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板块:2019年我最痛的投资失败案例

尊重常识,控制仓位。

欢迎关注格隆汇全新打造公众号“格隆汇APP”,ID:hkguruclub。承载“港股那点事”与“格隆汇”的一水准,将为大家提供更高质量、更纯味道的深度、优质财经内容与A股、港股、美股投资分析。请直接扫码或搜索关注:格隆汇APP(ID:hkguruclub)。

作者 | 数羊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要说A股2019年最有趋势性的投资机会,肯定是养殖、白酒、PCB和消费电子,只要能踏中一个,去年业绩绝不会差。

但投资类似德扑的点就在于,即使AA起手,你也未必能打出大的收益。经过去年的投资经历,对这些经验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养殖上的投资经历,的确让我明白了出牌节奏对投资结果的影响,可能比基本面的影响还大,毕竟现在还能在这写反思总结总比直接被赌场出局要好。

养殖行业主要就是鸡肉和生猪的投资,我自己从2018年开始主要关注的就是生猪板块,所以这篇主要是研究生猪板块,这块最多一度占了我总仓位的40%。2019年的生猪其实就是口袋对AA的开局,但从结果来说,这个板块上的投资我是亏损的,具体亏损过程会在文章中慢慢分析,我自己总结失败的三个关键词是:选股、仓位、常识。

1

第一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1月

关注产销区别

2018Q4因为非洲猪瘟大规模爆发的影响,各省生猪都是抛售状态,猪肉价格一个季度内一泻千里,但生猪板块的行情开始慢慢启动。当时券商优先主推的是温氏股份,因为当时有禁运的逻辑,温氏的主基地广东作为猪肉消费大区,销区的温氏和产区的牧原自然又会被放在一起对比。

作为刚开始研究这个板块的投资人,能选的就只有温氏和牧原两个,从中选一个比较稳的个股也不算错。当时温氏相对而言估值便宜,产销区逻辑听起来也比较顺,所以到了12月份我首选的投资标的是温氏股份,只是研究生猪板块并不多,并不敢放太多仓位,最终决定放10%的总仓位在温氏上。(我一般拿3-4个行业,单个行业最多40%,行业集中度算高,但个股仓位不一定高)

然后开始不停的刷报告补路演,和业内人事聊天,对于猪价上涨这件事也慢慢确信了,当时的核心逻辑还是在于猪价上涨,所以选到了任何一个猪肉标的都是能赚钱的。

不过当时A股市场处于 11月份券商大涨反弹之后的弱势期,12月底又出现了大量商誉暴雷情况,出于对当时市场情绪的考虑,并没有选择继续加仓位。然后进入2019年1月4日,这天我印象深刻,标普500大涨3.43%,恒指大涨2.24%,上证上涨2.05%,从此三地市场一路反弹开启了长达一年的大行情。

当时A股第一轮上涨由上证50启动,1月份上涨8.7%,当时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件事,我们当时加了不少仓位在金融板块上,但猪肉板块其实也没太过在意,这一阶段我们各个板块整体收益还是挺不错的。

2

第二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关注猪价预期

二月开始创业板行情开始启动,京东方A率先启动,当时我们大部分仓位还在金融上,所以整体收益依旧还不错。

而生猪板块温氏2月份涨了14%,只看绝对收益还是很好的,但板块里正邦2月份上涨了77%,牧原上涨30%,相对来看就有点难受了,而且猪肉涨价的逻辑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当时券商已经喊出了金猪十年的口号,市场对几个生猪股票已经疯狂,因为能力圈不在这边,自己的仓位依旧还是在温氏这种类蓝筹的股票上。

到了3月份,牧原一个月上涨41%,温氏28%,到三月底拿着温氏我们总体也赚了将近50%。其实到这个阶段也应该皆大欢喜了,但后续的情形完全不是这样,因为这个阶段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大幅加仓猪肉板块,将金融板块的大部分仓位直接转到了生猪板块,无差别加仓了整个生猪行业。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风控处理是有问题的,当时因为金融板块回报率不少,直接补回了2018年的亏损,心态和风险意识都出现了放松警惕的状态,再清了金融板块之后,当时也在选应该加哪部分仓位。在3月底重新开仓难度还是有的,这时金猪十年的逻辑的确是太过诱人,自己又刚好跟踪过了将近4个月,心理感觉安全不少,所以在3月底又加了牧原、温氏和少量正邦,现在生猪板块总仓位将近30%,已经快达到我自己的单个板块仓位上限。

3

第三阶段:2019年4月—2019年8月

关注出栏量

4-6月份就不多说了,中美MY协议出了点波折,5月份上证指数大跌5.8%,而这个阶段刚好是猪肉价格飞速上涨的开始,猪肉价格从5月20日14.90元/公斤,3个月内飙涨到现在的26元/公斤,猪价创中国近20年来历史新高。

从另一个业内人士常用的指标来看——猪粮比价也是同样如此。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实际上一般要6.5以上),而考虑到非洲猪瘟带来的防疫成本提高,猪粮比需要更高的水平养殖户才能赚钱。

猪粮比价作为衡量养殖盈利情况的指标,是可以长期跟踪的,类似于公司PB值,一般猪粮比跌价到4.5-5的区间时,就是猪周期底部,之后很难继续下跌。但这个值向上的空间每次周期都不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这波猪价的大周期才刚开始启动,猪粮比就已经突破天际了。

但当时4-6月份生猪个股普遍回调20%,30%的板块总仓位跌幅直接把之前10%仓位的温氏涨幅全跌回去了,不过当时我对猪价的逻辑还是挺确认的,所以虽然股价跌了也没太多恐慌,还顺势把板块加仓到了40%的仓位占比。

但从6月开始,各个猪肉股走势分化开始加强,正邦、牧原、温氏走势明显强于其他公司,对市场敏感的投资人,当时应该就能反应过来,这个板块出现了一个现象:个股分化,当时我还很沾沾自喜,认为自己选股能力不错。

等到了7、8月份要出中报时,生猪产业指数又开始一轮大跌,而且8月份的高点明显低于前一波高点,而我基本是在前一波最高点加的仓位,到了8月底板块也只有5%的收益了,还好有牧原帮我撑着板块净值。

7月底到8月中旬,这是猪价涨的最快的时间段,很多投资人急着买猪肉股上车,但买完之后猪产业指数和猪肉价格直接开始背离,的确套了不少投资人。

当时的核心逻辑是进入7月之后,因为对出栏量的担忧,以及对猪瘟疫苗(传言)担心,顺势进行了第二波回调。

8月22日,正邦和天邦同一天出业绩,当天开盘正邦科技涨3%,天邦开盘跌4%,正邦和牧原也是连续大涨,带动了整个板块的情绪,大家发现各公司的出栏量替代了猪价,成为了核心变量,按8月份的猪价已经推动不了股价上涨了,而母猪存栏量不及预期的公司基本直接就炸了,完全没人接盘。

4

第四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

关注猪价和个股

8月份中报行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大家发现很多公司的出栏数据貌似没咋地有好转,温氏也不停下调自己的出栏预期,而且9月底前猪价一直横着,而创业板指数又开始大涨,资金开始不断撤出生猪板块去到科技板块。

9月份我生猪板块净值直接为-15%了,尤其是9月中下旬的那波下跌基本全部吃到了,而当时因为养殖模式出栏量的因素,正邦和温氏从8月开始是一路下跌,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弹,尤其是温氏在9月份大跌之前其实跌幅很小,我当时认为温氏出栏量即使下跌20%也不要紧,因为本身温氏就没涨多少,但9月26日市场依旧教我做人,温氏一天跌6.8%,猪肉板块净值全炸。

而本身出栏数据有问题的公司,基本上是一路下跌没有任何反弹。9月26日大跌后我只留了20%牧原和温氏,之后市场一路反弹,而且刚好猪肉价格这个阶段一路上涨,中途某券商直言春节猪价最高峰能达到60元/KG,牧原明年600亿的保守利润,市场又是一波大涨。

这个阶段其实我冷静了不少,当时做了推算,牧原超过80块钱对我吸引力就不大了,所以当时也没有想着把仓位加回来,但这波牧原快速反弹的确是又套了一波投资人,现在看来判断还算正常。

从实际来看,因为温氏反弹太少,现在又创半年新低,我的猪肉整体投资还是相当失败的,板块收益至今还是负的。

5

反思

对于这波猪周期,很多人都是在没有想象力和没有常识这两个极端中摇摆,我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大的一点感触就是——尊重常识,控制仓位。

第一是尊重市场常识,猪价涨的再高,终究会有上限,比如生猪真到了60块钱/KG的出栏价,终端价得到40块钱/斤,需求就被抑制的太多了。所以只靠一个价格逻辑不可能把短期就把股价推到天上去,而出栏量这些明显是长期变量,这两年的出栏量大部分都是再市场预期之内了,只能慢慢反映到股价里面,这板块不太可能有块钱能赚了。另外就是中途的非洲猪瘟疫苗事件,这个从常识来说短期就能出也不可能。

第二是估值的常识,牧原即使明年能赚400亿,但估值肯定不能用PE,要不然怎么算都会觉得猪肉股便宜,更好的算法是从市值里面减去明年的利润,再用明年头均市值作为估值的指标。

第三是仓位控制,分析和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强调对风险机遇的分析,一个强调对风险机遇分析的下注,这两个过程有相同的地方,但本质依旧是不同的。

现在想来,去年一年猪肉板块的走势的确是一个好的学习案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也是投资的常识之一。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