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在流浪,后半生四套房

从流浪汉到富商,奇迹恰好遇到了合适的土壤,那几套房子,是徐五安人生最重要的几步棋的注脚!

来源:真叫卢俊

现在大家都有很多套房,很多90和00后可能一生下来就有三四套房子,但是对于很多60后70后来说,他们手上的房产,都是各自努力积蓄打拼下来的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套房子的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故事的背后或许代表着他们对房产的一些认知,很多事情道理简单了,或许买房也就不会想的特别复杂

今天和大家说的,是一个真实故事,关于一个60后在上海买房的事情

01

快午夜12点了,上海永嘉路上的一家水果店依旧灯火通明。

51岁的店老板徐五安端坐在柜台后面,和几个住附近老弄堂里的居民老客户闲聊,说到房价,有人冒冒失失地问:“听说侬房子就买了四、五套,是伐?”老徐笑而不语。

徐五安是江西鹰潭人,80年代末跟人来上海打拼,到现在整整30年了,基本上都是在做水果生意。

他至今还保持着南方乡村人的质朴和勤俭,店员基本都是亲戚,他自己也常来店里“值班”。一来和顾客多接触能了解很多市场或社会信息,二来也能省下一些雇人的费用。一个员工管吃管住一年还要发四、五万的工资呢!

而当初选择留在上海,背后也有各种的机缘巧合

(徐五安家族的全家福)

徐家里兄弟姐妹十个,老徐排行老八。虽然父亲是大队干部,但家里还是穷到一学期一元五角的学杂费也交不起,老徐只上了一年小学就辍学了。

去大城市找机会的主要动力很朴素——就是为了快点攒够四、五千元的彩礼钱,娶上一个媳妇儿。

当时,一个在老徐家乡插队的柔弱女知青,受老徐爸爸照顾当上了小学老师,返城回上海后,这位“上海姑姑”知恩图报,接走了机灵嘴甜的老徐,让他在自己家里打地铺住下,慢慢找发展机会。

可是,才两个晚上,上海女知青家就“地震”了,丈夫和她吵得不可开交。要强的老徐卷起铺盖卷,走出门去,睡在了提篮桥附近的一条马路上。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天当房、地当床”的流浪汉来说,5元钱是多么珍贵!

问老徐“最艰难时候,有没有想过回老家”,他坚决地说“没有”。那个年代,江西农村和大上海的区别实在太大了!来了就只想着留下,不管是怎样艰难的形式。

不过在这个上海这个城市能够留下来,这可能就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02

这30年,城市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尽收眼底,改革开放的经济红利也享受到了,然而,他永远忘不掉的是,在这座城市赚到的那第一笔令他落泪的 “ 5元巨款 ” 。

刚来上海时,老徐当过一个多月的“流浪汉”——为省钱每晚住在电话亭外稍微避风的地方,白天把铺盖卷起来藏好。四月的上海,夜间还是寒风阵阵,但他哪里顾得上!

只读了一年小学又没上海户口的徐五安,一直找不到工作。他学别人贩卖香蕉,但秤不会用,账也算不准,反而亏了好些钱。带来的盘缠一天天少下去,急得直冒汗。

一天,一个慈眉善目的上海老爷爷对落魄的徐五安建议说:“乖囡,不要冻病了,水果品种多点才好卖,去十六铺弄点苹果吧。”

十六铺在哪里?老徐骑着破自行车一路打听才到了码头,花4元钱批发了两箱苹果,马路旁摊张报纸就开卖。

薄利多销,每斤只赚一点点,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就卖完了。零碎钞票数了又数,没错!足有5元多!这可是来上海赚到的第一笔“巨款”!

老徐的眼泪都落下来了,多日的委屈被兴奋与激动冲散了。

30年前的物价低到不可思议,5元钱节省点能当好几天的伙食费!

但老徐二话没说,拉着一起在马路边打地铺的流浪汉兄弟,去饭店美美地吃了两大碗大排面,花掉了“巨款”的一小半。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讲义气的徐五安很懂码头文化,能在上海滩落脚,这大约也是个重要原因吧。

90年代几乎没有房产中介,租房子似乎要偷偷摸摸的,外地人租房子更难。因为当时外来人口比现在少很多,上海本土人士对外地人戒备心很重,不少人声称:房子要借也只借给阿拉上海人,就算空着也不借给外地人。

徐五安“流浪”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托人租下了一个只有五六平米的废弃电话间,放下一张床就不能转身了。唯一优点是便宜:每月只要几十元。他每天用自行车去进货,只能进一筐水果,在马路边卖掉。多进了是没地方放的。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水果消费城市,进入90年代,改革深入,居民收入增加,吃水果的人越来越多。徐五安每天的收入比普通上班族高不少。日积月累,居然积攒到了心目中的“天价彩礼钱”,娶了家乡一个勤快贤惠的女子。

(老徐店里格局是自己设计的,方便切配,水龙头方便顾客试吃后洗手,垃圾桶藏在柜面下。)

结婚以后,再住亭子间就不像话了。在一个热心老顾客的帮助下,老徐花450元租下了黄浦区大兴街一个17平米的石库门小房子,尽管每天要倒马桶,但毕竟是个能做饭能摆放家具的像模像样的“家”了。

03

从杨浦搬到黄浦,老徐明显感到中心城区居民更集中,生意更好,于是就在家附近租了门面,定定心心做生意,

生下女儿后,老徐还没想过买房,那年代吃饭还得交粮票,没户口的外地人需要高价去搞,怎么敢奢望房子?

(老徐的一双儿女)

但1998年儿子出生后。徐五安的想法变了,他决定再难也要给全家一个稳定的。于是,他问二三十个亲朋好友借钱,又卖掉故乡的土房子,加上多年积蓄,凑足了13万,买下中华路一套不到30平米的房子。

卖掉老家土房时,母亲对他痛骂他忘了根,老了以后回来没落脚点……骂得他一愣一愣的。

房屋交易那天,一交完钱,老徐就觉得腿有点软,坐了很久才缓过劲儿来。

“这么多年的辛苦,买个乡下人看不起的这么小的房子,就变得一无所有,还欠了一屁股债……但不管怎么说,上海滩上有我徐某人的立锥之地了!”

多年后,徐五安回到这套13万总价的房子所在地,发现一平米单价就接近13万了,他有点无奈:早知道房子这样涨法,当初多买一套多好……

1998~2008年,憋着一股劲的老徐的水果生意风生水起,正处于三四十岁的黄金职业期的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连秤都拿不好,账都算不清的愣头青了。

这期间,女儿和和儿子慢慢长大,甚至还能帮店里忙了。老徐瞅准机会,在周边开了好几个分店,把自己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带来上海发展。

奉行“和气生财”的徐先生是个聪明人,店里水果的摆放既节省空间又起到招牌作用。他喜欢亲自为顾客削水果,一边聊天一边削,聊多了就成了朋友了。

(徐五安帮外籍客户削甘蔗)

遇到贪小便宜来偷拿水果的,他一般也不会报警,而是把人拉到僻静处看监控录像,遇到年纪大的乞丐,他还会白送点水果。

他觉得有些人是一时糊涂,有些人是真的穷到揭不开锅,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毁掉一个人!

开在居民区的,品种丰富且物美价廉的水果店,没理由生意不好,徐五安的腰包越来越鼓。

这十年,上海也像个年轻人一样,全力向前奔。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地铁线路的密集铺就。地铁8号线西藏南路的某个出口,不偏不倚正好从老徐的店面里钻出来。拆迁工作组的人一动员,老徐就签字搬家了。

有人建议老徐“憋住不搬”,可以要到更多的赔偿金,但他拒绝了——有耗的时间,不如多做点生意,自己赚来的钱不是花得更痛快么?做人要挺括!

04

买房黄金年代,还算是没错过

2009年,徐五安因为原店面拆迁,离开城隍庙老城厢,凭着多年经验,在徐汇卢湾交界处的永嘉路找到了合适门面,周围有优质小学,三甲医院,居民里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店面一年要50万,虽然价格不菲,但测算过客流量和消费水准,知道能赚回来,就定了个长期合同

新店用的是儿子的名字“乐超”,店面有六七十平米。水果品种增加到八九十个,加上兄弟姐妹的七八个店,老徐到产地进货往往一次就是上万斤。有了规模,进货就有了议价权,成本更低,就能给顾客更多的实惠,回头客多了,徐五安成了远近有名的“水果大王”

兄弟姐妹们的店面也是老徐亲自选定的,说来奇怪,原先别人做生意亏掉的店面,老徐接手就变得人来人往,生意红火到今天,成了“老店”。

转眼间女儿女婿大学毕业后,在业界知名水果连锁店见习一年,到经济发达的温州开店,生意做得比父亲还大。

腰包越来越鼓,老徐又开始琢磨着买房了。沿着地铁线规划买房一般都会涨,他买下松江9号线沿线的一套三室一厅。反正生意在市区,不急着搬去住,等得起,升值空间更大。

浙江嘉兴也入了他的法眼。很多上海人投资嘉兴,当做养老或度假的首选,而且嘉兴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老徐感到很亲切,水果给他带来财富,他从内心觉得甜甜的水果是他的幸运物。

从嘉兴驾车到上海只要一个多小时,而且离老家和女儿开店的温州也比上海近些。最诱人的是,前些年嘉兴房价洼地时,一平米单价6000不到,老徐果断买下一套。后来看着涨势迅猛,又追加了一套。今年房价已翻了两三倍,涨到17000一平米了。

在老家当年为凑房款被卖掉的土房子旁,老徐建起了一幢全新的楼房,足足有500平米,虽然一直空关着,但也算是给当年的窘迫一点心灵上的补偿。

05

做水果生意辛苦的,几十年里,徐五安一家人几乎没正式休息一天,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也在店里,这几天是最旺的时候,一个店面一天能赚一两万元,不能和钱过不去啊!

这几年,由于电商的冲击,徐五安的水果店利润越来越薄了。“还好买了房,这些年升值了,要不然真的很难”,他不无感叹地轻轻摇着头说。

年过50,老徐今年开始在电商领域开拓,同时开始筹划着退休的事。“儿子读研或出国深造的钱已经准备好了,再干几年,帮他把成家或创业的资金准备好,以后就不操心了。”

退休后,究竟住在哪里呢?

徐五安胸有成竹:“上海保留一套,大城市医院好。嘉兴也没必要留太多,一套三房足以。老徐觉得房子太多管理上也要牵涉精力,够用就行了。

当年来上海时发誓打死不回江西老家的徐五安,现在的最大心愿居然是回老家常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的成熟,三四线甚至五六线的小城或农村,居民的见识与生活质量都和大中城市差不太多了

。而且生态环境好,想吃什么无污染蔬菜,前院后院撒点种子自己种就行了,乡里乡亲都熟的,多好!……徐五安已经开始描绘解甲归田后的惬意生活了!

从流浪汉到富商,奇迹恰好遇到了合适的土壤,那几套房子,是徐五安人生最重要的几步棋的注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