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逼利诱,能让“苹果制造”重返美国?

苹果作为一家商业科技公司,自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产业链的最优解。特朗普政府的“威逼利诱”政策能影响苹果部分产业链调整,但无法无触动整个生态和商业法则。

作者:陈兴华 

来源:科工力量

经历近一年的“摇摆”,苹果仅存的美国本土生产线得以保留,而且美国总统于当地时间11月20日前往得克萨斯州首府城市奥斯汀,参观苹果在当地制造Mac Pro的工厂。而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其参加2020年大选的良好宣传。

自2017年初入主白宫以来,特朗普为振兴美国制造业,一直力推苹果等科技巨头将生产线转移到回美国,为此不惜对中国开展贸易战、加征惩罚性关税。而这一举措产生的作用无疑是“两败俱伤”,特朗普不仅数次面临多家美国企业联合“申诉”,在国际上也遭遇诟病。

讽刺的是,在忙活近三年后,特朗普终于成功将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例降至72年来最低水平。据美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1%,低于前一个季度的11.1%,为1947年来最低水平。

在苹果公司方面,目前iPhone、Mac、iPad 等主要产品的生产组装,仍然严重依赖中国以及其它亚洲国家。近来,特朗普“威逼利诱”的策略虽然让奥斯汀制造Mac Pro的工厂得以保留,但难以扭转总体大势。而苹果美国制造的结局,或许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经注定。

曾经的苹果制造一团糟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随后,美国开启了传统经济向战略新兴产业的一次结构性调整,思科、苹果等高科技公司伴随着硅谷诞生,而半导体芯片封装等劳动密集型组装产业则转移到了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区。

随着产业链全球化发展,这种趋势不断加强。到了80年代,包括戴尔、惠普和康柏等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为了降低制造成本,纷纷将生产线从本土迁往以东亚为主的海外地区。与硅谷众多公司一样,苹果也在当时开启了部分外包制造业务。

1980年9月22日,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图/纽约时报,下同

但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认为不应该全然这样去做,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于是,苹果不但没有关闭工厂,还决定在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和得克萨斯等州开设新工厂来生产苹果电脑。

1983 年,苹果一座生产麦金塔 (Macintosh) 个人电脑的工厂在加利福尼亚旧金山湾落成,地址就位于苹果当时的库比蒂诺总部对面。据当时参观过的记者介绍,这座工厂高度自动化,人力仅占整个制造成本的 2 %。乔布斯对这里生产的麦金塔电脑十分骄傲:这是一台美国制造的机器。

在乔布斯的监督建造下,这座工厂的装潢也保持了苹果一贯的极简风格,墙面被统一刷成白色。乔布斯希望建立像日本工匠精神般的制造业文化,以及像福特在底特律大规模制造汽车的能力。

1984年3月5日,在加州弗里蒙特的苹果工厂里,美国工人们正在组装麦金塔电脑。

曾担任苹果电气工程师的兰迪•巴特(Randy Battat) 回忆道:“史蒂夫对日本的制造工艺有着很坚定的信念,日本人被誉为制造业的魔术师,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准时交付而且部件零缺陷的工厂。

不过,还没等工厂走上轨道,乔布斯于1985 年便被迫离开了苹果。尽管大部分被保留下来,但麦金塔工厂成了乔布斯职业生涯的一大“败笔”,也给苹果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法国机械自动化专家吉恩·路易斯·盖斯(Jean-Louis Gassée)对此评价:制造业的现实与电脑先驱最初的梦想截然不同。

1988年,盖斯被时任苹果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任命为苹果产品总监,接手苹果产品的制造工作。当盖斯花了两天时间了解苹果位于加州的“高度自动化”工厂后,他发现乔布斯打造的美国制造生产线其实并不成功。

麦金塔工厂内部

盖斯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一次轮班结束后,他拿起一把扫帚,扫过那些在生产线中掉落的零件。“这真的是一种耻辱,”他谈到这个明显疏于管理的过程时说,“我都不好意思用螺丝刀在电脑面板上安装显示器。

90年代初,当苹果产品设计师安德鲁•哈格顿(Andrew Hargadon)设计出麦金塔Powerbook Duo便携式电脑时,这款电脑的产业链生态实际上已经转移到亚洲。苹果与亚洲的供应商网络已展开了深度合作。

此后,直到 1992 年麦金塔在美国的生产线全部关闭时,这座工厂都未曾达到过乔布斯当初设想的产量,而 Mac 电脑销量在 90 年代中期的暴跌也让库存激增。苹果不得不接受生产外包,本土制造的梦正式破灭。

1990年12月7日,以机械设备制造为特色的NeXT工厂。

值得一提,乔布斯在离开苹果后,也曾于1990年为制造NeXT的个人工作站投入 1000 万美元建设工厂。然而,与麦金塔电脑一样,NeXT并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在八九十年代,许多人预测美国制造业的外逃将意味着硅谷的末日将近。“我们没有制造业文化,” 盖斯在谈到这个美国高科技中心时深沉地说,“包括基础研究、学校、工程师和经销商等都没有。

两次失败让乔布斯不再固执。1997年,他重返苹果公司。次年,乔布斯聘请具有出色供应链掌控能力的蒂姆•库克(Tim Cook)担任苹果公司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苹果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就此开始。

乔布斯在1997年的一次演讲中讲话 图/福克斯新闻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电子制造业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但硅谷仅保留了相对较少的制造业。此外,硅谷仍在进行的少量生产主要是由专注于快速周转“原型系统”设备的专业合同公司完成。

“当我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时,我所有的航班都是去日本的,”苹果公司iPod和iPhone的一位硬件设计师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说,“然后我所有的航班都去了韩国、台湾,再是中国。

目前,苹果产品包含几百个零部件,其中90%在美国以外生产,半导体来自德国和中国台湾,内存来自韩国和日本,显示器电路板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芯片组来自欧洲,稀有金属来自非洲和亚洲,所用这些零部件,最终都由中国富士康进行组装。

富士康车间流水线

另一方面,事实证明硅谷并没有因为将供应链外包影响产品开发,反而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和软件设计中心。而苹果麦金塔工厂当年的旧址房价也涨到了 110 万美元,苹果几乎不可能在这样的地方再组建生产线了。

回美国制造不容易

特朗普政府振兴制造业近三年来,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美国GDP比例11%,为72年来最低水平。另外,了解iPhone和Mac是如何制造的人都知道,特朗普关于苹果将生产带回美国的吹嘘也是多么空洞。

如果要找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那么《纽约时报》在今年1月底曾用一颗螺丝钉的故事做了完美阐释:这颗螺丝钉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是如何束缚了苹果在得克萨斯州大规模生产命运多舛的Mac Pro。

Mac Pro 2013后期型号的螺丝 图/纽约时报

其中的要点是:当苹果在得州奥斯汀开始生产Mac Pro时,情况开始变得不一样。他们要努力寻找足够的螺丝……而在中国,苹果可以依靠那些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定制螺丝的工厂。美国有句俗话“德州一切都更大”,但是螺丝钉供应商却不多。

经过数月的拖延,苹果最终从中国订购了这些螺丝。另外,苹果也在中国供应商把零部件发往得克萨斯州时,找到了一家可以生产2.8万颗定制螺丝的零部件制造商Caldwell Manufacturing。

当史蒂芬·梅洛(Stephen Melo)于2002年购入Caldwell时,该工厂能完成苹果所需的较大批量零部件生产。但是随着制造业转向中国,这种需求已逐渐枯竭。梅洛称,他利用面向更精准、专业岗位的机器取代了能够量产螺丝钉的老式冲压机。

在梅洛看来,美国企业几乎不会在零部件批量生产上进行投资,因为这些东西在海外买起来很便宜。Caldwel利用新机器生产螺丝钉,但是无法生产苹果所需要的定制化螺丝钉。于是,这家公司送了22次货才交付了2.8万颗螺丝钉。

此外,Mac Pro曾由代工厂商伟创力生产。一位前苹果经理称,和苹果在中国的类似项目相比,伟创力团队的规模要小得多。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为何这个项目人手不足,但有可能是因为美国工人更贵。

他表示,在中国,类似的苹果项目包括一屋子人在工作,确保所有材料就位准备投入生产。但是在德州,只有一名工人,他常常不知所措。结果材料往往不在适当的位置或者来得太迟,导致生产延期。

Mac Pro在得州面临的挑战凸显出苹果试图把大量制造业务从中国转移所面临的问题。苹果发现,从制造规模、技能、基础设施以及成本等综合考虑,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赶得上中国,而美国肯定不行。

图源:Theverge

然而,特朗普为让苹果回到美国组装生产,便用大幅提高进口关税来“威逼”。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分析师阿米特•达里亚纳尼(Amit Daryanani)去年11月28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苹果在美国销售的所有硬件都被征税,并且由公司承担成本,那么10%的关税可能会导致苹果每股收益下降1美元。

达里亚纳尼补充道,更严重的情况是,如果苹果的产品被征收25%的关税,这可能导致其每股收益下降约2.5美元。根据彭博社收集的数据,苹果2019年的平均每股收益估计为13.32美元。

关税问题也成为苹果在美生产线“独苗”保留与否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曾数次喊话苹果:想避免征税,就在美国生产。8月16日晚,库克与特朗普共进晚餐时表示,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加征关税,将使其竞争对手韩国三星电子获得优势。特朗普当时称,“苹果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必须帮助它。

9月下旬,苹果表示将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制造新款Mac Pro台式电脑。而在这数天前,美国贸易监管机构批准了苹果公司提出的15项关税豁免申请中的10项,对计算机零件征税的行为得到了更广泛的豁免。

6月3日,苹果推出了新一代Mac Pro。

值得注意的是,Mac Pro是一款相对小众的产品,起价为5999美元,专门为需要制作音乐和视频的用户设计。自2013年推出以来,Mac Pro的销量并不理想,也一直没有获得过升级。苹果仍同意在奥斯汀组装Mac Pro,一方面是因为其在当地投资了复杂的定制化机器,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自身的承诺及给特朗普政府“面子”。

实际上,除了用大幅提高进口关税来“威逼”,特朗普也曾砸下真金白银“利诱”。去年,美国威斯康辛州政府为吸引富士康来建厂提供了高达 40 亿美元经济奖励,条件是富士康在该州投资 100 亿美元,创造 1.3 万个就业岗位。

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向外国公司提供的最大一笔补贴。2018年 6 月,特朗普亲自出席富士康工厂动工仪式,并称赞这家工厂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当时也收获“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人”殊荣。

然而,这家工厂的主要业务是生产 LCD 液晶显示屏面板。随着苹果的新产品逐步应用 OLED 屏幕,富士康美国工厂落成之后 LCD 屏幕可能已经被全面抛弃。此外,这家工厂还面临招不到人,要从中国调派工程师的窘境。如今,已陷入搁浅状态的“奇迹工厂”不太可能成为苹果回归美国制造的转折点。

一位苹果高管曾估计,管理指导制造苹果手机的 20 万装配线工人需要大约 8700 名产业工程师。苹果分析师预测,在美国要招到那么多合格的工程师需要 9 个月的时间。而在中国,只需要 15 天。

2017年底,库克在中国举行的一场会议上称,苹果产品的生产需要尖端机器和许多熟练操纵机器的工人。“在美国,你可以把工程师召集起来开个会,但我不敢保证能把这个房间坐满。但在中国,参加这种会的人可以填满好几个足球场。”他还表示,“这里的工人技能不可思议。

然而,除了工人数量、技能上存在不足,美国在再培训工人并帮助他们再就业的政策上的支出也少得可怜,仅为其GDP的0.1%,相当于富裕国家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当初都没有提出政策帮助因贸易或便宜技术而失业的人。

“苹果制造”能否重返美国?

为响应特朗普的号召,苹果官网至今还挂着对特朗普的承诺:5年内为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苹果将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创造或支持240万个工作岗位。此外,库克还加入了白宫“劳动力政策咨询委员会”。

苹果发言人克里斯汀•休格特(Kristin Huguet)说,苹果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公司去年在9000家美国供应商身上投入了600亿美元,帮助创造了45万个就业岗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苹果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拥有6200名员工。该公司去年底表示,将斥资10亿美元在奥斯汀北部新建一个园区,同时扩招5000名员工,共计将创造15000个就业岗位。苹果这一举措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与制造业相关。

Mac Pro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图 图/福克斯新闻

如今,制造新款Mac Pro的奥斯汀工厂落定之后,将能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位于亚利桑那州、缅因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佛蒙特州的十多家美国公司将为苹果提供Mac Pro的零部件。但与之前的型号相比,美国制造的零部件价格上涨了2.5倍。

上述现状与苹果曾大力度推进其供应链链全球整合有关。随着电子制造业在全球的迅猛发展,2004年,苹果公司的产品策略进一步转向由外国制造,库克参与其中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此举削减了制造成本,同时保证了生产部分史上最畅销科技产品所需的巨大规模。

在这十余年中,苹果把大量生产外包给了中国的大型工厂。其中部分工厂绵延数英里,雇佣了数十万组装、测试以及包装苹果产品的工人。而这一组装过程包含了全球各地生产的零部件,分别是从挪威、菲律宾、美国爱达荷州波卡特洛等地发往中国。

当前,富士康郑州工厂每天能生产 50 万部 iPhone。为吸引苹果落户,郑州政府为富士康提供了超过 15 亿美元资金,用于修建发电厂和员工宿舍等基础设施,还投入超过 100 亿美元用于扩建机场,并提供极为便利的通关程序。这座全球最大的 iPhone 工厂于 2010 年开始运行,当年郑州市的 GDP 仅约 4000 亿元。

2019年初,《纽约时报》调研数据显示,在郑州iPhone工厂,包括福利在内的最低工资约合每小时2.10美元。而苹果表示,组装其产品的工人起薪约合每小时3.15美元。但在美国,类似工作的报酬要高得多。库克驳斥了廉价劳动力是苹果留在中国的原因的说法。

此外,库克经常对iPhone是中国制造的说法大为恼火。他指出,康宁公司(Corning)在肯塔基州的一家工厂生产很多iPhone的屏幕,得克萨斯州艾伦市的一家公司为iPhone的人脸识别系统制造激光技术。库克试图标榜其美国制造部分,但他拒绝透露苹果产品的零部件究竟有多大比例来自中国。

库克参观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工厂

而在美国,例如得州制造苹果产品时一个令人不解的地方是,美国工人不会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中国工厂,如果有必要会轮班保证24小时生产,工人们有时甚至会在睡梦中被叫醒来完成生产目标。中国工厂对于 iPhone 生产需求的完成度也出乎苹果预料,一位苹果前高管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苹果在最后一刻更改了 iPhone 的屏幕设计,导致整条流水线需要改装。新的屏幕面板在午夜运达工厂。一位工头叫醒了宿舍中熟睡的 8000 名工人,每个人发一块饼干和一杯茶,半个小时之内在岗位上就位,开始长达 12 小时的工作。他们把每一块新屏幕镶嵌到面板上。仅仅用了 96 个小时,这家工场的产量就达到每天 1 万台 iPhone。

2015年,前往郑州富士康iPhone工厂的工人们。图/纽约时报

“中国劳动力不仅便宜,他们还可以安排10万人为你整夜的工作,”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国商务部首席经济学家苏珊·赫尔珀(Susan Helper)表示,“这已经成为产品上市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赫尔珀称,如果苹果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更多依靠机器人和专业工程师,而非大量低价劳动力,他们可以在美国生产更多产品。她表示,政府和行业也需要提高职业培训,促进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发展。

然而,要在美国生产组装苹果产品到底可不可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通过三种方案进行分析:全球采购原料,全球生产零件,美国组装;全球采购原料,美国生产零件,美国组装;美国提供原料,美国生产零件,美国组装。

以苹果最大的营收来源iPhone为例, 根据麻省理工研究团队分析,第一种方案会让一部 iPhone 的生产成本提高 30-40 美元,除了美国更高的人力成本,主要还由于需要支付更高的物流成本。而这已经是三种方案中成本最低的一种了。如果苹果还要在美国本土生产零件,成本至少提高 100 美元。

随着手机产业链的全球化,手机原料提供、生产和组装已不太可能完全在一个国家内完成。比如 iPhone 成本最高的屏幕组建,生产主要外包给亚洲的三星和台积电,美国的工厂无法满足产能需求。此外,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供应链也有聚拢效应。

几年前,为苹果提供大猩猩玻璃的康宁将大部分产线从美国迁往日本和台湾。康宁CFO詹姆斯·弗洛斯(James Flaws)曾表示:我们的客户在韩国、日本和中国。我们可以在本国生产玻璃,然后用船运出去,但那需要 35 天;也可以空运,但费用要贵 10 倍。所以我们在装配工厂附近建自己的玻璃厂,而那些工厂都在国外。

2018年苹果供应商分布图 图源:宁南山

当前苹果的供应链集中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供应商数量占了全球近 7 成。根据苹果公布的 2018 年 200 大供应商名单,中国台湾的供应商最多,有 51 家。中国大陆的供应商从前一年的 27 家增加至 34 家,而2012年只有8家。美国供应商则数量有所下降。

苹果表示这 200 家供应商包揽了苹果 2017 年全球原材料,制造和组装支出金额的 98%。而除了数量的增加,中国供应商在苹果产品最重要的 6 类零部件(显示面板、半导体器件、摄像头模组、功能器件、被动元件和结构)中,涉足的类别从去年的 3 类增至今年的 5 类。

从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尽管特朗普一直鼓吹“美国制造”,但苹果在中国等海外供应链的布局有增无减。从中可以窥见苹果对中国乃至亚洲供应商的严重依赖。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管理学教授哈格顿说,“因为产业链问题,你无法让制造业回来,除非把整个生态带回来。” 

京东方也是苹果供应商之一,未来或为 iPhone 提供 OLED 屏幕。

结束语

目前,在中美贸易战及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等情况下,苹果认为在制造上严重依赖中国有一定的风险,并且已经加大力度,寻找让供应链多元化的途径,但这个努力的目标是印度和越南。显然,“苹果制造”有所重点转移的方向是东南亚,而非成本高昂的美国本土。

特朗普如果真想要苹果在美国制造Mac、iPhone、iPad等产品,除了在成本管控上要说服苹果,还要想办法将整个生产和组装供应链搬到美国,最后还要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工程师等。在美国制造苹果产品,看起来已像个不可能的“世纪任务”。

而在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下滑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显然想挽住这一颓势,并向中国祭出“关税大棒”。但事实证明,这些举措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损害了国内外企业利益,也显示了美国在全球化发展下的极端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如今,振兴美国制造业更像是特朗普空洞的“政治”口号。

苹果作为一家商业科技公司,自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产业链的最优解。特朗普政府的“威逼利诱”政策能影响苹果部分产业链调整,但无法无触动整个生态和商业法则。对美国制造业来说,政府需要由内而外探索出更优解,而不是外部压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这是一个较长期改革重塑和构建生态的过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