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熹:四五月医药会迎来配置好时点,短期中期长期要分别关注这些板块…

这个疾病本身只要不被消灭,哪怕是在非主要经济体当中存在,对所有的经济体都是在潜在的威胁,所以我们觉得疫情可能会进入境外持久战的阶段。

作者:慧羊羊 田心 鹤九 

来源:聪明投资者

这个疾病本身只要不被消灭,哪怕是在非主要经济体当中存在,对所有的经济体都是在潜在的威胁,所以我们觉得疫情可能会进入境外持久战的阶段。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量虽然很大,但是在药品端大多数跟药店采取了O2O的合作模式,所以线下的渠道还是会得以保留。
我们的判断是,到4月份之后特别是5月份,业绩会全面的恢复,而且在商品当中,一些刚性的用药,肯定是率先复苏的,在这些品种当中,不乏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核心资产类的这些公司,也会成为大家在今年配置的最好时点。
短期建议大家,去关注一季报表现比较良好,包括医疗器械、药店、部分医药消费品在内的高性价比的成长性板块。
中期随着一季报的出炉,4月份建议大家逢低去配置这些核心资产,以及一部分业务恢复比较快的资产标的,比如说像疫苗、手术产业链相关的一些植入性耗材,这些会很快的复苏,长线大家也要适当的,去关注公共卫生补短板的机会。
伴随四五月份大家业绩的修复,我们认为医药会重新迎来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
未来药品领域会形成几个大的山头,在这些山头上有很多大的企业应该会有长足的发展。
当下还是面临一些风险,比如说境外的输入,比如说一季度的业绩波动,还有一些政策是不是会有一些边际变化,但是从长线上来看,医药投资还是非常有魅力的一个赛道。

以上,是兴业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徐佳熹在今天的一场线上路演中,给出的最新精彩观点。

徐佳熹介绍了当下疫情的形势和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点,对于疫情对于医药各个细分行业的影响,也给出了细致的分析解读。

对于后续医药行业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投资布局,徐佳熹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明确指出,伴随四五月份大家业绩的修复,医药会重新迎来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

疫苗研发还需要大几个月时间

目前在药品角度来说,药品器械大家都比较关注,比如说药品角度大家都很关注瑞德西韦的临床实验结果,虽然我们现在没有看到,但的确也有一些医生,包括一些指南在推荐,包括磷酸氯喹、羟氯喹,阿比朵尔这些品种,有些公布了一些临床数据,有些还没有。

目前来看虽然没有特效药,已经有一部分有效的药物了,只是类似于其他抗病毒药,药到病除的效果,目前还没有看到,大家知道吉利德的另外一个药叫索非布韦治疗丙肝的,所以还需要等待。

刚才我们讲到了疫苗相关的情况,无论是关于核酸的疫苗,还是重组蛋白的疫苗,有大量的都在做实验,目前进度最快的,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一个是康希诺和军科院做的疫苗,还有一个美国的Moderna做的疫苗,目前都是进入了第一期临床实验。

目前来看,他们可能都会采取一个一期加二期的一个模式,就是一期可能花两三个月时间,做完了之后如果效果好直接进入二期,用二期的数据去直接申请上市,这相当于是一个加速审评和优先申请上市的做法,因为是紧急的公共卫生事件。

总体来说在疫苗的研发上,也还是需要大几个月的时间,所以今年夏季到来之前,北半球的流行可能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检测、隔离、治疗的路线,如果顺利,到年底疫苗出来应该也是会优先先一些医务工作者,其次应该是一些易感人群去做注射。

这个可能更多的是在如果明年这个疾病卷土重来的时候,我们有一定的防备,这是当下疫情一些情况的介绍。

一季度这些板块出现了业绩增长

互联网医疗冲击不了药店

在一季度的背景下,不同公司的业绩表现差异是比较大的,但总体来说,医药行业韧性跟需求还是表现的比较具有刚性。

有一些板块在运行下甚至出现了业绩增长的加速背景,这里主要有这么几条线:

一个是医疗器械,比如说像**的生命支持系统、**医疗的一些家用医疗器械、****他们的一些防护用品等等,这一类的产品已经都有持续的增长,这会对一季度带来比较大的业绩弹性。

剩下的一些标的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弹性,但总体来说也是维持了不错的增长,相对于其他很多行业来说,业绩表现还是可圈可点。

比如讲体外诊断当中的一部分公司,这一块虽然单价不多,但是估计他们的产能一天应该也有几十万人份,这种体量还是能贡献不少收入的。

再比如说像影像学这一块,除了迈瑞之外,像用到大量的移动DR,比如说像**等等这些公司,对应的这部分的订单量应该也会有一个增加。

其他一些具有刚性的医疗器械的一些,比如说像**的一些灌流的用法,特别是它的肝病的用法,这个也是受到了相关指南的支持。这一块可能对于一季度的整个医疗器械板块的业绩,都会构成一定的支持。

还有一块就是部分的商业企业,特别是一些药店的资产都是能够做到20%多乃至30%多的增长,基本上没有太受疫情波动的影响。

品类上应该说有一些变化,可能从传统的一些像保健品的药物变成了一些自我治疗类的抗病毒的一些产品,包括消杀类的产品和防护类的产品。

总体来说,当下它们的估值也并不是非常贵的,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场赛道还是有很多的资产,大家可以去做长线的配置。

可能有一部分投资人会担心互联网医疗的冲击,但是我这里看到的更多情况是,目前互联网医疗的量虽然很大,但是在药品端大多数跟药店采取了O2O的合作模式,所以线下的渠道还是会得以保留。

药品企业一季度分化更大

这些企业将受到冲击

对于药品企业来说,一季度的分化会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总体来说有传统处方行为的老品种,包括销售能力强的企业,包括一些慢病,像精神、神经、糖尿病、肿瘤这些,因为它可以开长处方,还有口服制剂,满足这几个条件,它的冲击机会相对小。

相对来说像新品推广比较多的一些企业,因为学术会议的暂停,医生医院拜访的暂停,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销售能力弱的企业,或者是一些可择期的一些医疗行为的相关产品,比如说手术相关的像麻醉机、造影剂或者其他的一些注射剂的产品,可能影响会稍微大一些。

大家不愿意去医院,但是我们跟这些公司销售口人员做沟通,我们会发现从3月份开始已经出现了边际的改善。

这里主要是反映在每一周它的环比数据都在提升,我们的判断是4月份医院的诊疗秩序基本上恢复正常,5月份相关药品的销售应该说会完全的恢复正常,所以在现在的背景下,这些核心资产类的这些药品公司,我们的建议是大家等到4月份开始逐步的去配置。

因为一季度医药与其他很多行业有相似之处,确实疫情不可避免的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业绩冲击肯定是有的,但是在业绩报出来以后可能市场会有一些分歧。

5月初医药业绩会全面恢复

刚性用药会率先复苏

我们的判断是到4月份之后特别是5月份,业绩会全面的恢复,而且在商品当中,一些刚性的用药肯定是率先复苏的,在这些品种当中不乏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核心资产类的这些公司,也会成为大家在今年配置的最好时点。

还有一些需要后续再观察一下,比如说像医疗服务、研发外包、CRO这类的业务,它们的受到影响可能比刚才我们说的第1类要更大一些。

因为像以医疗服务为例,一季度大部分公司只经营了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三月份开始陆续的复诊,但是客流量还没有完全的恢复,我们估计4月份也只是能部分恢复,冲击还是会大一些。

但我们说这一部分的需求,虽然短期是被一个冷冻搁置的状态但它没有消失,但跟像其他的消费品,比如说餐饮、旅游、影视这一些娱乐的项目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你过了这个档期,可能你的春节档票房就没有了,但是药品和一些医疗行为,你过了这一个月,下个月你的病不会自己好的,所以很多对应的一些医疗服务的行为,哪怕拖到6月份、7月份或者下半年,还是会发生,所以对这些公司中长期的价值的损伤我们觉得还是有限。

短期关注一季报表现好的成长性板块

中期逢低配置,长期关注公共卫生补短板机会

对于当下投资标的的判断,短期建议大家去关注一季报表现比较良好,包括医疗器械、药店、部分医药消费品在内的高性价比的成长性板块。

中期随着一季报的出炉,4月份建议大家逢低去配置这些核心资产,以及一部分业务恢复比较快的资产标的,比如说像疫苗、手术产业链相关的一些植入性耗材,这些会很快的去复苏,长线大家也要适当的去关注公共卫生补短板的机会。

虽然这次我们整个动员力非常的强,抗疫工作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成效也非常显著,但是从历史公共卫生的投入的现状来说,我们的确还是有很多需要补短板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国常会也好,包括之前政治局常委会也好,都提出了公共卫生补短板的这样的要求。

往后面看有很多领域我们是存在这样的新增量的需求的,在这里主要是分成4部分。

第一,是医院和基层CDC的建设跟感染控制方面的改造。
第二,是ICU跟呼吸科病房数量的增加,我们这次也可以看到,一旦遇到了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哪怕医疗资源很丰富的国家,它的ICU和的一些像肺癌病房等等这些也还是不够用的。
第三,基层的实验室改造。这里既包括医院的改造,也包括CDC系统的改造,包括ICU会常用到的设备,包括县级CDCP2级别实验室会用到的一些设备以及服务的相关要求,大家可以看一下。
最后一条,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这一块肯定会有很多新的业务模式诞生,医疗信息化的投入肯定也会增加,这4条赛道是政府买单的赛道。还有两条赛道是政府不买单,但是我们觉得老百姓会去花钱买单的赛道。

这里比较典型的是二类疫苗的接种。大家知道2003SARS以及2009年的甲流之后,都出现了疫苗接种比例的提升。

还有一条线就是医疗器械。今年也是做了很多科普,有些品种可能是一过性的,比如说大家都复工了以后额温枪之类的就不会是一个持续性高增长。但是像呼吸机、制氧机、消杀类的洗手液,在未来的一两年即便高峰过去了,很可能它的整个业务量仍然比疫情到来之前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以上就是几个公共卫生补短板的情况。

总体判断,今年下半年由于医院之前诊疗状况的变化,以及整个社会舆论的一些变化,我们倾向于认为下半年无论是对于医生也好,对于药厂也好,对于医疗器械企业也好,整体的舆论氛围会相对褒奖,相对会宽松一些。

对于之前困扰大家比较多的一些控费降价政策的实施,也不排除会有一些边际的宽松。虽然长期控费降价也好,三联动也好,这些方面还是会持续推进,但是边际的政策今年会有所延缓,所以整体的医药政策投资环境既有国家跟社会全民投入的增加,同时政策上今年相对比较宽松。

伴随四五月份大家业绩的修复,我们认为医药会重新迎来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在当下的疫情当中,医药也会有一些细分赛道的业绩保持比较坚挺的水平。

未来药企要看全产业链竞争力

进口替代有很多机会

最后一块我跟大家聊一聊一些战略性的思考。

在药品、在医疗服务、在医疗器械上面,长期来看还是有很多值得大家去关注的投资点。

从药品角度来说,过去几年的快速的政策改革,三医联动的改革,已经把整个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包括以前的招标过程非常的碎片化,也比较冗长,进院的流程也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这几年,在整个药证改革的过程中很多东西已经发生了变化。

包括在审批端的加速审批,在医保端,这些进了医保的品种,尽管它降价了,但是放量非常迅猛,最终企业也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收益,老百姓也得了实惠。

医保局成立之后结束了这种医保的碎片化管理,新品的谈判,老品种的续采以及仿制药持续集采的降价,使得整个游戏规则焕然一新。

在未来药企当中,可能大家更多的要看一看全产业链的竞争力,不仅是要在早期的立项,早期的临床方面够强大,同时还要在你能不能快速注册,政府事务能力怎么样?你沟通的能力怎么样?还有就是后续的医保准入、定价、一些学术支持,包括你的地推销售,有没有这种几千人上万人的队伍能够真正把这个好品种卖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药品领域会形成几个大的山头,在这些山头上有很多大的企业应该会有长足的发展。

在器械领域,未来可能会有一批中等或者中小市值的公司还有机会长大。因为整个行业中药品已经更加成熟一些,器械还在小公司有机会长大的一个阶段,整个中国市场的增速相对于海外还是很快的。

与此同时,就算我们最大的公司迈瑞大概也只是相当于美敦力、丹纳赫这样公司1/10的水平,大概相当于他们1995年时候的体量,所以差距还是非常大。

但药品跟耗材、医疗器械这一块还是有很大区别。

由于器械的种类比较繁杂,很难用一致性评价和集采的模式,或者说相当部分的品种没有办法用这样的模式去一刀切,这也给了很多企业去开展微创新,去开展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而且在赛道上,进口替代有很多的机会,我们对世界上很多的细分赛道格局进行了分析,其实整个进口替代的过程同时也是医保控费跟老百姓受益的一个机会。以支架为例,在进口替代过程当中,整个治疗费用是下降的,最终国产的三家龙头占到了接近70%多的市场占有率。

其他的领域,比如说体外诊断IVD,我们也是逐步从低端走向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的进口替代。

像早期的Elisa,普通的酶免走向生化,现在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往后面的包括高端一点的流式细胞仪、高端的基因芯片和二代测序的设备这些,我们现在也都已经有开始上市的一些品种。进口替代、产品升级是一个大的趋势所在。

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影像学大中型设备这一块的情况,第一,中国市场都不小;第二,目前中国市场在很多赛道中都是以外资为主;第三,我们的增速比海外要快;第四,我们国内企业每个赛道上都已经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玩家,已经能开始跟国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竞争了。这个长期的发展还是值得大家去看好的。

医疗服务不同赛道有不同的做法

对于医疗服务,再简单的说一下。从逻辑上来说,整个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可以分成两个门槛,就一个是举办门槛,一个是高可复制性。

低门槛的,有一些比较适合大家去做资本性的运作。相对低可复制性,高门槛的则是人才密集型的业态。现在上市的医疗服务的标的还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大家去了解一下一级市场的动态,我们就能够发现未来几年,会持续性的有更多医疗服务企业能够上市。

我们常常讲不同赛道有不同的做法,比如为什么每年阿里要切入体检的市场?为什么高瓴要切入药店的市场?这些都是资本很雄厚的传统意义上非医药的玩家,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切入?并且决心去切入?主要是这个领域是并购整合的市场,资本实力是决定了胜负的。

在中间的区域,以爱尔眼科为标志的这种专科连锁,它能够实现稳步扩张,因为既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同时又有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的。

在北京,北医三院、协和你是复制不出来的,在上海、中山、华山、瑞金、长海这些你是复制不出来,在广东,中山医那几个附属医院你是复制不出来的。

所以在这一块资本能做的事情有限,更多的是与专家团队、强大的本院的教科研相结合,去做品牌输出。

不同的赛道会有不同的玩法,也供各位投资人能够参考。

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几年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医疗服务企业,比如前两年就是锦欣生殖登录的港股,后面这样的新标的会越来越多,这个板块也会越来越大。

当下还是面临一些风险,比如说境外的输入,比如说一季度的业绩波动,还有一些政策是不是会有一些边际变化,但是从长线上来看,医药投资还是非常有魅力的一个赛道。

所以在整个医药投资领域,第一,要认准这条大赛道去做战略性投入,因为10年前医药市值占比大概是相当于整个A股的百分之三不到,现在应该有7.5%以上,这个体量已经迅速的扩张,这才10年的时间。

有些周期性行业之前是医药行业市值的两三倍,现在大概连1/3都不到,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用巴菲特的话讲,就是长坡厚雪的赛道,历史上持续稳定增长的医药公司数量非常多。同时它的持续性确实也是很好。
第二,它是一个异质化的赛道,东边不亮西边亮,里面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每个细分赛道都会有自己的投资逻辑,每年都不乏牛股。
第三,这是一个专业化的赛道,需要各位投资人要么去把自己变成专业的人士,要么把钱交给专业的机构,从这两个方面去做。

因为医药行业第1它是一个基本面驱动;第2个又有很多技术创新的点,所以对于投资者的专业性要求跟TMT当中的部分行业不相上下,可能是整个A股当中专业性最高的几个门槛赛道。也希望各位投资者能够去打造自身的投资竞争力、研究能力,或者是把自己的钱给到专业的投资机构去做长线的价值投资。

以上就是我要跟大家汇报的几点。也祝我们各位投资人,在未来的一年当中,身体健康,百毒不侵,业绩长虹,谢谢大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