在更长时间内承压。

3、今年4、5月份中国出口之所以超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因素:1)防疫物资支撑极大,贡献达到5.8个百分点;2)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帮助扩大中国的出口市场分额。这两个因素在“二次疫情”中均能延续,继续支撑出口表现。

4、疫情推动全球供应链调整,中国装备制造业受益于产能的率先恢复,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损于供应链分散布局的趋势。


1

海外“二次疫情”与中国经济


端午期间的市场焦点是“二次疫情”。6月21-27日,全球日均确诊病例数达到16.6万人。疫情加速蔓延,主要是由美国、巴西和印度三个人口大国推动的,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及中东产油国新增病例数也在持续攀升中,但贡献较为有限。除上述国家以外,其它国家日均确诊病例数没有明显攀升(图表1)。中国确诊病例保持零星增长状态。

海外疫情加重主要通过出口影响中国经济。2018年中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国(地区)依次是:美国(占比19.2%),中国香港(12.2%),日本(5.9%),韩国(4.4%),越南(3.4%),德国(3.1%),印度(3.1%),荷兰(2.9%),英国(2.3%),新加坡(2%),其它国家/地区均小于2%。上述地区中,除美国和印度疫情加速外,英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疫情已经得到了良好控制,其它地区病例较少(图表2)。

但需注意,疫情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与疫情本身的演化不尽一致。以谷歌工作指数衡量,目前韩国、越南经济活动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德国、香港、日本的经济活动恢复程度也比较高,但英国、新加坡、荷兰尽管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经济活动恢复程度却仍弱于深陷疫情的美国和印度(图表3)。印度早在其疫情加速之前就跟随美国限制经济活动,5月以来,随着其经济活动恢复,疫情蔓延逐步失控。美国也在经济重新开放之后出现了疫情的第二波加速(图表4

因此,“二次疫情”是否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新一波冲击,主要取决于美国是否会重新加强社交限制措施,其次是印度的反应,再次是英国、新加坡、荷兰这些疫情得到控制但经济尚未显著恢复的国家。我们认为可能的情形是:美国在疫情与经济之间求得动态平衡,而很难重回封锁,其它国家的经济恢复更加谨慎,从而中国出口将在更长时间内承压。


2

海外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4、5月份,中国出口表现持续超预期,非但没有出现类似2008年的断崖下滑,反而在海外经济大面积减速的情况下,保持在了零增长附近(图表5)。这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支撑:

其一,4月以来中国出口数据受到防疫物资的支撑极大。以近期海关总署公布的5月HS 2位码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计算,第63章“其他纺织制成品;成套物品;旧衣着及旧纺织品;碎织物”贡献了累计同比的2.1个百分点,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中的第30章“药品”、第38章“杂项化学品”,也分别贡献了0.09个和0.17个百分点。单看4-5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为0.1%,而剔除上述三项之后仅为-5.7%,防疫物资对4、5月份出口的贡献达到5.8个百分点。此外,第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中的各种医疗设备出口也与防疫相关,但考虑到中国医疗设备出口份额不算高,且其贡献被其它子项所抵消,暂不考虑。从而,上述医疗物资出口的贡献存在一定低估。除防疫物资以外,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和铝等贱金属产品出口大幅下挫,海外疫情的冲击仍然突出(图表6)。

其二,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帮助扩大了中国的出口市场分额。5月日本进口中来自中国的比例达到30%的历史新高;4月欧盟27国和美国的这一比例也分别上升至24%和32%,欧盟是历史新高,美国扭转了中美贸易战以来的下滑趋势(图表7)。其中,防疫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欧盟、日本、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中,三项防疫物资的占比分别攀升至4.2%、6.5%和2.5%,均大幅高于疫情前水平(图表8)。三项防疫物资中以口罩贡献为主,2018年中国在全球口罩出口中的分额就高达65.9%(HS代码630790),海外疫情扩散后,中国当仁不让地成为口罩的主要供应国


3

海外疫情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中国出口市场份额扩大中,最受益的是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类行业。以中国国民经济统计行业分类来看,2月以来出口交货值增速恢复最快的是医药制造业,与前述结论一致。除此之外,则以计算机等装备制造业的出口恢复程度最高,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恢复程度最差(图表9)。从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来看,1-5月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的利润增速分别达到34.7%、16.6%和8.9%,也是率先从疫情冲击中恢复。也就是说,当全球供应链向受疫情控制较好的东亚集中时,中国相对高端的制造业展现出了更明显优势。

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面临更快丧失,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摆使得跨国企业更希望逐步分散生产布局。根据瑞银一项针对1000多家跨国企业的调查,70%的美国企业、85%的日韩企业、甚至60%的中国企业,已经或计划将部分产能移出中国。这个长期过程势必在比较优势已渐失的传统产业中更快显现

综上,本文结论如下:

1、近期海外的“二次疫情”,集中于美国、巴西、印度,其它地区相对稳定。

2、  5月以来中国主要出口地区经济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二次疫情”是否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新一波冲击,取决于:1)美国是否会重新加强社交限制措施,2)印度反应,3)英国、新加坡、荷兰这些疫情得到控制但经济尚未显著恢复的国家。我们认为可能的情形是:美国在疫情与经济之间求动态平衡,很难重回封锁,其它国家的经济恢复更加谨慎,从而中国出口将在更长时间内承压。

3、4、5月份中国出口之所以超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因素:1)防疫物资支撑极大,贡献达到5.8个百分点;2)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帮助扩大了中国的出口市场分额。这两个因素在“二次疫情”中都能得到延续,继续支撑出口表现。

4、疫情推动全球供应链调整,中国装备制造业受益于产能的率先恢复,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损于供应链分散布局的趋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