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披露一季度业绩:利空或已出尽,有望迎来盈利估值双击

平安披露2020年一季度报告,业绩表现大幅优于预期

2020年4月23日,中国平安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63亿元,同比下降42.7%;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仍实现同比增长5.3%,达到359.14亿元。 

平安个人客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3月31日,个人客户数2.04亿,较年初增加1.9%。第一季度新增个人客户871万,其中34.7%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用户量较年初增长3.7%至5.34亿。 

此前,不少分析师与大行对平安的业绩预期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担忧,例如摩通上周报告预测,料内险股今年首季业绩走弱,由于中国平安2019年首季营运溢利基数较高,料中国平安今年首季净利润同比下降56%至226.23亿人民币。 

此外,建银国际料中国平安今年首季纯利将同比下滑10%至409亿人民币,期内收入同比下滑7%至3,730亿人民币。野村则估计中国平安首季新务价值同比或跌20%。 

然而今日,平安披露2020年一季度报告,业绩表现大幅度优于此前大行的预期。


1 疫情冲击或已见底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资本市场而言,特别是港股和美股,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都经历“股灾式”的下跌,主要股指跌幅都接近50%,这已经是有历史记录以来单边下跌的极限;A股跌幅稍轻,但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疫情导致居民隔离,商业活动无法进行,叠加股市下跌的冲击,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63亿元,同比下降42.7%。但是,2020年一季度,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实现达到359.14亿元,同比增长5.3%。 

事实上,对于平安这样大规模的金融航母,如何排除掉偶然性的一次性的影响因素,反映其核心运营情况?只看归母净利润是不够的。 

在2019年上半年,平安提出了归母营运利润的指标。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去掉因投资收益、会计准则变更、税收政策变化、以及其它一次性因素带来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就是营运利润。排除掉了一次性非持续的影响,营运利润比净利润更能反映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成果。 

在疫情时期,受监管规定,线下销售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对于平安的业务开展有一定影响。但事实上,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或者说,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此次疫情对平安而言积极的一面。首先,疫情增加了人们的风险意识,这为疫情结束后保险销售的反弹提供了基础;其次,一些标准化的消费型的可以线上成交的险种,在疫情期间同比销量大增,比如健康险2020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大增69%。除此之外,数据显示,平安养老险的销售在今年一季度也实现了同比增长(增幅9%)。

 

除寿险之外,平安产险业务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25.89亿元,同比增长4.9%,综合成本率96.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持续优于行业。 

除保险业务外,银行、资管等业务的表现也优于预期。银行业务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9.26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85.48亿元,同比增长14.8%;成本收入比27.94%,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3月末,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17.23个百分点至200.35%。 

而资管业务,截至3月31日,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3.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3%。第一季度,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6%,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4%。 

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行业颗粒无收,难以为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平安多个业务条线仍能维持增长的态势,这是一份很不错的答卷。二季度随着疫情缓和以及经营恢复,公司的业绩将探底回升。


2 科技防疫


疫情期间,平安通过科技赋能,一方面将许多原先线下的业务搬到线上,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防疫抗疫中的应用和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科技防疫,主要体现在平安好医生与平安医保科技这两大科技子公司的业务上。根据中国平安业绩报道披露,在疫情高峰期间,平安好医生提供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互联网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0亿次。平安智慧城市业务联合国家权威机构打造「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系统,上线逾300个官方平台,为公众实时提供疫情动态。 

截至3月末,平安好医生已经与超过50个省、市地方政府开展密切合作,为当地民众提供实时在线问诊服务,并开通各省份义诊电话专线;同时,携手超过30家龙头企业和互联网流量平台,提供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并组织名医、专家直播解读防疫要点。在疫情高峰期间,平安好医生提供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互联网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0亿次。 

3月底,中国领先的大数据机构易观发布《疫情下的互联网医疗行业观察:互联网医疗三大趋势》报告,并发布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榜单”。平安好医生凭借在线义诊、多方合作、防疫物资保障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位列行业第一,超越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微医、1药网等同行企业。互联网医疗用户端活跃度在疫情期间大幅增长,在互联网医疗领域TOP10头部厂商中,排在榜首的平安好医生日均活跃人数(DAU)遥遥领先,为第二名的30倍,且远超2-10名同业的总和。 

与此同时,平安医保科技协同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调动多方资源全力支持抗击疫情。截至3月末,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联合日本合作方跨国捐赠医疗物资9.2万件,价值近300万元;派遣移动CT车驰援武汉,通过移动CT车筛查5,304人;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共计33,113个;协助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落地基层抗“疫”、防疫培训,助力地市医保局实现“掌上办”业务模式。 

 

3 线上化经营与展业

 

除了科技防疫之外,在“线上化”经营与展业方面,平安顺势而行,利用科技优势变危为机,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敏捷响应,跑通在线经营新模式,在队伍发展、客户经营、产品运作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为疫情后业务发展积蓄新动能。 

在销售上,AI技术全方位应用于寿险代理人的面试、培训和销售支持。在疫情期间,平安寿险借助「金管家」APP、「口袋E」APP等在线平台,进行在线早会、远程培训直播间、代理人专属的智能助理AskBob等支持代理人保持活跃的营销活动。自上线以来累计面试720万人次、减少人工面试时长83万小时,其中第一季度面试120万人次,同比增长28%;通过AI技术构建代理人画像、精准分类、并对代理人进行多维度培养、培训以及管理。 

此外,开展广泛赠险、海量互联网内容营销等活动来多模式获客、粘客,大力支持代理人展业,为疫情后业务恢复奠定基础。 

在代理人方面,平安寿险为助力代理人抗击疫情,对代理人推出多项队伍关怀补贴政策,实施更为灵活的考核制度,最小化疫情对代理人的影响。截至2020年3月末,平安寿险个人代理人数量为113.2万人,较年初下降3.0%。 

在运营上,平安通过科技全面实现对金融业务流程的优化改造,提升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在产险运营管理中,平安运用智能机器人、OCR等技术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销售,在全国逐步推广;产险主要产品线的整体流程在线化率提升至99.3%,无纸化率达99.8%。

在服务上,平安打造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等业务领域,第一季度累计服务量超过1.09亿次;3月客户净推荐率(NPS)较年初上升1.62个百分点。 

至于理赔,第一季度,平安寿险完成68万件赔付,最快赔付耗时仅1分钟,其中新冠肺炎责任赔付案件187件,最快赔付耗时仅3分钟。 

在复工复产方面,平安依托科技平台支持全集团近40万人的远程在家办公和音视频会议需求,单个会议支持300方以上多方;通过「知鸟」APP支持超100万寿险代理人并发在线直播,日均直播参与人次近300万。同时,平安通过技术强化主业产品与服务能力,实现抗疫、服务两不耽误。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安产险聚合线上服务,推出“一键理赔”功能,实现客户随时随地全流程“无接触”办理赔。截至2020年3月末,“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较年初增长11.6%;3月当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500万。 

科技赋能不论是在抗击疫情还是在线上展业上,都为平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一方面在最大限度上将疫情的冲击降低,另一方面对未来开展业务的新形式打开了想象空间。 

经此疫情,平安“科技+保险”与“科技+金融”的格局与理念将深入人心,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4 回购继续进行,体现管理层信心

 

此外,平安与今日披露了延长“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公告。 

公告称,中国平安于2020年4月23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的议案》。 

核心人员持股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有效加强了核心人才吸引、激励和保留,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绑定股东和员工利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应对未来日益激烈的核心人才竞争,保障公司业绩长期、健康、持续增长,平安董事会同意将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六年至2027年2月4日。 

回购与管理层持股激励,一般被理解为公司看好自身投资价值的体现,也是对外昭示信心,提振股价的重要手段。此次平安延长核心人员持股计划,无疑向市场表明了对公司自身发展前景以及股票价值的信心。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与股市下跌的冲击,不少专家与分析师认为二季度随着疫情的缓和,商业活动会重启,而经济也将触底反弹。 

4月2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银行业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称,除湖北外,全国银行保险机构的复工率已经达到97%。 

对于保险业而言,随着线下销售恢复,经营将回归正常,甚至又一波小爆发。可以这样讲,以平安的公司文化,一季度没有实现的销售,一定会在后面的时间里追回来的。

进入4月以来,各大股市主要指数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未来而言,随着业务的恢复正常以及资本市场的估值修复,保险业特别是像平安这样的龙头企业,有望迎来盈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