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何时入场?

A股历史上,波动最大的资金大多都是个人投资者,当个人投资者大幅进出场的时候,其他大部分机构的边际影响都可以忽略。历史上股市上涨是个人投资者入场的领先指标,但并不是每一次大幅上涨都能带来个人投资者入场。

作者:新时代策略樊继拓、周远扬

来源:新时代策略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对股市的支持。A股历史上,波动最大的资金大多都是个人投资者,当个人投资者大幅进出场的时候,其他大部分机构的边际影响都可以忽略。历史上股市上涨是个人投资者入场的领先指标,但并不是每一次大幅上涨都能带来个人投资者入场。

股市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是个人投资者入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个人投资者入场受到三个因素(利率环境、股市政策和赚钱效应)综合影响。对比历史,我们认为2020年A股出现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的概率是存在的。上半年最关键的观察时间点是3月,下半年最关键的观察时间点是10月。

原因有三:(1)当前利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股市政策面已经进入新一轮的积极周期,政策面的利好不断涌现给股市的上涨提供有力的支撑。(3)2019年以来股市本身的活跃度是逐渐提高的,市场的赚钱效应也在持续改善,时间上已经充分,空间上还在酝酿。

1、 个人投资者何时集中入场?

  我们在2019年6月20日发布专题报告《个人投资者离场基本结束》,认为逻辑层面(赚钱效应、宏观货币环境、股市政策)和数据统计层面(个人投资者市值占比、离场时间跨度)都指向于同一个结论——始于2015年的个人投资者离场过程已经基本结束。我们在总结前两轮牛市过程中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三个论点:2019至2020年我们会看到(1)股市对利多的正面反馈会更大,对利空的消化速度会更快。(2)成交量虽然会有波动,但是整体水平可能会抬升,如果极端情况导致成交量回到去年的低水平,则意味着调整的结束。(3)个人离场结束到个人重新入场的转变不会很快,按照乐观估计,未来半年到一年可能会有增量资金入场。

    目前来看,报告对个人投资者离场基本结束的判断已经得到数据层面的验证,2019年中报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为34.70%,较2018年年底回升1.63个百分点。

下面我们会重点继续研究第三个问题,个人投资者离场结束后,何时会集中开始入场?

历史上来看,增量资金都是牛市启动的滞后指标,而不是领先指标,但其实这里其实是有很大的误区的。2005年中-2007年的牛市中,2005年年中股市已经见底,但2006年股市才出现波段性的增量资金,到2007年才出现持续稳定的增量资金。2014-2015年牛市,增量资金是在创业板结构性牛市1年多以后才出现。

这里的误区在于,历史上股市上涨是个人投资者入场的领先指标,但并不是每一次大幅上涨都能带来个人投资者入场。2019年Q1的上涨只带来了开户数据季节性的回升,2013年Q1的上涨后,个人投资者回升也并不持续,2009年指数近1倍的涨幅,但个人投资者入场的资金量远比2006-2007年更少。我们认为股市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是个人投资者入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个人投资者入场受到三个因素(利率环境、股市政策和赚钱效应)综合影响。

1.1、 条件一:货币环境整体不紧缩

2005-2007年牛市和2014-2015年牛市期间,个人投资者集中进场都处于利率水平低位或者利率快速下行的阶段,当前利率水平恰好处于低位且呈现缓慢下行的趋势。国债收益率代表无风险利率水平,国债收益率的下行引导固定收益类资产利率普遍下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自2018年以来伴随国债收益率的下行持续下降,目前处于2010年以来较低水平。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低收益率将驱使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更多的向权益资产配置。

关于利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当前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9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纷纷降息,国内货币政策暂未跟随降息,但新LPR机制提升了报价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有利于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的竞价机制使得贷款利率趋于下行。从配置的角度,中国债券市场是全球债市的价值洼地,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境外资金加速流入中国债市,债券市场收益率长期趋于下行。所以我们认为当前利率水平较低且趋势上趋于下行的一个大的流动性环境,是有利于引导个人投资者将资金更多的向权益市场配置,且具备了此前两轮牛市中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时对流动性环境的要求。

1.2、条件二:股市政策进入新一轮积极周期

自2018年10月以来,资本市场政策密集发布。对外不断开放,向外国人放开A股账户权限,向外资不断地扩大投资额度直至取消额度限制,出台沪伦通政策,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对内积极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多方位支持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再融资政策松绑,并购重组政策放松,科创板火速推出,新证券法修订通过,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股市政策进入新一轮的积极周期,股市政策面对股市上涨提供有力的支撑。

    回顾2005-2007年及2014-2015年牛市启动前后股市政策,与当前股市政策的环境和政策取向是比较一致的,我们认为当前股市政策面给股市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个人投资者入场的信心,具备孕育一轮牛市的基础。

    (1)2005-2007年股市政策,股权分置改革和吸引资金入市是两大核心。2005年4月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截至2006年底,85%的A股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二级市场长期对股权二元结构的担心,增强投资者信心,给股市注入活力。其次,允许保险机构资金直接投资股票,下调印花税,暂停再融资和新股发行,提高QFII额度积极引入外资更是让二级市场如虎添翼。

(2)2014-2015年股市政策,着力于不断开放,引导资金。将境外投资者的持股限制由20%提高到30%,完善QFII和RQFII交易细则,沪港通机制试点并推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保监会发布文件,明确放行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开户和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3月26日起私募投资基金可以开户入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要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

 1.3、 条件三:赚钱效应累积到关键点位

个人投资者的突出特征是非理性、羊群效应,具体表现为追涨杀跌,股市能够吸引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需要表现出持续的赚钱效应。以往两轮大的牛市过程中个人投资者集中进场的时段分别是2006年3月、2007年1月和2014年11月。我们结合中证股票型基金指数来看,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的这三个时点恰好是基金指数突破前期震荡区间的时点,这个时点意味着只要不是在牛市高点买入的,大部分熊市或震荡市中建仓的投资者都已经不亏钱了,甚至开始获得盈利,如果股市能够继续上涨,赚钱效应将会显著加强,从而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到权益市场。当前时点中证股票型基金指数恰好回到2018年年初的位置,但还不具备吸引新增个人投资者大幅入场的条件,后续如果股市进一步上涨,基金指数持续创出新高会吸引新增的投资者入场。

上证指数日涨停股票数量占成份股数量的比例也是一个度量股市赚钱效应的良好指标,这一比例越高说明股市的赚钱效应越强。2006年3月、2007年1月和2014年11月都是该指标开始较高水平波动的位置。2019年一季度,上证指数日涨停股票数量占成份股数量的比例也处于较高的位置,峰值达到4%,这和2005年三季度及2013年的情况类似,峰值都在4%附近,股市阶段性大幅上涨但缺乏持续性,所以这些时点个人投资者都没有集中入场。如果股市后续表现出更强的赚钱效应,上证指数日涨停股票数量占成份股数量的比例达到10%的水平,将会打响个人投资者入场的发令枪。

就市场本身而言,股市的活跃度触底后中枢将逐步抬升。我们用沪深两市成交金额与两市流通市值的比值来度量市场的成交活跃度,该指标显示股市再从熊市向牛市的切换过程中,市场的活跃度都是先震荡回落筑底,然后开始从底部中枢逐渐抬升。股市从2015年的高点回落至2018年底见底,股市成交活跃度逐步下行见底,2019年以来股市成交的活跃度开始逐步抬升,意味着熊市的结束,新一轮牛市的孕育。

我们计算全部A股平均个股的股东户数发现,平均股东户数自2015年以来的趋势性下跌已经在2018年止跌,2019年上半年缓慢回升,该指标进一步验证了之前我们关于个人投资者离场基本结束的判断。但从个股平均的股东户数变化情况来看,远不及此前两轮牛市中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时的快速上涨。个人投资者的集中入场正等待来自市场本身的信号。

1.4、 小结

与之前两轮牛市中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的环境相比,从当前流动性水平及趋势、股市的政策环境及其可延续性以及股市本身的活跃度来看,目前这些条件都具备让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的可能。当前股市的赚钱效应是逐渐改善的,具体到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的时点,我们认为应该不会等太久,可能需要股指突破一些关键的点位,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股市,从而进一步放大股市的赚钱效应,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进来。上半年最关键的观察时间点是3月,下半年最关键的观察时间点是10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