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 2020年3月财新制造业PMI点评:中国经济承受“二次冲击”

2020年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从上月的历史低点显著修复,环比扩张速度达到疫情之前的中枢水平,但仅略高于荣枯线,录得50.1。

作者:钟正生、张璐

来源:莫尼塔宏观研究

2020年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从上月的历史低点显著修复,环比扩张速度达到疫情之前的中枢水平,但仅略高于荣枯线,录得50.1。这意味着,相比于2月经济活动的大面积停滞,3月制造业活动改善幅度仍较有限,本次调查是在12日-23日收集数据,也就是说到3月中旬,企业复工复产还在有序进行当中。3月制造业承受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复工复产尚不充分;另一方面,外需恶化、国内消费尚未大面积启动,造成生产扩张比较有限,新订单仍处于收缩状态。不过,企业家信心仍然较足,就业吸纳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这给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的较快修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1)制造业产出轻微扩张,新订单仍然处于收缩状态。2月21日以来,海外新冠疫情出现扩散、恶化。截至3月25日,中国以外确诊病例已达39.4万人,美国、欧洲、伊朗都是重灾区,相反,中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海外疫情恶化,对制造业需求构成二次冲击,导致3月新订单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尤其是出口新订单指数,相较于疫情前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3月生产扩张幅度仅算轻微,不少企业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而受到影响。

2)制造业积压工作快速增长,供应商供货拖延,复工复产依然不足。受制于新订单的低迷,以及仍然受限的人流和物流,企业并未增加原材料库存。3月采购库存指数从上月历史低点,只出现了有限的修复,仍然处于近年来的低位。据调查企业反映,原料短缺、生产中增加动用原有库存,共同导致库存持续下降。3月供应商供货时间指数仅较2月有限修复,创逾12年来的次低,也反映出疫情防控仍然制约供货速度。3月积压工作指数仅较上月小幅回落,仍处历史高位,这意味着企业复工复产仍然不足。调查企业反映,积压工作量上升的原因是工厂长时间停工停产、以及投入品供应紧张。同时,成品库存指数显著上升,这主要与产品运输困难有关。可见,3月制造业复工复产存在多重堵点,供应链延迟和摩擦依然显著

3)工业品价格继续下跌。3月投入价格指数仍然明显高于产出价格指数,二者皆进入收缩区间。由于消费、投资等终端需求尚未大面积恢复,制造业下游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原材料价格下跌向产成品价格下跌的传导较为充分。3月投入价格指数重返收缩区间,降幅虽然轻微,但这是去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据受访企业反映,市况更加疲弱,导致原材料价格下降,尤其是石油和金属价格。

4)企业家对未来一年的景气回升依然保有较高信心。3月未来产出指数仅从上月创下的5年高点略微回落,企业家预期产出与需求将在未来数月复苏。制造业就业状况也相对稳定,3月就业指数已回到疫情前的中枢水平,尽管仍然处于收缩区间。部分企业表示,新冠疫情爆发导致人员离职,用工数量因此下降;另有部分企业则是因为实施了压缩成本的措施。总之,中国经济的基本运行条件(企业信心、居民收入)没有发生显著恶化,这是比较可喜的。

3月在海外疫情恶化的“二次冲击”下,中国经济相比去年同期仍有很大差距。1-2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产出同比分别为-13.5%和-13%,3月负增长态势只是有所收敛,这意味着一季度GDP大幅负增的可能性很大。这给全年完成“六稳”工作造成很大压力,需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对冲力度。更重要的是把握“危中之机”,通过一些标志性的改革举措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潜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