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 | 清明出游超预期,旅游业严阵备“五一”

危中寻机,旅游行业开足马力抢时间补损失。

作者:尚风

4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为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但对于停滞已久的旅游业来说,这样的出行规模,仍可被称为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复苏。据报告显示,新疆、吉林等地旅游市场复苏较快,旅游景区热度回升明显。


清明小长假成为首场“测试赛”

 

危中寻机,旅游行业开足马力抢时间补损失。在经历了清明小长假这一场复工期首场“测试赛”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五一”旅游高峰前的小高潮,清明出游意愿回暖超出预期。

去哪儿网统计数据显示,清明期间,国内各大景点客流量环比增长1.9倍,达到去年同期四成水平。其中新疆、吉林、云南、西藏、安徽、四川等地旅游市场复苏较快,游客量恢复至去年清明假期的五成以上,南岳衡山等自然景区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准,周庄古镇、千岛湖景区游客达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旅游景区热度回升明显。

值得注意是,疫情对人们的出游偏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驴妈妈统计数据显示,清明期间,都市休闲一日游、近郊周边游回暖复苏。其中,62%用户选择本地景区半日游,28%用户选择了本地一日游。

住宿方面,酒店业迎来疫情后的首个入住小高峰。据小猪短租数据显示,乡村民宿率先回暖,平台清明节假期订单中乡村民宿占比超七成,其客单价在人均300元以上;携程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六成。

此外,航空市场也备受关注。据了解,清明假期期间,国内城市之间往来机票价格继续走低,其中4月4日京沪单程经济舱票价低至1.1折,单程仅需170元。广州-北京、北京-西安等许多航线价格仅300元上下。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直飞率、客座率均较低,短期内恐难以根本改变,中远程旅游市场回暖尚需时日。


“春寒”未消

 

整体而言,这仍然是一个“不热闹”的小长假。网上一份调研数据显示,有78%参与者表示此次清明并未出行。从全国层面来看,旅游业中多种业态仍然处于“停摆”状态。在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下,许多国家采取限制入境、减少人员流动等非常措施,对国内旅游市场冲击持续加剧。

多家旅游相关从业者坦言,疫情影响超出了业内的最初预期,在经历了数以亿计的“退单潮”后,盼着“春天”到来的旅游业却遭遇“倒春寒”。“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为6.5万亿元,平均一天178亿元。停滞一天,就是这样的损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说。

当下,旅游业的走势取决于疫情的走势。目前,中短途游客将成为主要旅游客源。各地疫情已得到控制,一些省内旅游类景区具备率先复苏的条件,而旅行社这类对接内外旅游业务的企业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步入正轨。

 

“五一”战局新课题

 

如果说清明的3天假期只是一场热身“测试赛”的话,那么“五一”黄金周才是国内旅游市场最期待的“重头戏”。清明小长假期间部分景区出现了现场导流、疏散工作不完善等情况,因此,如何在景区开放的同时,做好导流等防疫工作,为“五一”黄金周备战,成为了旅游从业者们面对的新课题。

“从清明小长假的出行情况看,旅游行业的复苏正在加速。预计‘五一’还会出现新的出行高峰。”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

虽然距离“五一”假期尚有时日,但是从一些短租平台的浏览量和预订量上看,“五一”期间,三亚、厦门、青岛等海滨旅游城市搜索量及订单已有明显增幅。截至目前,小猪平台上单笔订单交易最大数额来自三亚,订单金额高达53340元。去哪儿网相关负责人也透露,近期该平台上有关“五一”出行的预售产品正进一步走俏,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五一假期期间的酒店预售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1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共同发布的疫情后旅游调查数据显示,如果疫情能够完全控制,有近一半(43%)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20年3-6月上半年选择出行旅游,而选择在5月旅游的比例达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预计“五一”假期开始,国内旅游市场将迎来今年首个小高峰,其次是6、7、8三个月,各有15%的选择率。

有专家提出,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仍不能放松对疫情的防控,建议旅游企业继续做好相关防范,依法与旅游者签订书面的旅游合同,并增加特殊时期的合同条款,确保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正当利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