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银联2019:生态进化与科技转型

12月12日,中国银联启动“12.12全民回报节”,亮剑年末消费季。

作者:董云峰 

来源: 新金融琅琊榜

金融科技戴上紧箍咒

中国金融科技往事

破局者银联

这是银联全面进化的一年。我们见证了银联作为全球性卡组织巨头大步向前,也见证了银联作为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的日趋成熟,更见证了银联作为科技型、数据型的创新企业强势崛起。

12月12日,中国银联启动“12.12全民回报节”,亮剑年末消费季。

此次活动活动覆盖40万品牌商户,涉及衣食住行各类生活场景,以及教育培训、影视读书、保险金融等各行业的商户,境外商户也首次参与。

时值云闪付APP发布两周年之际,银联于近日宣布其用户数突破2.2亿。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日渐消逝的当下,云闪付还能逆势维持高增长,殊为不易。

除了云闪付,银联在今年联合OPPO、vivo推出了手机闪付OPPO Pay、vivo Pay,完成了手机闪付对主流手机品牌的全覆盖。

在境外市场,银联同样捷报频传,支付网络和支付标准快速拓展。目前,境外5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近1.3亿张银联卡,境外13个国家和地区共落地48个银联标准的钱包产品。

这意味着,一个国际化的全产品、全场景的银联服务生态圈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银联持续加码金融科技,加快向科技型公司、数据型公司转型,不仅推出了“刷脸付”,在区块链应用方面亦迎来了突破。

放眼2019年,我们见证了银联作为全球性卡组织巨头昂首阔步,也见证了银联作为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的渐趋成熟,更见证了银联作为科技型、数据型的创新企业崭露头角。

这是银联全面进化的一年。

1

支付生态持续完善:全产品、全场景

作为中国自主的银行卡组织,目前银联已成为全球发卡量第一、交易量第一的国际卡公司,银联卡累计发卡量近80亿张。

进入移动支付时代,银联又联合各银行、支付机构共同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移动支付服务供给体系。如今,银联的移动支付服务并不仅仅限于银行卡或者二维码,而是全产品、全场景。

这其中,既有超过2亿用户的云闪付APP,又有覆盖主流手机品牌的银联手机闪付。

云闪付APP于2017年12月11日正式发布。自发布以来,银联从功能、场景两端发力,使云闪付APP不仅汇聚了支付、卡管理、理财等基础金融功能,也深入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十大场景”。

目前,云闪付APP支持在线申请包括工行、农行、中行、交行、中信、招商、浦发、民生、华夏、平安等20多家银行的200余种信用卡,150多家银行信用卡账单查询与还款,570多家银行借记卡余额查询。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的报告,今年三季度,银联云闪付表现持续亮眼,其用户渗透率较上期调查提高约7个点,且市场份额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除了云闪付,银联手机闪付(NFC)也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今年6月和9月,银联联合OPPO、vivo先后推出了手机闪付OPPO Pay、vivo Pay。至此,国内手机销量排名前列的华为、OPPO、vivo、苹果、小米、三星、魅族等七大手机品牌的主流机型已全部支持银联手机闪付。

从场景来看,目前,全国逾14000家菜场和生鲜门店、逾55万家餐饮商户、近20万家便利店超市、逾30万台自助终端、逾1600所校园、逾1700家医院、逾3000个企事业单位食堂均支持包括云闪付APP、银联手机闪付在内的银联移动支付。

在巨头争夺最激烈的公交地铁场景,以云闪付APP为代表的银联移动支付在全国30城地铁、逾1400个市县公交实现受理。

银联还联合商业银行发行乡村振兴卡、小微企业卡,在云闪付APP内开设扶贫专区,推动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在田间地头、街头商贩实现受理。

无论卡基支付还是移动支付,究其底层,还是银联所建立的银行卡账户体系,这是推动整个支付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也是银联在新形势下自我革新、自我突破的重要基石。

2

国际化新篇章:境外本地化渐入佳境

过去15年里,银联支付服务受理范围从境内通用拓展为全球通用,服务对象从中国持卡人推广到全球持卡人,境外服务方式从卡片支付延展至手机支付,初步建起了互联互通的全球支付网络。

如今,银联受理网络已经延伸至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覆盖逾5200万商户,其中超过300万商户还支持云闪付。在方便国人出境用卡这件事上,银联几乎做到了极致。

今年7月,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推出了首款银联跨境返现卡。这是一款为跨境往来人士打造的高端信用卡,持卡人可在境外17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700万线下商户刷卡消费,自动享受笔笔立返1%的优惠。

与此同时,银联不断推动在国际市场的本地化,让更多境外居民使用银联服务,这既包括银联卡的本地化,也包括银联移动支付的本地化。

自2004年境外首张银联卡在香港诞生之后,银联业务本地化进程不断提速。从境外发行第1张银联卡到突破5000万张,银联用了11年;从5000万张到1亿张,仅用时3年。

目前,境外57个国家和地区已累计发行近1.3亿张银联卡。这些卡片今年来交易笔数增长近40%,尤其是在中国境内增长迅速。亚太去年新增发行近1800万张银联卡,占区域内新增银行卡总量的近30%。

事实上,银联卡已成为境外多地消费者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银联是蒙古第一大发卡品牌;东盟10国都发行了银联卡,其中泰国发卡量近千万张;香港地区存量借记卡、新增信用卡中银联卡占比分别超过90%、50%;澳门地区存量借记卡中银联卡占比达95%;在韩国,按发卡量计算,平均每5个韩国人中有4个拥有银联卡。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走到了世界前列,移动支付的本地化也就成了发力重点。

一方面,银联扩大手机闪付和银联二维码受理范围;另一方面,则通过与境外产业各方合作,开发或升级银联标准电子钱包产品,为境外持卡人提供基于银联卡的移动支付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境外13个国家和地区已落地48个银联标准的钱包产品。当地消费者在这些电子钱包APP上绑定本地发行的银联卡,或在APP内申请银联虚拟卡,即可在支持银联二维码的商户扫码支付。

在上述成果背后,银联国际搭建了开发者平台等技术支持类平台,将自身的支付技术“铺平”、“打包”,降低合作伙伴接入银联移动服务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今年6月,银联通过开发者平台开放了银联国际钱包解决方案。基于该方案,境外机构和个人开发者可以从零开始搭建自有钱包产品,或丰富已有钱包产品的移动支付功能和使用场景,为用户提供基于银联卡的移动支付服务。

3

向科技型公司、数据型公司转型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市场支付需求随之改变,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银联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机遇。

在3月份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银联董事长邵伏军曾指出,金融科技将为支付产业带来三大机遇:一是深层联网通用的机遇;二是产业赋能的机遇;三是商业模式创造的机遇。

基于此,邵伏军表示,银联将顺应科技新趋势,以技术应用推动支付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率先创新,在区块链、数字货币、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探索,推进下一代支付清算技术的前瞻性布局。

二是深入应用,推动各项创新与支付应用、交易处理、风险防控等服务的深度结合,实现支付前、中、后台的协同创新发展。

三是全面融合,使银联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支付产业链各主体的技术、产品全面融合,切实满足产业各方的业务发展需要。

今年10月,银联携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60余家机构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联合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

“刷脸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刷脸实现交易路由,延续用支付口令交易验证方式,不改变客户使用、商户受理的交易习惯。

几乎同一时间,银联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等在北京共同宣布,由六家具体单位共同设计并建设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内测发布。

此外,目前银联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已近2000件,涵盖转接清算、移动支付、云计算等多项技术;同时,银联的技术开放平台已开放了上百个产品 API、数十个解决方案和科技产品,为机构、 服务商和开发者提供了更多支付产品分享和数据对接服务。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