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野味吃到脑子里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如此痴迷于野味呢?

欢迎关注格隆汇全新打造公众号“格隆汇APP”,ID:hkguruclub。承载“港股那点事”与“格隆汇”的一贯水准,将为大家提供更高质量、更纯味道的深度、优质财经内容与A股、港股、美股投资分析。请直接扫码或搜索关注:格隆汇APP(ID:hkguruclub)。

作者 | 筠筠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野味"这个词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有许多迹象表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野味中传出来的;同时又有一些线索提示,可能野味并不是唯一的来源。

野味携带大量未知病毒,疯狂吃野味迟早会导致传染病爆发,这是用脑门都能想清楚的事。然而中国人吃野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出了名的;几乎可以写进种族基因,千年不绝。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如此痴迷于野味呢?

1

古人的野味食谱

清朝晚期,李中堂喜欢吃鲈鱼。一条鲈鱼从淮河里打上来到端上餐桌,三个时辰;老人家吃得更慢,一根一根刺往外簌,也得花三个时辰。于是,手下人给这位脾气古怪的老头儿起了个外号——李鲈。

李鸿章在慈宁宫奏对的时候,每次必提"食不厌精",花半个时辰给老太后讲自己怎么吃鱼,怎么摆弄吃鱼的那些“家伙事儿”;慈禧听了笑笑,就把自己创制的那道菜卷子拿给李中堂品尝。那是一堆应季的时蔬,例如槐花、香椿、花椒芽之类,那卷着豆皮一咬,齿根留香。

李鸿章吃鲈鱼

西太后吃得素净,毕竟常住后宫,又是哀家,心如止水;但妆容就费时了,先是百花浆水泡脸,再拿冰镇的玉滚子敷脸,最后梳头上妆:也是仨时辰。

清朝时候养殖业不发达,江里打上来的鲈鱼绝对是野味了;而香椿槐花之类北方特有的时蔬,也属于植物中的“奇珍”。这都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

一句话,人类通过吃什么,来向世界证明自己是谁。

所不同的是,有人吃素,有人吃荤,有人通过克制,有人通过放纵罢了。得道高僧吃青菜豆腐,达官巨贾吃山珍海味,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于是,堪称中国古代野味食谱大全的,自然落在《红楼梦》里面。那是一幅满清前期上流社会生活的浮世绘。

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那一章中间,曹雪芹的妙笔,记录下了一个姓乌的庄头千里迢迢给贾府上供,带来了三十多种野味: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玩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红楼梦中的饕餮盛宴

红楼梦是小说,而正史里,同样也记录着各种野味食谱。

宋辽时期,中国北方的契丹出产一种野味——毘貍。"形类大鼠而足短,极肥,其国以为殊味。穴地取之,以供国主之膳,自公、相下,不可得而尝"……

在明清时代的"水陆八珍"的说法中,就涉及到了鹿筋、熊掌、鹿尾、象鼻、驼峰、豹胎、狮乳、猴头等野味。民国年间的北洋军阀张作霖则对老虎肉十分感兴趣,相传当时的名厨赵连壁精烹的"虎肉烧鲜笋"、"虎肉丸子烧雪里蕻"、"虎肉炖萝卜块"等更是他的最爱。

到了今天,人们对野味的吃法更加生猛。

中国南方某些许多地区有一道菜,叫做"三吱儿"。其实这就是一盘刚出生的小老鼠,旁边则是一碟调料。吃法是用筷子夹住老鼠,往碟里蘸料,再送入口中直接嚼碎!过程中老鼠会"吱"地叫三声,因而得名。

生吃老鼠,这也是醉了。这得多少细菌病毒啊。但拦不住的是食客们狂野的心。

事实上,中国人对野味的追求"没有最野,只有更野"。说真的,野味好吃吗?多数吃过的人会说no,但为什么还要吃,而且屡禁不止呢?

2

You Are What You Eat

从前,我曾经天真地认为,把野味市场封禁,那些抓野味、卖野味的人判刑,就解决问题了。但是,直到这次这次武汉肺炎疫情爆发,有一段视频在网上低烈度传播;看了那段视频,我才意识到,消灭野味,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

那段视频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了,讲的是两个女主播在放肆地"手撕"一只蝙蝠。

"水果蝠……由于吃水果,它的肉肉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美食节目,本身就是一顿饕餮,何况还是两位美女,还是去放肆地手撕长得像个鬼一样的蝙蝠:这场面足够香艳,这本身已经大快朵颐,让人颅内高潮了。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是的,两位娇弱女子都敢吃这个东西,你个大老爷们还扭捏什么?

中国人一年能吃掉多少只蝙蝠,没有人会去统计这个数字,这是一个灰色的产业。但是有不少人靠卖蝙蝠营生,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知道蝙蝠有害,有不少农户抓了蝙蝠来自己养殖,喂它们吃饲料。这也算良心了。

讲到这里不知您能否体会到,抓蝙蝠、吃蝙蝠,这不是少数人的偶发性行为,而是一个隐秘的产业链。从食材的获取、炮制、贩卖,再到美食节目的推广,以及大众消费心理的煽动……

如果允许我用庸俗的经济学解释的话,这甚至在一部分人看来,几乎就是消费升级。蝙蝠、野味,与曾经一夜之间跃上中国人食谱的"贵族水果"——牛油果、沃柑、褚橙们——有什么本质分别?

当你吃水果时,你究竟在吃什么?

从消费心理角度,苹果梨西瓜桃吃腻了,来点"野水果"吃吃,事实上牛油果的口感就是肥肉和蜡的混合物;鸡鸭鱼猪牛羊吃腻了,来点"野味"吃吃,事实上这些野生动物的肉又硬又柴,还带着永远除不净的腥与臊臭。

没办法,什么东西一旦与消费升级乃至"贵族饮食"挂上了钩,人们都甘之如饴。

然而,文明人尝试野味,大多铩羽而归;野味也只有经过一个民族千百年饮食文化的锤炼洗礼,才能端得上人类的餐桌。这中间是无数人试错,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古人云: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岛国印尼,没有鸡鸭鱼猪牛羊,只能吃蝙蝠;几千年试遍了各种香料与炮制工序的配合,终于端出了一盘吃不死人的油炸蝙蝠。日本人吃鳗鱼,千百年来终于把鳗鱼从小河沟里带到了养殖池,继而鳗鱼饭成了全球日料达人的舌尖美味。

然而,曾经有一位日本老饕,吃遍了各种鳗鱼,觉得世界太没意思了,于是想尝一口野生鳗鱼。他特意跑到香港,去城市的排水系统里面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捉到了一只野生鳗鱼,然而吃的时候,用了半瓶红酒,半斤香料,腌渍了好几个礼拜去腥,最后吃的时候还是把自己恶心吐了……

鳗鱼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这次疫情扑灭了,承平日久,"吃野味做贵族"这种隐秘的消费心理,还会把各种稀奇古怪的食物送上中国人的餐桌。

数年前,钟南山教授曾经说过,只要人们再开始吃野味,SARS很有可能卷土重来。一语成谶。

如果说人们从上次非典中能够学到什么教训?那就是人们根本没有学到任何教训。

3

别把野味"吃"到脑子里

蝙蝠素有"移动的病毒库"之称——其身上携带的病毒种类超过100种,其中不乏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一系列让人闻风丧胆的致命品类病毒……

"凭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昼伏夜出,努力扮演一个孤独的潘多拉盒子,而且长得真的是一张死神脸,万万没想到……还是扛不住被吃……这生生世世的努力,终究还是错付了……"

中华鼠耳蝠

但仍然拦不住那些脑子里有“野味”的食客,拿蝙蝠来煲汤,号称大补壮阳。事实上,壮阳大补的不是野味本身,而是消费野味这看似“性感”的行为举动。几千年来,人类永远在饮食上寻找和标榜自己的地位和归属。

上古时,人们茹毛饮血,食物就是各种野味,那时候人类自己就是野味。

终有一天,"人猿相揖别",石器与火的出现,文明升起曙光。随后,从"第一块烧烤"开始,饮食所承载的就不再是充饥果腹,而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所谓社会性就是区分高下,"礼主别异",人按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层。

两千年前,《吕氏春秋》已经记载了上古时期社会礼法对于饮食的规定——“天子食羊;诸侯食牛;士大夫食猪;庶民吃菜。"

每次社会结构的剧烈动荡,都伴随着饮食规则的颠覆性变迁;例如到了战国末期,礼崩乐坏无可挽回,天子沦为吃糠咽菜,诸侯却烹羊烤鹌鹑。

过去人们认为物以稀为贵,能够吃到平常人吃不到的东西——野味——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恕我无礼,这实在是愚昧落后的陋习。

且看世界上吃蝙蝠的种族,哪个不是疾病缠身?与蝙蝠同为携带大量病毒的生物——鼠类——欧洲人在近代之前也有吃老鼠的习惯,于是经常爆发黑死病(鼠疫)……

冠状病毒

到了近代,科学昌明,搞清楚了细菌与病毒的原理,戒掉了吃鼠的毛病,从此就不怎么再生病了。

这些年,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许多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朝着健康饮食、科学饮食的方向发展。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愚昧落后,还抱着封建社会的思想陋习,认为吃野味就牛逼了,野味大补,百毒不侵,这样想、这样做,最终一定是害人害己的。

4

大自然的惩罚?

这次,有人说肺炎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其实根本没那么魔幻。

大自然的法则,说白了就是科学,它就明明白白地在那里,对谁都是公平的,你尊重科学、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生活和饮食,自然就健康平安;同样地,病毒细菌也就在那里,你不去招惹它,它就不会来杀死你。

最要命的就是,放着科学和健康不要,反而把作死的方式当成身份象征,当做炫富手段,甚至引以为一种时尚,争相竞逐。这样的人,要么是智商有问题,要么就是故意祸害人民群众了。

所以,野味中有病毒,不可怕;脑子里有了病毒,就没救了。

欢迎关注格隆汇全新打造公众号“格隆汇APP”,ID:hkguruclub。承载“港股那点事”与“格隆汇”的一贯水准,将为大家提供更高质量、更纯味道的深度、优质财经内容与A股、港股、美股投资分析。请直接扫码或搜索关注:格隆汇APP(ID:hkguruclub)。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