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的边界

新冠疫情冲击下,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是当前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 如何评估中国央行降息的力度,利率下行的边界在哪里?

作者:钟正生 张璐 

来源: 莫尼塔宏观研究

报告摘要

新冠疫情冲击下,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是当前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 如何评估中国央行降息的力度,利率下行的边界在哪里?本文对此做一讨论。

讨论中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高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负债率高导致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加大;二是,资金成本率高,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与投资回报不相匹配;三是,利率水平系统性偏高,其调整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

基于这一框架,2020年贷款利率的下行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疫情冲击下,实体经济需要加大融资以平衡资金缺口,若要在此过程中不增加实体经济的利息偿付规模,需要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下降至5.15%以下,对应LPR至少下降至3.85%。

2、2018年4季度以来,民营企业投资回报率大幅走低,而贷款利率下行幅度偏小,若要使民营企业有信心度过当前困境,需要贷款利率至少下降至4%。按照央行给予民营企业LPR+50bp的政策优惠,则对应LPR至少下降至3.5%。

3、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和LPR利率水平都不算高。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220bp,与韩国的净息差217bp相近,明显高于同期的日本和德国,处于基本合理的区间,但尚有适度压缩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

4、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基准利率水平并不算高,所谓融资贵本质上是信贷结构失衡的问题。这需要在空间(进一步降息)和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上共同发力方能解决,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加速适逢其时。当前,海外主要经济体纷纷走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但对于降息幅度的把握,中国有自身的课题,并非“一降了之”!西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上的“花样翻新”,也可以作为一个终极的“压力测试”,一个另类“干中学”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评估、珍惜、用好中国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