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将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特斯拉Mode l 3要用磷酸铁锂电池了,不要“钴”

作者: 王凌方 

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 

特斯拉Mode l 3要用磷酸铁锂电池了!

日前,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中使用后者生产的无钴电池进行了谈判,目前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

路透社所言的“不含钴的电池”其实就是磷酸铁锂电池,一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一。

钴元素是电动汽车电池中最为昂贵的金属元素之一。采用磷酸铁锂,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约成本。特斯拉已经与宁德时代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以确保磷酸铁锂电池的供应,从而节省“两位数的百分比”的成本

对于此消息,宁德时代公关部表示,宁德时代有能力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带来价值。

宁德时代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在今年下半年就装载到特斯拉低配版Mode l 3上。

1

    不要“钴”!

为何选择磷酸铁锂电池?

除了比三元电池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够降成本。

三元电池中成本最高的就是正极材料,尤其以“钴”的价格最高。目前,钴目前的价格在27万/吨,并曾经一度达到过80万元/吨的高位

在2018年马斯克就曾表示,要将下一代电池,钴含量削减至零。当时钴在特斯拉电池包占比低于3%。

资料来源:Clean Technica

要绝对不含“钴”,磷酸铁锂电池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国君新能源数据,国内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在0.65元/Wh,远低于三元电池的0.85元/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确能够使成本下降”两位数的百分比”。

不过,知情人士也对路透社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打算在多大程度上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但该汽车制造商没有停止使用其现有的镍钴铝三元电池的计划。

毕竟,上个月,特斯拉还在与众车企抢夺钴资源。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为了确保上海超级工厂的钴供应,特斯拉正在与能源巨头嘉能可商谈长期供货协议。

2

磷酸铁锂电池仍存短板

业内对磷酸铁锂电池仍有顾虑,主要体现在能量密度上。

尽管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提升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比如,国轩高科推出的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磷酸铁锂电池,成组后的系统能量密度也只有140wh/kg。进入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比亚迪“汉”,其采用的比亚迪“刀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也仅在140wh/kg。

与之相比,三元电池单体动辄250wh/kg以上能量密度、系统170wh/kg甚至180wh/kg,仍然大幅领先。目前国轩高科单体200wh/kg,系统160wh/kg磷酸铁锂电池也已经开发完成,但仍未量产。

另外,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快充性能,业界有不同意见

一般认为,从材料上看,磷酸铁锂材料不适合做快充,原因是其导电性不够好,快充时易发热。磷酸铁锂材料的本征电导率比较低,仅为三元材料的百分之一,需要对磷酸铁锂材料进行导电性优化才能满足快充的需求不过,宁德时代曾开发“超级铁锂+高能量密度快充石墨”体系的快充电池,并演示过5C充电。

不过,快充性能和能量密度之间互相掣肘,不知道特斯拉采用磷酸铁锂之后,还能否支持超充。

3

相中宁德时代“CTP”

除了磷酸铁锂,外媒消息中还提到了宁德时代的CTP(Cell To Pack)技术。

根据宁德时代的数据,其CTP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了10%-15%,可达到200Wh/kg以上。

大家最为担心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问题。根据某车企向《电动汽车观察家》展示的一张对比表格看,采用CTP技术的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表现也相当不错。

在-30℃时,宁德时代采用CTP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保持率在88.4%,要高于三元523的80%和811的78%,能量保持率也基本相当。

图为国内某车企提供的不同材料体系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容量和能量对比表

据了解,国内北汽新能源的EU5、蔚来汽车的ES6、哪吒汽车N01以及威马汽车,都将在 2020 年采用宁德时代的 CTP 技术。

在需求外部供应的时候,特斯拉自产电池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近期又有消息称,特斯拉可能收购了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路易斯维尔的锂离子电池初创公司。如果上述推测被证实,特斯拉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然,这一切或许在4月份的“电池日”活动上,都会得以揭晓。

今年,比亚迪重磅推出刀片电池,将磷酸铁锂电池重新推到动力电池聚光灯下。此番特斯拉又确定采用磷酸铁锂,很可能引领行业潮流,利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