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治坚:选股,大势已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选股投资越来越难了呢?

作者:伍治坚 

来源:伍治坚证据主义

在投资领域,广大群众最为熟悉的投资方法,就是选股。在中国,选股也被称为“炒股”。其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从几千只上市公司股票中,选出自己认为好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期望通过这样的操作来获得比市场平均回报更好的投资回报。

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传奇之一,沃伦·巴菲特,就是一个选股专家。有时候他选的股票,可以一直持有长达20年,30年,甚至更长。巴菲特提倡的价值投资理念,在全世界声名远扬,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推崇。

资管行业中最令人羡慕的对冲基金,其诞生和发展也和选股息息相关。早期的对冲基金,主要以买入和卖空个股为基础设计其投资策略。这也是对冲基金中“对冲”两字的由来,即用卖空的股票头寸,去对冲买入的股票头寸,从而大大降低总体投资组合的净头寸,获得和市场涨跌波动不相关的投资回报。后来,对冲基金行业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但以选股为基础的“买入-卖空”或者“市场中和”策略,依然是对冲基金中被使用的最广泛的投资策略。

选股的逻辑,也最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哪怕一个没有任何投资常识的老百姓,很容易就能明白:如果在10年前买了贵州茅台,那就能赚很多钱。基金经理如果能选中茅台,那他就很厉害。

问题在于,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选股来提高投资回报的方法,越来越不灵验了。

据《华尔街日报》(2019年10月23日)报道,曾经是富达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的Jeffrey Vinik,在2019年10月份宣布关闭自己管理的对冲基金。Jeffrey Vinik曾经是富达旗下的传奇基金,麦哲伦基金的主管经理,在1992至1996年间管理该基金。麦哲伦基金是富达最成功的基金之一,因为Vinik之前的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而名噪一时,享誉全球。

在90年代基于其选股方法而叱诧风云的Vinik,为什么要在今年宣布关闭其基金呢?主要原因,就是募不到资金。Vinik在一次媒体访谈中说到:

我本来天真地以为,到3月1号能够募到30亿美元。为了募资,我大约参加了75次和投资者的会面。我学到的教训就是:2019年的对冲基金行业,和1996年,甚至2013年的对冲基金行业都有天壤之别。

【笔者注:到3月1号为止,Vinik募到了约5亿美元,离一开始的目标相差甚远。】

挑选股票的基金经理,很难战胜市场,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的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每年都会公布SPIVA报告,统计不同类型的公募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比如在2019年3月份公布的SPIVA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在过去5年、10年和15年,无法战胜指数的公募基金,分别占到了88%、84%和89%。换句话说,近9成的公募基金经理,在足够长的时间段内,都无法战胜市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选股投资越来越难了呢?大致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参与选股的人数和资金量大幅度提高了。

统计显示,1990年时,美国大约一共有530个对冲基金,管理总共39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2019年的今天,美国大约有8,200多个对冲基金,管理的资金量高达32,000亿美元。这里算的是那些处于资管行业食物链顶端,能够向投资者收取2/20高额费用的对冲基金,还没有包括下面收费更低,管理资金量更多的公募基金。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如今一个选股团队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90年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选股的方法和效率大大提升了。

根据美国大通银行的统计显示,在1998/99年左右,美国股市中的交易量,大约有一半来自于电脑。但是如今的2019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85%。也就是说,这个市场中的买卖交易指令,绝大部分都是由电脑程序发起的。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假设你现在去市场上买卖一只股票,那么有85%的概率,你的对手是一台拥有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并且永不休息的机器。

更多的基金经理,管理更多的资金,采取更加先进的设备,而大家做的事情却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找到市场中无效的部分(比如价格过低的股票),并从中获取投资回报。这就好比大家都跑去加州淘金。如果一开始去的淘金者不多,他们都只是扛个铁锹过去,那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淘到一些黄金。但是如果成千上万的淘金者都跑了过去,大家还都用上了卫星、无人机、大功率挖掘机等各种高科技设备,那显然会有很多运气背的家伙会空手而归。

基于这个逻辑,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到底中国股市是否有效。在过去20年间,投资A股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数量达到5,100多只,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3.3万亿元。证券类私募基金,登记的基金管理人有24,448家,备案的私募基金有74,642只,管理基金规模12.78万亿元。也就是说,公募加私募的资金管理规模,高达26万亿人民币左右,比美国所有对冲基金管理的总资金规模还要大。而这么多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的标的却是高度重合:那就是A股主板上的3000多只上市公司股票。当然也会有一些基金投资创业板、科创板等市场,但毕竟这些市场能够吸收的流动性有限,绝大部分的资金,主要还是在主板市场进出交易。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虽然并不一定保证中国的A股市场一定更有效,但是其中任何一个基金经理,想要脱颖而出,战胜市场,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我们都要看到,选股的游戏规则和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靠那套传统的选股方法,去战胜市场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小。投资者在自己尝试选股,或者购买选股型基金前,需要意识到大环境的变化,提醒自己做出更加理性和聪明的投资决定。


参考资料:

夕阳西下:主动型基金经理的窘境

Billionaire Stock Picker Jeffrey Vinik to Shut Down Hedge Fund, WSJ, Oct 23, 2019

SPIVA U.S. Scorecard Year-end 2018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