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曾小财” 最近比较忙碌,能写文章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但其实最近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一来科技成长的方向很清晰,暂时没有发现可以挖掘新价值方向,二来市场的情绪波动太剧烈,策略上也没有什么操作的空间可说。之前的几篇策略文章

最近比较忙碌,能写文章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但其实最近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一来科技成长的方向很清晰,暂时没有发现可以挖掘新价值方向,二来市场的情绪波动太剧烈,策略上也没有什么操作的空间可说。

之前的几篇策略文章,我反复提到过两个词,一个是躺着、一个是美股。

当前躺着是最好的办法。货币宽松加上事件驱动,最近的市场波动非常剧烈,日内振幅很宽。老股民都知道,牛市难赚钱,找机会找方向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控制回撤。

牛市发生的时候我们通常并不确定这是牛市,在熊市的时候我们才把之前的那轮大波段定义为牛市。回头去看,牛市都是势如破竹一马平川的,但实际上牛市的区间波动也是非常剧烈的,很多人高位进场被甩在了波段振幅里。所以复盘之后,很多人会发现整个牛市指数翻了一倍多,自己的盈利根本跑不赢指数。

现在是不是牛市,我们没办法定义,也许一个大幅的回撤就不是了,像去年5月份一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预期,深度回撤的时候很多人是拿不住股票的,生怕趋势就此终结被埋在谷底。

但事实上,平台真正突破成功走出大牛的概率,和恐慌杀跌杀在半山腰的发生概率是差不多的。历史上平台突破走出大牛市的比例寥寥无几,一样的,恐慌杀跌一泻千里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大家之所以在平台突破的时候追高,在恐慌的时候杀跌,是因为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导致的结果影响面是很巨大的,这无形放大了大家的操作情绪,每一次平台突破都以为是2006年,每一次恐慌杀跌都以为是2015年。

我们的中期判断是流动性宽松+科技行业景气周期,中期的机会是比较确定的,而且政策面托底的压力很大,会有源源不断的政策出来支持经济托底流动性。所以如何度过当下宽幅震荡的波动期,躺着是最好的办法,否则你今天一个杀跌割出去,明天一个反弹追回来,一来一回你会发现你的亏损是指数的双倍。我们也说过,对长期逻辑坚定的,也要预设好回撤20-30%的容忍度。

美股是这段时间的焦点,因为全球都在因为事件性因素陷入巨幅波动,美股决定了全球的风险偏好水位。美股的总市值占到全球的近一半,交易量占到差不多三分之一,如果把全球股市比作人体的器官,美股就是心脏,美股扩张,血液输出全球,美股收缩,血液回流。

昨天美联储突然降息,美股仍然回撤,有很大可能是利好兑现的反应,不一定要大涨,只要不继续大跌基本全球资本市场会企稳。欧洲股市截止到现在还是红盘,如果今天收红,就是连续三个交易日收高了。股市连续大跌,最担心的是引发金融市场连锁反应,有可能触及系统性风险,但只要不是连续大跌,全球联动的因素就会渐渐减弱,各个国家会各自回归自己基本面逻辑。

个股和版块上,其实我从去年到现在,分析过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比较有行业或者说方向代表性的,比如IDC数据中心的宝信软件,新能源的亿纬锂能,5G的中兴通讯和世嘉科技,半导体的闻泰科技和兆易创新,医药的华兰生物、智飞生物等等。

我也在试着寻找一些新的方向,和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但做个体的分析是很辛苦费神的一件事,是由点及面的一个过程。

关于下一阶段的策略,还是简单说几句:

一是低估值高股息的板块会得到一定的回补。

典型的代表是房地产和基建板块,后续有可能银行也会迎来资金的回补。我们曾经在说LPR的时候有分析过,流动性宽松,利率下行,会推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下降,后者又会进一步推动资金向“低估值、高股息”的蓝筹板块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原来我的大额资金放在余额宝里,年化收益高的时候有5%之多。现在利率不断下调,宝宝类的利率已经打不到3%了。这时候,我发现低估值板块里面有很多安全边际很好,股息率很高的股票,买进去单单每年收股息都有5-6%,在风险偏好没有大幅抬升的情况下,我也愿意更多的配置一些这类股票,而不是放在余额宝里面。

房地产和基建最近的大涨,有一定是这一层逻辑的,当然资金优先选择房地产和基建,也是看到了后续房地产政策有可能进一步放松的可能,优先配置一些有空间的板块。但我还是认为,房地产的回补更多的是估值修复和资金的平衡配置,并不认为房地产和基建会成为今年的主线。

二是科技和成长仍然会是今年的主线。

关于景气周期的解释,我之前的几篇策略文章里面已经说过了。但后面科技板块的轮动、风格切换、波幅也会更加剧烈。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市场涨的最好的科技股其实都是一些最有业绩确定性公司,业绩成长也比较好,市值和规模在业内也比较大。

这些公司的空间打满后,市场有可能开始挖掘一些“想象空间”类的股票,那些从0到1的,有很多概念题材,但还没有形成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公司。因为没有业绩支撑,这类公司的股价涨跌都会比之前那一批剧烈很多,可一旦预期被证伪,有可能一地鸡毛。大家都想成为阿里腾讯,但是阿里腾讯就这两家。

5G、新能源和消费电子仍然是确定性比较强的方向。5G会从硬件到软件到应用层面扩散,一开始最猛的基站建设,后面可能是服务器、IDC,在后面可能是云游戏、云视频,从具体逐渐向抽象演变。

新能源近期有了一轮一定幅度的回撤,市场借着特斯拉电池路线之争,先后打压了一波新能源股价。4月份,特斯拉的电池日会揭晓最终的谜底,但不论如何,即便有革命性的技术也没有必要太担心会颠覆现有产业,新技术一定要产业化才能应用到终端,这是有一个过程的。

特斯拉的电池谜底揭晓,有一定利空出尽的意思。新能源还有一个潜在的关注点,即大众ID3有可能在3月底在英国提前交付,预定量有可能超预期。今年年底,大众在中国的两条MEB平台会投产,产能最高达到70万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不过就是15万辆。大众产业链非常值得关注,核心供应商华域汽车、宁波华翔等等,

除此之外,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刺激政策正在酝酿,也有可能激发市场热情。新能源的闪光点还是很多的。

消费电子关注的是5G带来的换机潮、可穿戴设备还有苹果产品迭代的机会。今年是苹果的创新大年,有很多潜在技术可能应用到终端产品,而且下半年的苹果旗舰会搭载5G,苹果钉子户们有可能会迎来换机高潮。

小米10的发布会引爆了消费电子包括WIFI6、GaN等几个新的题材,接下来比较受关注的是华为P40的发布,时间是3月26日,现在比较有一致预期的是更多的摄像头和国产替代元器件。苹果当然是最重磅的焦点,近期有可能上市的IPHONE9可能是一个小爆点,大爆点是9月份的新品发布会。

半导体的热点会跟着5G、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快速切换,景气周期至少在今年三季度之前不会有大的变化。

大盘大跌的时候,其实也换仓的好时候,原来手里比较沉闷的股票,比如一些逆周期板块,正好可以在大跌的时候切换到一些科技成长上去。反正大家这时候都跌,平移最为顺畅,你涨我跌的时候切换过去,我总是会心有不甘对吧。

同样的,如果是这时候是空仓或者小仓位,回撤的时候也是你建仓的好时机。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建仓,不是抄底,不是做T,不是短期干一票。

三是多关注景气行业的高杠杆、高商誉股票。

原来在2018年前后,包括去年,我的逻辑体系是特别反感高杠杆、高商誉的股票的。在流动性收紧,政策去杠杆的时候,高杠杆和高商誉的公司是特别容易暴雷的,市场也不愿意给这些公司高估值,杠杆一时爽、暴雷火葬场。

我之前的几篇上市公司的分析里,也会特别拿一部分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包括大股东的股票质押率,就是担心长期持有万一爆个雷你什么逻辑都灰飞烟灭。

今年的逻辑有一些变化,政策面开始对科技行业暖风频吹,半导体还有大基金的加持。整个宏观面,流动性宽松,鼓励银行稳杠杆甚至对一些企业加杠杆,上市公司里面处在好行业、好赛道的企业因为流动性挤兑暴雷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

暴雷的可能性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杠杆和高商誉的公司,在景气周期的时候由于杠杆效应,业绩也会有更大的爆发机会。可以特别去关注一些公司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很多是新建产能,在行业景气,订单排不过来的时候,新产能就是新业绩。

我们分析过的世嘉科技就在今年一季度有新产能投产,正好迎来5G的基建放量。同样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也不少。

这一类型公司,比较典型的是半导体的三安光电,消费电子的欧菲光,汽车零部件的均胜电子等。

四是政策还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焦点。

今天zzj又开会了,复工和经济是最焦点的问题。这几天有几个小事情让我觉得很不安,一是公司附近开始有饭店倒闭,挂出对外招租的牌子了,二是我的好几个网购订单货根本发不出来,甚至有个电器的订单直接被取消,全网没货。

这说明,再绷紧下去,经济真的有可能会出大问题,全球疫情还在蔓延,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要对风险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也说明有一些行业确实已经没有库存了,全面复工后,一些领域会迎来很剧烈的补库潮。大家可以从生活中去发现一些结构性的机会,想一想自己最近有什么要买而买不到的,买不到但觉得有必要储备一些的。

4月上旬会发布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应对数据的冲击有可能会有什么政策,这些我们要密切关注。很多人可能会说两会,其实两会并不是很关键,历来很少有重磅政策是在两会期间出来的,并不需要太注意这个节点。

最后,坚守价值方向,还是我们回避市场风险的最好工具。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