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的西线战事:四年亏损20亿 丰巢陷模式困境

顺丰“丰巢”为何急于向用户收费?上市公司三泰控股(002312.SZ)最新披露的丰巢控股财报揭露了后者的底牌。

合并速递易 上市倒计时

作者:麦可

来源:大摩财经

顺丰“丰巢”为何急于向用户收费?上市公司三泰控股(002312.SZ)最新披露的丰巢控股财报揭露了后者的底牌。

财报显示,从2016年至2019年,丰巢智能快递柜硬件总投入53亿元,几乎已将融资消耗殆尽,急需补充资本。四年间,丰巢累计亏损20.46亿元,亏损逐年加大,且在现有商业模式下几乎没有盈利的可能。

丰巢控股注册于开曼,为深圳丰巢科技(丰巢智能快递柜运营主体)的最终控股母公司。五月初,丰巢控股宣布换股合并中邮智递,中邮智递是丰巢在智能快递柜市场的主要对手,以今年3月派件量计算,重组后的丰巢日均派件量超过1500万件。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智能快递柜共有40.6万组,其中丰巢拥有超过17万,中邮智递旗下的速递易拥有约10万。两者合并后将占据近70%的市场份额,成为智能快递柜市场的绝对龙头。

中邮智递前身为三泰控股2012年创办的成都“我来啦”,是智能快递柜市场的早期开拓者。因持续巨额亏损在2017年易主给中邮资本后,三泰控股仍持有34%股权。此次换股合并后,三泰控股将持有丰巢控股6.65%股权。

三泰控股公告显示,中邮速递易和丰巢在2017年、2018年最近一次股权转让时的估值分别为26亿、90亿元,此次经评估后的投前估值分别为22.22亿、82.62亿,双方主要根据各自的智能快递柜格口数量等确定股比,合并后估值113.64亿元。

“烧钱”的快递柜


受益于电商产业推动的中国快递业大爆发,智能快递柜最早出现于2012年,主要帮助快递公司提高末端派送效率,即快递的“最后100米”代收工具。近两年,国家将其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出台政策扶持,甚至成为“新基建”产业之一。

顺丰控股于2015年创办丰巢,早期获得申通、韵达、中通等快递公司入股,并先后引入普洛斯、鼎晖等机构的投资。不过,通达系股东在2018年均退出丰巢。

2017年8月,为避免丰巢亏损拖累顺丰业绩,顺丰将丰巢“出表”:当时,顺丰以9.52亿元将丰巢15.86%股权转让至顺丰控股股东——创始人王卫的家族公司——明德控股,顺丰所持丰巢股权降至不到15%。此后,明德控股后又受让通达系所持股权,持股丰巢超过50%。

丰巢与中邮智递合并后,明德控股、顺丰的持股分别稀释至37.8%、9.75%,即王卫实际控制丰巢47.55%股权(不包括丰巢员工持股平台持有的7.13%)。中邮系持股20.79%,三泰控股持股6.65%,鼎晖、普洛斯等股东合计持股17.89%。

如果说顺丰是王卫的大本营,独力对抗通达系快递公司,丰巢就是王卫开辟的“西线”战场,战略意义重大:作为快递业末端,丰巢通过控制最后100米,收集几乎所有快递公司的用户数据,形成规模后将对快递业产生重大影响。

但要达到战略目的,丰巢将承受前期巨额的亏损。

财报显示,2016-2019年,丰巢营收分别为0.22亿、3.08亿、10.07亿、16.14亿,累计营收29.51亿元。四年均为亏损,分别为-2.5亿、-3.85亿、-6.3亿、-7.81亿,累计亏损20.46亿元。

丰巢的主要收入来自智能快递柜收寄件和广告,还有少量收入来自快递柜辅助及延伸业务、快递柜销售、电商等。

所谓智能快递柜收寄件收入,是指丰巢向快递公司派送员按件收费。2018年、2019年,该项收入分别为7.63亿、12.81亿,占总收入比分别为76%、79%。其中,顺丰这两年分别为丰巢贡献0.67亿、1.3亿收入,其他多来自通达系快递公司。

广告收入即丰巢在柜体发布广告。2018年、2019年该项收入分别为1.54亿、2.26亿,占总收入比分别为15.3%、14%。

丰巢的主要成本是快递柜硬件折旧、场地费及安装费的摊销以及人工费用等。2018年,丰巢各项费用总计17.46亿元,其中包括6.39亿折旧、5.16亿长期摊销、3.09亿薪酬;2019年,丰巢总费用24.62亿元,其中包括8.9亿折旧、7.04亿长期摊销、3.85亿人工。

大摩财经注意到,2019年丰巢智能快递柜新增原值10.27亿元,年底累计53.64亿元。以当年末17万组快递柜计算,平均每组快递柜的初始硬件成本约3.15万元(未考虑到快递柜成本变动等因素,速递易最新108格快递柜设备成本在2.5万-3万元)。

此外,2019年丰巢长期摊销及人工费用合计10.89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组快递柜的场地及运营成本约0.64万元/年。三泰控股披露速递易场租成本约0.3-0.4万元/年,考虑到丰巢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场租成本会更高一些。

基于以上数据可粗略得出:单个丰巢快递柜,2019年靠B端收费和广告创造收入平均不到1万元,但平均成本接近4万元。

丰巢的生意真是一个“烧钱”无底洞。

我们替丰巢算一笔账。

以每组快递柜80个柜口计算,丰巢去年末约有1400万左右的柜口。按照丰巢向派送员每单平均收费0.4元计算,假设每个快递占用一个柜口一天,全年满柜情况下的收入约20亿,加上广告收入,仍不足以打平2019年的成本。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快递量635亿件,入柜率仅有10%,即60多亿件。去年丰巢的收寄件量超过30亿件,平均每天约800多万件。今年3月疫情期间,丰巢日均派件量超过1100万件,但快递柜投放也在持续增加,即快递柜利用率不太可能达到饱和。

丰巢是否可以对派送员提价呢?以快递市场惨烈的价格战环境,恐怕很难。

今年一季度,丰巢营收3.34亿元、单季亏损2.45亿元。

所以,丰巢必须另辟“财源”。

尴尬的丰巢


就在丰巢合并中邮智递之际,其快递柜业务迅速引发争论,起因是4月底丰巢宣布快递存放超12小时后向用户收费,一时激起用户反弹。

2019年10月,《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实施,允许智能快递柜运营商在“合理”保管期限之外向用户收费。丰巢将免费保管期设定为12小时,超过12小时按每12小时0.5元收费。

但上述办法同时规定,用户对快递放入快递柜应知情同意。现实中,用户的快递经常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放入丰巢,丰巢收费导致矛盾开始被放大。

事实上,智能快递柜的先行者中邮速递易,早在2017年就开启了用户收费模式,超过24小时后每天收费1元。这两年,围绕超时收费,用户与速递易没少发生矛盾。

不过,三泰控股最近披露,开通超时收费后并没有影响速递易的投件量。这大概也是丰巢向用户收费的底气之一。

但向用户收费就是灵丹妙药吗?

三泰控股创办速递易后,曾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从2012年不到20亿市值,两年多市值暴涨到500多亿。但是,随着规模扩大,智能快递柜的“失血症”无法掩盖,2016年速递易巨亏5.11亿后,三泰控股只能将其转手给国资背景的中邮。转型智能快递柜失利后,三泰控股去年干脆靠并购重组转战磷肥产业。

这两年,中邮智递即使开始向用户收费,依然亏损严重。2019年营收4.29亿元、亏损5.17亿元;一季度疫情期间,中邮智递营收只有0.7亿元、亏损1.59亿元。

这也是中邮智递不得不与丰巢合并取暖的重要原因。

考虑到2019年底丰巢股权重组为VIE结构,这也意味着其已经有了境外上市的打算。合并中邮智递做大规模,同时强推用户收费模式,丰巢绸缪上市的意图彰显。

丰巢最后一次融资是2018年初,速递易则是2017年,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在长达两三年里没有直接融资。

智能快递柜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丰巢财报显示,2019年末股东投入资本57.32亿元,仅智能快递柜累计投入就达到53亿元,直接融资已基本消耗殆尽。这两年,丰巢的融资手段主要是银行短期借款和融资租赁。

2019年,丰巢新增10亿元快递柜中,5.36亿元的快递柜通过融资租入,占比超过一半。2019年末,丰巢的银行借款总额18.68亿元,全部为短期借款。

从财务安全角度,2019年丰巢虽然现金净流入14亿元,但期末净流动负债11.31亿元,加上亏损持续放大,流动性风险较高。丰巢的办法是保证银行贷款续借以及控制智能快递柜的投放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疫情推动“无接触交付”,智能快递柜行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风口,业内预测2020年智能快递柜数量将增长至75万-80万组,这也意味着该行业一年间接近翻倍的扩容空间。

在此关键时刻,丰巢表面看来占据了市场份额领先的优势,但处境尴尬:商业模式尚未完全走通的情况下,加速扩张将加大亏损;向用户收费索要“补贴”,又引来抵制风波;如果放慢扩张脚步,环伺的对手将缩小差距,进一步加剧竞争。

王卫的丰巢棋局,走到了最微妙的时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