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把简历投给谁?

被疫情催生的青年人就业远见。

作 者:徐艳丽

来源:华商韬略

被疫情催生的青年人就业远见。

保心态,保就业,保持眼界。疫情不绝对是找工作面试的阻碍,更不是企业招聘人才的阻碍。

“史上最难”春招?

AI面谈、无接触招聘来了

高校春招,“金三银四”,即将到来的应届毕业生春招最关键的两个月,今年看起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874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人。与此相对的是宏观经济下行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2020年春节后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1]

这一增一降,越发加剧了僧多粥少的就业负担,#史上最难春招##这届毕业生找工作有多难#接连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 “看今年这样,找工作难,考研人多,出国也难,我为什么今年毕业?”

● “投了几十份简历了,零offer,还有救么?”

● “往年金三银四,现在连招聘会都开不了,在家里只能蹲在厕所里接面试。”

● “工作难找,工资下滑,今年毕业的我注定要成为2020年炮灰吗?……”

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教育部明确表示在疫情有效缓解之前,暂停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

一面是零售、餐饮、出行等原本吸纳大量社会民生基础岗位的行业遭受冲击、缩编缩招;另一方面,往年人头攒动的校园宣讲、现场招聘工作全部停摆。

一场疫情加速催生“无接触”招聘。

湖北、江苏等地积极牵头高校与企业对接网络招聘会;哈尔滨工程大学紧急联系用人单位开辟短视频招聘、短视频面试;

“大学之城”武汉,80多所高校30万应届毕业生暂时无法回校,在第三方招聘网站上与企业“空中双选”。

平安、阿里、腾讯、网易、OPPO等规模性招聘企业纷纷开启远程面试、电子签约通道。平安新E家App中上线AI面谈功能,从面试、培训、入司审核到最终上岗直接实现全程无人化,7×24h随时可操作。

疫情释放行情

互联网、保险等产业最具潜力

猎聘大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2月7日,在餐饮、零售、旅游甚至互联网电商等领域出现就业回落之际,在线教育、生活服务、医药医疗、企业级应用等疫情概念产业的人才需求迅速增涨。

应届生要不要追随这些新风口下的新机会?是先找一个三个月内最不愁吃饭的行业还是五年十年内最有价值潜力的行业?

哪些企业能赢到最后?哪些职位潜藏着逆袭机遇?

困难当头,危、机交织,一份简历就是赌一个产业的未来。这种种复杂、纠结与抉择像极了17年前那场更为严峻的“非典”春招。

2003年,我国高校自1999年大扩招后第一届学生毕业,应届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但受全球互联网泡沫余震影响,社会用人需求几乎没有增长。

飙增的毕业生、有限的岗位兜头撞上了“非典”。那一年,北京有10万年轻人不要户口、不要档案涌进城市谋生,台湾七成毕业生“家里蹲”,联想一场招聘会引来2000名毕业生求职。

那一年的阿里,五百多名员工全部因非典被隔离,很多人说阿里巴巴命尽于此。马云在家里急到抓狂,刚上线的淘宝四处招不到人。

那一年携程营业额剧降70%,全国笼罩在SARS病毒恐惧中,没人住店、没人出行,梁建章做好了被收购的打算。

那一年的平安与整个国内保险业被推上风口浪尖,一面是各地保险企业因疫情导致3、4月寿险保单数量几近腰斩,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代理人从2.4万人急剧流失到1万人;

另一面是保监会规定医疗保单不得擅自将“非典”从条款责任中删除,各家保险公司接连赔付多起“非典”病例,压力骤增。[2]

按短期眼光看,2003年的阿里、携程和平安,都是处于巨大不确定性中的求职黑天鹅。

但正是在这一年,数万名年轻代理人加入平安人寿,迎难而上开展打电话、做回访等服务,增加客户接受度和认可度;1200名携程员工拿着60%的工资,轮岗坚持在一线为客户服务;一名叫王磊的上海交大毕业生加入刚上线3个月的淘宝,浙大计算机系陈丽娟在电视上看到长相奇特的马云大谈电商,忐忑地投出了简历。

这批逆势而动的年轻人在赌什么?

赌国民经济崛起大势之下,旅游、消费产业短暂休克后一定会迅速复原,赌疫情过后国人健康意识会给保险业带来巨大机遇,平安等保险企业一定会触底起飞,赌互联网电商在中国一定有未来,马云错不了。

2003年7月,SARS结束后,中国旅游与保险需求双双迎来报复性反弹。

携程三个月创收5800多万,年底在纳斯达克敲钟;全国人身险保费第一次站上3000亿大关,每6个买寿险的中国人就有1个是平安客户,2004年平安登陆港股创造亚洲最大IPO记录,与集团共甘苦的1.9万名员工获得股份激励。

当年慧眼识金的人赌对了。

淘宝创建2年后超越易趣成为中国电商老大。王磊和与他同年入职的王帅、倪行军摇身一变成为阿里巴巴合伙人,陈丽娟从产品经理一路登顶阿里副总裁。十年后阿里上市,这些人身价皆成千万上亿。

那些在2003年“非典”短期冲击下离开保险业的人错过了一个腾飞起点。21世纪,中国将有800多万年轻人争相进入抢夺保险黄金二十年。

▲来源:保险行业公开数据整理/华经艾凯

2003年,平安在人才管理上大胆探索新型代理人培育模式,为三年后的“健康人海”集团军作战储备人才,业务上开展老客户回访、在线促单服务,为疫情后的业务爆发埋下先机。

从2003到2019年,平安保险营收由701亿到11688亿,净利润从21亿增至1494亿,年均增速31%。十几年来,平安代理人的收入一直保持在行业2倍水平,很多代理人经过多年奋斗后实现财务自由。

2020黄金offer:

那些当下和未来被看好的就业金矿

同样的就业环境,同样的宏观经济波动,有人看到“史上最难”,有人从冰层表面下发掘到那些具有延时爆发需求的就业富矿,发掘那些重视人才价值、产业实力过硬、可持续发展势头远大的就业潜力股,押中未来。

17年前那些低开高走的故事和一击即中的机遇,今天还存在吗?

旅游、零售、消费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再次受到冲击,资本市场以连续跌停传达对保险板块的不看好,部分行业巨头市值、人气下滑,连某些互联网科技领域都出现了唱衰声。这些看起来都像是2020年春招的黑天鹅。

17年前的经验表明,越是因疫情短暂利空、疫情后必然反弹的行业,越是在危急时刻积极储备人才、磨砺业务、具有坚强组织体系的企业,越可能蕴藏着2020年的黄金offer。

2018~2020年,在国内部分高科技板块因美国打压出现人才缩招之际,华为发起备受争议的百万年薪精英计划。截至2019年底,华为仅在清华、北大等国内6所顶级高校中招聘的人数已达2000人。

去年底,腾讯发布第四期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尽管宏观经济不利,腾讯自三年前已开始以校企联合方式从世界100余所高校招募机器人、AI医疗、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人才,集全球资源打造企业人才壁垒。

保险行业更是重演了“非典”时期的以攻为守、以危为机。

在疫情隔离形势下,短期内传统线下业务无法运作,但疫情是一堂深刻的风险教育课,它让所有民众切身感受到健康和保障是多么重要,会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保险上来。

行业专家表示,2003年“非典”之后健康险保费连续数月100%-300%的高增长,如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3月底前能基本控制住,预计二三季度会是健康险集中爆发的时机。

中国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反馈,平安保险代理人最近已经发现工作比平时还忙,“这是一个好现象,等于我们在积累客户,这些年来平安在科技方面投入,到了今天正好发挥作用。”

据了解,受益于多年科技金融布局和数字化技术支撑,平安代理人队伍目前已整体有序过渡到线上化经营模式。依托直播、视频/音会议等网络平台,代理人早夕会、培训、客户服务及增员招聘等各项业务从未中断。

原本被视为疫情下的保险“空窗期”,反而成了窗口期,保险巨头争相布局人才先手棋。

与阿里、腾讯的扩招风向一样,2020“史上最难”春招,平安“优才计划”坚定增员不动摇。所谓优才计划,是平安人寿坚持8年的一项针对优质经营管理人才的长期储备工程,根据个人潜质和职业目标,加入平安的优才享受专项资源与培训支持,培养其成为高绩优人才和专业团队管理者。

伴随疫情调整,今年平安的招聘工作全面转为线上培训,云面试和网签规模创新高,AI面谈官面试覆盖率达100%。以新E家为主平台、以优才计划为主阵地,平安在2020年春招期间面向全社会开放机会,大量吸收毕业生就业。

危急时刻多打粮食

为明天播种

平安、华为、腾讯、阿里、携程……不论在2003年还是2020年,为什么形势越艰难、大厂越增员?

2月21日平安发布2019年报,集团营收首破10000亿大关,归母净利润1494.07亿元,同比增长39.1%,相当于去年日均盈利超4亿。

网络财报发布会上,戴着口罩的马明哲为万亿平安战车定调:“我们并不满足我们当前取得的进步,平安应该走在市场变革的前列。”

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下,平安开启深化寿险主业的全面改革,未来十年再为科技、人才追加1000亿投入。为什么一定要在、且敢于在寒冬涉水过河,马明哲给出了一个目标和四个自信:

平安人寿的改革目标,不仅是成为规模最大的人寿公司,而且要成为行业标杆、成为新型人寿保险经营模式的领先者。上半年的疫情有负面影响,但更多是机会。

●  平安人寿拥有超过25年经验、在市场上有良好记录的、最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

●  拥有市场上最优秀的代理人队伍,其产能过去二十年,一直是行业两倍水平;

●  拥有强大的综合金融产品体系,去支持业务员增加收入、开拓更广阔的职业计划;

●  拥有强大科技能力的支持。

因此,改革一定可以成功。

四项自信中有三项是对平安人才队伍的自信,这是过去25年人才价值最大化建立的竞争力。

以人为最大资产,以极致求精的产品、服务为最大武器,一家行业巨头选择在拐点期进行深水区改革、逆势增员扩员、大力提升科技,这是以当前的最难过、最紧迫、最阵痛,换取将来雨过天晴时最快最强的起跑发展,从人才、产品产能、市场斗志各方面提前播种。

这种深夜熬鹰的危机思维,不仅熬出了越打越强的企业,也熬出了一批批优秀作战人才。

以平安优才计划为例,截至目前,平安优才梯队中有四成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不乏顶级名校毕业生、海归。这批优质年轻队伍在平安组织培训体系下成长迅速,构成了平安系统内一股极具活力、战斗力的力量。

据平安寿险官网公布的优才计划应届生案例,新员工在零保险从业经验的情况下,公司为其无保留安排全套培训流程、封闭式训练与晋升激励制度。从试用期基础岗开始,伴随从主任、高级主任、资深主任一直到营业部经理甚至总监,优才员工能建立起从无到有的专业管理竞争力,同时也可以获得多达几十项的丰厚团队管理奖金。

“3个月的时间我月收入提升到了原收入的3倍。一位优才员工表示。

在业务产能、个人收入与晋升速度方面,平安优才是普通人才成长速度的2~2.5倍,一个毫无经验的毕业生,经过平安系统化、科学化培训和自我历练下,平均1年就能成长为年薪30万的主任级管理人员。

不论保险业还是其他行业,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事实证明,一家企业始终保持为明天播种的超前和乐观视野,危急时刻惜才、育人是企业与人才最大的双赢。越是形势艰难,企业越要抓住这种机遇广积粮草、打赢周期战,而求职者更要以长远眼光抓住这些富有潜力的产业机遇、规划一个价值最优的前程。

以平安、阿里、腾讯等为代表,这批在2020年所谓“史上最难”春招下抓紧扩充人才储备、转型变革的企业,在以实际行动创造优质岗位、促进就业稳定的同时,更是在为此次疫情过后新一波跨越式增长和企业长效发展吸纳生力军。

[1]数据源:BOSS直聘《2020年春节后十天人才趋势观察》

[2]《保险公司急推新险种 不得拒赔非典》北京青年报 张艳丽 2003-04-29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