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压华为及半导体:苦难辉煌,多难兴企

为什么打压的是华为,而不是BAT?

作者:王立中 

来源:学恒的海外观察

摘要

事件:

2020年5月15日晚,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对华为出口禁令,要求使用美国晶片制造设备的外国企业,供货之前必须先取得出口许可。

国信观点:

经苦难才能辉煌,美国对华为继续打压是预料之中。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下到个人,上到国家,任何形式的伟大,都是苦难辉煌。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华为、中芯国际此类中坚力量在发展中,受到外界的正当、非正当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预料之中的。

为什么打压的是华为,而不是BAT?因为华为是科技基础设施,BAT等互联网公司是基于底层基础设施的上层应用,这些上层应用再厉害也离不开美国控制的底层基础设施。而华为目前做事情是从底层基础设施开始建设的主流的Sub-6的5G网络,而美国军方已占用Sub-6,美国5G只能主推非主流的毫米波5G。

中美半导体战不同于35年前的日美半导体战。35年前日本半导体崛起只是影响到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短期收入,美国要求日本购买美国更多半导体产品。而美国认为,现在的华为及国内半导体产业是影响到了美国长远的产业发展,所以,不让我们购买美国半导体相关的设备、产品。

美国的限制不能逆转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趋势。美国越打压、我们国家面越重视、越有利于中芯国际发展,并且有望吸引互联网+、金融、房地产领域的人才回流半导体。

按照巴菲特的逻辑看,投资就是赌国运,什么是我们的国运?我们的国运是华为、中芯国际引领的科技自主、半导体国产化。所以,买半导体,就是买中芯国际。


经苦难才能辉煌,美国对华为继续打压是预料之中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下到个人,上到国家,任何形式的伟大,都是苦难辉煌。20世纪在世界东方,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当时各种力量在中国冲撞与较量,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中华民族经历了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各种地狱之火,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从苦难走向辉煌。

国家的辉煌,离不开企业的强大。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有一些伟大的企业要崛起。当下的华为、中芯国际正是崛起的中坚力量,受到外界的正当、非正当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预料之中的。


为什么是华为,而不是BAT?


从科技产业组成架构看,华为是底层硬件基础设施,BAT等互联网公司是基于底层基础设施的上层应用。上层应用再厉害也离不开美国控制的底层基础设施,华为目前做事情是从底层基础设施开始建设的5G网络,这样美国就不能控制5G时代的科技产业。

虽然美国也可以做自己的5G,但是:

主流5G技术有两种:毫米波(24~300GHz)、Sub-6(3~6GHz)。

美国国防部已占用Sub-6,所以美国只能主推毫米波。

但毫米波现阶段成本高而且实用性低,部署难度大,导致全世界都倾向于用Sub-6。

华为在Sub-6上有绝对优势并已大量出货。

所以,美国着急是一定的。

2019年4月3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在5G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对国防安全的影响。美国认为5G技术在实时战争中有很大的优势,必然会大量引入到军用设备当中,如果大量国家最终都部署了华为的5G技术,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将不得不连接到华为的通讯设备,这样就会影响到美国在战争中的安全。

中美半导体战不同于35年前的日美半导体战

35年前的日本半导体崛起只是影响到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短期收入,美国认为,现在的华为及国内半导体产业是影响到了美国长远的产业发展,不是一个等级的竞争。

第一,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是要求日本多购买美国半导体产品,增加美国在日本的半导体销售额。1985年,美国认为“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崛起影响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秩序”,1986年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日美半导体协议》。日美半导体协议引入了价格监督制度,日本不能低价销售半导体产品,并约定美国半导体公司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不能低于20%。

第二,美国打压华为及中国半导体产业,是不让我们购买美国半导体相关设备、产品。按照美国商务部5月15日的通告,意思是所有全世界公司,只要利用利用到美国的设备与技术,帮华为生产产品,都必须得到美国批准。


此时中国非彼时日本,越打压越有利于中芯国际发展


我们现在的半导体产业环境与日本当时不同:

  • 第一,1985年的日本半导体聚焦DRAM存储器,品类单一,没有产业链思维,容易被压制。中国的半导体从高端设计、到制造和封测都有产业链布局,产业链相对完整。

  • 第二,日本半导体不惜成本追求高质量的策略,在快速迭代的半导体产业中不适用。产品质量太高,提升自身成本的同时,还降低用户更新需求。中国的电子产业从代工起步,深得电子制造的深邃,能够从企业做生意的角度,做好产品质量和销量的折中、优化处理(这里不是指鼓励低质量产品,而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

  • 第三,政府层面重视程度提升。国家大基金、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多次注资中芯国际的子公司中芯南方,截至昨晚(5月15日),中芯南方注册资本从35亿美元提升到65亿美元,大基金正在以实际行动支持中芯国际14nm及以下先进制造工艺投资。

  •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顶尖人才都流向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作为半导体科班出身的分析师,我认为国家早就该重视半导体了,好在现在重视也不晚。美国越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我们会越意识到半导体的重要性、越意识到中芯国际的核心资产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打压,对中国半导体长远发展是利好。


美国的限制也不可逆转全球化的趋势


美国的限制只能延缓我们的发展,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不可逆。美国不可能封闭起来独立发展,中国半导体也需要全球合作。

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市场经济格局不改变,全球化就是不可逆的,在市场经济格局下,中美贸易摩擦仅能很有限地减缓国内高技术产业企业蚕食海外企业市场份额的速度,但无法逆转这一过程,一个很有力的证据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升温,与此同时国内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却逆势大幅抬升,很好地体现了国内高技术产业企业面对全球竞争时的充足信心。

“资金+技术”双壁垒确保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买半导体,就是买中芯国际。大陆半导体产业要崛起,从设计到代工、封测都要自主化,所以大陆的芯片设计公司寻求大陆代工是必然趋势。无论是国内芯片设计巨头,还是芯片设计中小型公司,从2019年初开始,都在尽可能地将代工转向国内,这种代工订单转移逐渐成为业内共识,且趋势正在加强。中芯国际作为国内代工龙头(产线种类多、产能大),将明显受益。

“资金+技术”双壁垒确保公司龙头地位竞争对手难以企及。公司将持续受益于代工订单向国内转移的半导体国产化红利。市场对中芯国际核心资产的认识从低估回归合理,公司合理PB估值范围2.5~2.6倍,对应23.4~24.4港元,维持业绩预测和“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半导体代工的技术跟随着,技术节点突破是关键,应该先看公司的技术,再看收入,最后才是利润。预计2020~2022年收入分别为36.39亿美元/41.89亿美元/48.13亿美元,增速16.8%/15.1%/14.9%,2020~2022年利润分别为1.92亿美元/2.17亿美元/2.36亿美元,增速-18.1%/13.3%/8.8%。

风险提示

国内芯片设计公司代工需求减少;14nm工艺进展不及预期;全球产能松动,影响公司毛利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