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真追上了,北方却掉队了,中国南北差距比东西鸿沟更急

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已经成为朝野共识。近日出炉的各省市经济数据,再次揭示这一点。

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已经成为朝野共识。近日出炉的各省市经济数据,再次揭示这一点。南方省份云贵闽赣等增速仍然高达8%以上,而北方的天津、吉林、黑龙江等都不到5%,差距仍然在拉大。

甄别城市价值,首选必须认识到南北差距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

◎作者 | 并瓦野人、路口大爷、旺角黄局长

◎来源 | 智谷趋势

早前,官方曾列出“中国三大差距”——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以及东西部差距。

全球都曾被中国的区域失衡所震惊:沿海地区光鲜超发达国家,遍地是摩天大厦,钱多到花不完,内陆很多地方简直最不发达国家,几千万人就着咸菜吃馍,甚至连口干净的水都没有。

区域之间的贫富悬殊,一直是顶层高度忧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先富带后富的承诺,还关系到大国复兴的历史进程。

于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一一落定。

然而,就在中西部小步快跑,慢慢追赶着东部的时候,一场更为深刻的变局悄然发生了——

以秦岭-淮河为界,968万平方公里的江山被一划为二,而在今天,这里也成了大国经济版图的分水岭。

南方,大批的明星城市频频崛起,光彩夺目;北方,往昔工业重镇纷纷褪色,不无失落。

“南高北低”赶超“东强西弱”,成为当今中国最值得关注的区域差距。

伴随着这种差距的拉大,可能未来真有一天,东部支援西部就不再强调,取而代之的,是南方帮扶北方,并上升为国家重心。

每年,国家统计局都会公布36个主要中心城市的GDP: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成都、青岛、武汉、杭州、南京、长沙、宁波、郑州、济南、西安、福州、大连、合肥、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沈阳、昆明、南昌、厦门、南宁、太原、贵阳、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海口、西宁、拉萨

这些城市掌握着全国最多的资源与财富。我们既可以按照南北之分,也可以按东西(这里的西部为广义概念,包含中西部和东北,下同)之别,将它们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少人注意到的变化——

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正在大幅缩小,而南北之间的差距,却呈现出拉大之势。

2006年,东部阵营的体量,占36个城市GDP总和的63%,比西部整整高出26%。后来这个差距逐步收缩到了16%。换句话说,内陆的重点城市,慢慢地追上了沿海发达地区,将东部的靠海优势砍得七零八落。

反观南北。南北之间的差距,已经从入世之初的10%扩大到了18%。即便同是西部,西南表现强过西北,同是东部,东南就碾压东北。

尽管今天中国仍是东强西弱,但南高北低的问题,显然要更加突出。

在北方,6年前的天津一度风光无限,赶超广州似乎已指日可待,重写北上广深的一线神话就在眼前。当时,其副市长调任广州任一把手,更是被解读为天津的胜利,是中央寄希望用天津经验挽救羊城。

转眼不过一瞬间,今天这座拱卫京畿的门户城市,陷入了经济增速垫底的尴尬。号称“中国曼哈顿”的滨海新区,曾经野心勃勃,去年一下子挤出了3千多亿的水分,将天津挤出GDP五强席位。带着巨债负重前行的天津,投资驱动的疲态尽显无疑。

在南方,贵阳这个不沿海、不沿江、不靠边的贫瘠之地,曾经连“三线建设”也拯救不了,今天却化腐巧为神奇。

它一边抱着中央大腿化身基建狂魔,一边乘势而上打造千亿产业大数据,GDP增速曾连续4年全国第一。韬光养晦的西南小城几年就成功让十二分之一的人口脱贫。

在北方腹地,信奉“特权”的晋商,靠着亲近政治一度三分天下,如今却陷入资源诅咒。锦绣太原城沉默失语,这座曾经的工业重镇,被人嘲笑GDP还不及江苏昆山一个县级市。

在南方沿海,粤商、浙商抓住改革开放的潮头,不断开拓民营经济的边界,杭州从20年前的旅游胜地,变成了中国互联网圣地。深圳从40年前的无名渔村,崛起成中国科创的代言人。晋商无力“三足鼎立”,只有粤、浙商人“双雄争霸”。

在南方,成渝城市群抓住了产业转移的趋势,稳扎稳打,双子星重庆、成都的GDP位列全国前十。

在北方,东北铁锈带的振兴仍是困难重重。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荣光不再,GDP彻底跌出前二十,房价迈不过一万元,沦为名副其实的失落第一城。哈尔滨、长春、鞍山也是一样,重工业勉励维持,人口大量流出,东北塌陷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

40年前,中国经济TOP20的榜单上还有11个北方城市。40年后,只剩下5个——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

历史,似乎站在了南方这边。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地都在着急南北差距。

2018年5月,国务院发改委原副主任在公开场合表示——南北经济差距太大了,去年“南方GDP实现52.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1%左右,是1980年以来占比最高的时期,相应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

去年,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一场大会上历数山东痛点,坦言从2008年到2017年,山东一直在后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发展形势逼人,竞争态势逼人。”

山东虽贵为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北方的扛把子,但短短九年时间里,山东与广东的GDP差距从5860亿扩大到了1.72万亿,和江苏从50亿扩大到1.32万亿,差距翻了264倍……

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北方手中流失的东西已超出想象。

(成都2017年人口包含简阳,所以要减去107-111万才准确)

人在流向南方。全国五年来人口净增前十的城市,北方城市只有3个,而前五名全被南方收入囊中。北雁南飞,成为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趋势。

钱在流向南方。本外币存款余额相当于城市的小金库,它所反映的是一座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纵观前15名的榜单,北方只有四所城市入围。而同比增速方面,北方城市多为垫底,天津甚至负增长。在中国经济换挡的当下,南方成为资本最为活跃的主会场。

令人吃惊的还不仅于此,如果按照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一座城市有多年轻,前十座城市中只有2座北方城市。北方老龄化严重,而珠三角简直是年轻的小伙子。

老迈的北方将如何追赶青春无敌的南方?

为什么,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这里边有“地理优劣”的因素。

放眼全世界,几乎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里有舒适的温度,适度的降水,非常适合人类的经济活动。沿海的气候条件也会内陆更优越,人口自然会往沿海集聚。

可能你会说,难道发达的北欧地区就不冷吗?冷,但是和东北一比,简直太暖和了。

中国最北的省会哈尔滨位于北纬46度,法国的巴黎是北纬48度,英国的伦敦北纬51度,芬兰的赫尔辛基北纬60度。哈尔滨虽然看起来纬度低一些,但一月均温却比它们低上15-20多度。

在中国北方,低温气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的经济活力。东北尤其如此。在最冷的节气大寒,深圳的天使投资人还可以在暖阳下的咖啡馆不断约见项目方,吉林的老板只想抱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能出来见个面都是过命交情了。

地理因素掣肘住北方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把锅丢给老天。

北衰南强的变迁,其实也勾勒出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

计划经济初期,中国选择走重化工道路。北方城市根正苗红,一陪到底,东北为共和国打造钢铁躯干,西北守住边疆的咽喉,山西则为全国输送源源不断的黑色血液,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半边天。历史上的北方,做出了不可抹去的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视野变得前所未有的广阔。南方的步子迈得最大,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江苏有苏南模式,广东有深圳模式,浙江有温州模式。而成都、重庆、武汉、合肥等内陆地区,也借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借着上海这个中国第一大城市的跳板,与全球经济发生关联。

如今新旧动能转换,北方国有经济占比较大的底色,就显得有点步履缓慢了。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阶段,中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也成就了南北方分叉的宿命。

今天,历史的重担已经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变的是重心,不变的是使命。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没有一刻可以松懈,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掉队。

一个都少不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