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欲IPO:独立两年,从舒适区杀到资本市场?

京东物流胜在时效,挑战在于成本高企

文|锌刻度 陈邓新

编辑|邓晓进

京东为什么要做物流?

去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在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演讲时给出了答案:“2007年底,我发现全年72%的投诉都是来自于物流,我们卖的产品太高值了,被偷窃掉包的风险也大,所以说我一定要做物流。”

十多年前,中国物流行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服务意识差的问题,凭借良好的口碑、快捷的速度、货到付款等创新服务方式,京东物流迅速崛起,成为京东的“护城河”。

2017年4月25日,京东物流正式宣布独立运营。也正是“独立”这一动作,让其独立上市的猜测甚嚣尘上。

近日,有外媒报道,京东的物流部门已与多家银行就潜在的海外IPO进行了初步讨论,上市地点为美国纽约或中国香港,此次IPO筹资80亿~100亿美元,对应估值为至少300亿美元。

锌刻度向京东相关部门求证该消息的真伪,京东方面对此表示不予置评。

京东物流独立运营这两年多,有人认为其是京东最大变数、利润吞噬者,有人质疑其能否走出温室、参与市场搏杀,有人担忧其品质是否会下降、降低消费体验,然而随着京东物流逆势抗压、扭亏为盈,上述论调逐渐消散。

那么,处境改善之后,京东物流萌生向资本市场投石问路的念头,也合情合理。

 

被逼出的“独立”

早些年,马云与刘强东就物流是否需要自建有过严重分歧。

自建物流是一把双刃剑,优势为便于电商平台把控完整的购物环节,提升仓储、运输、送达的效率,确保物流服务品质的一致性、稳定性与高黏性;劣势为平添了电商平台运营成本,为了铺设庞大的物流网络高投入在所难免,而要维系这个网络、管理数以万计的员工,难度不言而喻。

不过,这个分歧逐步取得共识,菜鸟网络从松散走向整合,京东物流从封闭走向开放。

一名物流行业的资深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京东与阿里巴巴发展物流的思路最终殊途同归,既要保持电商平台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又要释放物流体系自身的灵活性。”

2016年11月23日,京东宣布“京东物流”将以独立品牌向社会开放其物流服务,尝试从封闭走向开放。

五个月之后,运营也正式独立,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运营体系负责人王振辉将出任京东物流CEO,直接向刘强东汇报。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

王振辉立下誓言,花五年时间将外单收入占比提升至50%,整体规模达到千亿元收入水平,成为集团的重要业绩基石。

在独立的背后,蕴藏着刘强东的特殊考量:京东物流要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

京东物流亏损年年,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多名证券分析师认可这个观点:“京东约6成的毛利润被物流成本吞噬。”

据公开资料显示,京东物流201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09亿元,来自京东商城的收入占比为82.26%,高度依赖京东商城的输血。

不逼一下,永远无法突破自我。

物流业务继续留在集团中,一方面无法释放活力,缺乏血性扩张的内在动能,另外一方面无法获取外部融资,从而攫取更大的养分。

但这只是京东物流迈出的第一步,成熟市场的考验与压力也随之到来。

 

复盘企业痛点

走出温室,意味着京东物流需要参与市场的白刃战,与血雨腥风中厮杀出来顺丰、三通一达正面对垒,抢夺增量市场。

这条路不好走。

王振辉曾坦言:“开放这两年多来,每天都在变革,也每天都在踩各种坑。毕竟以前我们只是服务京东。”

今年4月一封京东内部信透露,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亿元,已连续十二年亏损,“如果再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刘强东发出了警示。

据企查查显示,京东物流于2018年2月展开战略融资,金额为2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工银国际、招商局资本、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红杉资本、中国人寿等名声显赫的机构。

焦虑之下,是求生欲的大爆发。

京东物流处于困难模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松散,激励机制不到位;区域或偏远市场开拓乏力;物流业务自限性大。

因此,从这些点来突破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京东物流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变。

首先,激活高管末位淘汰制。

刘强东曾在朋友圈发文:“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

其次,取消其快递员的底薪,增加快递收件任务,并将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2%下调到7%,所做一切就为鼓励快递员揽件提成:“原来的薪酬结构已经不适应新的模式,无法对绩效优异的员工体现出足够的激励。”

再次,发力下沉市场,大举进入3~6线城市,那里是电商的主战场,也是物流的必争之地,潜藏着增量富矿。

另外,放开个人快递业务,目前该业务拓展到上百个城市,到了今年10月22日,又接入快递100平台系统,放开第三方下单入口,不再局限于自家入口。

最后,持续降低履约费用率(物流成本与净收入的比例),2016~2019年Q3京东履约费用率处于下降通道中,从独立前的8.7%下降到6.5%,经营压力逐年减小。

请输京东物流履约费用率处于下降通道中

变革初见成效。

王振辉在2019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本季度,外部订单收入占到了京东物流收入的40%,明年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增加,利润也会稳中有增继续提高。”

换而言之,京东物流终于扭亏为盈,有了IPO的底气。

上市之前,京东物流可以不公开利润表、负债表与现金流表,但上市之后就要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大众也可知晓京东物流为何能在短短一两年内扭亏为盈。

 

巨头战事升级下的难题

登陆资本市场,好处不言而喻,攫取源源不断的养分,投入软硬件升级、业务延伸。

譬如短短二三年,顺丰发债融资20亿元,定增融资78.22亿元,可转债融资58亿元,协助全资子公司顺丰泰森发债融资160亿元。

顺丰也逐步从一家快递公司,演变为涵盖快运、冷链、生鲜、重物等领域的综合物流公司,而这个趋势已上市的三通一达也在跟随布局,不愿落人之后。

更为关键的是,三通一达还有菜鸟网络作为靠山。

2017年,菜鸟网络在已投入数百亿元的基础上,得到集团承诺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譬如今年11月8日,阿里巴巴就增资了233亿元,在源源不断资金加持下,菜鸟网络从一个起初松散的联盟变为坚实的物流巨头。

如今,京东物流与菜鸟网络、顺丰三强鼎足之势已成,各方都在打磨进攻的矛头。

京东物流的优势为速度,其较早提出24小时达,在各方追赶之下,策略升级为半日达,渴望继续保持速度优势。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离不开智能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的支持,从2014年6月到2019年12月已建成投用25座,未来计划投用20座,这需要消耗不菲的资金,倘若想减轻集团的压力,从资本市场融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亚洲一号”

菜鸟网络的优势为性价比,对庞大的价格敏感型用户来说,这点难以被撬动,为此其持续投入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领域的基础建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降低网络的整体物流成本。

顺丰的优势为高端服务,采取差异化的定位牢牢占据市场一席之地,特别是在航空枢纽资源、货运飞机数量上,处于领跑地位。

简而言之,京东物流胜在时效,挑战在于成本高企;菜鸟网络胜在低成本竞争,挑战在于网络协同效率与利益分配;顺丰胜在高端盘稳固,挑战在于缺乏电商平台的数据流作为支撑。

这是一场巩固优势、弥补劣势的物流巨头之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排位战,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只能拼尽全力。

那么,京东物流渴望获得资本市场助力,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