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农业】粮食深度研究:国内主粮供给有保障 关注粮食主题机会

考虑到粮食是抗通胀资产以及具备避险属性,假如粮食主要出口国新冠防控低于预期,可能短期中断供应链,粮价可能出现向上波动。

作者:国君农业钟凯锋、鲁家瑞等 

来源:农业凯歌

本报告导读

考虑到粮食是抗通胀资产以及具备避险属性,假如粮食主要出口国新冠防控低于预期,可能短期中断供应链,粮价可能出现向上波动。

摘要

投资建议我们虽然认为全球粮食整体供给较为充足,但仍然认为新冠疫情的不可控可能会引发个别品种价格上涨,建议关注产业链主题性机会,推荐种植板块,推荐标的:苏垦农发、北大荒。推荐种植上游的种业板块,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相关受益标的:登海种业。

粮食整体供给充足,个别品种存在涨价可能。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变暖和新种植技术的推广,全球和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高位,同时国内春耕受新冠疫情影响有限,全球也暂时未见到较大影响,因此从供需角度分析不存在大幅涨价的可能。但是考虑到粮食是抗通胀资产以及具备避险属性,假如新冠防控长时间低于预期,存在过剩流动性带来个别品种涨价的可能性。具体分析如下:

口粮国内供给充足,不存在大幅涨价的基础。口粮主要涉及大米和小麦,国内口粮基本实现自主化,不存在进口依赖:1)稻谷2019/2020年期初库存1.72亿吨,预计产量1.99亿吨,消费量1.97亿吨,期初库存消费比高达86%;此外稻谷贸易比不到2%,无进口依赖。2)小麦2019/2020年期初库存0.69亿吨,预计产量1.18亿吨,消费量1.12亿吨,期初库存消费比高达63%;此外小麦的贸易比不到3%,无进口依赖。考虑到稻谷主要出口国越南已经禁止大米出口,口粮流通存在进一步中断可能,需关注主要出口国疫情防控情况。

非口粮农产品价格受影响有差异,但整体可控。非口粮主要分析玉米、大豆和白糖,具体如下:1)玉米:2020年维持紧供给,基本面驱动价格易涨难跌,假设全球粮食价格发生异动,国内玉米涨幅有望领先其他品种。2)白糖:中国是糖净进口大国,糖进口占比约四分之一,如果疫情超预期对食糖贸易的影响,不排除国内价格将超预期上涨。3)大豆:中国大豆具有高对外依存的特点,大豆进口占比高达85%左右,短期而言国际价格上涨叠加进口短期装船延迟将抬升国内大豆价格,长期饲料需求增加将扩大供需缺口推动价格上涨。

风险提示

恶劣天气或者虫灾等自然灾害带来不可控风险;非洲猪瘟不可控带来的需求不振风险;政策推广不及预期带来的潜在风险;进口量可能过大带来的市场冲击。如若疫情拐点持续未见,农产品价格将有大涨可能,原因在于疫情对于供给端影响将从流通转向生产,供给宽松局面可能逆转,同时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避险需求可能提升导致资金涌入农产品,通过金融行为推升价格泡沫。

正文

1

种植:粮价存在上涨可能 关注涨价周期机会

1.1.新冠引发粮食担忧 涨价预期驱动板块

粮食安全担忧驱动种植板块上行。近日种植板块表现较好,相关标的,北大荒、苏垦农发以及种业板块均有较好的涨幅。我们认为,种植板块主要驱动力为:新冠疫情全球进一步发酵,3月下旬开始全球多个国家表示禁止相关农产品出口,引发市场粮食安全担忧,涨价预期驱动种植链上行。

全球主要粮食库存充足,不存在大幅涨价的基础。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新种植技术的推广,全球粮食总产量维持上行趋势,目前全球主要农产品的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高位。我们认为,只要疫情对不影响正常耕种和不发生挤兑屯粮,全球不存在粮价的大幅上涨的基本面。

新冠疫情可能造成阶段性的粮价上涨。如果疫情在上半年见到拐点,预计农产品价格会迎来温和上涨,原因在于流通端限制导致供给结构性不足,以及疫情下囤货需求阶段性提升,但考虑到较为充足的库存,预计基本面支撑的上涨幅度有限。如若疫情拐点持续未见,农产品价格可能有进一步上涨可能,原因在于疫情对于供给端影响将从流通转向生产,同时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避险需求可能提升导致资金涌入农产品,推升农产品价格。

1.2.涨价利好整个产业链精选种植与种子板块

粮食涨价更利好种子和种植板块。粮食是典型的大宗周期品,粮价上涨一般利好上游与种植利润,下游加工企业一般会承担部分涨价空间,利润短期承压。涨价带动的涨价,我们重点看好上游的种子和中游的种植板块。其中,种子公司受下游粮食价格影响很大,粮食价格上涨有助于提高单亩种植受益,提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考虑到种子在农资投入中占比小,因此粮价上涨农户更倾向买好种子,头部种子企业迎量价齐升。

2

口粮:国内供给充足 国际关注出口国疫情                                 

口粮国内供给充足,不存在大幅涨价的基础。口粮主要涉及大米和小麦,国内口粮基本实现自主化,不存在进口依赖:1)稻谷2019/2020年期初库存1.72亿吨,预计产量1.99亿吨,消费量1.97亿吨,期初库存消费比高达86%;此外稻谷贸易比不到2%,无进口依赖。2)小麦2019/2020年期初库存0.69亿吨,预计产量1.18亿吨,消费量1.12亿吨,期初库存消费比高达63%;此外小麦的贸易比不到3%,无进口依赖。考虑到稻谷主要出口国越南已经禁止大米出口,口粮流通存在进一步中断可能,需关注主要出口国疫情防控情况。

2.1.国内:大米与小麦供给充足春耕受疫情影响不大

2.1.1. 口粮供给较为充足 国内无需担忧供给问题

大米供给较为充足,国内无需担忧供给问题。国内一直对水稻的种植有最低收购价补贴保护,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2017年最低收购价虽有下调,种植面积有所降低,但由于国内种植技术的提升,总产量依然维持较高水平。根据天下粮仓预估,2019/2020年度,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99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97亿吨,期初库存约为1.72亿吨,库存消费比高达86%;进出口方面,2019/2020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250万吨,贸易比1.3%,没有进口依赖。

小麦库存维持高位,国内粮食安全。根据天下粮仓预估,2019/2020年度,国内小麦年度产量约为1.18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12亿吨,期初库存约为0.69亿吨,库存消费比高达62%;进出口方面,2019/2020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350万吨,贸易比3%,没有进口依赖。

2.1.2. 春耕不受疫情影响 国内供给有保障

国内春耕受新冠疫情影响有限,国际种植需要暂时影响有限。根据农业部披露,截至3月26日,全国春播粮食7480多万亩,完成意向种植的8%,进度同比快了0.6个百分点。早稻育秧已近七成,栽插1600多万亩,育秧进度快了1.6个百分点,栽插进度快2.9个百分点。国际种植,尚有不确定性,目前影响有限。

2.2.提防口粮贸易流通关注南亚与东南亚疫情

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达到近十年高点,前五大出口地区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1%。根据USDA数据,2019年全球大米总产量499百万吨,年度消费量492百万吨,年度出口量为44百万吨,其中,期末库存消费比为37%,处于近十年最高水平,库存储备较为充足;大米主要出口国为印度、泰国、越南、美国、中国,其出口占全球比例分别为24%、17%、16%、7%和7%,合计占全球出口比例的71%。

全球小麦库存储备较为充足,前四大出口地区占全球总出口量的64%。根据USDA数据,2019年全球小麦总产量765百万吨,年度消费量755百万吨,年度出口量为184百万吨,其中,期初库存消费比为37%,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库存储备较为充足;小麦主要出口国为俄罗斯、欧盟、美国和加拿大,其出口占全球比例分别为19%、17%、15%和13%,合计占全球出口比例的64%。

重点关注粮食主要出口国的疫情防控情况。考虑到大米与小麦均为口粮,价格走势相似,因此我们以大米出口流通为研究对象。全球水稻接近90%的种植面积在亚洲,其中东南亚与南亚是全球大米的主要出口地区。预判口粮是否会受新冠疫情影响,重点关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疫情。目前,印度疫情确认数量均未见到拐点,越南(东南亚代表国家)有所企稳,但仍需进一步观察,考虑到越南已经阶段性禁止农产品出口,后续价格影响还需重点关注。

3

玉米:2020年供给趋紧 价格易涨难跌                                     

中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为5亿亩,每亩产量约为400公斤,总产量约为2亿吨。国内玉米的优势种植区域为北方春玉米区(45-50%)、黄海夏玉米区(30-35%)和西南玉米区。消费方面,玉米是最重要的饲料原粮,饲料消费一直占饲料原粮的 60%以上;除此之外,玉米的工业消费也较大,主要用于乙醇和深加工等,直接食用消费占比不足10%。

玉米维持紧供给,2020年价格易涨难跌。供给方面,国内玉米从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玉米临储库存逐年下降,目前临储期初库存已经回归低位。此外,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仍可能维持下滑,草地贪夜蛾虫灾可能会造成玉米减产可能性,因此2020年玉米产量有可能低于预期。需求方面,畜禽存栏环比提升,饲料带动玉米需求好转。因此,我们认为2020年玉米维持紧供给,价格易涨难跌。

3.1.供应端:库存继续下滑产能存在下滑可能

临储库存回归正常,玉米价格不再受临储库存压制。根据国泰君安期货团队研究,经过2019年拍卖之后,临储玉米结余库存只有5600万吨左右,并且都是2015年玉米,属于超期存储玉米,预计2020年将完成临储玉米去库存任务。考虑到2016年初,临储超2亿吨多的库存,国内临储库存已经回归正常。

目前社会库存水平不高,潜在利好玉米价格。2019年玉米价格低迷,企业都以随用随采库存策略为主,目前社会库存水平不高、需求有逐渐好转迹象,预计只要2020年拍卖底价价格调整合理,玉米价格继续跌破临储拍卖底价概率不大,有利于未来玉米价格反弹。

2020年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严峻,有可能造成供给波动。国内玉米接近5亿亩的种植面积,从农业部近日发布的《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来看,2020年草地贪夜蛾疫情防控严峻,主要表现:1)虫源基数大,虫源累计明显高于2019年,是2019年同期检测数量的90倍;2)北迁时间提前,预计2020年同比2019年北迁提前1个月;3)发生面积大,根据农业部测算,草地贪夜蛾涉及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亿亩,潜在威胁2亿亩。

3.2 需求:畜禽存栏稳步上行饲料提振玉米需求

畜禽存栏稳步上行,饲料提振玉米需求。2019年生猪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产能大幅度去化,根据农业部数据,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一度减少超40%。随后生猪价格迎来周期反转,2019年10月底生猪价格达到历史高位,猪价超过40元/公斤。受替代品影响,白羽鸡迎来替代消费高峰,白羽鸡价格也创历史高位。当前,畜禽养殖盈利高企,养殖户养殖积极性高,整体存栏稳步提升。考虑到饲料是玉米需求的主要来源方,提振玉米需求。

2020年国内玉米新作产需缺口会放大,价格易涨难跌。根据国泰君安期货汇总农业农村部、USDA、天下粮仓、中国汇易的玉米平衡表,整体来看市场认为新作2019/20年度国内玉米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从具体数据来看,农业部和USDA认为国内玉米产量-需求缺口约1000-2000万吨;而天下粮仓和中国汇易预估玉米缺口达到5000万吨左右。虽然上述机构对于玉米产需缺口具体数据预估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从趋势来看2019/20作物年度玉米缺口均是以扩大为主。

3.3 国内玉米自给自足 进口冲击可忽略

国内玉米贸易比不到3%,进口冲击不大。国内玉米一直有进口配额保护。因此,每年国内玉米进口量仅为400万吨左右,相对比我们每年2亿多吨的消费量来看,贸易比(进口占消费比例)不到3%,影响较小。

玉米主要出口国未见疫情拐点。全球玉米出口国主要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60%以上。全球玉米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主要出口国疫情防控情况以及疫情防控不及预期带来的封关,可能会造成全球玉米供应链短期中断,进而引起价格上涨。从目前来看,美国、巴西等主要出口国疫情确认数量均为见到拐点,影响如何需要进一步观察。

4

白糖:牛市周期起步 多因素支撑未来糖价上涨                          

4.1 国际出现产需缺口,推升国际糖价

4.1.1 全球:产需缺口首现,供需形势趋紧

牛市周期前夕,反转已至。全球糖产量连续3年大于需求,根据USDA预测,2019年全球糖库存达到5505万吨,进入2019/20榨季,全球糖产量下滑至1.74亿吨,总消费量约1.76亿吨,出现自16/17榨季后的首次产需缺口,而根据ISO预测,19/20榨季产需缺口将达944万吨,为过去11年来最高水平,甚至部分机构预测产需缺口将超过1000万吨,19/20榨季出现确定性产需缺口,为糖价后续上涨奠定了基础。

产量结构方面:18/19榨季印度成为第一大产糖国,目前产量前五的国家(地区)为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合计产量达全球的60%,19/20榨季由于印度大幅减产和巴西小幅增产,巴西重归产糖第一大国。根据USDA预测,2019/20榨季,五大主产国产糖量减少约600万吨(根据北方商品最新统计数据,前五大产糖国糖产量减少量超过1200万吨)。其中,印度作为18/19榨季的第一大产糖国,预计19/20榨季产量下降至2750万吨,下降约780万吨,同比下降约22%,成为本轮国际糖价上涨的主要动因之一。

库存方面:库销比与糖价呈显著反向关系。根据USDA预测,19/20榨季库销比从2018/19榨季的31.59%下滑至19/20榨季的28.25% ,同比下滑10.57%。库销比仅次于2016年的低点,从而推动国际糖价升高。

4.1.2. 巴西:出口供给新低,糖醇比有望回升

糖产量略降,出口新低。根据USDA预测,2019/20榨季巴西糖产量降至2935万吨,同比下滑0.51%。同时巴西糖出口量降至1862万吨,创13年以来新低,较17/18榨季下降33.97%。

乙醇用蔗比例是影响巴西糖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巴西制糖成本约15美分/磅,现金成本约13美分/磅,我们认为巴西产糖量需关注因素分三种情况:(1)糖价低于13美分/磅:糖价低于现金成本,如果此时乙醇折糖价格也低于13美分/磅,会引发巴西甘蔗减产;(2)糖价低于15美分/磅:糖价低于制糖生产成本时,主要关注糖醇比;(3)糖价高于15美分/磅:糖价高于制糖成本,榨糖可获利,蔗农可能增加甘蔗种植面积,关注糖醇比与甘蔗种植面积。

国际油价超低位,糖醇比有望回升。截止3月16日,2019/20榨季巴西糖用蔗比例约34.38%,历史最低。但受到国际油价超低位影响,乙醇价格迅速下跌。目前,乙醇均价折合糖价约为11.37美分/磅,相比于2019年12月,下降了近40%。根据北方商品数据,市场预期20/21榨季巴西糖醇比会回升到46%的高位,因此国际糖价应声下跌到11美分/磅的低位。

受新冠疫情影响,长期缺口与短期供给增量博弈截止3月31日,巴西当日新增确诊病例增至1233例,累计确诊病例5812例,死亡病例202例。短期而言,受新冠疫情影响巴西部分地区封城封路,燃料需求量急剧下降,多家能源巨头公司宣布减少从糖厂采购的乙醇数量,乙醇价格下行压力极大,或导致食糖产量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30日,原糖价格指数跌至10.86美分/磅。由于疫情与油价的不确定性,糖价持续维持11美分/磅的低位,如果这一低位持续,巴西将陷入糖醇皆亏的经验状态,将引发巴西甘蔗减产从而将导致后续糖周期超预期。此外,如果疫情超预期,将影响巴西港口运行,导致巴西糖出口短期骤降。

4.1.3. 印度:印度糖产量大幅下滑,出口预计紧缩

印度糖产量大幅下滑,是本次糖周期景气度向上的核心因素。受自然灾害影响,印度新榨季减产。根据北方商品统计,截止3月27日,印度19/20榨季糖产量2650万吨,同比减少-19.6% 。新榨季印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1)三大主产区中,马邦与卡邦受干旱影响,甘蔗种植面积下降约20%,但后续的强降水又使甘蔗单产与含糖量下降;(2)此外,临近榨季,马邦发生洪涝灾害,致使榨季推迟约1个月;(3)部分入榨甘蔗被洪水侵蚀,不仅使甘蔗糖分进一步损失,还导致开榨后半数糖厂无法开工。

新冠疫情下,港口与糖厂劳工缺乏,出口量紧缩。截止4月1日,印度当日新增确诊病例38例,累计确诊病例1657例,死亡病例50例。3月24日,印度宣布全国性封城21天以抑制新冠疫情传播,封城期间所有商店、工厂、车间等都将关闭。同时根据印度糖业进出口公司ISEC公告,,受21天封城令影响,糖企工人返工困难,已无法正常运转。此外,尽管港口尚未封锁,但目前港口缺乏劳工,预计印度2019/20榨季糖出口量将低于500万吨的预计出口量。

4.1.4. 泰国:极端天气影响下,泰国糖产量减少近半

极端天气影响,泰国糖产量超预期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泰国目前正面临40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严重影响了甘蔗收成。根据北方商品数据,泰国2019/20榨季糖产量830万吨,同比下降43%,而此次干旱也严重影响了2020/21榨季的甘蔗种植,预计2020/21榨季泰国糖产量仍将位于低位。值得注意的是,泰国糖出口占比极高,根据USDA数据,18/19榨季泰国糖出口量占全球糖产量的5.17%(印度2.61%),本次泰国糖减产加剧了国际糖供给的紧张态势。此外,截止3月31日,泰国当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例,累计确诊病例1771例,死亡病例12例。目前,泰国部分地区已对商铺实行宵禁,若疫情再度升级,不排除泰国采取封城等方式减少人员流动,从而对糖厂生产和出口产生影响。

4.2. 国内各产区小幅减产,贸易受疫情冲击或有所下降

4.2.1. 国内各产区小幅减产

供给端:国内各产区小幅减产,预计国内糖产量小幅减产至1030万吨。在国内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9年天气干旱、虫害原因导致广西、云南等主要产糖地甘蔗减产,产糖率提高部分弥补产量减少。第一季度本是食糖生产的旺季、销售的淡季,但受开工影响,对甘蔗运输和糖生产造成了影响,预估产糖量或有所下调。

需求端:由于肺炎疫情影响,春节期间餐饮业消费直接腰斩,食品和饮料制造行业终端库存积压,复工时间推迟,供需两弱的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虽有部分餐饮企业复工,但是需求仍然相对疲软。目前由于爆发时期刚好是传统的消费淡季,预计对于食糖夏季销售旺季的影响不会太大,这或将进一步弥补消费端减弱给糖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4.2.2. 边际成本定价,糖价有超预期的可能

我们认为国内糖价是由国内糖供给的边际成本决定。国内糖需求约1500万吨,无法单靠国产糖或进口糖满足,因此决定糖价的核心在国内自产糖和配额外进口糖两个边际供应量。其中供应方面,配额内进口糖:配额内进口糖成本约3000元/吨,征收15%的关税,配额内进口量194.5 万吨。国内生产糖:目前国内制糖现金成本5100元/吨,形成了国内现货糖价底部,托底糖价;完全成本平均为5700元/吨,最高完全成本约6300元/吨,国内糖产量约1030万吨。配额外进口糖:目前需征收85%的关税,进口成本约4700元/吨,5月22日后关税税率下调至50%,成本约为3900元/吨。由糖行业协会发放进口许可证来分配配额外进口量,配额外进口量约200万吨。国储糖:由糖业协会制定供需平衡表,根据整体供需缺口进行拍卖,保证国内供需平衡。

4.2.3. 食糖进口量稳定,贸易受疫情冲击或有所下降

国产糖减产,进口短期受阻,糖周期有望超预期。根据USDA预测,国内需求量约1580万吨,与18/19榨季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糖的需求量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USDA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糖占国内糖总消费量的25.95%。疫情对食糖贸易产生了影响,对于我国这样的净进口国来讲,后续进口如果受阻,国内自产糖将弥补不了国内产需缺口,如果出现类似状态,国家有望通过抛储的方式来抑制价格上涨,但即使国储糖抛储,预计国内价格还将超预期上涨。

5

大豆:新冠疫情有影响全球大豆种植和贸易的可能                 

5.1. 新冠疫情可能会影响主产国大豆的生产、贸易

5.1.1. 全球:产需缺口首现,供需形势趋紧

USDA预测报告显示,19/2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42亿吨,同比下滑4.7%19/20年度全球大豆消费需求量为3.5亿吨,同比增长2.1%贸易方面,USDA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大豆出口1.52亿吨,同比增长2.39%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确诊人数持续增加,疫情的严重性和传染性不排除对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等大豆主产国的生产、贸易造成影响,未来可能影响全球大豆的供应结构。

产量结构方面:大豆主要生产国的大豆产量分别为巴西1.26亿吨、美国9684万吨、阿根廷5400万吨、中国181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6.3%;中国为全球大豆的主要消费国,2020年预测消费1.04亿吨,约占全球消费需求的30%。

5.1.2. 美国: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低于预期

目前,美国成为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截止2020年3月31日,美国已累计确诊18.98万人、累计死亡4086人、累计治愈人数7136人,死亡比例呈上升趋势。为应对此次新冠疫情传染扩散,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13日宣布美国因疫情进入紧急状态,并相继发布对外旅行禁令、“保持社交距离”指令等。美国多个州也采取各种控制措施:要求市民除生活所需“基本”活动外,待在家中不要外出,违者将受到处罚;关闭一些“非必要营运”场所;关闭一些学校并改为视频授课;鼓励员工远程办公等。

根据3USDA 月度供需报告显示,预期2019/20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仍为9684万吨,消费需求量为6076万吨。但是,美国作为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国内严重的疫情可能会影响大豆未来的产量供应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2020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8,351万英亩,低于323日公布的种植意向,也低于8,486.5万英亩的市场预期,因此后续不排除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美国大豆生产产生影响

5.1.3. 巴西:新冠疫情下,大豆贸易短期可能受到影响

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作为拉丁美洲受此次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截止2020331日,巴西已累计确诊5717人、累计死亡201人、累计治愈人数0人。面对此次具有高传染性的新冠疫情,巴西于320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巴西最大的州和城市为防止疫情快速扩散也采取了封锁措施,多地停工停课。

供给端,产量方面,根据3月USDA月度预测显示,2019/20 年度的巴西大豆产量增长至 1.26亿吨,供给相对充足。但巴西包括桑托斯港、帕拉那瓜港和里奥格兰德港在内的主要港口船只的装货和卸货工作虽继续正常进行,但受疫情影响主产区装运以及出口装船近期来逐渐放缓,3月份大豆到港量仅为482万吨,4月份预计仅不足700万吨。因此,短期内大豆供应或将减少,驱动价格上涨。

5.1.4. 阿根廷:装船延迟,货物运输成本高企

作为另一大豆主产国的阿根廷,同样也遭受新冠疫情波及,截止2020年3月31日,阿根廷已累计确诊1054人、累计死亡27人、累计治愈人数240人。阿根廷政府于3月19日宣布实行为期12日的“全民隔离”,此后下令,从27日零时起关闭除对外贸易活动以外的全部边境陆路口岸、国际港口和国际机场,以及限制除本国公民和从事国际贸易运输人员外的包含长期居住海外的阿根廷籍人以内的所有外国人入境和流动。虽然阿根廷政府保留了贸易相关的人员及货物运输通道,但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发生,确保船员身体健康,由此加大了对进港货船的检验和审查,由此导致大豆等农产品出口装船延迟,提高了货物运输成本。

产量方面,根据3USDA预测显示,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增长至5400万吨,但是考虑到此前科尔多瓦和圣达菲省炎热且干燥的天气影响以及此次新冠疫情影响,未来阿根廷大豆产量不确定性仍比较大。贸易方面,因装运审查程序增加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将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有所下降。

5.2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效率降低有望推升大豆价格

从供给端而言,中国大豆需求量较大且对外依存度高。根据USDA预测,2020年国内大豆产量约1810万吨,与2019年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始,国内大豆消费量中超过85%的大豆来源于进口,具有需求量较大、对外依存度高。USDA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4.86%,国内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国内大豆进口总量8803万吨,其中巴西大豆约占进口总量的74.68%,美国进口占比18.8%但供给端在全球2019/20年度大豆减产同时叠加进口可能受阻的情况下,需求端,国内大豆需求量增长的背景下,供需缺口有望推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

从需求而言,大豆需求主要受饲料需求影响。根据USDA预测,2020年国内大豆需求量约1.04亿吨,较2019年增加150万吨。2019年受非瘟影响猪饲料需求下降,又因禽肉替代需求上升,禽饲料需求大幅攀升,根据USDA预测,国内豆粕消费年度上升1.67%。生猪层面,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7%,新生仔猪量自2019年9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增长,但由于三元种猪占比高企,后续行业母猪可能持续高补高淘状态,总体而言产能恢复缓慢。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根据USDA1月份发布的世界市场与贸易,2019年养殖户受高利润驱使拉长养殖时间,平均出栏重量大幅增长,我们预计2020年压栏现象将持续,这一现象将使猪饲料需求增长快于猪链产能恢复,从而带动大豆需求;禽链层面,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趋稳,随着禽价恢复,当下禽链养户补栏积极性逐步上升,有望带动鸡饲料消费增加。综上,我们认为,2020年国内大豆需求量增长已成定局。

进口短期受阻。短期而言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趋稳,饲料需求回升带动饲料价格上涨,但由于国内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高,国际价格上涨叠加进口短期装船延迟将抬升国内大豆价格。长期而言,受益于鸡猪高景气共振,饲料需求增加带动国内大豆需求量增加,叠加主要大豆出口国出口量持平或略降,供需缺口将有望推动价格上涨。

6

投资建议                                                                          

新冠疫情挑动粮价上涨预期,建议关注产业链主题性机会,推荐种植板块,推荐标的:苏垦农发、北大荒。推荐种植上游的种业板块,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相关受益标的:登海种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