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摇号”,教育就能实现公平了吗?

买车要摇号,买房要摇号,连上学也要摇号了。

作者 | puuuuuma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买车要摇号,买房要摇号,连上学也要摇号了。

今年早些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摇号录取”这个概念,即“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其实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前,全国各地就已经有少数地区(西安、成都等地)开始了民办学校摇号的试点,不同的是,该《意见》来自于顶层设计。

于是乎,“一呼百应”。银川市、宝鸡市、广东省、江苏省、呼和浩特市、杭州市等各省市皆宣布,民办学校小升初将实行100%摇号。

可以预料的是,政策下发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响应,进而逐渐覆盖全国。届时,小升初的“全民摇号”时代将会来临。

1

在“全民摇号”之前,小升初是怎样进行录取的呢?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全民摇号”主要针对的是民办学校,而且是小升初。

为什么不是公办学校?因为广大公办学校多数采取的是划片区录取的方式。

为什么不是初升高等其他阶段?因为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有中考和高考这两个标准化的升学方式,而小升初的考核标准则比较非标。

实际上,在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到“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政策里虽然禁止了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学生,但却没有给出一个解法。民办学校既不像公办学校那样划片区,又不能通过考试选拔学生,那总得有一个录取方法把。一边是家长们日益增长的、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焦虑,一边是非标化的小升初考核标准,结果便是,小升初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透明,宛如一“罗生门”。

如果你逛各种小升初的论坛或者家长群,刚开始一定会被这样的暗号迷惑——“XWB”、“SMK”、“ZK”、“QRK”……这些拼音缩写代表了小升初的几种途径,比如“XWB”是指“小五班”,即培训机构针对某些特定名校初中开办的补习班,主要针对的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小五班”又叫“占坑班”,即“ZK”。

我相信很多家长一定都在子女小升初的这个阶段,有过绞尽脑汁、苦其心志的经历,他们把小升初看做是一个零和博弈,在这场非赢即输的比赛中,如果不想成为落榜的那一个,就必然投入身边的所有资源,为孩子换取一个宝贵的名额。

用一个时髦的名词来形容,这就是“内卷化”。本质上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限,压力无法向外扩散只能在内部传导。

教育资源为什么会短缺呢?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在2015年放开二胎政策之前,出生人口是下滑的,从1995年到2006年下降了将近500万。而按照正常入学年龄来计算的话,2006年出生的孩子正好在2018年面临小升初,也就是说,同龄人少了,竞争理应趋缓才是。

这与我们的直观感受相悖,原因在于,人口是流动的,具体地说是从三四五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流动。

这些新来的人当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要么已经有孩子了,要么走在生孩子的路上了。以北京市为例,虽然这两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是净流出的,但如果看出生人口的话,则是一直在增加的,从1998年的7.46万人增至2014年的峰值——20.81万人。

这些新增人口,将于6年后进入小学,12年后进入中学。然而,与大量新增人口相对比的是,北京中小学的数量却在一直缓慢减少。

所以,如果再往后推到2026年左右,北京市小升初的竞争将会无比之激烈,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竞争尤甚。北京如此,上海深圳也如此,一二线城市的小升初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难有人可以逃过这一场“渡劫”。

2

民办学校实行“摇号录取”,是为了体现一种普适性的公平原则,除非你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

至于公办学校小升初,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先看看公办初中是怎样招生的。

公办初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划片区入学的方式,少部分(如人大附中、101中学等)采取的是公开筛选的形式。这里就体现出学区房的重要性了。

公办学校的划片区入学采用的是“单校划片”的方式,即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没有完美的制度,在该制度的长期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供不应求的问题,随着大量家庭涌入,优质学校难以提供足量的学位,开始集中出现学位不足的问题;比如说学区房价爆炒的问题;比如说当民办学校实行“摇号录取”以体现教育公平的时候,公办学校反而以“学区房”的录取方式,与教育公平的原则背道而驰。

于是,“多校划片”的政策应运而生。该政策的提出其实比民办学校的“摇号”要更早,不过,由于那些已经买了学区房的家长的抵触情绪,所以落地较为困难。

去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发布的《关于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来源:海淀教育网

可能,“多校划片”的时代也快要来临了。

在“多校划片”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学区内的学校有好有坏,热门学校也将通过随机派位的形式分配名额,这也可看做是摇号录取。

所以说,“全民摇号”针对的不仅是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未来的改革方向也将是在大片区下的摇号录取。买了“学区房”未必一定能上好的公立学校。

3

国家在制定“摇号录取”的政策时,是为了力图实现教育公平。那么首先,什么是公平?公平和平等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用下面这张图就能很好回答。套用这个例子,“摇号录取”时,所有人无论成绩好坏都采用电脑摇号的方式录取,每个人的机会均等,确实体现了公平的概念。

但平等和公平在有的时候是相悖的。比如说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等,却不一定公平(至少很多汉族同学是这么认为的)。

为什么要实行100%摇号,这对所有人都公平吗?

举个例子,我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突出,表现优异,还有各种比赛得奖。放在以前,是足以通过牛校的自主招生进入一所好的私立学校的。但现在却不得不通过摇号来决定去留,这种不可控的筛选方法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结果,即好孩子进差学校,而差孩子进好学校。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仅用一篇小小的文章很难讲得清楚。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不实行100%摇号,其后果也很容易推演,就是会加剧“内卷化”。

在这一点上,香港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香港的中小学校分为:官立学校、津贴/资助学校、直资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前三类是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经费,占全港学校总数的90%左右。此外,还有私立学校,以及收取高额学费、提供国际课程的国际学校,约占总学校数的6.6%。

香港的小升初采用的是学位分配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中学以学位来分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位中的30%名额是成绩以及面试的表现来自行决定的,可以报两所学校,相当于内地的自主招生。在第二个阶段,假如之前申请的两所学校均未获录取,那么剩下的70%的学位将通过在校成绩、距离等因素,通过计算机来分配学位。从原理上讲,这样的制度既保证了学校的自主招生,又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公平。

不过,在实行的时候,正是因为30%的存在,导致了香港小升初的竞争一点也不必内地一线城市轻松。而且,香港的学位供应相比内地一线城市要充足许多,也丝毫不影响家长们在这上面投入重金。

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之前,补习班成为学生的标配。香港的课外补习参与度高达75%,不仅远超内地,而且也超过了内地一二线城市。可以说,香港是东亚教育“内卷化”的一个缩影。

4

尾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曾经指出:“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每个家庭因此而为市场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东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资源的分配永远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只希望,“摇号录取”的方式可以部分消除日益严重的教育“内卷化”,不让家长们的焦虑过多的下沉到孩子们的身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