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重磅利好发声!T+0重回A股有望了

乘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春风。

5月29日晚间,上交所就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资本市场的建议回应称,正根据征求意见抓紧推进规则落地和业务方案落实,将以问题为导向,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下一步工作。

具体来看,除了在“资本供给”方面提出一些优化之外(构建更为高效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制度;研究推出鼓励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完善股份减持制度),在“制度供给”方面,上交所释出了一则重磅消息,即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以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而这一消息的释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市场的较多瞩目,毕竟这是科创板运行以来,上交所首次对T+0交易制度进行的回应。

25年后重回A股?

回顾过往,可以发现,我国股市对T+0制度并不陌生,早已相熟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取消涨跌幅限制7个月之后,率先对A股和基金推出了日内回转交易制度(又称“T+0”规则);

1993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取消T+1,实施T+0;1995年1月,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从T+0回转交易方式又改为T+1交收制度,且一直沿用至今。

而究及上述交易制度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基于防范股市风险的考量,毕竟实行T+0交易,意味着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可以卖出,同时,在卖出后也可以买进股票,买进股票后又可以继续卖出,一天可以重复操作多次...而这或将助涨A股市场投机炒作情绪进一步升高,进而为庄家操纵市场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而如今上交所提出的“单次T+0”,主要是指市场投资者在日内买入后可卖出,或日内卖出后可再行买入,两个方向均限操作1次。

相对于这一制度而言,目前根据A股所采用的T+1股票交易制度,卖出股票后的资金已可再度买入股票(限1次),但买入后不可卖出,即当天买入的那批次股票,只能在第二天才能卖出。

而考虑到现在所处的市场环境,“单次T+0”或将是对A股股票交易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再次考虑实施T+0制度的时机或已成熟,监管方面出于审慎考虑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如先对T+0交易实施较高的参与门槛、在上证50大市值低估值成分股率先试点等。”——中航证券

促进A股走向国际化

众所周知,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也在稳中有进中向好运行,基于此,若是此时在科创板先行推出做市商和T+0制度,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国际范围内成熟市场基本采用的是T+0交易制度,相信科创板在这方面会有突破。”——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严弘

毕竟此时的A股市场已然今非昔比,在相关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之下,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得到深化,对外开放的管制也得到进一步放开,市场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活跃性,且市场投资者结构和素质都发生了质变,T+0或将发挥其优势而进一步繁荣市场,给予市场投资者一定的利好

首先,T+0交易制度的实施,对市场投资者的最大利好便是可以当日及时止损,乃至遏制新股的恶意炒作。毕竟在T+1交易制度之下,投资者若买入股票后当天被套,是无法在当天卖出止损的,而T+0交易制度可以使得投资者及时对恶意炒作等情况采取合理避险举措,因此,可以说这一制度对市场投资者颇具吸引力。

同时,T+0也可以刺激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促使交投活跃,进而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而在这其中,或将间接利好券商板块,毕竟随着市场投资者的交投情绪趋于乐观,佣金有望得到提升,增加经纪业务收入,进而利好其盈利的稳定性,可以说其直接受益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带来的红利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5月29日接近收盘,券商板块突然出现异动,多只券商股收盘集合竞价出现放量跳涨,如天风证券收盘最后一分钟涨速达到0.92%,成交9845万元,占全天成交的约15%;中国银河最后一分钟涨速达到0.82%,成交8896万元,占全天成交的约35%。

(来源于:Wind)

当然,在T+0制度交易执行之下,股票被投机和操控的风险或将有所放大,毕竟在主力资金的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下,无形中或将错误引导散户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对于这一点,市场投资者还是依旧需要警惕,且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上交所研究的是“单次T+0”交易制度的原因,旨在尽可能防止过度投机的存在。

(来源于:微博)

结语

整体来说,无论是现行采用的T+1,还是正在研究引入的单次T+0,都是基于A股市场形势变化所产生的产物,而如今乘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春风,对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制度性限制进一步放松或是取消是必然之举

当然,为保证市场的稳定性,处于研究阶段的这一制度还离在市场全面铺开有一定的距离,且,但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或将在后期通过对单次T+0先行试点, 在一定程度上利于A股加快国际化进程

最重要的是,对于市场投资者来说,随着T+0有望引入,他们或将在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的保护之下,专注价值投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