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向死而生,ICU危重症抢救的终极武器

在新冠疫情治疗中,ECMO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

作者:梁哲

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ECMO走入公众视野;2月6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大夫李文亮生命垂危之时,ECMO承载着人们最后的期待;2月18日,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病情恶化,经ECMO抢救无效病逝。2月21日,湖南医疗队在黄冈启用ECMO救治患者,成为黄冈医疗史上的第一次。这个被称作“从死神手里抢时间”的治疗技术,在新冠疫情治疗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

什么是ECMO?

ECMO全称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即体外膜肺氧合,俗称“叶克膜”,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ECMO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作用。

数据来源:迈柯唯

何时用ECMO?

1972年ECMO首次成功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救治,随后ECMO的临床适应症不断扩展,成为各种急性双心室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首选。现主要应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急性右心功能衰竭三种情形,尤其适合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性辅助治疗。

在2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ECMO主要应用在重症、危重症的挽救治疗上:“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当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虽被誉为“危重病人的救命稻草”,但据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数据显示,ECMO救治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院内生存率约为41.4%。

谁在用ECMO?

2018年世界范围内共计10423例ECMO病例进行上报注册,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治疗技术。我国ECMO治疗伴随着ICU的普及快速发展,到2018年全国260家医院共计上报例数3923例,开展中心数与年例数较往年均有显著上升。

资料来源:《2018中国体外生命支持情况调查分析》

从区域来看,截至2018年年底,广东、浙江、北京拥有ECMO中心数量最多,广东、北京、河南开展例数最多;从医院来看,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ECMO治疗198例位居全国首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年例数也超百例。

数据来源: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年会

谁生产ECMO?

全球主要ECMO生产厂商有迈柯唯、美敦力、索林、泰尔茂、Xenios,尚没有中国厂商具备整机生产能力(部分企业可加工非核心零部件及耗材),国内市场上产品主要来自迈柯唯、美敦力和索林。

今年1月23日,通过上海海关“绿色通道”进口、紧急运送至武汉的81套耗材包,就来自全球知名手术室及ICU医疗设备供应商迈柯唯。这也是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研制生产供给不足的一个例证。实际上,这次突发疫情从防控治疗方面对我国的供给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警示。

ECMO是否具备全国/湖北推广基础?

不具备。

技术方面,ECMO是一项高风险、高创伤、高消耗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出血、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时,开展治疗需要组织专业团队,一般需要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脏重症、呼吸重症等专业支持,并集结超声、影像、检验等多专业参与。另外,根据《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专家共识》,ECMO一旦运行,共有16个步骤需要执行,对操作管理要求极高。因此,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建议,ECMO中心应建在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ICU,作为救治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的主要高级生命支持形式。

支付方面,“ECMO一响,黄金千万两”。ECMO治疗费用包含耗材、医疗服务及其他附属费用。一组耗材套包(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管理、一次性使用静脉插管)价格约3-6万元。除材料费外,还包括ECMO设备运行费用、人员支持费用、检测药物费用等。2013年美国、荷兰等6个国家及地区ECMO治疗费用整体在3.8-53.8万美元不等,是一笔极大的开销。尽管我国ECMO治疗费用在全球属于低位,但在非疫情期间因尚未完全纳入医保统筹范围,高昂的治疗费用也使ECMO不具备全国/湖北推广的基础。

公开信息显示,有5400张床位,武汉规模最大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中南医院仅有两台ECMO。黄冈市2月21日首次启用ECMO技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还是由湖南支援队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实施的,这台设备是由湖南省卫健委紧急购置送来的。

结语

ECMO在扮演上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ECMO不是灵丹妙药,尽管可以让患者的心肺得到暂时休息,原发病的治疗仍然是关键。

延伸阅读:ICU内还有哪些急救设备? 

ICU病床数量一般仅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8%,却聚集了医院近100%的危重病人。ICU的救治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危重症患者的去留时间。一般情况下,ICU内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血气分析仪、PICCO监测仪、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心肺复苏仪、输液泵、微量注射器、吸氧装置、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器材等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麻醉设备、床旁B超机、床旁X线机、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仪、动脉内气囊反搏器及ECMO等装置。从设备保有率来看,我国监护类设备(以迈瑞医疗为代表)整体发展情况较好,基本实现进口替代;而呼吸类(飞利浦、德尔格、瑞思迈)、麻醉类(德尔格、GE医疗)、血液净化类(费森尤斯、贝朗、百特)、输注泵类(史密斯、贝朗)设备等仍由外资把控,在高端医疗装备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培育上,中国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2. 《2018中国体外生命支持情况调查分析》

3. 《成人体外膜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

4. 《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专家共识》

5.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6. 《2018年度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数据及售后服务调查结果》

7. 华西证券等公开资料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