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际指数提升A股权重渐次生效,北向资金去年以来累计净流入3303亿元

A股市场不受外界冲击,韧性渐显,彰显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预期。

作者:孟珂 昌校宇 吴晓璐 苏诗钰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A股市场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投资者的行为更加理性。年内329家上市公司发布363份并购计划,通过并购重组,A股上市公司的潜力不断被挖掘,经营业绩也随之增长。三大国际指数提升A股权重渐次生效,表现出外资对A股刮目相看。而这些,也展现出A股比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自去年起,国际三大指数接连表示要把A股纳入其投资视野。即使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A股短期承压的当下,富时罗素依然在3月16日宣布维持A股25%的目标纳入因子不变,分两步完成。在业内人士看来,国际指数进一步提升A股权重,带动外资加速流入的趋势不会改变。

具体来看,三大指数提升A股权重渐次生效。国际第一大指数公司MSCI早在2019年3月1日就宣布,要在2019年5月份、8月份、11月份逐步调升现有大盘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比例,由5%提高至20%。另外,MSCI在2019年10月份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11月起,符合标准的科创板股票将被纳入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

富时罗素紧接着于2019年6月份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分别在2019年6月份、9月份以及2020年3月份和6月份,按计划实施后,纳入因子由5%提升至25%。

此外,根据标普道琼斯指数去年年底发布的时间表,2019年9月份,标普道琼斯指数将发布纳入其指数体系的中国A股调整名单,该变动同样于2019年9月份正式生效。

据了解,以MSCI、富时罗素以及标普道琼斯指数为代表的三大国际指数体系,接连提高了A股的纳入因子之后,外资也相应地提高了A股的配置比例。《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查询,自2019年年初至今年3月26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达3303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的投资价值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相比国外其他市场,估值明显更低,投资价值优势显著,安全边际很高。二是,我国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复工复产在积极推进,基本面稳定向好,使得A股具有进一步上行修复的基础。

对于外资的不断流入对A股市场的意义,何南野表示,当前外资总量在A股占比并不高,因此,外资的流入更多的是一种信心效应,代表着国际市场对A股的投资信心,会对国内投资者形成示范效益,缓解国内投资者恐慌和看空情绪。同时,由于外资重点持仓了很多白马股和金融权重股,外资的回流,有利于白马股和金融权重股估值的修复,进而对指数有良好的提振作用。

谈及后市国际指数提升A股的节奏,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富时罗素3月份提升A股权重将再分两步走,但仍然可以体现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可。事实上目前的外资在A股中的比重还远远不够,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特别是今年世界疫情的发展变化,中国市场的地位愈发突出,包括富时罗素在内的各大国际指数都会继续提高A股的占比。

A股韧性强 对外开放脚步“不停歇”

近期,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及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双重冲击,全球金融市场表现糟糕。A股市场却依然坚挺、韧性渐显,彰显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预期。

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与境外市场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总体比较平稳,A股市场展现出了比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A股市场的波动幅度相对比较小,投资者的行为更加理性。

“A股市场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跌幅最小,市场整体波动性也最小,充分体现了A股投资者的定力和对中国战胜疫情的良好预判,以及中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和中国经济长期的看好。A股韧性主要来源于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相关利好政策也在陆续发布。随着基建支持、税收优惠等一系列财政政策的出台,投资者的信心有所恢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在逐渐改善。同时,海外避险情绪得到充分释放,不再对A股形成较大拖累,缓解了外资流出压力。”德邦基金策略与组合管理部副总监孙博巍3月2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平安证券策略分析师张亚婕也认为,相较全球金融市场而言,A股市场确实具有相对韧性优势。一方面是流动性相对充裕;另一方面是风险敞口较低,可以被认为是全球权益市场的避风港。A股市场的坚韧有目共睹,且在海外流动性危机暂缓后,境外资金也出现了连续流入的现象。

张亚婕进一步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先从流动性相对充裕来看,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以及新发基金规模都释放信心和支撑的信号。再从风险敞口来看,我国的疫情防控较早、国内基本面更为稳健以及国内政策工具更为充足。国内对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升级,经济复工隔离期渐近尾声,隔离期后消费迎来修复。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较低区间内,大盘估值处于30%—40%的历史分位,创业板也从较高位回调至历史均值分位。”

李超在发布会上还着重强调了坚持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方向不变,在准入方面,2019年,已经核准了几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从4月1日开始,可以申请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外资独资审核。

顶层设计的政策支持有何深层次意义?孙博巍认为,外资机构准入方面是既定政策方向,有利于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稳定性,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从长远看,外资机构增多有利于提高中国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带动更多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随着市场的开放,机构先行进入,将加快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进程。

德邦基金监察稽核部副总经理杨志浩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外开放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他举例道,大量外资巨头此前已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加入了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合资基金公司中,外方股东一般都有较低的风险偏好,更倡导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稳健运营的理念。

年内329家上市公司发布363份并购计划 医疗领域较为集中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优势和韧性逐渐凸显,而市场的构成离不开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为此次抗击疫情增添了较多动力和底气。

可以说,实施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途径之一。《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按照首次公告日计算,今年以来,截至3月26日,有329家上市公司发布363份并购计划,其中有51份完成,3份失败。从同花顺行业来看,较多集中在医药生物、医药商业、中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医疗类行业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并购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并购获得技术、市场等资源,增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改善公司业绩。其次,并购重组可以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并增加投资者的盈利。

上海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曹啸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并购重组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增强上市公司发挥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A股市场进入了一个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并购重组能够成为我国实体经济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国企和民企都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国有企业可根据国家战略通过并购重组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营上市公司可根据市场规律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经济资源组合,发挥其机制优势和管理能力,复制连锁和扩展其成功模式,增强其自身全球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一部分上市公司依然发布了并购重组计划,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经济学家陈世渊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期间,一些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有出售资产或者企业的需求,另外一些企业则希望借助这个时机并购优质资产。从更长期看,一些行业分散度较高,比如房地产和证券公司等,这些行业有通过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内在要求。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除了可以增强上市公司实力和活力,也可以释放很强的信号,增强社会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前景的信心。从去杠杆的方向看,鼓励企业并购,让一部分高负债困难企业退出市场,也是降低我国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渠道。

卞永祖表示,疫情期间,虽然由于人员流动大幅降低,会计师事务所、律所等中介机构的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这并没有太大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意愿,相关并购重组案例仍然处于增长趋势,这说明,新证券法的实施让上市公司间的并购重组行为更加活跃。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是要增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因此并购重组多侧重于制造业、高科技行业等经济领域。同时,这些行业并购重组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11家上市公司拟分拆 4家子公司已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3月26日晚间,延安必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披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因立案调查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调查期间,公司将暂缓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申报工作。而前一日晚间,公司才刚刚发布分拆预案。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去年12月份证监会发布分拆上市新规以来,截至3月26日,除了延安必康,已有11家上市公司推出分拆计划,其中4家公司的子公司已经在当地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

分拆上市新规落地伊始,多家公司分拆瞄准科创板,但是自3月份以来,计划将子公司分拆至创业板的公司越来越多。3月份发布分拆计划的6家公司中,有4家是分拆至创业板(不包括延安必康,下同)。

日前,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创业板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会重点抓好注册制这条主线,同时会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制度方面,做出改革安排。

3月初,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最快落地时间在2020年上半年。近日,证监会发布“3+5”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科创属性企业的内涵和外延。

“不排除有企业想赶上创业板注册制的红利。”华泰联合证券执委张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前,除了需要先比对分拆上市条件是否满足外,也需要对照拟上市板块的定位,以及发行上市的条件和一些特殊的要求,最好提前跟交易所做一些沟通。谋定后动会比较好,可以减少一些不确定性。

具体来看,拟分拆的11家公司中,上海建工拟将子公司建工材料分拆至上交所主板,除此之外,中国铁建等6家公司拟将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东山精密等4家公司拟将子公司分拆至创业板。截至3月26日,铁建重工、电气风电、生益电子和成大生物等4家公司已经在当地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分拆上市一般是大公司或集团公司在主业之外,剥离出来一块成熟的业务上市,可以是创新业务,也可以是传统业务。但是对于一般业务单一的小公司来说,没有分拆的必要,也没有分拆的价值。其次,分拆应该是母公司运作稳健、财务健康的背景下,才能进行的。此外,分拆出去的业务,不能影响母公司的整体运作。

“所以,分拆上市需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防止道德风险,尤其是‘借船出海’的风险,以及利益输送等问题的发生。分拆上市的过程中,一定要程序规范,操作透明。”董登新表示。

“分拆上市是为一些好的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如果企业本身就发展的不好,没有核心竞争力,现在又要上市圈钱,则是在挑战监管的底线。”张雷表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