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星巴克需要瑞幸?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星巴克,比瑞幸还要更像瑞幸!当我们所有人由瑞幸咖啡质疑瑞幸模式,并且把其贬低的一文不值甚至骗子模式的时候,是星巴克捡起来瑞幸模式,并且利用瑞幸模式来应对瑞幸公司,甚至找回被瑞幸砸掉的场子。01瑞幸生死迷局还在反复拉锯中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星巴克,比瑞幸还要更像瑞幸!当我们所有人由瑞幸咖啡质疑瑞幸模式,并且把其贬低的一文不值甚至骗子模式的时候,是星巴克捡起来瑞幸模式,并且利用瑞幸模式来应对瑞幸公司,甚至找回被瑞幸砸掉的场子。

01

瑞幸生死迷局还在反复拉锯中!

近日,很多人以为“不行了”的瑞幸咖啡大幅高开,盘中一度涨超70%,总体走势在两天暴涨近90%后有所回落。截止发稿,瑞幸咖啡股价收于2.06美元,总市值约为5.19亿美元。

为什么会有看起来如此反常的走势?原因很简单,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和不解之后,业界逐渐认识到“一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好坏与否和其在业务层面的表现好坏与否是两码事。”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预测到瑞幸此后哪怕是退市,哪怕瑞幸和资本市场的各种集体诉讼、口水战还会继续,也依然可以保证其业务运营。

02

最不希望瑞幸倒下,甚至希望瑞幸做的更好的是想高位套现离场的资本市场吗?

NO,NO,NO!

其实,答案是那个我们以为的最想杀死瑞幸的星巴克。

What?星巴克!

没错,就是星巴克。

我们还是看一则他山之石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苹果公司遭遇生死危机,眼看要“不行了”。这个时候,被苹果多次diss的微软救了苹果一把,给苹果投资了1.5亿美元。

微软为什么要帮助一个老是公开反对它的对手呢?正如一位知乎网友所言,身处微软当时的产业地位,盖茨其实应该明白个人电脑产业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身为产业的老大其实是会努力维护这个共生的系统存在,而不是赶尽杀绝的思维。乔布斯想到要去找盖茨也是在这点上有共识。

后来呢?苹果崛起,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而微软也没有被苹果打败,反而基于生态价值创造,探索出了包括云服务在内多条跑道,市值也由千亿美元进阶到万亿美元,至今都是科技巨擘般的存在。

相比之下,当时如日中天“傲娇”的康柏电脑,现在还有人知道吗?

03

星巴克需要瑞幸,星巴克不想成为下一个康柏。

我们撇开生态这种大的概念,从具体业务层面,聊聊星巴克为什么需要瑞幸。

虎嗅发了一篇文章《星巴克:那些瑞幸教我的事》,说的是这几年在瑞幸的倒逼下,星巴克重新焕发了活力。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模式层面,甚至对数字化的服务利用,都在学习瑞幸,进而“师夷长技以制夷”。

我翻看了星巴克这几年的大动作,简单统计,大概有这么几个学习瑞幸后的改变:

①2018年8月,星巴克和饿了么达成合作,开始在北京上海重点商圈的150家门店试运行外卖服务。

星巴克中国在2019年5月将全部业务重组为“星巴克零售”和“数字创新”两个业务单元,并在今年2月任命了新的全球CMO,推动星巴克的实体店与数字化更好地结合。

2019年5月,星巴克推出“啡快”业务。用户打开星巴克app,可以“在线点,到店取”。

提到的这两项服务提升移动消费体验,加速了店面运营效率,是典型的瑞幸式打法,现在也被星巴克用上了,加速了星巴克的数字化变革。

04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老是死亡?怎么办呢,给水箱里放一只鲶鱼进去,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不得不说,在瑞幸的“鲶鱼”攻击下,星巴克变得越来越开放了。

去年3月,星巴克宣布成立一只投资基金,投1亿美元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VEP旗下基金,以投资一些开发与食品或零售相关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初创企业。

今年3月,星巴克在中国宣布打造集咖啡烘焙与智能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咖啡创新产业园。

今年5月,星巴克上新了全新的微信小程序,其功能包含“用星说”、专星送服务以及搜索附近的门店功能。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星巴克,比瑞幸还要更像瑞幸!

当我们所有人由瑞幸咖啡质疑瑞幸模式,并且把其贬低的一文不值甚至骗子模式的时候,是星巴克捡起来瑞幸模式,并且利用瑞幸模式来应对瑞幸公司,甚至找回被瑞幸砸掉的场子。

05

曾几何时,市场竞争激烈,星巴克一家独大的品牌溢价,使得它在选址、房租方面对于已知的竞争对手,具有碾压效应。

假如市场上只剩下星巴克一家主流企业,那它的品牌溢价会更加突出吗?错,只会把合作伙伴吓跑,只会让生态枯竭,最终大家一起完蛋。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这两年行业有两个趋势,第一是瑞幸崛起,和星巴克已然并论;第二个趋势是一大批咖啡品牌倒下,又出来一批新品牌。

对手的出现不但没有把星巴克打垮,反而共同把市场做大了。有机构预计,2018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569亿元,2019年为701亿,2020年为861亿,预计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10.8杯,咖啡市场规模为1806亿元。

更多形态的模式进入这个行业,只会让这个行业会繁荣(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一大批企业倒下或者崛起)。

星巴克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而读者们,如果你们知道星巴克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就会明困扰多时的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星巴克会坐视瑞幸崛起呢”?

06

为什么星巴克需要瑞幸,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处理反垄断问题的麻烦。

星巴克这几年一直头疼的问题就是全球各地的“垄断”质疑。

2014年,《中国证券报》报道的《政府人士:星巴克在华利润高于欧美 或踩反垄断下一颗雷》显示,“未来某些外资企业踩雷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星巴克公司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利润明显高于欧洲和美国”。

2015年,欧盟反垄断部门认定,星巴克在荷兰签署的税务协议,以及菲亚特在卢森堡签署的税务协定违反了欧盟的法律。欧盟的法律禁止政府选择性地向企业提供支持。

2018年,瑞幸在那封影响力颇广的公开信中表示,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此外,星巴克还对瑞幸咖啡的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为此,瑞幸咖啡决定将陆续在全国相关城市法院起诉星巴克,并向国家反垄断局执法部门进行投诉。

这几年科技行业的几大巨头,看起来厮杀不断,但都在维持一个共同存活的生态体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三星、苹果、谷歌、FB、华为、微软,一会在厮杀,一会在合作,一会在建立联盟,一会在分裂联盟。

同样对于咖啡行业来说,也需要保持这样的竞争环境和生态格局,那么行业主要的企业才能存活下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