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被美非农数据“吹上天”,OPEC+会议能否再送多头一程?

在6月6日举行的OPEC与非OPEC产油国部长级会议上,产油国就减产事宜达成协议。

作者 :杨安 董硕 

来源: 期货日报

本周,多头的乐观和韧性让原油价格强势突破阻力位,在基本面逐步好转且宏观因素向好的作用下,布伦特原油一举拿下40美元/桶重要关口,周五油价再度攀升,布伦特最高上涨到42.5美元/桶。此轮价格上行,布伦特08合约的涨幅接近1倍,WTI 07合约涨幅达到了130%,SC 07合约涨幅达到了35%。

本周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OPEC+宣布开会商讨将970万桶/天的减产额度延长1个月,随后各国产油国基本表示同意。沙特还希望未来每两个月对供需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以确定是否还需要继续延长当前的减产协议。原油多头借助此消息,大力推涨油价,并使得油价一举突破了40美元/桶重要关口。

最新消息显示,在6月6日举行的OPEC与非OPEC产油国部长级会议上,产油国就减产事宜达成协议。会议发表的声明说,OPEC与非OPEC产油国同意将970万桶/日的原油减产规模延长至7月底;同时,5月和6月未能百分百完成减产配额的国家,将在7月至9月额外减产作为弥补。

声明说,为了保证减产执行情况的公平、及时和公正,OPEC与非OPEC产油国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将密切观察世界能源市场、石油生产水平等,并将每月举行一次会议,直至2020年12月。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周五的非农数据,公布的数据远超预期,原油价格再度急速攀升,前期跳空缺口已经弥补了大半,如果多头还能够继续推涨价格,在当前乐观的情绪下,不排除前期跳空缺口会被彻底弥补的可能。

伴随着价格的上行,远期曲线逐渐走平,沙特此轮的目标就是将远期曲线彻底改变为对多头有利的结构,只有这样以后的减产政策才更加有利于多头积极参与并推升价格。


供给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随着价格的不断上行,需求端对于盘面的影响力明显弱化了不少。虽然全球疫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但最起码也没有持续恶化,新增确诊人数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这使得该计价的部分已经被市场反应,因此短期疫情问题不会成为重大的利空因素,除非出现全球范围内或者美国范围内二次大暴发。

从新增确诊人数上来看,全球新增确诊人数维持在10万人/天附近,但最近的趋势显示出有增速加快的势头,因此要格外注意。美国新增确诊人数依旧维持在2万人/天左右,但美国最近的局势愈发的让我们担忧疫情二次暴发的问题。除了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地也出现了群聚性事件,因此6月中旬或者6月底的疫情数据有可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疫情暂时维持稳定、需求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尽管我们看到库存水平仍然很高,但市场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供给端,因此供给端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市场炒作的对象。库存由于并未出现比较明显的增幅而被暂时忽略。本周初,市场有消息称沙特有意将原定在6月10日的减产会议提前至6月4日,市场恰逢选择方向的关键时刻,此举被市场解读为OPEC强行拉升油价突破阻力位的一个重要手段,市场也不负众望,布伦特原油开始向40美元/桶发起冲锋。

但由于伊拉克等国家在减产问题的上不作为,会议并未在6月4日举行,不过沙特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手段,将伊拉克吓得不轻。沙特表示,如果部分产油国不完全履行减产义务,沙特将会考虑终止额外的100万桶/日的减产。要知道,沙特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3月初,沙特想组织减产会议之时,俄罗斯极力反对,随后沙特来了一招鱼死网破,布伦特原油最低被砸到16美元/桶,在市场一片恐慌之下,各个产油国终于老老实实地参加了减产会议,并且达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连一向浑水摸鱼的俄罗斯都承诺将原油产量减少至850万桶/日,这是何等的气魄?

沙特减产执行率较高,根据5月份的数据,沙特原油产量在870万桶/日,距离850万桶/日已经非常接近了,因此我们从不怀疑沙特会在减产的问题上偷工减料。但整体的减产执行情况却并不如人意。5月份OPEC的原油产量为2201万桶/日,距离减产目标2060万桶/日仍有140万桶/日的差距,因此沙特在会议前突然变得恼火也就不奇怪了。

沙特此次的恼火不仅仅是对OPEC国家,这里面肯定也包含了对非OPEC国家的警告,包含俄罗斯。只不过以沙特目前的能力而言,管理OPEC国家还是有些手段的,但对待非OPEC国家,沙特可能有些无可奈何,因此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OPEC内部的减产执行率相对不错,但外部的减产执行率一般的局面。

从最近公布的部分数据来看,俄罗斯这次减产的执行效果非常一般,5月份的原油产量为939万桶/日,距离850万桶/日的减产限额仍具有很大的差距。俄罗斯自己给出的理由是,自我排除了凝析油的产量,俄罗斯凝析油的产量在70万—80万桶/日之间,如果去除掉凝析油,俄罗斯的产量在859万—869万桶/日之间,大概符合了减产的任务。但现在的问题是,俄罗斯这种说辞属于一厢情愿,其他产油国并不同意这样的算法,如果俄罗斯一直坚持这么干,那么我们认为940万桶/日的原油产量将会是俄罗斯减产的极限,850万桶/日是不太可能实现了。

另外,航运情报公司Kpler在报告中表示,OPEC+在5月份的减产幅度为860万桶/日,相比于4月协议970万桶/日的减产执行率为89%。沙特超额37%完成减产,沙特阿美减产幅度为335万桶/日;俄罗斯减产230万桶/日,履约率93%;墨西哥5月份减产15.2万桶/日,高于10万桶/日的约定;伊拉克、尼日利亚、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的达标率相对较低,阿尔及利亚为7%,伊拉克为64%。

沙特此次又拿出鱼死网破这一招来对付伊拉克等国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伊拉克表示将会在7月底之前全面执行减产协议。我们先不论伊拉克能否做到,但对于短期的市场预期来说已经足够了。另有消息称,OPEC会议将会在6日举行,现在举行的时间已经不再是重点,重点是会议中能够达成何种成果。

目前市场已经对减产970万桶/日延长一个月具有充足的预期,如果会议的结果仅仅是延长一个月,那么行情大概率会出现利多出尽的局面;如果延长3个月,行情大概率维持中性;如果延长到年底,行情会继续有一波较大幅度的上行过程。目前来看,延长一个月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不排除沙特会在最后关口再次上演预期管理的把戏,将时间点再次向后延伸。

如果周末的会议OPEC并未给市场提供较大的利多因素,我们一定要谨慎近期可能的调整进程。OPEC一顿操作之后,将原本要进行的调整进程强行后置,导致市场短期之内累积了太多的多头,一旦市场出现利空的消息,很容易发生市场的非理性踩踏,如果踩踏发生,那么价格回调的时间和深度将会比预期的更长。


需求端仍然存在巨大隐患


亚洲的需求一直是拉动原油价格上行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当前的中国原油需求。目前只有中国真正做到了全面复产复工。在原油价格相对低迷的阶段,也正是中国的采购需求直接推动了现货价格的回升,同时帮助期货价格走出泥潭。

市场的货船跟踪数据显示,中国5月采购原油进口3.3亿桶,去年同期是2.66亿桶。市场预计6月份中国的原油采购量将会达到惊人的4.15亿桶。中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炼厂的加工需求。前期在市场价以及现货贴水极其便宜的时候,中国炼厂采购了大批现货,据悉采购量足以支撑未来几个月的加工。这部分是中国原油进口量激增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二是中国原油期货交割意愿强烈。自5月初以来,国内SC仓单累计注册1500万桶,这还是在大量仓位尚未生成的情况下,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近期SC市场的持仓量一直稳步维持在高位。据我们了解,6月份将会有更大规模的仓单生成,这也是中国原油进口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三是中国的战略储备继续增加,及时地抓住了市场给出的极端低价区间。

但也正是如我们上面所说,中国的原油采购已经够炼厂加工几个月,因此,可以想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原油购买力将会大打折扣,这是影响全球原油需求最主要的因素。另外,我们看最近的中国炼厂利润,不管是汽油还是柴油,当前的利润情况相比于3—5月份大幅下滑,我们比较担心未来两个月中国的采购需求。

印度方面,根据最新的临时数据,印度5月汽油销量较4月大幅跳升,从历史低点反弹;该国零售商5月份的汽油销量较4月份增长了83%,达到160万吨左右。不过,5月份汽油和柴油销量仍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6%和31%,4月份同比降幅超过50%。

虽然我们看到目前海外复工复产喊得比较积极,但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部分地区虽然复工,但不一定复产。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看到最新的EIA数据中,美国炼油输入仍然在低位徘徊,并未看到明显的起色,欧洲情况同样是如此。短期之内,我们认同市场需求正在逐渐恢复,但仍没有到能够支撑价格上行的地步,因此,油价短期上行的动力更多是来自供给端的推动。

整体来看,短期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市场接下来究竟会如何演绎完全取决于周末的OPEC+会议结果,短期不管是做多还是做空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在OPEC+会议之后,市场将会给出短期的行情方向。中长期来看,供给端提供的上行驱动力仍然是市场的主要焦点,三季度市场大概率会逐步进入到快速去库存阶段,因此,对于三四季度来说,市场整体比较乐观。

对于油价的运行路径,如果短期市场能够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将是年内最佳的上车机会。但我们认当前的价格追多的风险比较高,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回调几率,因此,对于具有多头配置需求的投资者,我们仍然建议耐心等待。

国内SC的价格波动方面,前期的高溢价行情已经基本被市场消化。在交易所批复了新的原油交割库之后,多头的积极性明显受到了打击,我们看到最近SC的仓单增加迅猛,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过热的市场降温,当然SC降温也和最近汇率大幅升值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们观察到境内外价差基本回到了合理的区间之内。

目前高企的SC仓单,以及仍然在途准备注册的SC仓单是未来我们可以抓住的行情。随着仓单量的不断增加,我们认为多头在SC上会更加忌惮一些,尤其是临近交割月,不排除会有大量多头积极移仓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C价格上升的空间。因此,相较于强势的布伦特原油,利用SC计价或许更为合适。不过用何种计价方式,目前炼厂并没有较大的话语权,也需要征求上游贸易商的同意。因此,尽快扩大SC的市场规模,保持SC市场的相对稳定,使其能够容纳下贸易商手中大量的头寸是未来贸易商能否主动接受SC计价的关键因素。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