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退潮增长恢复,谁是区域经济明星?

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的前提下,哪些省份经济能够较快修复?又是什么因素加速了经济复苏?

作者:陈兴、应镓娴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概要

各省经济增速普降,增长格局相对稳定。西藏以外均现负增,东北省份继续垫底。疫情冲击使一季度地方经济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受疫情影响的范围广泛,各省市经济增速普遍较19年有所下滑;二是疫情影响的程度较深,全国31省仅西藏录得正增长。分区域来看(剔除湖北),东北经济增速继续垫底,西部省份受创相对较轻。下滑幅度非因疫情,增长格局相对稳定。除湖北省外,各地经济下滑幅度和疫情严重程度之间并无明显关系。事实上,20Q1地方经济增长和19Q4GDP增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这意味着,横向比较来看,经济增长格局相对稳定。

区域明星脱颖而出,经济为何独具优势?重庆:投资改善居于首位,电子产业强势复苏。作为西部省市的典型代表,重庆在本轮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可圈可点,特别是3-4月投资增速显著改善,其中基建、地产和工业三大投资增速同步回暖,而基建投资表现尤为突出。西部省市经济增长多数仍靠投资驱动,重庆市投资与GDP之比以及投资中基建占比均远高于全国平均,因此,由基建投资来稳增长事半功倍。重庆市基建等领域投资高增长的背后,财政功不可没,20Q1重庆市财政自给率较19年同期下滑幅度居全国第四。此外,从产业的角度看,重庆市电子行业凭借集群优势强劲复苏,同样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回升。浙江:消费率先回升,发券规模可观。浙江在东部经济强省中表现突出。一方面,消费的恢复对于经济复苏起到关键作用,3月浙江省消费增速降幅明显收窄,走势与北上广背离。而其消费增速在经济强省中率先回升,与其大力推行的消费券政策密不可分,浙江省消费券发放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这一政策乘数效应显著,促进消费的同时带动经济增长整体走强。另一方面,浙江省工业生产的恢复速度在东部强省之中也名列前茅,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浙江省外来务工人员占比在东部经济强省之中相对不高;二是由于疫情控制情况良好,其更早地下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湖南:信息服务行业领跑,机械贡献工业增长。作为紧邻湖北的中部省份,湖南疫情压力有目共睹。但其一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不俗,GDP增量规模排在全国首位。从服务业来看,这主要靠信息服务行业带动,政策支持下湖南省信息产业竞争力初步形成,长沙更是被誉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从工业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恢复较快,特别是机械行业表现突出。湖南一直以来就是工程机械大省,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前5强中有3强都在湖南。而复工加快以及稳增长加码使得中游机械行业需求旺盛,湖南机械工业得以快速恢复,对该省工业增长做出主要贡献。

输血与造血:后疫情时代的地方经济。疫情冲击造成地方经济“失血”,后续恢复力度有两大因素值得关注: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之一,但疫情冲击导致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央转移支付,因此,转移支付资金在各省市间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后续需要密切关注今年“输血”资金的流向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各地经济增长情况还是同其自身的“造血能力”有关,根本上来说取决于需求因素。目前外需风险因素仍在累积,本轮经济恢复中内需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各省情况来看,无论是通过扩大投资还是促进消费的方式,对于经济的迅速复苏都有帮助,各省依赖过去的增长路径选择合适的政策方向无可厚非。但长期“造血能力”的培育,需要支持内生动力较强、增长后劲充分的产业领域。疫情冲击下高技术领域投资和“线上”商品及服务消费表现出较强韧性,或成为后疫情时代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季度全国GDP增速首次录得负增长,各省市自然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长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那么,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的前提下,哪些省份经济能够较快修复?又是什么因素加速了经济复苏?本报告对此进行展开分析。


1.  各省经济增速普降,增长格局相对稳定


1.1 西藏以外均现负增,东北省份继续垫底

各省经济增速普降,西藏以外均现下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一季度地方经济呈现出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受疫情影响的范围广泛,各省市经济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经济增速普遍较19年有所下滑;二是疫情影响的程度较深,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录得正增长,增速也仅有1%,其余30个省市一季度经济增速均为负值,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GDP19年同期更是下降近40%

东北增速继续垫底,西部受创相对较轻。分区域来看,一季度东北省份经济增速继续垫底,同比下滑约7.6%,其次受创较深的为东部省份,一季度经济增长同比下滑6%,中部省份主要是受到湖北的拖累,剔除湖北省后中部省份一季度经济增长同比下滑5.4%,要好于东部地区,而西部省份受创相对较轻,一季度经济增长下滑不足4%

1.2 下滑幅度非因疫情,增长格局相对稳定

经济下滑幅度并非疫情决定。虽然各地经济增速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除去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以外,各地经济下滑的幅度和疫情严重程度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无论是从一季度全国各省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上来看,还是从全国各省市3月日均新增病例数量上来看,对一季度全国各省市经济增长速度的解释作用均较为有限,这也就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程度乃至缓解速度,并不是决定经济下滑幅度的主要因素。

前期领跑省份占优,增长格局相对稳定。事实上,除去湖北省之外,20年一季度地方经济增长和19年四季度GDP增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之前增长较快的省份,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下滑的幅度也相对较小,而之前增长落后的省份,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受创较深。这意味着,横向比较来看,经济增长格局相对稳定。


2.  区域明星脱颖而出,经济为何独具优势?


疫情冲击下一季度的经济收缩已成定局,与其沉浸在疫情所带来的创伤之中,不如寻求破解之道,因此,各省市经济复苏的进程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而重庆、浙江和湖南在各自区域中脱颖而出。

2.1 重庆:投资改善居于首位,电子产业强势复苏

经济恢复可圈可点,投资改善居于首位。作为西部省市的典型代表,重庆市在本轮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可圈可点。从全国各省市工业增加值情况来看,重庆市前4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5.2%,高出1-2月增速18.8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首位。而投资是带动重庆市经济改善的主要动力,3-4月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超过6.8%,在全国排进前十名,且较1-2月增速提升50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同样居于全国首位。

三大投资同步回暖,基建表现尤为显著。从投资的主要分项来看,重庆市基建、地产和工业三大投资增速同步回暖,3月当月投资增速较1-2月均出现由负转正、明显跳升。其中,基建投资回升的力度最为显著,1-2月重庆市三大类投资同比增速降幅普遍在40%以上,而基建投资增速垫底,但3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超过20%,明显高于其它两类投资的增速水平。

投资比重较高,稳增长事半功倍。西部省市经济增长多数仍靠投资驱动,重庆市也不例外。根据我们的估算,19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高达84%,而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只有56%,仅相当于重庆市水平的三分之二。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之中,重庆市基建投资占有较大比重,17年重庆市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超过32%,而全国平均水平不足28%,要低于重庆市5个百分点左右。因此,从投资端来稳定增长,特别是加码基建托底经济,对于重庆市等西部省市的经济复苏,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财政支持投资高增,自给率明显下滑。投资带动下的经济复苏离不开资金支持,特别是重庆市基建等领域投资高增长的背后,财政功不可没。201季度重庆市的财政自给率46%,较19年同期下滑近10个百分点,降幅在全国排名第四,在西部省份中排名第一。这反映了财政支出相对于收入保持了较高强度,并以加码投资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增长。

电子产业强势复苏,集群效应优势凸显。此外,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的电子行业表现亮眼,实现了强势复苏,同样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回升。20年前2月电子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9%,而前4月累计同比增速已由负转正至5.6%。从高新技术产品产量上来看,重庆市1季度集成电路产量逆势增长4.3倍,而同期全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仅上涨16%。之所以重庆市电子行业能够明显走强,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海外疫情扩散使得境外订单部分转移,使得行业需求提升。而目前90%以上种类的电子产业零部件已可在重庆进行采购,在疫情冲击之下,重庆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

2.2 浙江:消费率先回升,发券规模可观

东部经济强省,浙江消费独升。东部经济强省之中,浙江省这次交出了一份相对优异的答卷。从支出法统计的角度来看,消费的恢复对于东部强省的经济复苏起着关键作用。而从消费增速的变化上来看,浙江省的表现尤为突出。疫情冲击之下,能够获得可比口径数据的17个省市样本中,1-2月各省社消零售总额增速普遍陷入负增长,并且浙江省和广东、北京和上海等经济较强省市增速差距不大,同比降幅均在15%-20%左右,但3月社消零售同比增速的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浙江省消费增速降幅明显收窄至-7.9%,而广东、北京和上海不升反降,同比增速降幅扩大到了20%以上。

消费券规模可观,促消费效果突出。之所以浙江省的消费增速在经济强省之中能够率先回升,与其大力推行的消费券政策密不可分。根据上观新闻的统计,截止422日,发放消费券的全国各省市之中,浙江省以46.27亿元的规模位居全国首位,约是第二名湖北省的2倍,更是广东省的4.7倍,北京市的31倍。而据蚂蚁金服和北京大学对杭州消费券效果的研究,和没有消费券时的日常消费量对比,每1元消费券能带动3.5元的新增消费,乘数效应显著。因此,如此大规模的消费券发放,对于浙江省的消费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也带动了整体经济增长的复苏。

工业生产恢复较快,东部强省名列前茅。从生产法的角度来看,浙江省工业生产的恢复速度在东部强省之中也名列前茅。1-2月浙江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疫情冲击下仅录得-18.5%,略高于广东和上海,但要低于江苏和北京的增速水平。而3月浙江工业增加值增速一举由负转正,仅落后于江苏,大幅高于北上广。4月工业增速更是大幅上行,超过了江苏的增速水平,在五省市中名列前茅。

外来务工占比有限,响应级别较早下调。东部强省多为外来用工大省,浙江之所以能够较快地组织生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浙江省外来务工人员占比在五省市之中相对不高,根据360大数据的统计,17年春运返程人员中,广东省以35.2%的比例位列“用工大省”之首,北京和上海也都超过10%,而江苏和浙江占比在五省市之中居于末位;而另一方面,江浙两省由于疫情控制情况良好,更早地调整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级别,均在3月底从二级响应调整到了三级响应,与之对比的是,5月初广东和上海才调整到三级响应,北京市目前仍为二级响应状态,经济和生活状态的恢复也势必有所延迟,比如广东3月底商贸企业恢复情况达到正常水平50%的企业比例仅有52%,而浙江已高达66.5%

2.3 湖南:信息服务行业领跑,机械贡献工业增长

湖南经济表现不俗,GDP增量全国第一。作为紧邻湖北的中部省份,湖南省疫情压力在全国有目共睹,截止331日,湖南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000例,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五,中部省市中除去湖北外位列第一。但即便如此,一季度湖南省经济增长仍表现不俗,GDP同比增速下滑1.9%,仅位于西藏和新疆两省之后。特别地,201季度湖南省GDP191季度约增加76亿元,增量规模排在全国首位。

信息服务行业带动,互联网营收高增。从服务业来看,湖南省经济增长保持稳健主要靠信息服务行业带动。20年一季度湖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1%,但是信息服务行业增速逆势增长,增加值增速超过30%,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13%,不及湖南省该行业增速的一半。一季度湖南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增速高达54.3%,远超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平均增速水平,也使得中部省份(除湖北外)营收增速攀升至40%以上。

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第五城”花落湖南。近年来湖南省对于互联网经济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14年以来为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接连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规划文件。湖南省会长沙被誉为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后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根据湖南日报报道,即便遭遇疫情冲击,20年一季度长沙信息产业园新增移动互联网企业仍超200家,全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数量今年上半年有望破万。而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中,中部省份仅有湖南快乐阳光一家企业入围前20名,竞争力可见一斑。

机械行业快速恢复,工业增长主要贡献。从工业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恢复较快,特别是机械行业表现突出。4月湖南省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24.4%,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平均水平仅14.3%,低于湖南省10个百分点左右。通用设备制造业湖南省也有明显的优势,其对4月全省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增加值增速也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

工程机械行业大省,复工加快需求旺盛。一直以来,湖南省都是工程机械行业大省,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主营收入占全国比重约为26%,稳居全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第一位,按照主营业务收入排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前5强中有3强都在湖南。而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步入常态化,各地生产陆续恢复,中断的施工项目也都相继重启,加之经济下滑背景下稳增长政策的加码,使得中游机械行业的需求愈发旺盛,比如全国挖掘机销量增速自3月已大幅转正,4月更是明显跳升。需求强劲有力地拉动了机械工业生产,使得湖南省经济在疫情冲击后保持一定韧性。


3.  输血与造血:后疫情时代的地方经济


疫情冲击造成地方经济“失血”,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渐步入常态化,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进度推进,各地经济多数迎来改善,后续恢复力度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输血流向”;二是“造血能力”。

输血主要依靠财政,地方收支矛盾突出。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之一,全年合计新增实际财政赤字3.6万亿,实际赤字率或从去年的5%上升至8.5%,财政成为应对本轮经济冲击的主要“输血”方式。但在央地财政格局上,地方政府以50%左右的财政收入,需要承担85%以上的财政支出,再加上疫情导致的税基收缩,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在今年尤为突出,204月累计地方财政收支差额占收入比重已高达88%,创09年以来同期新高。

中央转移支付,流向值得关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的解决有赖于中央转移支付,财政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财政调结构要“压本级、增地方”,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将安排负增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将增长12.8%,在近年来是最高的。而转移支付资金在各省市间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按照19年的预算情况来看,西藏、青海和甘肃等西北地区省份所获转移支付比例较高,均占其GDP20%以上。因此,后续需要密切关注今年“输血”资金的流向。

长期有赖自身造血,外需风险因素增加。但“输血”仅仅是短期对于经济的托底,长期来看,各地经济增长情况还是同其自身的“造血能力”有关,根本上来说取决于需求因素。由于海外疫情仍在扩散,经济增长恢复的趋势尚不明朗,外需将承受较大压力,此外,中美经贸关系的反复也使其“雪上加霜”。因此,对于出口大省而言,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以补充外需下滑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出口目的地应适当多样化,避免过于依赖美国而加大政策风险。

内需成为复苏关键,投资技术支持线上。由此可见,本轮经济恢复过程中内需或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各省情况来看,无论是通过扩大投资还是促进消费的方式,对于经济的迅速复苏都有明显帮助,各省依赖过去的增长路径选择合适的政策方向也无可厚非。但长期“造血能力”的培育,需要支持内生动力较强、增长后劲充分的产业领域,切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疫情冲击之下,高技术领域投资和“线上”商品及服务消费表现出了较强韧性,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