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业短期受疫情冲击有限 长期仍具稳健优势

在本次疫情的影响下,银行业受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影响

作者:李湛

来源:湛述宏观

    在本次疫情的影响下,银行业受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影响,板块短期的估值向上弹性不足,但目前板块的估值接近过去中枢水平,同时在经济下行周期,相较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的盈利水平更具稳定性,银行板块短期有望跑出相对收益。对于保险行业,此次疫情将对保险公司一季度业务推动产生短期负面影响,期间对代理人活动及出单影响较为明显。但是疫情过后保障意识的提升将会对保险产品销售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后期有望迎来保费增速较为明显的改善。

    2019年12月,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我们将主要分析本次疫情对银行、保险行业影响。

疫情对银行业影响

回顾非典疫情对银行业影响

    “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03年2季度,在疫情得到控制后,3季度国内经济形势有明显的反弹,因而我们对银行板块基本面的分析主要围绕2003年的四个季度。从信贷投放来看,由于2003年经济发展态势向好、信贷需求旺盛,“非典”对信贷投向影响小,金融机构信贷同比增速持续上行;从资产质量来看,在信贷支持政策出台下,银行资产质量表现稳定。因此,银行的盈利能力受疫情影响有限。

    从信贷规模来看,2003年2季度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比增速继续上行,且增量也明显高于2002年同期。从当时已在A股上市的四家银行(招行、浦发、民生、平安)表现来看,四家银行的贷款总额整体同比增速未有下行,与1季度基本持平。

    除了信贷需求,“非典”期间备受市场关注的则是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我们主要从四家上市银行的不良率、不良生成率、信贷成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非典”期间以及之后的半年,除平安外,另外三家银行的不良率持续下降,且不良生成速度以及信贷成本均未有大幅提升。我们认为“非典”期间银行的资产质量未有大幅恶化主要得益于经济形势向好。2003 年3季度国内经济明显反弹,同时在“非典”期间,监管对于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进行适当的信贷倾斜,也有助于缓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的偿债压力。

一季度信贷投放略缓,但预计全年增速不减

    企业延期复工、民众深居简出可能导致一季度有效信贷需求下滑,从而拖累银行一季报的扩表节奏和营收增长。“非典”疫情扩散的2003年二季度,信贷增速还是持续上升的,上市银行的季度业绩指标也未发生明显波动。但彼时经济形势向好,与当前的宏观背景不可比,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可能会导致一季度信贷投放不达预期。不过一季度被抑制的信贷需求,大概率会在后面得到释放,所以就全年来看,对银行业利润增速的影响将远小于此。

    分行业来看,我们根据非典时期的经验和我们判断,我们将行业分成4个类型:1、疫情负面影响较大;2、疫情一般负面影响;3、疫情影响中性;4、疫情影响中性正面。其负面影响较大包括旅游服务行业、批零行业及交运行业;疫情一般负面影响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农林牧渔;疫情影响中性包括房地产、水利、租赁服务、金融业及个人贷款;疫情影响正面影响包括电力、信息传输、科研、卫生社会保障及文化教育。

    以餐饮旅游、交运和批发零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面临需求短中期乃至长期收缩。该类行业由于在疫情上升期相关需求迅速收缩,从而导致收入下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但我们从行业角度来看,疫情负面影响较占比总体信贷在17%,整体对和行业信贷需求影响不大。

短期大幅恶化可能性低,关注个别行业及区域资产质量压力

    关于资产质量,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数据、社融信贷等数据或阶段性变弱,在此预期下,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预期也会变差,进而影响银行股的股价表现。但是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未必会因此而出现问题。首先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弱未必会传导到“偿付能力”。且自2016年以来,银行不断加大核销处置的力度(16年以来上市银行累计核销2.2万亿,占税前利润的43%)、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也不断趋于严格(逾期90天以上已全部纳入不良,且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正逐步纳入不良)。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区域以及行业的资产质量表现有所分化。此次疫情预计对第三产业带来的冲击更大,类似批零、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的经营情况受影响更甚,同时从企业性质来看,这些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风险高、抵押品缺失、财务信息不规范等问题,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管控带来更大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疫情持续期间,批零、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的不良生成速度将有所提升。从区域来看,主要关注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区域,包括湖北、浙江、广东等。

后市走势

    尽管2019年4季度国内经济短期企稳,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2020年1季度的经济形势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甚,目前政府关闭疫情重点发生地区的公交设施停运、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取消各类集体性活动。受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影响,我们认为板块短期的估值向上弹性不足,但目前板块的估值接近于中枢水平,同时在经济下行周期,相较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的盈利水平更具稳定性,因此我们认为银行板块短期有望跑出相对收益。

疫情对保险行业影响

    疫情对一季度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保险业从短期看保费收入增速或有下滑,寿险代理人展业受阻,财产险航意险、货运险冲击最大,总体赔付支出有所增长但影响有限。中期一定程度促进健康险增长;长期保险行业整体影响可控。

回顾非典疫情对保险行业影响

    回顾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及其对保险行业影响情况。SARS首发于2002年11月16日广东河源,自2003年2月开始向全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同年3、4月份北京疫情加剧,4月17日全国加大防治工作,5月疫情缓解,8月卫生部宣布非典零病例,历时9个月。中国内地总发病数5327 例,死亡349 例,病死率6.6%。

    非典疫情期间我们可以根据疫情控制和市场波动情况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寿险保费增速在疫情初期、爆发期和扩散期(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波动下滑,月度同比增速由1月的64.1%降低至5月的19.8%。疫情缓解期,寿险保费增速逐渐恢复,长期看对行业保费的负面影响不大。分险种看,意外险和人身险均显示在疫情扩散期和严峻期当月保费增速减弱,健康险逆势增长,反映出疫情爆发后消费者保险意识增强,潜在购买需求转化为大量购买行为。

开门红新单业务受冲击,影响一季度NBV增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尚处于初期及扩散期,预计1月月度保费增速同比下滑1-2pct,随着疫情严峻期的临近,增速将持续下降但整体影响可控。大部分寿险公司已于2019年末完成 “开门红”产品的销售,春节后将进入长缴年金及保障型产品销售阶段。疫情影响下,代理人获客方式发生变化,陌拜模式受阻,互联网渠道一定程度缓和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期内对出单造成压力。由于期缴及保障型产品结构是驱动公司NBV增速的重要因素,故代理人活动受限将直接影响行业新单增速和NBV达成,其中“开门红”销售不及预期的公司将承受较大压力。

    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延迟复工、居民活动量下降,将对寿险代理人展业及增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一方面基于安全考虑,代理人减少甚至取消面对面接触新客户,公司大型促销活动也将延迟或取消,一系列举措均会影响保险产品销售,特别是大单业务的达成;另一方面,后续代理人增员、培训等环节仍将需要线下场景,短期内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非典期间政府为减少疫情传染取消人才市场,保监会4月份暂停代理人资格考试,使代理人队伍增员提质受阻。这次疫情针对预期出现的展业及增员困难,险企有必要及时调整考勤、佣金、考核及留存标准等指标,集中考验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和调整成本。

赔付支出总体压力不大,险企偿付能力保持充足

    回顾非典疫情时期保险行业赔付支出及赔付率波动情况,总体压力有限。短期内赔付金额小幅波动上涨,赔付率稳定且维持较低水平,其中意外险及健康险赔付率在疫情扩散期和严峻期还出现短期下降,或归因于保费收入的逆势增长。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保险理赔的影响,涉及的主要险种包括重疾险、寿险和医疗险等险种。其中重疾险只赔付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疾病,并且要触发相应的赔付条件才可以。寿险公司并未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归类为重疾范畴(具体参考保险公司赔付条款),因而对重疾险赔付不造成影响;寿险赔付需要达到身故或者全残等标准,目前来看这次疫情死亡率较低,因死亡病例造成赔付的数量有限;医疗险赔付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目前市面上的报销型医疗险类产品对此病症均可赔付。但由于国家三部委已发文明确患者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补助兜底,险企赔付支出总体压力不大。此外,上市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自“偿二代”改革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9年上半年太保、人保、新华和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到 250%以上,为行业防范风险提供充足保障。

后市走势

    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保险公司主要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疫情直接影响开门红新单情况:代理人客户来源中,陌拜是重要的一种获客方式,且明显高于普通网络渠道获客。疫情之下,陌拜形式受阻,代理人需采取远程在家办公方式展业,对出单形成压力。二是赔付短期影响有限,长期有待观察:此次疫情中保险公司赔付主要在身故、重疾责任及医疗险方面。寿险方面需要对身故进行赔偿;重疾方面,此次新型肺炎并不在重疾范畴之内,但由此导致的终末期肺病、深度昏迷是在重疾险的理赔范畴内;医疗险方面虽然此次自付医疗费用由财政补助,但具体操作层面、以及对有商业医疗险患者的理赔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患者自付部分对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属正常的医疗险赔付范畴,此外部分医疗险还有住院补贴等项。其他险种方面整体影响有限。此次疫情将对保险公司一季度业务推动产生短期负面影响,期间对代理人活动及出单影响较为明显,预计将小幅拉低一季度各家险企的NBV增速。但是疫情过后保障意识的提升将会对保险产品销售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后期有望迎来保费增速较为明显的改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