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消化这5000万农民工和874万毕业生?

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作者: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

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5月28日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今年的两会结束了。

极其罕见地没有设置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的字数也较往年压缩了一半,但接下来要做的事儿却无比清晰——如何在疫情的摧残下,保住老百姓的的饭碗和生活质量。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保就业。

有人回顾了自2012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第一名始终是发展,第二名在“加强”“经济”“建设”“改革”之间交替轮换,但今年,它们统统让位给了就业”——被提39次。

而在闭幕那天,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就业”再次高调亮相,这一次,总理提了它23次。

在两会上高频出现的背后,是就业数据的不理想。

5月15日,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大部分数据指标见好转,唯有失业率,不进反退。

1月调查失业率:5.3%,同比上涨0.2%

2月调查失业:6.2%,同比上涨0.9%

3月调查失业率:5.9%,同比上涨0.7%

4月调查失业率:6.0%,同比上涨1%

在数学上,百分之零点几的浮动并不惊人,甚至比一比国际标准,6%的失业率也在“安全区”内(国际劳工组织锁定的失业率警戒线为7%)。

但套用世卫组织谭德塞的一句话:

这不是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

2019年全国就业人数达77471万人,0.1%的增长则意味着有数十万家庭生计受到影响。

但这只是当下的成绩单。

放眼未来,两类人的情况,决定了整体就业形势的走向。


1

5000多万农民工和874万高校毕业生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李克强总理分享了这么一个细节:

这几天我看中国政府网上的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谈就业的。其中有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

实际上,“无工可打”的局面正发生在5000多万农民工的身上。

根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共计有1.7425亿农民工外出打工,占农民工群体总数的59.9%。

对比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为1.2251亿人。

这意味着当时,有近5174万农民工未能“返城”回到工作岗位。

即便小巴严谨一些,考虑到因年龄原因而自然放弃的情况,但50岁以上农民工仅占全部群体的13%。所以,2月末至少还有3500万农民工青壮年劳动力待业在家。

最新一次关于他们的近况,来自国家统计局4月末的临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

形势在好转,但较真的小巴还是要提醒大家,即便如此,余下的1745.2万名农民工也不是小数目:

相当于2019年餐饮业中农民工总数的九成。

另一个被李克强总理划重点的人群,是高校毕业生。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

874万人涌入就业市场会怎么样?

历史用数据写得明明白白,小巴举个例子。

2019年国家统计局三季度数据答记者问里,提到:

7月份,由于毕业季,短期内16-24岁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随着毕业季结束,就业状况不断向好,9月份青年失业率比7月份下降0.9个百分点。

翻译下就是:7月份毕业生一毕业,一下子就把当月的青年失业率拔了起来,市场花了2个月时间来消化,才勉强拉回来约0.9%。

“一毕业就失业”在数据上不是一句空话。

实际上,每年7月份的失业率数据,确实都是当年的月度冠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8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

本来就数据不太好,再叠加疫情影响,小巴对今年的7月数据深表担忧。

根据BOSS直聘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全国复工以来,2020年2月3日至3月31日,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大学生的工作比往年更不好找。

针对这一局面,前天李克强总理也冒了个金句:不能让今年的874万大学毕业生成为断线的风筝。

2019年,农民工群体数占总就业人口的37.53%,而在新成长劳动力中,本专科毕业生占比从2010年的28.9%升至2019年的49.7%。

他们的情况,就是今年就业形势的缩影。因此,保住他们的饭碗,保就业的任务就保住了大半。


2

保就业的两个故事


那么如何保就业呢?

小巴和大家说两个新闻。

一则是,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今年考核内容

消息一出,成都先行允许商户摆摊设点,于是,一些餐馆老板们就把七八张桌子搬到了店门口,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老板娘说:

桌子摆出后,一天的营业额翻了个倍。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上点赞了成都的举措,他还给出一份成绩单:

成都这一行动,一下子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短期如何迅速开源的故事。

经济学家则对我们讲了另一个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教授做了一次反向推算,他认为,如果要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以上、调查失业率为6%”的目标:

那GDP增长速度要达到4%左右。

转了一圈,要保就业,最终还是得保增长。

这个故事当然不叫节流,叫回流,且更长期有效。

但保增长也有讲究,比如具体去扶谁?

根据《2019年统计年鉴》,2018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比高达73.9%,而疫情下,两者的GDP增速成了一季度数据首次“告负”的主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年鉴》、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

分行业看,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为主的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创造了最多的就业岗位,而疫情下,它们的一季度GDP增速跌幅也远高于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年鉴》、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

所以答案很明确了,谁是就业吸纳大户,谁在疫情中受伤最重,就重点扶谁。

不过,就目前已有的数据看,扶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

根据4月的数据,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下降1.1%转为增长;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4.5%,比上月收窄4.6个百分点。

恢复情况是:生产>投资>消费。

所以,一部分农民工或将很快回到制造业、建筑业等岗位,但更牛的就业大户如服务业还没办法像过去那样,信心满满地开工。

期望5月份的数据能有更好的表现。

今年的两会来得迟,两会结束时,便进入了江南梅雨季,风雨不停。

夏天慢慢到来。

*资料参考:

1.国家统计局

2.《疫情放大镜下,874万应届生的求职困境》,虎嗅网

3.《中国就业报告2020:防范失业潮》,恒大研究院

4.《如果这就是常态》,屈庆

5.《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