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停航和贸易限制有何影响?

目前政策已逐渐转向防疫、经济“两手抓”,但整体复工程度依然不高。如果未来非重点地区疫情能保持平稳,预计会有更多地方政府开始着手恢复交通和生产,实施情况仍需跟踪。

作者:李金柳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概要

  • 疫情后外部有哪些限制?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为防止疫情蔓延,不少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采取了停航、入境管制和贸易限制。截至2月14日,13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宣布入境管制措施,其中32个全面禁止中国公民入境。部分国家没有全面限制入境,但不少航空公司也暂停了飞往中国的航班。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政府都发出了本国公民不要前往中国的旅行建议。此外,约旦、印尼和毛里求斯还宣布暂停进口中国的部分动植物产品。

  • 这些措施的影响有多大?(1)航班停飞和入境限制,对民航业带来直接冲击。截至2月15日,取消的国际航班已占计划航班的60%,民航飞机利用率则从1月上中旬8-9小时/天降至不到1.6小时/天,民航公司负担大增。03年非典就一度对我国民航业造成巨大冲击,03年5月民航客运量和周转量同比骤降超过70%,中国航空报估算非典造成的国内民航业损失约占03年行业总收入的10%。如今我国民航业体量远超03年,预计新冠肺炎对民航造成的影响将比非典更大。截至2月14日,今年民航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量较去年春运同期减少了43%,其中2月10-14日连续5天同比减少90%左右,这一缺口只有等到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才能被部分弥补。我们估算,今年民航客运量或将较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减少12.9-17.6%。(2)航班削减及出入境管制,对服务贸易、跨境商业活动也造成间接影响。入境人数减少抑制服务贸易。03年我国入境游接待游客较02年减少6.7%,03年二季度服务贸易收入从前一个季度的119.6亿美元降至105.5亿美元。跨境商务活动被迫暂停,也影响相关商业投资和贸易合作。03年4月广交会参加的采购商仅2.3万人,较02年同期减少近10万人,跨境商务活动大幅萎缩,企业短期预期趋于悲观,03年二季度出口订单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都大幅跳水。目前大多数航司暂停国际航班集中在2-3月,一季度服务贸易和跨境商务活动或将受冲击。当然,这种影响大概率是暂时的。03年三季度非典影响结束,我国入境人数、服务贸易收入重拾升势,出口订单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大幅回升。(3)目前仅少数国家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直接影响有限。我国19年对约旦、印尼、毛里求斯对应商品出口合计仅1亿多美元,而19年我国出口总额2.5万亿美元,占比极低。总的来看,我国出口以工业品为主,动植物产品占比仅1.8%。据WHO的信息,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在信件或包裹上不能存活很久。除了活动物作为宿主的可能性以外,一般物品运输和出口需要的时间远超过数小时,甚至很多航线船期长达十多天,出口货物传播病毒的概率很低,因此,全面禁止贸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不大。不过疫情使得境外近期都加强了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会增加物流和通关的时间,或使一些对物流时间要求高的商品出口或跨境电商受到冲击。

  • 持续关注:疫情控制与复工进度。相比外部的停航、入境管制以及贸易限制,更需关注的是国内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进度。一方面,疫情控制程度是决定因素。停航和出入境安排也是随着疫情进展动态调整。目前我国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都已连续多日下降,但未来仍需持续监测人员流动恢复下的疾病控制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对贸易和航运影响更大的不是外部需求,而是国内复工和生产供给。疫情推迟了生产和外贸的恢复,导致空运、航运需求降低,航班和船只数相应被动削减。综合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产生以下影响:一是短期内大量增加对相关防护用品和生产设备的进口;二是复工推迟使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口恢复慢于往年;三是生产推迟导致出口在节后的回升也相应延迟。目前政策已逐渐转向防疫、经济“两手抓”,但整体复工程度依然不高。如果未来非重点地区疫情能保持平稳,预计会有更多地方政府开始着手恢复交通和生产,实施情况仍需跟踪。

--------------------------------------

1.疫情后外部有哪些限制?

1.1 停航与入境限制

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同时,WHO总干事谭德塞强调,不赞成甚至反对针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

但由于病毒传染性强,为防止疫情蔓延,不少国家和地区还是纷纷采取了入境限制。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截至2月14日,已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其中32个国家全面禁止中国公民入境,6个国家对去过部分重点疫情地区的中国公民禁止入境,26个国家要求对入境的中国公民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而66个国家加强了入境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申报等检查措施。

部分国家虽然没有全面入境管制,但考虑到防止疫情传播,以及出行需求减少,不少航空公司也暂停了飞往中国的航班。截至2月14日,全球已有数十家航空公司暂时取消了中国航线,例如美国的三大航空公司全部暂停飞往中国内地的航班,汉莎航空、瑞士航空和奥地利航空也全面暂停了来往中国内地的航班,全日空和大韩航空则是暂停了其飞往中国的部分航班。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政府也都发出了本国公民不要前往中国的旅行建议。

1.2 货物贸易限制

此外,部分国家甚至对我国的部分货物贸易采取了限制措施。措施主要有两类:暂停货物进口和加强防疫审查,但发布的国家并不多。截至2月14日,约旦、印尼和毛里求斯宣布暂停进口中国的部分产品,主要涉及动植物产品。此外,越南对自中国进口的货物采取了暂缓清关、增设检疫流程等措施,马达加斯加则强化了对外国船舶人员的健康评估,宣布拒绝载有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船舶到港。

2.  这些措施的影响有多大?

2.1 航班停飞冲击民航业

航班停飞和入境限制,对民航业带来了直接冲击。据飞常准的数据,截至2月15日,取消的国际航班已占到每日计划航班数的60%左右。而同时由于国内航班需求也因推迟开学、延迟复工、远程办公等大幅取消,目前我国民航的飞机利用率从1月上中旬的8-9小时/天降至不到1.6小时/天,骤降了8成,这极大地增加了民航公司的负担。

03年非典时期对我国的民航业就一度造成巨大冲击。03年二季度民航客运量和周转量骤降,其中疫情最严重的5月民航客运量仅200万人、旅客周转量仅23.6亿人公里,同比都下降了70%以上,整个03年二季度民航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都减少了接近50%。据中国航空报的估算,非典疫情使国内民航业损失了约100亿元,占03年行业总收入的约10%。

如今我国航空业体量远大于03年。我国近年民航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19年我国航空客运量达6.6亿人次,是03年的7.6倍,客运周转量1.17万亿人公里,是03年的9.2倍。截至17年,中国民航企业的国内和国际航线业务收入都已是03年的6倍左右。

因此,我们预计新冠肺炎对民航造成的影响将比非典更大。截至2月14日,今年民航春运期间(以1月10日起计算)旅客运输量较去年春运同期减少43%,其中,2月10-14日连续5天较去年春运同期减少90%左右,这一巨大的缺口或许只有等到疫情逐渐被控制,复工复学带来返程客流增加才能得到部分弥补。

19年我国民航客运量较18年增长了7.9%,我们假设在没有疫情的基准情况下,20年民航客运量保持19年同样的增速,假设情景1下疫情影响在3-4月消除、情景2下疫情在5-6月消除,预测两种情况下2020年的民航客运量分别在6.20亿人次和5.87亿人次,较基准情况下的预计客运量7.12亿人次将分别减少12.9%和17.6%。

2.2 抑制服务贸易与商务活动

除了冲击民航业的经营,飞往中国的航班削减以及不少国家采取出入境管制,也对我国的服务贸易以及跨境商业活动造成了间接影响。通常来说,民航的乘客目的主要包括观光旅行、商务活动、私人探亲等,因而航班停飞,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都会受到暂时的抑制。

一方面,由于入境人数减少,服务贸易自然会受到影响回顾非典发生的03年,我国全年的入境游接待游客约9200万人次,较02年减少了6.7%,而在非典爆发最严重的03年二季度,我国的服务贸易收入从03年一季度的119.6亿美元降至了105.5亿美元,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另一方面,跨境商务活动被迫暂停,也进一步影响到相关的商业投资和贸易合作等机会。以广交会为例,由于非典的影响,03年4月春季广交会参加的采购商仅2.3万人,较02年同期减少了接近10万人,而出口成交额仅44亿美元,同比减少74%,由此,跨境商务活动受到的影响可见一斑。而跨境商务活动大幅减少,导致企业对短期的预期趋于悲观,03年二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出口订单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都出现了一次大幅跳水。

目前大多数航司暂停国际航班的时间集中在2-3月,这意味着一季度的服务贸易也将因入境人数的减少而受到冲击,而一季度跨境商务活动的减少,也必然对后续的贸易往来、外商投资、商业合作等活动造成短暂不便,同样可能引发短期的预期不稳。

当然,从经验看,这种影响较大概率是暂时性的。在03年三季度,随着非典影响的结束,我国的入境人数、服务贸易收入又都重拾升势,而出口订单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也大幅回升。

2.3 贸易限制直接影响有限

目前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的国家还是少数,直接影响有限。到2月14日,仅有前面提到的3个国家提出了进口限制措施,且主要集中在动植物产品。我们估算,此次受印尼、约旦和毛里求斯限制的商品,19年的对应出口规模合计仅1亿多美元,而我国19年全年出口总额2.5万亿美元,占比极为有限。

从结构来看,我国出口商品以工业品为主,动植物产品出口在总出口中占比很低。19年我国出口商品中,数据处理设备、机械器具等机电产品约占58.4%,是最主要的出口品类,其次纺织、服装、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品约占比19.3%,而动植物产品占出口的比重仅约1.8%,农产品合计仅占我国总出口的约3.1%。

从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依赖更高。我国不少行业与全球产业链已深度融合,我国的制造业出口商品占全世界制造业总出口的18%,远高于第二、三位的德国、美国,是很多国家、地区的主要进口来源地。19年越南的进口中有38%来自中国,印尼、日本、韩国、泰国这一比例也都在20%以上,因而一旦对中国贸易采取限制,那么这些国家的生产和消费短期内很可能遭受冲击,相反也意味着这些国家也不太会轻易采取全面的贸易限制。

根据WHO介绍,“目前仍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初步信息显示可存活数小时”,照此计算,除了活动物作为宿主的可能性以外,一般物品运输和出口需要的时间远超过数小时,甚至很多航线的船期长达十多天,物品表面残留病毒并传播的概率很低。

WHO表示,“接收来自中国或已发现有此病毒的任何其他地区的包裹,收到包裹的人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根据先前处理其他冠状病毒的经验,冠状病毒在信件或包裹等物体上不能存活很久。 因此,一般商品出口导致传播病毒的概率有限,禁止贸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不大。不过,出于减轻企业和消费者恐慌的考虑,其他国家和地区近期也都加强了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客观上造成物流和通关时间延长,或使一些对物流时间要求高的商品出口或跨境电商受到一定的冲击。

3.  持续关注:疫情控制与复工进度

因此,相比于外部的停航、入境管制以及贸易限制,其实更需关注的还是国内的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进度,而疫情控制情况很大程度也上决定了复工复产推进的快慢。

3.1 疫情控制程度是决定因素

一方面,停航等限制措施的根本原因在于防止疾病扩散,实际上一些停航安排也是随着疫情进展动态调整。所以,停航措施的范围有多广、时间有多久、强度有多大,都取决于疫情未来能否有效控制。我们认为,如果后续病例扩散放缓,甚至累计数量由升转降,那么有理由相信,停航以及入境和贸易管制措施会逐步解除,之前受抑制的经济活动也会重新活跃起来。

03年6月24日,WHO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其从非典疫区名单删除,而当年三季度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就基本消除。非典结束后,我国民航客运量重新回升,商业活动也重新活跃起来。03年7月民航客运量从6月的300万人回升到800万人,超过02年同期水平,后续也持续升至更高位置。企业家信心指数从03年二季度的115.4上升到03年三季度的129.6,并在此后连续三个季度回升。

在疫情控制方面,目前我国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数都已经连续多日下降,的确呈现了积极的迹象,但随着各地复工程度的提升,未来仍需持续监测人员流动逐渐恢复下,各地疾病后续的控制情况。

3.2  复工复产政策正逐步推出

另一方面,目前对贸易和航运影响更大的,不是外部需求,而是短期国内复工和生产供给的推迟。我国春节假期很多企业原本就停工停产,外贸随之暂缓,表征国际航运和原料物料需求的BDI指数也往往在1-2月呈现季节性回落,通常3月才逐渐回升。而今年疫情推迟了国内生产和外贸的恢复,自然进一步减少了空运、航运需求,航班和船只数相应被动削减,而非因为疫情主动切断。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会产生以下影响一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短时间内我国大量增加对相关防护用品和生产设备的进口采购二是复工推迟使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口恢复节奏慢于往年三是生产尚未完全正常化,导致出口在节后的回升也相应延迟。

在恢复生产方面,随着非重点地区疫情进入相对平稳期,2月以来政府对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关注度逐渐升温2月3日、12日两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对复工复产提出了要求。2月13日、15日,江西和贵州两省已先后宣布取消各自省内的“关卡”,开始逐渐恢复省内交通。目前来看,政策已经从严控疫情逐渐转向防疫、经济“两手抓”,但当前整体复工程度依然不高。如果未来非重点地区疫情能保持平稳而不二次爆发,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地方政府开始着手恢复交通和生产,实施情况仍需跟踪。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