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重大信息?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仍然释放出很多重要信号。

 作者:任庄主 

来源: 任博宏观论道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相较于历年于3月5日召开的LH,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2020年LH时间延迟至5月21日且持续时间上也较历年明显缩短,虽然已经有之前多次ZZJ会议的定调,但化繁就简后,发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仍然释放出很多重要信号。


一、信号1:对2020年内外形势的判断偏谨慎悲观


2019年最为重要的事件无疑是中美贸易战的波澜起伏和70周年国庆大礼,而2020年最为重要的事件则当属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稳企业和保就业目标的实现、国民经济和发展五年目标是否完成、十四五计划编制完成以及内外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等等。特别是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在内的多次近期会议,使用了“前所未有、极不寻常、复杂多变、异常艰巨、全球疫情和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较大、难以把控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以及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等表述,应表明目前高层对2020年内外形势的判断偏谨慎。

(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部形势的表述较2018年更悲观,由“继续复苏”调整为“放缓”,并且强调“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而2020年则明确提及“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显然较2019年更谨慎更悲观,这实际上也是未设定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的背景之一。

(二)2019年对内部形势的着墨远远超过2018年,并细化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营商环境差距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风险隐患依然不少、政府工作存在不足等11个问题。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在2019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及国内需求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中小企业困难凸显、金融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以及疫情防控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等新内容,可以说更为具体、细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当局主动承认自身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应值得认可。


二、信号2: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目标调整较大


(一)首次未设定2020年全年GDP目标,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为2-3%

1、今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未设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其原因在于全球疫情和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较大、难以把控的因素较多,特别是考虑到未设定经济增速目标的背景下,可以更有利于引导各地将精力聚焦于“六稳”、“六保”。毕竟稳企业、保就业、保民生才是今年的关键。

2、事实上在全年一季度各项经济金融指标已经尘埃落定后的4月17日ZZJ会议上便已明确实现十三五目标已不是当前主要任务,国家高层也在不断释放类似的信号。而按照我们之前的估算,全面完成十三五翻一番目标需要2020年经济增速达到5.66%左右。那么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如果要实现全年5.66%左右的经济增速,则意味着2020年后面三个季度的平均名义经济增速需要达到9%,显然这并不现实。

3、特别是考虑到2014年与2015年LH确定的GDP增速当年也没有完成,因此今年在特殊的内环境下,对于经济增速无须过于苛求,实际上也是淡化GDP增长目标的较好时机,毕竟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次这样的机会。

4、如果后面三个季度的平均名义经济增速分别达到5%和6%,则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可以达到2.73%和3.51%,基于此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应在2-3%。

(二)对CPI和失业率的容忍度上升,为后续货币政策宽松留足了空间

除未设定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外,政府工作报告对失业率、CPI等其它宏观指标的容忍度也明显上升。例如,将CPI的容忍度由3%大幅提升至3.50%(上一次CPI目标为3.50%还是2014年),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的目标由5.50%和4.50%分别容忍0.50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至6%和5.50%,这也能够说明今年的稳企业保就业压力很大(之前登记失业率长达15年的时间城稳定在4.50-4.70%的水平),且CPI容忍度的提升也为后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留足了空间。


三、信号3:2020年后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何定调?


(一)财政政策:扩赤字、发债券、减税降费、强补贴

1、更加积极有为(和2017年一致)

今年对财政政策的表述和2017年比较一致,即更加积极有为,明确提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同时强调ZY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且首次提出ZY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并重新安排各类结余、沉淀资金。

2、超预期:赤字率由2.8%大幅提升至3.60%以上,赤字规模扩大1万亿

3%的财政赤字率一直是一个警戒线,此次在特殊内外环境下,首次将财政赤字率大幅提升0.80个百分点至3.60%以上,这也是我国历史上赤字率第一次突破3%,而赤字规模也由2019年的2.76万亿扩大至2020年的3.76万亿。

3、支撑抗疫:1万亿特别国债和1万亿新增赤字规模全部交由地方使用

2020的财政赤字规模较2017年新增1万亿,同时2020年还将发行1万亿特别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这两万亿将全部转给地方使用,并且直达市县基层,其基本用途是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即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这也和前面提及的稳就业、保民生政策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与土地出让收入一样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期限主要以10年为主(与国债统筹发行),其中ZY财政负责30%的本金和100%的利息偿还、地方财政仅负责偿还70%的本金。

4、支撑投资:地方专项债规模扩大至3.75万亿(同比增加1.60万亿)

我们在4月21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预计2020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将累计达到3.50万亿左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大幅提升至3.75万亿,较2019年的2.15万亿大幅提高1.60万亿,可以说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实际上2019年11月25日、2020年2月10日以及2020年4月20日财政部已经分别下发1万亿元、0.29万亿元以及1万亿的新增专项债限额,意味着就目前阶段来看财政部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限额累计已达到2.29万亿元,2020年还有1.46万亿的专项债限额待下发。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提高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加上之前提出的降低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金比例等政策信息,意味着通过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支持投资的力度将非常强。

5、支撑保企业:减税降费规模扩大至2.50万亿(同比增加5000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0年预计减税降费规模将达到2.50万亿,较2019年的2万亿提高5000亿元(不过2019年全年实际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30万亿、超过2万亿的政府目标)。支撑2.50万亿的具体举措主要包括:

(1)在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

(2)将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等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2020年底。具体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等。

(3)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二)货币政策

1、宽松:继续延用“稳健、灵活适度”的宽信用提法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延用了2019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灵活适度”的提法(即当时的经济工作会议将“松紧适度”调整为“灵活适度”)。

由于“灵活适度”意味着央行更加不自主、不独立,必须顺应市场预期和经济发展需要来调整货币政策。同时“灵活适度”也意味着央行的政策将更加具有定向性(即针对特定领域给予特定的宽松政策支持),且“灵活适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更加倾向于由宽货币向宽信用方向转变。因此,这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节奏在2020年接下来的时间里仍将继续保持,也即2020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是偏宽松的,降准和降息举措将依然值得期待。

2、放量:首次提出“M2与社融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放量之年延续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保持M2与社融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力度明显超出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4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的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

这意味着今年的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明显高于2019年的8.70%和10.69%。实际上2020年以来2月以来的M2与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已经在按这个政策指向在走。应该说此次提出要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算是对目前政策延续性的一种确认,即宽松格局仍会延续。

特别是考虑到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有信贷和债券构成,而M2也以银行体系的存款为主,意味着债务扩张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也即信贷投放和流动性投放仍将保持宽松和积极的力度,即央行将会继续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处于较为充裕的水平上。这种情况下,今年的信贷增长和存款增长将会显著超过2019年的12.30%和8.70%,即今年仍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放量增长之年(存贷款均会有明显增长),即整体经营思路仍是“量增、面扩、价降”。

3、创工具:提出QE思路,即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实际上是量化宽松的思路(实际上目前央行已经通过创设TMLF、扩大抵押品范围、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贷款、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之间的转贷款等方式这样做,不过力度看来还不够),意味着我国央行很可能会参照美联储、欧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的做法,创设出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要知道美联储自2月以来已经将总资产由4.15万亿美元扩大至7万亿美元以上,合计扩表规模近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22万亿),其它经济体的扩表规模也在20万亿人民币左右。

大致的创新工具模式可以参照美联储推出的PMCCF(一级市场企业信贷便利工具)、SMCCF(二级市场信贷便利工具)、TALF(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MMLF(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融资便利工具)、CPFF(商业票据融资便利工具)、主体街贷款计划等新型融资便利支持工具,或者扩大央行的抵押融资工具范围(如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等实体主体的授信可以用来抵押给央行),以便利于直接向受疫情等内外环境影响的实体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4、降利率: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明显下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明显下行”,实际上包括目前银保监会提出的提高首贷率、扩大覆盖率、降低授信条件以及央行将要创新推出的融资便利支持工具等举措均是为了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此外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也意味着在LPR新报价机制的作用下,后续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还将继续明显下行,这需要降准和降息政策的密切配合。

由于2020年3月一般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降至5.50%以下(即5.48%),较2019年底大幅下降26个BP,较LPR新报价机制前下降46个BP,可以说下调幅度非常大。同时票据融资利率仍在继续下行,目前已经降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在未来政策宽松导向的预期下,一般企业贷款利率仍将继续下行,降至5%左右的水平应是迟早的事。

5、保企业:商业银行合理让利、国有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要高于40%

继2019年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鼓励银行合理让利,提高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和融资成本,并提出以下几条举措:

(1)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期限至2020年3月底,其中要求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2)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

(3)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这是之前已有提法)。

(4)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其中,2019年政府要求的目标是30%以上,实际为53.10%,2019年国有五大行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60万亿。

(5)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实际上2020年3月31日(周二)的常务会议已经超预期提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近四万亿融资支持资金,包括要求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


四、信号4:今年投资计划突出“两新一重”,即“新基建、新城镇和传统基建”


(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安排3.75万亿的地方专项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亿)、同时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ZY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以及增加1000亿元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来支持今年的投资。

其中,2014-2020年期间,ZY预算内投资规模分别为4576亿元、4776亿元、5000亿元、5076亿元、5376亿元、5776亿元和6000亿元,合计达到3.66万亿,亦呈逐步上升的态势。

(二)和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同的是,今年的投资计划更加强调“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基建、新城镇和传统基建,且更突出强调“两新”。其中,

1、新基建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

2、新城镇主要包括提升县城公共设施、3.90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

3、传统基建主要包括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国家铁路建设。

(三)2015-2019年期间,铁路投资规模分别达到8000亿元以上、8000亿元以上、8000亿元、7320亿元和8000亿元,合计达到4万亿元左右。2020年新增1000亿元国家铁路投资资本金,预计仍将支持5000亿元以上的铁路投资。

五、附件:2019年与2020年各类量化目标对比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