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2039.HK/000039.SZ)“全球视野”路演纪要:优化调整结构,实现有质增长

格隆汇有幸邀请到了中集集团(2039.HK/000039.SZ)投资者关系部经理王心九先生,为投资者带来中集集团今年以来的一些业务经营状况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并以2019前三季业绩为基础跟大家做了一个沟通和交流,以下分享的是路演纪要摘要。

12月11日,“格隆汇·全球投资嘉年华”在深圳隆重开幕,本届大会涵盖了“全球视野”投资高峰论坛、“高屋建瓴”房地产高峰论坛、“下注中国”全球机构投资者思享会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邀请了20位重磅演讲嘉宾,聚集了100家优质大中华区上市公司,吸引了超过2000家机构及高净值投资者共同参会。

此次活动,格隆汇有幸邀请到了中集集团(2039.HK/000039.SZ)投资者关系部经理王心九先生,为投资者带来中集集团今年以来的一些业务经营状况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并以2019前三季业绩为基础跟大家做了一个沟通和交流,以下分享的是路演纪要摘要。


一、业务介绍

1. 公司业务板块概览


中集集团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制造业公司,同时也是一个聚焦在物流、能源装备制造和服务领域的国际化集团。可以把业务分为两条主线,按服务的行业划分,能分为物流和能源:一个是物流为主,包括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物流服务机以及场地面设备、消防救援装备和自动物流分拣系统等;第二个是以能源装备和工程业务,包括能源、化工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海洋石油开采相关的装备,可以提供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自升式平台及工程辅助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制造业,主要是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融资租赁解决方案的融资租赁公司,这也体现了中集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另外,还有少量的地产开发,包括一些住宅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还会做一些商业的综合体。

图表一:中集集团业务板块

数据来源:公司路演资料,格隆汇整理


2. 集装箱制造:集装箱业务需求放缓,将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中集的集装箱业务是中集集团各业务板块中营收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业务,拥有全系列集装箱产品及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业务包括干货箱制造、冷藏箱制造、特种箱制造。

2019年前三季度集装箱销量有比较大的回落,主要是2018年基数较高,今年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当然里面也存在一些行业竞争的因素,但是这也可能意味着接近相对底部,随着行业中的供给出清,未来也有回升和改善的动力。


3. 道路运输车辆: 关键词“灯塔工厂”智能制造全球运营

 

中集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是中集第二大业务板块,为全球市场提供一流陆路运输装备和服务,主营半挂车及专用车上装制造及销售等。

2019年前三季度,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整体收入稳定。其中在中国市场,专用车上装业务增长明显。在海外市场上,北美市场整体收入增长,毛利率提升;欧洲市场整体收入呈增长态势。未来希望引入一些战略投资者,可以把一些业务做优化,希望找到一些更有实力的合作方共同对业务做优化和调整。

 

图表二:中集半挂车行业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公司路演资料,格隆汇整理

 

4. 物流服务:以装备+服务为核心的跨境全球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

 

物流业务涵盖了集装箱服务、海运及项目物流、多式联运和标准化装备器具制造及运营物。现在已经有80亿元左右的收入,目前保持相对比较慢的增长,因为这一块相对来说有比较大的竞争,另外本身门槛相对不是很高,所以这一块会继续进行优化和调整,重点拓展多式联运,跟一带一路相关的项目物流细分市场。

 

5. 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装备业务:收购沈阳捷通、上海金盾

 

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装备业务的行业和市场环境较好,一是现在中国建设和基建力度非常大,包括国内新机场的建设陆续在推进之中,无论是登机桥,还是机场货物处理系统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另外这两年重点是推进城市消防和救援车辆的业务,目前相关收入已占到业务板块1/2的比例,我们基本上完成国内生产基地的布局。

在新兴经济体市场,我们也取得比较好的拓展。下一步我们已经在进入美国市场。美国也是单一最大的民航装备市场,我们会通过直接投资或者中国生产组件方式,推进美国市场的拓展。

 

6. 能化及食品装备: 打造天然气海陆装备与工程产业链

 

在天然气装备和工程市场,公司已经覆盖天然气装备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比如说LNG接收站大型储罐总包工程,中游有储运车辆,重卡,还有运营车辆的车载气瓶,液化工厂,小型液化装置等。在下游主要是压缩天然气的加气站和液化天然气的加气站。除了这些陆地装备和工程项目,我们还具备水上储运和加气装置。能够中小型的液体货物运输船。我们在南通的基地可以制造和提供中型液体运输船,主要容量在4-6万立方米,我们客户覆盖国内和海外。而大型的LNG船容量是十几万立方米,这些更多是大型造船企业的产品线。

从行业竞争上来看,在能源化工业务上占了很多细分市场的行业第一。

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业务ISO液体罐箱(全球第一)
高压气体储存及运输装备(中国第一)
低温设备(中国第一)
LNG、CNG、LPG三大能源储运装备(中国第一)
啤酒厂交钥匙工程(全球领先)

 

图表三:公司业务已覆盖天然气全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司路演资料,格隆汇整理

 

7. 海洋工程装备:海工新接订单陆续进入建造期

 

中集海洋工程业务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运营服务、金融服务为一体,具备批量化、产业化总包建造高端海洋装备及其它特殊用途船舶的能力,日益成为全球海工领域的主流供应商。主要产品为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辅助工程船及高端游艇等。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在努力拿到新的订单和租约,同时继续推动海工业务板块的资产重组。现在国家已把把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来定位,在经过前几年油价低迷之后,央企和国企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开始进行联合和合作。我们也与一些大的央企和国企在谈合作,希望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式实现业务更健康的发展,目前重组还在积极推进之中,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结果。

 

图表四:海工产业链整合趋势图

数据来源: 公司路演资料,格隆汇整理


8. 其他业务:产城与金融业务的驱动式发展

 

我们看到今年产城业务有比较大的增长。在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都在推行一体化,这有利于产业园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项目规划和建设。这也是本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比较核心的发展重点。目前我们在深圳前海、长三角等地区都有在建的大型综合体的项目,另外已在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新区、顺德、肇庆布局若干个产业园。最近我们与农业银行合作成立产业园产业基金,进一步推进产业园的业务发展。

财务公司主要是为内部资金提高使用效率,集中统一管理;融资租赁业务是我们实现产融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给客户提供融资租赁的解决方案来推动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未来中集集团还是会坚守“制造+服务+金融”的核心战略,致力于发展智慧物流、能源储运装备业务的发展。

 

二、现场交流和问答环节

 

1. 投资者: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在东莞、松山湖、顺德等产业园的建设进度如何?

中集集团:每个项目进度都不太一样,比如说松山湖的产业园已经完成大部分园区的招商,吸引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入驻。光明新区的产业园正在建设中,顺德和肇庆的也在开始规划建设。上海宝山综合项目也有产业园的功能,现在我们主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等方面做一些产业园的布局。

 

2. 投资者:想问一下中国海工集团的进展情况如何?还有就是总体土地升值这一块,数据情况如何?

中集集团:关于海工业务的重组,我们也与相关方在谈,主要是希望有不同的有产业背景的战略投资者或股东方,甚至地方政府参与重组。、,最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格局。这样在整个全球海工行业回暖的情况下,打造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目前进入尾声阶段,只等最后方案落地,这是大概的进展情况。

关于土地开发的情况,我们最大的一块土地是在前海。整个前海的地块,从工业用地转为商业开发用地之后,是有评估增值的,从具体会计处理情况来看,2018年就已经体现了大概38亿,还剩下90亿。还有一些后续流程还没有走完,比如说跟政府签土地出让合同。所以我们希望在2019年年底前把整个事情做完,这样对2019年的财务报表有比较大的贡献。

虽然一揽子协议的签署和土地评估增值是在今年,但是前海项目的先期启动项目工程在2018年8月已经开工了,所以到明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土地项目进入多预售阶段。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我们并未作为核心主业,只是阶段性对我们产生比较大的收益和贡献,目标是盘活现有资产、回笼资金,更好地发展装备制造业。另外在房地产业务方面,我们也希望引入合作者和战略投资者。我们两年前已经跟碧桂园有股权合作,但是未来不排除会与更大、更有经验和实力的地产商合作,这样就可以降低负债率,也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实际上也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想法。

    

3. 投资者: 中集集团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公司,在运营管理层上,公司是否有运营管理的股权激励,目前和未来的激励计划和方案是什么?

中集集团:这一块考虑和安排得比较早。比如说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中集车辆的员工持股计划。到后面的机场设备业务,也有实现30%的员工持股。在小的业务方面,在公司股权架构设计之初,我们会安排管理层持股,类似管理层团队跟投。

在2010年,我们实施了十年期A股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这里面大概将近200人左右参与,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中集集团作为第一家从B股转到H股的上市公司,在2012年就引入联想集团旗下的弘毅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在2015年底,我们进行了一次H股的增发,其中管理层认购了50%的股票。占公司股份的将近5%。因此中集集团应该说在各个层面的股权激励机制是比较到位的。中集虽然是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股东合起来大概有40%多的股份,但是从整个激励机制和公司治理方面来看,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和合理的,可以说是践行了混合所有制,保证了公司长期的健康持续发展。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