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 疫情寒冬,新的势力正在茁壮成长

有些东西在衰落,更多东西在崛起。

作者:二号头目 

来源:九边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此次疫情太严重,联合国75周年的几千场活动都要搬到线上开,他们用“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和“腾讯同传”,开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会议;微信不仅作为联合国的会议工具,还作为问卷调查工具,而他们此次会议的核心,正是探讨未来。

然后再看到下边这个新闻:

这两件事让我非常感慨,世界真变了!


1

那个千年来的生产大国又回来了


众所周知,我国史书内容非常奇怪,用毛主席的话说,只有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写史人有意无意把一部分关键史实完全忽略了,比如我国的贸易史,还有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关键地位,在史书中基本没提,让你常误以为,我国在过去上千年里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其实你如果去看国外研究专著,就能发现中国不但不是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而且一直和西方关系非常紧密。

中国有两条商道连着西方,一条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另一条是南海的海上丝绸之路。

大家知道的强汉盛唐,我汉家男儿长期在西域奋战,并不像有些书上写的,是为了皇帝的虚荣,恰好相反,是用武力去保护商道,通过商道来获取利益,跟现在美国干的事差不多。

我前期写过,唐朝在西域贸易那么昌盛,长安城里到处都是胡人,寄生在商道上的吐蕃也一度牛逼得不得了。而中亚,也因中国和西方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整个上千年,中国一直在参与世界市场,不仅参与,还一直是里边的大头。欧亚大陆像个扁担,一头是欧洲,一头是中国,中间是穆斯林,中国物资长期通过中亚贸易路线到达欧洲,穆斯林做中间商赚差价,让他们在整个中世纪富得流油。可想而知,曾经亚欧大陆上,贸易有多频繁。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东西方贸易开始走海路了,不再路过中亚,中亚迅速衰败。这也是为啥你看到,古代穆斯林非常开明,但越到近代越极端,这跟经济衰落和贸易路线的变迁强相关。

在整个历史上,中国都是生产大国。中国生产的东西卖到全世界,中国工艺代表了整个古代的最高水平。甚至声称“片板不得下海”的明朝,也向海外输出了天量的瓷器和茶叶丝绸,使得英国都被明清带坏了,喝茶也成了他们的刚需,一直喝到现在。

英国人一开始喝中国产的茶,后来嫌贵,就把福建茶叶弄到印度种植。大家知道那个阿萨姆奶茶吧?阿萨姆就是印度北部邦,水土适合种茶叶。英国人偷摸学了中国的种茶技术后,专门让阿萨姆人给他们种。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盛世,都是深度锲入到世界市场当中的时代,那时就从古代的全球贸易中不断获取收益。我国长期在东西方贸易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这也是为啥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初衷,其实是来寻找咱们中国的。

中国强大的生产和贸易国地位一直持续到18世纪。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欧美开启了大西洋三角贸易,这个贸易圈是更强大、更有潜力的一个圈,世界贸易的中心转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那里。而中国由于自身人口资源的内卷化,变得可有可无。

但历史并未到此结束。

中国经历了痛苦的两百年后,终于走出阴影,老帝国重新入场,逆势上扬。

从1840年到1953年,我国打了一百多年的仗,这中间我们遭受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列强的反复入侵;又从1949到现在,发展了70年。在后四十年,中国急剧拉升,超大型国家就和狂奔起来的巨象一样,所有人都惊呆了!整个人类历史上,你见过这种场景吗?

如今在世界面前,中国在工业全品类方面接近无敌状态。那种迅速上涨的情形,基本上复刻了下边我常发的这张图,而这种情况,只在泛儒家文化圈的东亚国家韩国、日本才发生,其他人口稍微上规模的国家里,从没出现过。

现在,产业分布的广度方面,中国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联合国产业分类工业门类的国家,能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满足民生、军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

所以,过去两千年反复重演的一幕又发生了,只不过这次不是金银,而是美元,商品向西,美元向东

在产业高度方面,中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全面占领中低端产业的同时,向高端产业发起冲击,在个别领域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尽管在整个中国古代,中国生产的东西都是“精工”的代表,罗马元老院的元老们制服就是中国丝绸制作,英国贵族家家都摆着中国瓷器。如今,中国制造又有了新的含义,信息技术领域我们又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今天中国公司腾讯击败其他美国公司,给联合国提供关键信息技术相关服务,乍看是个孤立事件,但长期看可能是个标志事件,标志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我们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终于赶上了信息革命,并站立在了潮头。

日韩当初崛起也这样。先承接欧美外包产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专注创新,最后在高端产业直追欧美,切下了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现在有几个中国公司,在这方面也已经做得很好了,甚至超过了欧美同行。

而日韩在崛起过程中,也一直伴随着各种质疑。这些质疑有来自欧美的,也有来自自己人阵营的,但依靠东亚人的坚韧和聪明,都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今我们也有了跻身世界一线的公司,而且这些公司都有史无前例体量的用户,这也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抗疫过程中,继续上扬的底气。


2

全新的生产与组织模式正在形成


这次腾讯和联合国合作,也代表了一种趋势,依赖线上办公的新时代也到来了。

线上办公这事不是个稀奇玩意,但这次疫情无疑加剧了这种变革。有点像当初石油用了几十年后还在继续小打小闹,直到英国海军为了迎接德国海军的挑战,把所有军舰都换上了石油驱动,石油时代这才彻底降临。

这次疫情很多人评价它是“黑天鹅”。但著名美国投资人达利欧提了个说法,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说这种事在人一生中不咋常见,因为我们活得太短了,但从历史来看,像这次疫情导致的社会休克十分常见。每隔一些年就得来一次,只是这里的“一些年”,比巴菲特的岁数都长,所以就显得很不常见。

正是大家没注意到这种“周期性必来的不速之客”,各种组织因为生产和组织方式不同,疫情对大家的伤害并不均匀。比如工厂停工、餐馆停业,线下企业痛苦不堪!

但很多适应性好的企业却几乎没受影响,还逆势上扬,比如线上游戏公司就迎来了一波红利,线上办公app也逆势上扬,此外还有线上蹦迪、线上KTV等等。

既然有人获益,有人倒霉,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组织重组,也逼着你去寻求突破,改进自己的企业模式,追求业务的不间断。

这次联合国开了个好头。他们这种世界顶级传统机构都做出了那么大的变革,其他人也得跟着变。这段时间,我身边就有人对这个事体悟很深。

前几天群里有小伙伴说,他们公司在疫情期间一直没能开业。尽管是软件公司,但公司自己的软件属于专用软件,不到公司现场没法开业。但业务不能停啊!所以这段时间,他们项目组几个人拉了个小群,在家里上班,天天用微信会议联络,竟然接了个外包软件项目,还做成了,疫情期间收入非但没下降,反而大幅上升。

他们几个现在已没法想象再回公司去上班了,希望每天穿着睡衣在家干活,用电话会议组织一个没有集中办公地的公司,类似去中心化组织那样。

此外,疫情期间,一些自媒体大号也成功做到了逆势崛起,具体哪个我就不说了,看完我的描述大家说不定能猜到。那个公司其实就是个松散组织,全球有20来个人,但没集中办公地,因为他们从来不依赖集中办公,所以在这次疫情中无缝衔接。每天世界各地的小编,把当地采集到的好玩的东西,在微信群跟其他人一起分享,微信平台就是他们的办公平台。

他们几个成立自媒体的想法始于一次微信聊天,然后在微信上慢慢做大,大家平时各自搜集然后讨论整理,再发出来;微博、微信、抖音和B站所有的内容,都是这种分布式场景下生产出来的。

另外,线上技术会重新定义公司,公司不再是格子间写字楼,正如工厂不再是19世纪的血汗生产线一样。使命驱动的自组织管理理论早就有了,相关技术工具这几年也陆续成熟,今年是个标志性节点,后续很多组织形式会向这个方向靠拢。

这种组织我们一般叫OKR(目标和关键结果),依赖创意的自由软件联盟、自媒体、黑客组织、广告小组和无国界医生,还有很多NGO,都是这种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人员很可能从来都没见过面,但是协作的非常好。

此外在美国,现在也有多个跨国项目,比如谷歌的那个著名的智能狗,其中关键的负责平衡的那个项目,就是美国和欧洲科学家在多地分布式办公。而且谷歌最新在中国北京上海组建的机器学习实验室,也是通过会议平台和北美总部协同。

至于码农们熟知的那个GitLab,完全就是一家纯线上远程办公公司,这个公司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雇佣了一千多员工,却没有任何办公场地,大家都在家里上班。

这也是为啥这次疫情期间,美股暴跌,但是办公软件所在公司股价持续上涨。

不过呢,如果你觉得在家办公效率不高,只有被人看着效率才高,那可能你从事的不是“使命驱动”,也就是你并不爱你干的事。

当然了,绝大部分人不爱自己的工作,我也不太爱自己的工作。但我除了工作不是还有写作嘛,我在家上班效率确实也就那样,在家写作却效率惊人,而且不知疲倦,经常大半夜跟世界各地的小伙伴打听他们那边的情况。也希望大家能找到干着开心的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共产主义”。

我们以前说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现在你只要愿意,网络资源到处都是,且极其廉价,基本是按需分配,类似微信企业版这样的神器也能非常廉价地得到。只要伸出你的小手去整合,去再生产,你就是资本家,你就是企业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给小人物赋能。以前组织一个上千万人级别的聚会可以耗尽一个国家的财力,但是现在一些草根博主就能做到,这才是这个时代逆天的现象。

毫无疑问,过去百年中,对人类意义最大的几个发明,都是用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降低运输成本的。接下来的时间里,虚拟空间承载的价值很快就要超过物理世界,毕竟在拉近距离方面,网络有天然优势。

大家不要怀疑,那种格子间打卡的工作模式,很快就会被纯虚拟的工作空间取代。彻底取代有点难,但占比会飙升,而且比你想象得要快得多。

当然了,不只是这类小公司在这么玩,大公司也是这么搞的。

类似国家级路由器、手机APP的服务器和购物网站什么的,都是7X24小时运转的;尤其是你手机里那些常见APP,我们称为“超级APP”,任何一个软件的用户都上亿,背后都是跟广场一样的刀片服务器,这些业务都不能停。那么面对这次疫情,他们是怎么搞的?

这事我正好很了解,因为我就在其中一个大厂里负责两个项目。整个春节期间,业务一秒钟都没断,有个大型团队一直在支撑这事。这过程中,有小伙伴在武汉隔离,有在北京,还有几个在海外,整个过程全程依靠在线沟通和在线会议来安排与推进。因为我们以前就是这么搞的,所以现在加大剂量继续搞线上业务,一点问题都没。

最近我看到,知乎上还有不少人在那里讨论线上办公的合理性什么的,觉得有点逗。这就好像在1800年讨论蒸汽机是不是很不合理,1870年讨论电力是不是一个糟糕的发明一样。我们已被逼到了那个“门”面前,你能挤过去就是新天地,广阔而大有作为。

所以,在上篇文章里我说,疫情绝对是一次灾难,但又远远不是灾难,这也是一次机会!腾讯这样的中国公司,在这次疫情中通过向国内外提供在线技术支持与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疫情也将倒逼其他企业做出革新。

后续,会有越来越多那种平时在上班,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新组织。我知道一个B站大号就是这么运转的。他们几个作者,都是下班业余时间搞,有人写文案,有人录音,有人做视频,彼此间利用网络在线沟通和演示。

所以说,技术本身从来也不只是技术,正如蒸汽机本来是用来给煤矿抽水的,计算机本身是用来算导弹轨道的,但这些技术都改变了人类的整体面貌。远程会议工具的下沉化,也会带来全新的组织形态,更高效,更复杂,更灵活,这也正是腾讯这样头部公司的职责与优势。


3

尾声


如果回到2010年,你跟我说联合国用的是腾讯软件,中国经济规模已膨胀到了这么大,带货博主一天能卖好几亿,几千万人挤在一起看直播,我可能觉得你疯了!但事实就是如此,世界已经变了。

中国的那些头部公司,借助我国海量的市场和他们自身的锐意进取,都取得了以前没法想象的成就,市场也跟个变色龙似的变得超乎我们想象。

我也相信,接下来的十年同样是意想不到的十年。疫情固然残酷,但本身也淘汰一部分竞争力弱的企业,而竞争力强的企业相当于挺过了一轮周期,在随后的日子里会变得更强大,线上虚拟业务也将前所未有地蓬勃。

有些东西在衰落,更多东西在崛起。不过我并不准备说服谁,因为你不管悲观还是乐观,长期看来,你都是对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