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2020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之五:中国平安(601318.SH)

确定性的增长才是最好的安全边际。

作者 | 暗香浮动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编者按:时势造英雄,连巴菲特都说,"他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美国),抽中了'卵巢彩票'(经济上升周期)。"毫无疑问,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运毫无疑问处在一个剧烈的上升周期,期间也许偶有波动,但大势势不可挡,巨大的动能在短暂的时间中迸发出来,创造财富的效率也是世所罕见。

不管是美股指数百年新高给我们的启示录,还是A股过去三年的表现,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投资思路必须改变。投资就是下注国运。投资者在下注中国未来国运的时候,必须选择代表未来发展的头部公司。

2020年2月3日,受疫情冲击,A股全线大跌,上证指数跌幅高达7.72%,3212只股票跌停。然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当日北上资金流入182亿,创历史新高。而北上资金“买买买”的,自然也是A股市场的中国核心资产。

因此,疫情虽然肆虐,但仍要坚信中国的未来。下注中国,下注核心资产,与伟大的公司一起成长,一起变富。

让我们先回顾格隆汇2019年十大核心资产的表现。2019年十大核心资产的全年回报率为47.44%,大幅跑赢了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36.07%)。

就个股而言,2019年入选"十大核心资产"的股票有7只跑赢上证综指(22.30%),全部跑赢恒生指数(9.07%)。

2020年,格隆汇依托遍布全球近70个国家的数千万会员优势,于去年底启动了这次历时一个多月的"下注中国"全球票选。后经过数百万的有效投票统计,挑选出了2020年度十大下注中国核心资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格隆汇2020年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的第五只股票——中国平安。

1

入选核心资产的逻辑

我国保险行业的长期发展逻辑很清晰,就是需求不会被改变,而且有足够的市场增长空间。

截止2018年底,美国的保险密度为3412欧元/人,保险深度为6.4%;世界平均保险密度为614欧元/人,保险深度为5.4%;而中国的保险密度为295欧元/人,保险深度为3.6%。

就保险密度而言,中国与美国、英国、法国和韩国相差了不止十倍,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在保险深度上,中国仅仅是韩国的三分之一,离世界平均值也相差甚远。

2008年-2018年,中国保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5.5%,远超美国的1.7%和世界平均水平的3.0%。所以说,中国的保险业还处在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长空间广阔。

中国平安一直以来长期保持我国保险行业的龙头地位,引领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中国保费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平安除了主营业务保险外,还是一家银行、信托、证券、金融科技等业务的全牌照的综合金融公司,多牌照业务形成强大的业务协同效应,产品上以统一的品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渠道上深挖交叉销售价值,客户上最大限度增加粘性。

而且,中国平安早已不仅仅是一家金融控股集团,更是一家科技企业。2008年开始,中国平安积极探索及布局创新科技,通过孵化科技平台及搭建五大生态圈(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对内提升传统金融业务竞争力,对外积极赋能提升自身竞争力。

如今中国平安拥有总资产达7.79万亿,以1.5万亿市值跻身A股第2名,在2019年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9位。所以,中国平安入选中国十大核心资产当之无愧。

2

基本面

中国平安主要的业务分为四个板块:保险业务、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科技业务。

1、保险业务

保险业务是平安收入与利润的第一大来源, 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91亿元,占比集团总利润的77%。而根据平安最新的公告,2019年全年平安实现保费收入7946.02亿元,保费规模位列第一,同比增长10.49%。

先来看平安寿险——

2019 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 588.05 亿元,同比增长 4.5%,主要原因是新业务价值率提升的贡献,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 5.3 个百分点至 48.1% 。

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致力于销售高价值高保障型产品,削减短储产品销售。二是公司于今年7月份推出安心百分百系列产品及大小福星系列产品,同时升级“平安福”和“满分”系列产品,新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较之前的有所提高。

我国自2016年正式实施“偿二代”制度以来,平安寿险成功地实现了由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型。

“偿二代”以前,寿险一直是重资产业务,原因是卖保险需要消耗资本金,如果不补充,则严重影响业务扩张。“偿二代”后,已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是指盈利能力强的长期保障型产品)未来的利润可以折现回来补充资本。

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强的长期保障型险种卖的越多,它的核心资本就增加得越多,然后就可以卖更多的保险,核心资本也就继续增加,不断反复加强,保险业的商业模式由此从重资产模式转变为轻资产模式。

平安在所有寿险公司中,是转型最成功的,因为他的中长期保障型品种占比最大。

平安长期保障型产品保费收入,2019上半年长期保障型产品收入占比达31.12%,占比较2018年降低2.27个百分点,主要是年金产品增速较快,收入占比达8.55%,较2018年提升5.80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公司长期保障型产品收入占比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显示中国平安保障型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平安2015-2018长期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在寿险中平均占比70%,高于其他产品占比;从价上看,长期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高不断提升,从2016年82.9%增至2018年94.6%,明显优于储蓄型产品。

截至2019年9月末,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124.5万人,较年初下降12.1%,较2019年6月末下降3.2%;前三季度代理人人均个险新保单件数为1.39件╱月,同比增长9.4%。

再来看产险业务——

平安产险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业务品质保持优良。2019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68.75亿元,同比增长8.7%。

凭借良好的公司管理及风险筛选能力,整体业务品质保持优良,前三季度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6.2%,持续优于行业。

同时,受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总投资收益同比增加,以及手续费率下降使得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的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实现营运利润142.54亿元,同比增长75.5%。

根据平安最新公告,2019全年公司产险业务原保费为2709亿,同比增长9.5%;其中车险全年增速为6.9%,非车险增速为13.3%,意外及健康险保持高增长达到36.4%。

公司非车险增速边际回暖趋势明显,意外及健康险维持高增长,是未来产险的主要看点,而车险业务预计2020年三次商车费改将进一步推广,车均费率将进一步有所拉低,车险市场规模增长依旧承压,不过这是行业共性。

2、银行业务

在营收行业性趋弱的背景下,平安银行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18.8%和15.5%,均较今年上半年略微上升。更能反应经营实质的拨备前利润前三季度增速同比达19.0%,与2019年上半年持平。

截至9月30日,平安银行总资产规模3.7亿元,较年初增8.5%,贷款较年初增长7.7%;总负债规模3.3万亿,较年初增7.6%,存款较年初增6.6%,贡献了平安集团主要的资产与负债。

受益于零售转型推进和贷款结构优化,平安银行第三季度贷款收益率为6.63%,同比增长20BP;存款成本率为2.48%,同比下降6BP;净息差为2.62%,环比持平,同比增长33BP。

截至2019年9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及关注贷款占比较年初分别下降0.07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0.24个百分点至1.46%;拨备覆盖率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6.18%、213.83%,较年初分别上升30.94个百分点、54.3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不良贷款偏离度87%,较年初下降10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自2015年转型零售银行以来,无论是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还是资产质量的改善上,都以远超同业的速度快速发展。

3、资管业务

2019年前三季度,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利润90.23亿元,,同比下降18.9%,利润占比集团总利润的3.4%,主要受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因投资项目退出规划与节奏不同而出现的利润波动以及部分投资资产计提减值的影响。

资产管理业务虽然对平安的表内贡献不大,但是资管业务属轻资产,汇聚庞大表外资源。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0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6%。前三季度,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9%;受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同比增加的影响,年化总投资收益率6.0%,均高于同业险企。

4、科技业务

2019年平安前三季度科技业务总收入600.40亿元,同比增长33.1%。

2012年平安抢占“互联网+金融”战略机遇,先后成功孵化出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

近十年来平安累积投入科研500亿元,创立了10多家科技公司,25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六大科技创新研究院,拥有24000多名研发人员。平安表示未来十年,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科研,以巩固平安在金融服务行业的领导地位。

截至2019年上半年,平安科技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核心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累计逾1.8万项。平安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建设“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其中,金融、医疗、汽车三大生态圈已基本形成,房产服务与智慧城市生态圈还处于酝酿阶段。

3

2020年展望

进入2020年,中国平安主要的大逻辑依旧没有改变,是长期价值投资者可以放心持有的股票。2020年,我觉得平安的三个优势依旧会保证其获得资产市场的认可。

第一个优势是代理人的“量质”提升。

2019年是平安寿险公司的调整之年,包括对人力、产品、组织架构、营销策划等。人力调整从偏数量向重质量,优才计划符合预期。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个险规模保费占比一直维持在89%左右,2019上半年,代理人渠道个险规模保费达到3166.67亿元,占比88.85%。

而平安代理人的质量一直显著优于其他险企 ,截至2018年 ,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产能7 685 元 ,远高于国寿5290 元 、太保4 595元和新华4360 元 。

2019年平安通过AI 等措施继续加强增员入口的管控、严格执行考核清退机制,继续夯实代理人渠道基础管理。2020年,公司加快推进增员、培训、客户开拓等环节的科技应用,提升管理水平,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进而实现有质量的人力发展。

寿险作为平安最稳定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在代理人“量质”提升的情况下,NPV增速有望达到7.5%以上,远高于2019年的4.5%。

第二个优势是依旧看好平安综合牌照的业务协同优势。

平安以统一的品牌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应用场景包括销售保险、推销信用卡、企业年金管理、信托财富管理、证券开户、银行存贷款等业务。

无处不在的代理人成为平安内部各产品和服务共享的渠道资源,客户通过代理人购买了一份平安的保险,代理人还会为客户推介车险、信用卡等。

所以,随着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深化,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从2015年至2018年,集团个人客户中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的客户数量从2078万人增至6364万人,在整体客户中占比从19%提升11个百分点至34%。随着客户拥有越来越多平安产品时,客户潜在的转移成本不断提高,客户的黏性就大大增强,复购率也就会提升。

第三个优势是平安科技的强大赋能。

从移动互联网过去几年的发展看,工具型企业的价值大幅削减,平台型企业的护城河越来越深。最早一批做云服务的工具型企业都做不过谷歌、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了,主要因为这些平台型公司有巨大的场景入口,能带来大量数据交互。

金融科技有着同样的模式,只有平台型公司才能体现真正的竞争力,而单一工具型企业的价值不大。平安作为一个覆盖了金融、医疗、生活服务、房地产、汽车、城市管理等多场景和模块的平台型公司,是未来少数真正具有科技基因,并且能够依靠创新带来进一步效率提升和业绩增长的企业。

2012年马明哲说:“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现代科技互联网企业。

所以平安不仅仅是个传统的保险公司,平安打造科技生态圈的模式表面上看是一个产品交易端的平台,但背后是大量的科技元素带来整体双边效率提高。效率的提升会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帮助改善保险公司的费率差,这也将直接决定了公司的业绩增长和其内在价值。

4

结语

2008-2018年,中国平安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其复合增长率在可比上市险企中均遥遥领先。

从目前比较公允的估值方式pev来说,目前中国平安的pev约为1.1左右,在历史中处于中位。

看上去与同行相比较高,然而考虑到较低的负债久期,对投资利率更低的敏感性,中国平安的调整后估值并不会比其他保险公司的高多少。

2020年,由于科技板块带给平安的估值提升不是短时间可以体现的,但是目前的估值下行可能性不大,主要看点还是业绩上的增长。当前股价 80.44 元对应公司 2020 年 P/EV 估值 1.03倍,预测2020年平安EV增长20%,目标估值 1.4倍,对应目标价 112 元,空间为40%。

伴随着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未来中国人在保险业务家庭支出是比较确定增长的。中国平安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过去几年持续在新业务,金融科技方面做投入,也基本上奠定了长期的增长空间。

中国平安长期稳定性增长,特别是其寿险业务带来的持续现金流和剩余价值为公司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在一个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中,确定性的增长才是最好的安全边际,所以坚定下注中国平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