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DP排名出炉!城市大洗牌?都是骗你的

随着头部城市GDP悉数公布完毕,2019年中国城市GDP总量TOP10,总算尘埃落定。

作者:道一

来源:杠杆地产

前几天,随着头部城市GDP悉数公布完毕,2019年中国城市GDP总量TOP10,总算尘埃落定。

这两天,又有媒体将目光瞄准TOP20,直呼城市格局大洗牌。据此,很多分析人士还有很多房产投资建议。

可事实当真如此吗?实话,看了觉得年年如此,有啥好分析的。

但关于GDP和城市排名的议题,总是格外牵动人心。今天不得不再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争了40年,排名其实没变

细究起来,城市GDP排名总有变化。相应的,总是有人喜,也总是有人忧。

图表来源|第一财经

图表来源|2019年12月潜江市国民经济统计月报

先说个题外话,上面两组图表的武汉经济数据,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实都有权威出处,但有数据撤回过。我们静候……

如果大家跟着一起,仔细研究中国大城市几十年发展规律,不难发现:其实中国城市排名的变化,没有看上去那么剧烈。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城市排名的变化几乎可以用一句话管总:除了东北跌出10强甚至20强,深圳异军突起,其他没有太大变化。

如今当红的杭州、南京、武汉、成都,这4座超级明星强二线排名一度落后,最近几年重新归位。

相应的,中间短暂弯道超车成功的城市,随着强二线的觉醒,排名再度下挫。

再回看并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排名,变化真的不大——大家似乎只是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当然,除了深圳,还有郑州、合肥这样的新面孔出现,但并未影响整体格局。

02

只看身份,哪有什么升降?

盯着排名,怎么都能看出变化。哪怕上升或下降一位,都是变化。

不过若按照城市的“身份”分门别类,你会发现:排名的变化其实小很多,甚至非常静态。

比如4座直辖市,哪怕天津和重庆近年名次有所起落。也无非都是直辖市老三之争,上海和北京的名次什么时候变过?

随着天津水分被挤出,直辖市排名也基本固化。

无论去年第5的重庆能否挤下第4的广州,或者被第6的苏州超过;也无论去年第10的天津会不会被后面的南京挤出TOP10。

都不改变它们在直辖市这个序列里的位次。

比如副省级城市,虽然广深位次换了先后,但也是其他副省级城市无法企及的。成都和武汉拼得你死我活,最后也无非是副省级城市第3。

比如省会,哪怕广州总被唱衰,加上这几年内地强省会来势汹汹。中国省会的第1,哪里有过动摇?

再比如地级市,苏州同样渐露颓势,但中国普通地级市第1的殊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没再换过名次。

03

不要忽略了历史进程

现在一谈到GDP和城市排名,很多人就像打了鸡血,网上众声喧哗。

但城市竞争不是比谁嗓门粗,甚至不是比谁干劲大。它很大程度取决于历史的进程。

你若不信,就让杠杆地产稍微梳理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改变城市的4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上面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那时国家选择以“计划单列市”为突破口。

“计划单列市”被认为是“行政省辖、经济直辖”的创新,一时风头无两。

上世纪80年代末,计划单列市一度多达14个,绝大部分是规模比较大的省会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

随着1997年恢复重庆直辖市,退出“计划单列市”,拥有这个头衔的城市数量,再无变化,一直是5个。它们都是当初改革的弄潮儿: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第二波浪潮,中国加入WTO。

2001年入世后,中国在扩大出口的道路上义无反顾,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与之辉映的,出口型城市飞得很高:沿海地位高的城市就不说了,哪怕是普通地级市,如温州、泉州、东莞、佛山通过外贸,实现屌丝逆袭,风头明显盖过传统老牌强市。

之前苏州和无锡依靠的苏南模式已经崛起,这波再借入世的东风,完全压制了武汉、成都等内地特大城市。

东莞也是在这个时期,收获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其出口额一度超过广州。

第三波浪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受此影响,我国外贸受到很大冲击,以外贸见长的城市退出C位。

随着国内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大量铁公基项目,让天津、重庆、武汉、成都、郑州等城市受益不少。

更大的重点其实是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和杭州,借着全球低成本资金,实现产业升级和信息化,成为最大赢家。

第四波浪潮,消费升级。

相对于前3波浪潮,这一波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明显。它不是某个重大历史节点,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无论如何,依赖投资的工业城市开始渐露颓势,区域中心城市则逆势飞起,人才来、房价涨,站在新一轮的风口上。

图表来源|国民经略(特此感谢)

04

倒逼城市跳出“唯GDP论”

上面说的第四波浪潮,消费升级其实还不算本质。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年之后,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历史性超过了第二产业。

也就是那时的变化,为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之变,埋下了伏笔。

2008年,中国主要城市的支柱还是制造业。当时TOP20城市,三产比重高于二产的,主要是北上广深等少数城市。

当然,我国很多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包括少量所谓的强省会,长期是三产高,那是因为它们工业基础不够好,或者一直没有完成工业化。

而到了2019年,情况却完全反过来。像佛山这样二产比重高于三产的城市,寥寥可数。

毫无疑问,在工业时代,制造业和外贸决定了城市的排位。

那么在后工业时代,内需拉动重要性日益显著。一座城市的人口集聚水平和消费能力,以及背后服务业发展程度,对城市地位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这也是为什么区域中心城市和强省会这几年表现优异的根本原因。

服务业发达的前提,需要足够的资源和人口集聚。区域中心城市和强省会在聚集资源和人口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虽然在这个时期,单纯依靠工业和投资的驱动,城市经济依旧可以实现快速增长。但如果三产发育不足,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滞后,哪怕GDP节节高,却依然不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后工业化时代,其实也是逼着城市竞争跳脱出“唯GDP论”。有些城市,虽然堆出了较高的三产数字,但是去看细节、结构,其实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战斗力不行的。

拿得出手的三产,少之又少。

所以纷繁复杂的GDP榜单和城市排名,看看就行。

图表来源|国民经略(特此感谢)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比如看似激烈的GDP9000亿这个级别的城市,未来谁更有投资价值,应该很清楚了吧?

05

第五波浪潮突如其来

无可回避,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城市的节奏。

以消费升级为代表的第四波浪潮没有退去,第五波浪潮就这么来了,哪怕我们和城市多么不情愿,还是得面对。

外贸受阻、工业停产、消费需求被遏制、宽松周期重启、新基建横空出世。这些无疑都让城市竞争风云突变。

其实除了上面这两个原因,成就未来之城的,还有一只手。

或者说,它是城市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动因,一直未变。

这又包括了三个方面:

人们的消费能力;

企业家的投资信心;

政府的效率(公务员的动力)。

全球发达国家基本是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的,城市竞争的主旋律同样如此。

企业家在获得利润之后,是否愿意在当地扩大再生产。如果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投资到其他地方,这城市发展能好吗?

还有政府的效率和公务员的动力问题。尤其是公务员的能力与动力对城市的重要,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中国是强政府,掌握巨大的资源,所以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黑天鹅”,部分公务人员的不当言论和举措,让一些城市沦为反面教材。这里不用杠杆地产多说了吧?

我们相信,“黑天鹅”只是短期冲击,不会改变城市发展的基本面。

但长期来看,GDP显然不是决定城市排名的唯一因素。城市对本质的坚守,以及对变化拥抱和适应,将成为一座城市在未来的竞争力。也自然会成为人们用脚投票和投资的方向。

站在这个基础上,再回看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变迁,才能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升降与起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