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连接世界的生命线,因技术而加速

非常时期,这条有力的动脉显得更加重要。

作者:杨 凯

来源:华商韬略

疫情不等人。对于病人和前方医护人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医疗物资运送快一点,就可能有几个医护人员避免感染,几个重症病人避免死亡。

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医疗物资,以及将医疗物资以最快速度送达最需要的地方。

1

“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疫情已经进入爆发期。

截至今日下午18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20520例,疑似病例23214例,治愈人数694例,死亡人数426例。

处于疫情中心的湖北省累计确诊13522例,治愈398例,死亡414例,其中最严重的武汉,累计确诊6384例,累计治愈303例,累计死亡313例。目前,湖北病例数仍在增长。

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正式封城。

物流成了城内千万人口连接世界的唯一一条生命通道。

面对疫情,企业、机构和个人热心捐款捐物。然而,前方物资依旧告急。几乎每天都有武汉各大医院的紧急求援信息传出。

“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1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在微博及朋友圈请求医疗物资支援。

当天下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消息,迅速引起关注。随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多家疫情防控一线医院都发出物资告急公告。

问题出在物流,物资进武汉太难了。武汉封城后,湖北多市区也相继宣布封城。被层层包裹的武汉宛若一个“孤岛”。

想要顺利通行湖北各地区的关口,需要说明函、介绍信和证明函等多重手续,还需要具体上报跟核实运输物资的种类、车辆信息、司机身份、往返路线等,流程繁复。如果需要运输物资去武汉还需要特别通行证。

武汉封城之初,只有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物流三家快递公司拥有特别通行证,运力极度紧缺。随着菜鸟网络等相继获得特别通行证,开通“绿色”通道,物流情况才稍有缓解。

“出湖北,比进湖北更难!”

快递员刘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感叹。

1月24日,刘强从河北沧州开车运输物资送往武汉,次日出城。此时,出城的路段已经全部封锁。

刘强连续绕了几个地方都被交警拦下。经过黄陂区出高速口时,道路上有路障拦截,不过正好遇上施工队员工,他说明情况,借了把铁橇,撬开路障,这才顺利出城。

从武汉出城的路上,设有大大小小的检查站,每个站点都需要停顿,他一共测量了14次体温,确认温度正常才得以出城。

每天,都有运输车辆进入武汉后无法离开,本就紧缺的运力更加捉襟见肘。

最大的问题是人手短缺。

货车司机离开武汉后,必须居家隔离14天。这也意味着,快递公司每次运送物资都必须协调新的司机。一开始,各物流公司还可以向各地抽调解决,但“持续下去就困难了”。

一边是疫情倒逼,全国物流运输需求旺盛,包裹堆积、一车难求;一边是,不同省市出于疫情控制需要的封路、延长假期政策,导致物流公司无法全面复工,人手短缺。

疫情中的物流困难重重。

可是,疫情不等人呀。对于病人和前方医护人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医疗物资运送快一点,就可能有几个医护人员避免感染,几个重症病人避免死亡。

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医疗物资,以及将医疗物资以最快速度送达最需要的地方。

2

连接世界的生命线

1月25日(正月初一)上午10点多,49岁的安徽货车司机王慎才接到宁国中通公司负责人李军的电话,要他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武汉。

在此之前,老王只负责在安徽省内的宁国和芜湖之间跑,从没去过武汉,也没跑过这么远的长途。

“没事,跑一趟就跑一趟。”

这是武汉封城的第三天。一听说是送去武汉的救灾物资,老王一口答应了。

检修完车辆,接上同伴熊楚英,已经是下午5点了。车子行驶到宁国市仙霞镇盘张村,两个装卸工把10万副口罩装进车厢。

下午6点,王慎才和熊楚英上了出城高速。

这辆满载着口罩的货车一路向西,将横穿安徽、江西两省,目的地是武汉东西湖区管委会。

高速上,车辆比平时少了很多。凌晨2点,到达湖北界,王慎才和熊楚英戴上了口罩。

凌晨4点,货车从武汉北下高速,被两个交警拦下来。“交警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我们意识到,是真的到疫区了。”

得知是送口罩的,交警很快放行。凌晨4点多,货车到达收货地点——武汉市东西湖区管委会。

而此时,王慎才才得知,这是菜鸟网络组建的“武汉救援物资绿色通道”发送的第一单物资。

从接到通知到物资送达,仅仅用了16个小时。

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封禁,超体量的庞大运输项目,靠孤胆英雄是行不通的。唯有群策群力,各物流企业高效协同才能将运力发挥到极致。

1月25日,武汉医疗物资告急。菜鸟牵头成立“武汉救援物资绿色通道”,中通、申通、韵达、圆通、百世、德邦、AirCity国际物流集团、辛克物流、丹马士物流、4PX递四方、宏远物流、斑马物流等30多家中外物流企业迅速响应。

一条连接武汉和世界的生命线迅速打通。

国内医疗资源告急,求助国际力量成为抗击疫情的不二选择。可是,国内的快递公司都没有紧急运调国际物资的经验。

菜鸟长期为“全球买、全球卖”积累的“全球运”经验,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

1月30日上午11时,阿里巴巴全球采购的首批医疗物资,从印度尼西亚运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月30日13时15分,从韩国首尔起飞的东航MU5042航班载运着阿里巴巴全球购的11180公斤、70余万件医疗物资落地上海浦东;

……

▲经菜鸟绿色通道,海外华人华侨捐赠的

一批救援防护物资从纽约登机

通过这条绿色通道,我国与印度尼西亚、韩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形成医疗物资全球采购与全球运输的无缝对接。

这是中国快递史上第一个进行全球配置的救灾通道。不经意间,我们又见证了历史。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凭借长期积累的数字化能力,菜鸟网络搭建了一条全球物流动脉,源源不断地向武汉等重灾区运输紧要物资。

▲截至2月2日,菜鸟绿色通道已累计向湖北各市送达包括500多万个口罩、7万多套防护服、40吨蔬菜肉类等在内的抗疫和生活物资

在菜鸟、京东、顺丰等物流力量的努力下,1月23日至29日,武汉市揽收包裹83.7万件,投递包裹102.7万件,物流非但没有中断,运力反而还超过了正常情况。

3

中国经济的动脉

2003年的“非典”,让数以百万计害怕出门的人开始尝试在网上购物。这一年,淘宝网和京东相继诞生,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宅在家中所可以做的事。

“非典”证实了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因而成为互联网在中国崛起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源。

17年后,互联网电商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31.3万亿,占GDP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互联网电商早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

疫情发生后,多省市实施交通管制,政府不断号召民众居家隔离,减少出行,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这些宅在家中的日子,互联网成了人们了解疫情情况、学习防疫资讯以及保障日常生活所需的依靠。

在支付宝,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全国和本地疫情的实时数据,还可以实现送药上门、行程改签、缴纳水电费、在线买菜、在线购物等几十种便民功能,将在家隔离的生活障碍降到了最低。

不仅如此,支付宝、微博等应用都相继开通了在线问诊功能,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远程诊断,避免前往医院交叉感染的可能,也大大缓解了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压力。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月24日至29日,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同比增长76.6%,投递包裹7817万件,同比增长110.34%。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互联网电商在疫情防控中所发挥的无形却又强大的力量。

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电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国防控和隔离要如何开展。

互联网电商今天的繁荣离不开物流力量的支持。

2010年,淘宝“双11”,包裹数量突破1000万个,打了快递公司个措手不及。包裹犹如洪水一般涌入快递公司的各个中转仓,反复积压。最后,一个包裹的配送时间从一到两天变成一到两周,最长甚至是一个月。消费者和商家都怨声载道。

到2012年,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双11”销售额达到191亿,包裹超过7800万件,各快递公司直接爆仓。

彼时,物流已经成了电商发展最大的障碍。残酷的现实让马云决定必须马上解决掉它。

2012年11月12日,“双11”硝烟未散,马云就带着张勇、童文红等人去上海外滩的兰心会所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他们试图探讨出解决中国物流问题的一个路径。

“头脑风暴”的最终成果就是决定组建一家新公司,以技术驱动社会化物流资源,于是就有了菜鸟。

在菜鸟的带动下,中国物流业开始了一场深刻且持久的数字化改造和行业重构。

2018年天猫“双11”,日包裹量超过10亿,可各快递公司游刃有余,并未出现“爆仓事故”。

这放在“桐庐帮”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

数据显示,2018年天猫“双11”开场仅8分钟,第一个天猫超市包裹送达;8小时后,全国263个城市已签收,实现“午夜下单早晨达”;当天,超过100多个城市享受到门店发货“分钟级配送”服务;仅用2.6天,1亿包裹签收,比2017年提速5个小时,比2013年更是快了6天半。

这就是数字化的力量。

疫情中,同样是数字化力量支撑起物流速度。

最典型的是1月26日下午2点,菜鸟武汉仓接到阿里巴巴集团通知:立即在武汉建立医疗物资专用仓,用来快速处理全球范围采购的急需物资。

从接到任务到选址、协调技术系统和人员,到一个6000平方米的专用仓库开设完成,仅仅用了6个小时。

相比2003年,数字化物流在当下带来的改变,让生命通道得以加速运转。

而疫情过后,数字化物流力量构建起的“中国动脉”仍将引领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继续服务武汉,更改变中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