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战场,腾讯跟阿里、百度和华为相遇了

腾讯极力想要展现的姿态是“不抢车企的主角地位”,而是告诉合作伙伴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如果需要就尽管来拿。这与其他公司强调底层、平台、数据的形象大为不同。

作者:王雷生

来源|《中国企业家》

腾讯极力想要展现的姿态是“不抢车企的主角地位”,而是告诉合作伙伴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如果需要就尽管来拿。这与其他公司强调底层、平台、数据的形象大为不同。

被同一个问题问得多了,钟翔平忽然想起腾讯刚刚开始做游戏的日子。

15年前,腾讯正在尝试向网络游戏扩张,但上一年代理的第一款网游惨败,2005年底尝试推出的自主研发网游也以失利告终。揶揄和嘲笑声里,不断有人怀疑腾讯到底能不能做好网游。

15年后,类似的场景再次上演。自从腾讯宣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后,作为腾讯副总裁的钟翔平和同事们也被频繁问到“腾讯有没有做to B的基因”。

钟翔平负责腾讯的智慧出行业务,通俗来说就是为汽车公司提供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云服务、共享出行及其相关解决方案。于是这个问题确切来说就变成了“腾讯到底有没有能力服务好车企和它的用户们”。从to C消费互联网向to B产业互联网转型,武器、阵地、打法都不相同,想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何况,在智能网联这个战场,腾讯也有失利的经历。早在2014年10月时,腾讯就尝试推出过后装硬件产品“路宝盒子”,但直到2017年10月腾讯才发布车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2018年,腾讯将业务进行整合,到底如何做智慧出行的想法才更清晰。

而在这段时间里,阿里巴巴与上汽合资成立的斑马智行、百度甚至华为都已开始在汽车行业布局,尤其是斑马智行和百度看起来已经颇有斩获。

钟翔平想起的关于腾讯游戏的故事,后续的情节是认定了游戏这个方向的腾讯,“第一款不行就做第二款、第三款,一直不断地去做”。更重要的是它调整策略,从没有运营经验的大型在线网游抽身,发挥拥有巨量QQ用户的优势,主攻棋牌和小型休闲游戏,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在to B的这场新战事里,腾讯出行也同样寄希望于从C端优势出发。在全新战场使用全新打法的腾讯,能再一次赢得胜利吗?


启动

在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岩松的记忆里,长城汽车与腾讯智慧出行团队第一次坐在一起探讨合作是2018年11月,短短一个月后,双方就达成了清晰的合作意向。

12月11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和总裁王凤英同时出现在了腾讯主办的全球汽车AI大会上,两人同时现身一个合作伙伴的活动中,这在长城汽车内部人士看来“非常罕见”。

双方的急切不是没有理由。

2018年,弥漫在整个汽车圈的关键词是“颠覆”和“焦虑”。

这一年,造车新势力们齐刷刷亮相北京车展,相应地,汽车公司们被扣上了“传统车企”的帽子。前面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带来的颠覆感,后有造车新势力们的步步紧逼,车企们都陷入了困惑与焦虑的泥潭。

而另一端,腾讯也在寻路。

腾讯第一次染指车联网领域还是在2014年,这年5月腾讯发布了路宝盒子,彼时一度引起媒体追捧,但这款产品很快就被证明并不成功。

随后两三年的时间里,腾讯虽然在打车大战、共享单车大战里收获颇丰,在车联网领域里却几乎没有任何声音。与之相较的是,斑马智行在2016年底已经收获了爆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并且已经开始向外寻找更多车企合作伙伴。百度Apollo的合作清单里,也已经列上了一大堆车企的名字。

2017年11月,腾讯终于公布了腾讯车联“AI in Car”解决方案,直接与车企合作。2018年11月,完成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智慧出行事业部是该事业群的组成之一)组建调整两个月后,腾讯在“AI in Car”基础上升级推出了“TAI汽车智能系统”,并且完整地对外展示了面向出行领域的“四横两纵一中台”业务矩阵。

其实腾讯出行想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还是在2018年9月30日的变革之后。

930变革直观上最容易看到的变化是组织架构的重整。以往车企想要跟腾讯合作,往往要对接很多团队,很难找到一个统一接口打通腾讯各种产品。而930变革使得业务出口统一,尤其是2019年5月智慧出行事业部成立后,所有出行相关的业务只需要跟这个事业部对接,这大大减轻了车企的负担。

在这场变革里,腾讯智慧出行团队最大的收获是想清楚了做产品和服务的逻辑。

尽管2017年提“AI in Car”有了不少创新,但在钟翔平看来,在变革之前思考的方式更多是“在(手机、PC等)这个端做的不错情况下把它延伸到车上”,“而在930之后,我们更清晰看到了车企数字化需求而做了修正版,不再是以平台延伸来想问题”。

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副总裁钟学丹介绍,处于基础地位的“一中台”,包含了腾讯过去20年在互联网领域积累的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能力;作为两纵,一个是安全保障体系,另一个是腾讯的海量内容平台,这同样是腾讯的优势所在。

再向上一层则是腾讯车联、腾讯自动驾驶、腾讯位置服务以及腾讯乘车码四个业务矩阵,以及此后增加的汽车云、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智慧4S经销解决方案等等模块,支撑起自主出行、共享出行和公共出行三大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些场景和业务并不只是包含在智慧出行事业部内,比如腾讯乘车码,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产品的研发等工作则在隶属于CDG(企业发展事业群)的腾讯金融科技。而腾讯云中的汽车云,也划归到事业部麾下。

这场变革也让智慧出行团队更确定自己的打法是C2B。微信、QQ连接了十多亿人,腾讯希望借助对于C端的理解和连接,最大限度推动与B端的合作。

的确有车企做出了选择。资料显示,腾讯智慧出行已经跟宝马、长城、长安、广汽等22家车企建立起合作,落地车型超过45个。而在云端,有18家车企使用腾讯的云服务、超5家出行平台以及超过100家4S门店使用了腾讯提供的解决方案。

产品梳理清楚了,此时摆在腾讯智慧出行团队面前的难题是它必须快速找到足够多的合作伙伴,把自己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快速落地与验证,尽快发现问题迭代更新。

菜篮子

仙豆智能CEO李鹏喜欢把自己的公司比喻成变速箱。

2019年7月,腾讯与长城汽车、仙豆智能三方达成合作。李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仙豆在其中的角色:互联网出身的腾讯像是一个转速三四千转的发动机,而长城汽车则像是几百转的车轮,这中间需要仙豆智能变速箱让二者进行匹配。

在合作初期李鹏看到的腾讯更多是“有决心但不是那么熟练,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是特别有章法”的样子。智慧出行事业部组建后,它逐渐可以与行业对话,双方的调整也使得自己可以匹配对方的节奏,听懂对方的语言。

而与长安汽车合作时,双方决定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梧桐车联。2019年8月梧桐车联发布了TINNOVE OS汽车智能系统,官方对其优势的介绍中,重点提到它有腾讯核心技术和生态能力的支持,比如有微信车载版的融入、有腾讯支持的全双工语音技术的融入,更重要的是可以连接腾讯所拥有的海量内容资源。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第一次与马化腾聊起成立合资公司时,就主动提出长安占49%,腾讯51%,因为在他看来梧桐未来要做全汽车行业的梧桐,不只是长安的梧桐。

想要服务全行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透露,梧桐“正要克服”一些不利因素,从业务、数据、技术架构乃至资本层面让梧桐变得多元。

在为车企提供的服务里,让外界尤为感兴趣的是腾讯为车企建设自己的共享出行平台。考虑到它是滴滴的重要股东,因此腾讯的动作一度被解读为扶持新滴滴。

实际上这只是腾讯to B生意的一部分,观察到越来越多车企希望建立自己的出行平台之后,腾讯就把它装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包。

2019年6月26日,如祺出行上线的发布会上,马化腾亲自站台支持,滴滴创始人程维也现身其中,滴滴不仅是如祺的投资方之一,如祺同时也进入到了滴滴的平台之中。

对于腾讯而言,它得到的不仅仅是与广汽的合作,同时还收获了网约车赛道的另一个出行平台。

与B端客户合作的方式五花八门,解决方案也各式各样,在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看来,最重要的是自己拥有竞争力的产品,反之什么都做却很容易被替代,事情就会很麻烦。

成立了三年多腾讯自动驾驶业务过去一直堪称低调,它实际上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自动驾驶链条,包括L3和L4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苏奎峰的想法是把技术做好,给市场提供模块化服务,如果谁需要某个技术就来挑。

“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菜篮子,装的是好的水果,哪怕只有三个五个,人家可以去选。而不是什么都有,结果人家挑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合适的。”

腾讯与长安汽车合作成立的梧桐车联近期发布的TINNOVE OS汽车智能系统,有腾讯核心技术和生态能力的支持。

牧师、助手还是伙伴?

2018年5月时,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一场对话里反思起互联网常常提起的“赋能”。

马化腾曾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互联网+”,如同很多互联网人一样,彼时他也常常提到“赋能”传统产业,展望互联网技术将带给各行各业的巨大改变。

但与行业巨头越来越多的交流后,马化腾觉得似乎哪里错了,“如果你说赋能(传统行业)的话,就好像你是上帝视角,命令别人做什么事,这个太霸道了,我都不太认可,我反而觉得应该是‘助手’的概念。”

2018年10月,腾讯宣布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个月后,马化腾在一封公开信里表达了他对腾讯在产业互联网中角色的理解: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做好“连接器”“工具箱”以及“生态共建者”。

接下来近一年时间里,CSIG就不断展现着“把膝盖装进口袋里,需要用的时候随时拿出来”的助手形象。

2019年8月重庆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马化腾对腾讯在产业互联网中的角色有了更新的阐述,“产业竞争的主赛场正在由过去的‘单打’PK逐渐变为‘双打’比赛”。很显然,“双打者”这个角色的描述,要比单纯的“助手”显得更为主动和积极。 

这也成为整个CSIG以及智慧出行事业部奉行的指南。

体现在业务上,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把自己定位成“出行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升级的一个实施者”,最新的提法也变成了“双打搭档”。它同时给自己划定了一个边界:第一不碰硬件;第二不做或差异化做车企已经在做的产品和服务;第三不做车端的底层操作系统。

腾讯极力想要展现的姿态是“不抢车企的主角地位”,而是告诉合作伙伴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如果需要就尽管来拿。这与其他公司强调底层、平台、数据的形象大为不同。

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行业拓展总经理徐悦在与车企的沟通里,清晰感知到车企面对互联网公司时的纠结,“车厂会担心用户完全被互联网公司所掌控,用户数据被拿走”,“如果产品逻辑本身控制性过强,那客户一定会害怕”。

徐悦很快就发现“助手”的定位带来的好处。有车企负责人与腾讯团队会面时,直言不讳“数字化助手”的定位“非常符合自己想要合作的方向”,因为这相当于承认车厂在这场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把选择权给了车企。

长安汽车决定选择腾讯作为合作对象后,朱华荣问谭本宏为什么这样选择,谭的回答是“腾讯的DNA是连接,而不是说要做一个大平台,你们都在我的平台上做事”。

与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合作了几个月后,李鹏觉得他们并不只是“把膝盖放在口袋里”的那种形象,但似乎又很难用一种角色来形容自己面前的团队。在李鹏的眼里,腾讯似乎是三种形象的混合。

“第一个角色是个牧师,他来布道互联网用户思维,但他并不强迫你信上帝,只会告诉你他怎么做,他相信什么;第二个是工具提供者,他帮助你做事情,你用或者不用,我都在这里;第三个角色像是一个挺亲密的伙伴,当我们提出一些诉求,双方还有争议的时候,他会说‘我稍微研究一下’,在很多case里面他都会作出一个回应‘我会把这个事情做到’。”

侠客与小怪兽

钟翔平觉得在自己的心里,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侠客与一只小怪兽。

侠客象征着自己喜欢去做、做完又能对自己更加肯定的事情。而小怪兽,则代表着那些落在自己短板区域的、可能带来痛苦感甚至不适感的事情。

对技术出身的钟翔平而言,更“侠客”的事毫无疑问是做一款互联网产品,他过去十几年的训练积累大多与此相关。而转型做to B,某种程度上是要面对“怪兽”。

带领团队做腾讯手机浏览器时,他和同事们的工作大多是在办公室,而如今钟翔平一半时间都是出差见客户。以往宅在办公室里搞开发的产品经理和研发、测试工程师们,也都要进入到车厂频繁沟通。

做客户端、APP时,讲究的是快速验证、快速获得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不断优化,版本更新的速度以周来计算。而现在服务车企,他们一个车型的研制周期长达24个月,最短的也要18个月,流程严谨,在上车前不容许任何bug的存在,迭代的速度可能会拉长至月甚至年。这都需要磨合。

沟通的界面也要换个样子。

B端大客户有时会提出要求,钟翔平总结的经验是,原则性的问题选择直接拒绝,而其他问题如果努力过后发现还是需要拒绝时,就展现出“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不行”的姿态,而不是简单地说“不”,让客户感受到沟通界面的友好。

经历被小怪兽“虐”,钟翔平越来越觉得,to B这个小怪兽既然不能绕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面对它,一开始你会做得很差、会被羞辱。尽管被虐很难受,但是第一次被虐、第二次被虐、第三次被虐,虐到一定程度可以做的就会好很多,甚至远远超出原来的期待。”

当然还有另一种虐,有时他去拜访潜在合作对象,对方会很委婉或坦诚地告诉他,自己已经跟某家公司建立了合作,不考虑再引入腾讯进来让局面尴尬。

这实际上也正是腾讯出行面临的现实,出发身位并不领先的情况下,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钟翔平也意识到了未来的艰难,“业务我们往前走的压力肯定会大一些,艰难始终存在,它就是常态。我们必须要始终面对这种常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